尼俄柏
關燈
小
中
大
是在它的走廊裡初次成功地試驗了我的歌聲的遠程效果。
面對人類想像力的高級産品——刑具,它老老實實地度過了整個十九世紀。
當我于一九三二年攀登塔樓并用我的聲音對市劇院門廊的窗玻璃施行打擊時,尼俄柏——俗稱“綠色小姑娘”或“綠姑娘”——被人從塔樓的刑訊室裡搬走已有多年了。
真是感謝上帝,要不然的話,誰知道我對那座拟古典主義建築所施的打擊能不能成功。
一個從外地遷來的、無知的博物館館長把尼俄柏從控制她任意發洩怨恨的刑訊室裡搬了出來,并在自由邦建立以後,又把她搬進新設的航海博物館裡。
過不多久,這位過分熱心的館長在釘一塊小木牌時不慎弄破手指,血液中毒,不幸亡故。
小木牌上寫道,上方陳列的是一具船頭雕飾,名叫尼俄柏。
他的後任,通曉但澤的曆史,小心謹慎,又想把尼俄柏弄走。
他打算把這個危險的木刻姑娘送給呂貝克市,恰恰由于呂貝克人沒有接受這件禮品,這座特拉弗河畔的小城市連同它的磚砌教堂,雖經日後戰争期間的轟炸,損失卻微乎其微。
因此,尼俄柏或“綠姑娘”便留在航海博物館裡,在建館以來的短短十四年間,造成以下數起死亡事件:兩名館長——不包括那位小心謹慎的,他已經要求調離——一個年歲較大的神甫倒斃在她的腳下,一名工業大學學生和兩名剛幸運地通過考試的聖彼得中學畢業生自殺,還有四個可靠的博物館管理員(其中三人已婚)死于非命。
所有這些死者,包括那個工業大學學生在内,在被人發現時都容光煥發,胸口插着隻有在航海博物館裡才有的利器,諸如水手短刀、奪船鐵鈎、魚叉、黃金海岸的細镂矛頭、制帆匠用的鋼針等;隻有最後一個中學畢業生,是先用自己口袋裡的小刀,後用圓規,因為在他死前不久,博物館裡的全部利器不是用鐵鍊鎖着,就是放在玻璃櫃裡。
雖說謀殺案偵緝委員會的刑警們聲稱,死者可悲,均系自殺,但是但澤市内謠言頓起,各家報紙也應聲重複,說什麼這些都是“綠姑娘親手幹的”。
人們當真懷疑尼俄柏弄死了這些活生生的成年與未成年男子。
到處議論紛紛,報紙專辟一欄,供市民就尼俄柏案件自由發表意見。
但澤市政當局說,搞迷信已不合時宜,又說,在未證明确實發生了所謂不可思議的事情之前,不考慮匆忙采取行動。
因此,這塊綠木頭仍舊是航海博物館的珍藏品,而奧利瓦的區博物館、設在屠夫巷的市博物館以及阿圖斯宮①的管理處,都拒絕接受這個使男人發瘋的東西—— ①阿圖斯宮,中世紀的建築,系騎士們仿效傳說中的圓桌騎士阿圖斯尋歡作樂的場所。
但澤的阿圖斯宮(建于1480~1481年)最為有名。
博物館管理人員短缺。
拒絕關注這個木雕少女的還不僅是這些人。
參觀者也不走進陳列這個琥珀色眼睛的女人的大廳。
有很長一段時間,文藝複興式樣的窗戶後面靜悄悄的,唯有從窗戶裡透過來一點光線,從側面照射在那個完全照真人仿制的雕像身上。
塵土積存。
清潔女工也不再來打掃。
攝影記者們也一樣,他們一度糾纏不休,後來,其中一人在給這個船頭雕飾拍照後不久死去,雖然是自然死亡,可是他的同事們卻把他的死同給尼俄柏攝影聯系在一起。
于是,他們不再向自由邦、波蘭、德國甚至法國的報刊提供這個殺人雕像的照片,并且把自己檔案裡的尼俄柏照片銷毀。
他們隻替來往但澤的形形色色的總統、總理和流亡國王攝影,靠給飛禽展覽、全國黨代會、汽車比賽和春天的洪水拍照謀生。
情況就是如此,而這時,不願再當侍者也不想進海關的赫伯特-特魯欽斯基卻穿上了博物館管理員的鼠灰色制服,坐到那個老百姓稱之為“綠姑娘閨房”的大廳門口的皮椅子上。
赫伯特上班的第一天,我跟着他一直走到馬克斯-哈爾貝廣場的電車站。
我實在替他擔心。
“回家去,小奧斯卡。
我可不能帶你去呀!”可是我仍舊背着鼓,拿着鼓棒,站在我的大朋友面前,纏住他不放。
于是他說:“好吧,我帶你到高門,你就乘車回去,你可要聽話呀!”到了高門,我還是不願乘五路電車回去。
赫伯特隻好帶我走進聖靈巷,他又想到了博物館的台階上把我打發走。
結果,他無可奈何地歎了一口氣,在售票處買了一張兒童票。
雖說我已經十四歲,應該買全票,不過他們才不管呢! 我們過了安靜而愉快的一天。
沒有人來參觀,也沒有人來檢查。
有時我敲半個鐘頭鼓,有時赫伯特睡上半個鐘頭。
尼俄柏的琥珀眼睛凝視前方,挺起兩個Rx房,朝着一個目标,那可不是我們的目标。
我們根本不注意她。
“她不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
”赫伯特不屑地一揮手說,“你瞧瞧,這一道道的肥肉,瞧她的雙下巴。
” 赫伯特腦袋一歪,開始冥想:“瞧她的後背,像一個家庭用的小衣櫃。
赫伯特更喜歡苗條的女人,像小娃娃似的小巧的娘兒們。
” 我傾聽着赫伯特詳詳細細地描述他所喜歡的那種類型的女人,瞧着他用鐵鏟似的大手比劃出一個窈窕的女性身材來。
多少年來,直到今天,他所描繪的,即使用護士服遮掩起來,也始終是我理想中的婦女形象。
我們在博物館的第三天,就大膽地離開了門旁的皮椅子。
我們借口打掃衛生——這個廳也确實髒透了——擦去塵土,掃掉天花闆橡木鑲闆上的蜘蛛網,使這個地方煥然一新,真正成為“綠姑娘的閨房”,一邊走近那個在陽光照耀下投射陰影的綠色木雕人像。
要說尼俄柏完全引不起我們的熱情,情況倒也不是這樣。
她體态豐滿,卻不臃腫,隻是過分突出自己那種美了。
我們觀賞她,但并不用那些貪婪地想把她據為己有者的目光,而是用鑒賞家客觀精明
面對人類想像力的高級産品——刑具,它老老實實地度過了整個十九世紀。
當我于一九三二年攀登塔樓并用我的聲音對市劇院門廊的窗玻璃施行打擊時,尼俄柏——俗稱“綠色小姑娘”或“綠姑娘”——被人從塔樓的刑訊室裡搬走已有多年了。
真是感謝上帝,要不然的話,誰知道我對那座拟古典主義建築所施的打擊能不能成功。
一個從外地遷來的、無知的博物館館長把尼俄柏從控制她任意發洩怨恨的刑訊室裡搬了出來,并在自由邦建立以後,又把她搬進新設的航海博物館裡。
過不多久,這位過分熱心的館長在釘一塊小木牌時不慎弄破手指,血液中毒,不幸亡故。
小木牌上寫道,上方陳列的是一具船頭雕飾,名叫尼俄柏。
他的後任,通曉但澤的曆史,小心謹慎,又想把尼俄柏弄走。
他打算把這個危險的木刻姑娘送給呂貝克市,恰恰由于呂貝克人沒有接受這件禮品,這座特拉弗河畔的小城市連同它的磚砌教堂,雖經日後戰争期間的轟炸,損失卻微乎其微。
因此,尼俄柏或“綠姑娘”便留在航海博物館裡,在建館以來的短短十四年間,造成以下數起死亡事件:兩名館長——不包括那位小心謹慎的,他已經要求調離——一個年歲較大的神甫倒斃在她的腳下,一名工業大學學生和兩名剛幸運地通過考試的聖彼得中學畢業生自殺,還有四個可靠的博物館管理員(其中三人已婚)死于非命。
所有這些死者,包括那個工業大學學生在内,在被人發現時都容光煥發,胸口插着隻有在航海博物館裡才有的利器,諸如水手短刀、奪船鐵鈎、魚叉、黃金海岸的細镂矛頭、制帆匠用的鋼針等;隻有最後一個中學畢業生,是先用自己口袋裡的小刀,後用圓規,因為在他死前不久,博物館裡的全部利器不是用鐵鍊鎖着,就是放在玻璃櫃裡。
雖說謀殺案偵緝委員會的刑警們聲稱,死者可悲,均系自殺,但是但澤市内謠言頓起,各家報紙也應聲重複,說什麼這些都是“綠姑娘親手幹的”。
人們當真懷疑尼俄柏弄死了這些活生生的成年與未成年男子。
到處議論紛紛,報紙專辟一欄,供市民就尼俄柏案件自由發表意見。
但澤市政當局說,搞迷信已不合時宜,又說,在未證明确實發生了所謂不可思議的事情之前,不考慮匆忙采取行動。
因此,這塊綠木頭仍舊是航海博物館的珍藏品,而奧利瓦的區博物館、設在屠夫巷的市博物館以及阿圖斯宮①的管理處,都拒絕接受這個使男人發瘋的東西—— ①阿圖斯宮,中世紀的建築,系騎士們仿效傳說中的圓桌騎士阿圖斯尋歡作樂的場所。
但澤的阿圖斯宮(建于1480~1481年)最為有名。
博物館管理人員短缺。
拒絕關注這個木雕少女的還不僅是這些人。
參觀者也不走進陳列這個琥珀色眼睛的女人的大廳。
有很長一段時間,文藝複興式樣的窗戶後面靜悄悄的,唯有從窗戶裡透過來一點光線,從側面照射在那個完全照真人仿制的雕像身上。
塵土積存。
清潔女工也不再來打掃。
攝影記者們也一樣,他們一度糾纏不休,後來,其中一人在給這個船頭雕飾拍照後不久死去,雖然是自然死亡,可是他的同事們卻把他的死同給尼俄柏攝影聯系在一起。
于是,他們不再向自由邦、波蘭、德國甚至法國的報刊提供這個殺人雕像的照片,并且把自己檔案裡的尼俄柏照片銷毀。
他們隻替來往但澤的形形色色的總統、總理和流亡國王攝影,靠給飛禽展覽、全國黨代會、汽車比賽和春天的洪水拍照謀生。
情況就是如此,而這時,不願再當侍者也不想進海關的赫伯特-特魯欽斯基卻穿上了博物館管理員的鼠灰色制服,坐到那個老百姓稱之為“綠姑娘閨房”的大廳門口的皮椅子上。
赫伯特上班的第一天,我跟着他一直走到馬克斯-哈爾貝廣場的電車站。
我實在替他擔心。
“回家去,小奧斯卡。
我可不能帶你去呀!”可是我仍舊背着鼓,拿着鼓棒,站在我的大朋友面前,纏住他不放。
于是他說:“好吧,我帶你到高門,你就乘車回去,你可要聽話呀!”到了高門,我還是不願乘五路電車回去。
赫伯特隻好帶我走進聖靈巷,他又想到了博物館的台階上把我打發走。
結果,他無可奈何地歎了一口氣,在售票處買了一張兒童票。
雖說我已經十四歲,應該買全票,不過他們才不管呢! 我們過了安靜而愉快的一天。
沒有人來參觀,也沒有人來檢查。
有時我敲半個鐘頭鼓,有時赫伯特睡上半個鐘頭。
尼俄柏的琥珀眼睛凝視前方,挺起兩個Rx房,朝着一個目标,那可不是我們的目标。
我們根本不注意她。
“她不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
”赫伯特不屑地一揮手說,“你瞧瞧,這一道道的肥肉,瞧她的雙下巴。
” 赫伯特腦袋一歪,開始冥想:“瞧她的後背,像一個家庭用的小衣櫃。
赫伯特更喜歡苗條的女人,像小娃娃似的小巧的娘兒們。
” 我傾聽着赫伯特詳詳細細地描述他所喜歡的那種類型的女人,瞧着他用鐵鏟似的大手比劃出一個窈窕的女性身材來。
多少年來,直到今天,他所描繪的,即使用護士服遮掩起來,也始終是我理想中的婦女形象。
我們在博物館的第三天,就大膽地離開了門旁的皮椅子。
我們借口打掃衛生——這個廳也确實髒透了——擦去塵土,掃掉天花闆橡木鑲闆上的蜘蛛網,使這個地方煥然一新,真正成為“綠姑娘的閨房”,一邊走近那個在陽光照耀下投射陰影的綠色木雕人像。
要說尼俄柏完全引不起我們的熱情,情況倒也不是這樣。
她體态豐滿,卻不臃腫,隻是過分突出自己那種美了。
我們觀賞她,但并不用那些貪婪地想把她據為己有者的目光,而是用鑒賞家客觀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