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十一月
關燈
小
中
大
強烈的頭暈和惡心一下子向我襲來。
我忍不住離開煤油爐前,倒向書桌前的轉椅上。
(——會被殺害) 會被殺害,我這個人。
死這一個字在心中築起了一個深淵,我戰戰兢兢地窺探着它,并且——并且沉醉在從那裡噴上來的破滅的腐臭中。
腳不聽使喚,向前摔倒,一頭栽進了那裡面。
(……想一!) 現實世界的淡淡的光,變成無數縷金絲降下來,輕輕地纏在我身上,想把我從深淵中拉上來。
(想一!) 目不轉睛地俯視着呆呆地仰望着天空的我的臉的眼睛。
(……想一!) 是母親——沙和子姨母——的眼睛。
怎麼也看不出是十年前死了丈夫的女人的眼睛,看上去明亮而充滿活力。
可是——對了,我知道她的老,知道她的憂愁。
在那裡确實有她疲于悲傷,疲于生活的幹枯的歎息。
還有,正因為如此她才對我抱有的愛;毫不吝啬地向失去的親生兒子的“替身”傾注的靜靜的但盲目的熱情。
所以她活了下來,所以她活着,所以…… 我—— 我不能被殺害。
我再次拿起書桌上的信,随即聽任強烈的沖動,将它撕成了兩半。
不知誰要害我,也不懂為什麼想殺我,但我不能被殺害。
這時候,屋子的角落裡響起了“叮”的一聲,緊接着開始“叮叮當當”地響起鈴聲。
隻是小得可以說是微弱的聲音,但盡管如此,那聲音使處于極度緊張狀态中的我吓得差一點兒從椅子上跳起來。
是電話鈴聲。
是從我們搬到這兒來以前就已經放着的,和在正房的走廊上的一台使用同一條線路的電話。
即使這屋子裡有電話,我也很少使用,但特意請人拆走也嫌麻煩,所以将音量擰到最小後蓋上毯子放在那裡。
在反複響過幾次呼音以後,鈴聲停了,大概是母親在正房那兒拿起了話筒吧。
“想一。
”過了一會兒,傳來了她的聲音,“想一,你的電話,架場打來的。
” 4 ——前些天的話叫我放心不下,那以後沒有出什麼事吧?——架場打電話來這樣說,這對當晚的我來說正是救星。
也可理解為殺人預告的來曆不明的人的來信。
這是我一個人無論如何解決不了的,盡管如此,當然也不能跟母親商談這種事。
即使是開玩笑說有人想害我的命,她也很有可能瘋瘋癫癫起來。
電話裡隻告訴他那件事有了進展,商定明天即11日過午我去他那裡。
架場工作的Kxx大學在東西走向的今出川大街和南北走向的東大路大街的交叉點——叫做“百萬遍”的一帶——的東南一角有個很大的校園,從我家走着去要花三四十分鐘,乘公共汽車去隻需十分鐘左右。
混在學生中跨進大學校門,循着昨晚電話中他告訴我的标志,我尋找着他所在的研究室的文學部大樓。
出乎意料,立即找到了要找的那幢樓。
是幢成口字形的四層樓房,穩重的石造的外觀古雅而又威嚴,與來往的學生們明朗的表情和熱鬧的笑聲形成的鮮明對比,更是襯托出了這種印象。
總覺着有點膽怯地走進樓裡,每每與學生和像是教官的人擦肩而過時總是低着頭,順着昏暗的樓梯向四樓走去。
一發現要找的研究室,就拔出深深地插在大衣口袋裡的手,敲了幾下那黑色的木門。
然而,出乎意料地響起了清晰悅耳的女子的聲音:“唉,請進。
” 惶惑不安地又看了一眼貼在門上的金屬闆: 社會學共同研究室 ——沒有錯。
是昨晚架場說的屋子,記得先前給我的名片上也寫着相同的研究室的名稱。
“請進。
” 重複了一遍同樣的聲音。
我下決心旋轉了門的把手。
是一間挺深的長方形屋子,靠門這邊的三分之二左右的空間裡擺放着一張長圓形會議桌,四周擺着扶手椅,身穿淡紫色毛衣的小個兒年輕女子坐在其中的一張椅子上,面向着像是文字處理機的機器。
“嗯,助教架場君在嗎?” 我惶惶不安地一問,她胖乎乎的嘴邊立即挂起一絲微笑,朝屋子裡頭看了一眼:“架場先生,有客人來了。
” 一看,他在窗邊的書桌前。
桌子上打開着厚厚的書,他正趴在上面打着磕睡。
“架場先生。
” 又被喊了一下,架場這才抖動了一下肩,旋即眨巴着小眼睛朝我這邊看來:“啊,您來了。
” “打攪你休息了,對不起呀。
” “嗯……不,哪裡的話。
” 他揉着發困的眼睛,大概是察覺了我不時地偷看着桌子邊的女子吧,于是說道:“她呀,是我們學校的學生,道澤希早子。
這兒是共同研究室,所以空閑的學生和研究生就聚集到這兒來。
哎,别介意。
” “有空閑反而不好呀!”那道澤希早子用活潑的開玩笑的口氣說道,“讓學生謄寫自己的論文,真有辦法。
” “得,别說了。
”也沒有不好意思的樣子,架場從椅子上站起,指着我對她說,“他叫飛龍,是我的朋友,是個畫畫的人。
” “請多關照。
我是道澤。
” 她露着爽朗的笑臉,朝我鞠了一躬。
我不知所措,勉強回了一句:“彼此彼此。
” 烏黑柔軟的頭發留到肩頭,稍稍泛紅的白臉蛋,挺挺的小鼻子,與此相比略略大些的嘴。
雙眼皮的圓圓的眼睛滴溜溜地轉動。
“您畫畫,那,是畫家喽?”她将充滿好奇心的目光投向還呆立在進門的地方的我,問道。
與年輕的女子——尤其是像她這樣的活潑、聰明類型的女子交談,我怕之又怕,但此時不知為什麼,我的視線沒有從她臉上轉移,因為她有一種生動活潑的感覺讓人無法忽視,而且,迄今的我實在太少有接近這種魅力的機會。
我一面摸着口袋裡的煙,一面答道:“算是畫家。
” “了不起!沒有想到架場先生有個藝術家的朋友。
”她調皮地微笑着。
(這聲音……) 就在這時,我突然察覺到在什麼地方聽到過她——希早子的這聲音。
(這眼珠……) 與此同時,她那朝向我的兩隻大眼睛也使我的記憶,而且是較近的記憶産生了确鑿的共鳴。
(什麼時候?) (——對!是那個時候的……) 那個時候——那是8月中旬的,對,五山【注】的送神火的夜晚。
和母親兩人去看大字形簧火的那個時候。
撞在我背上,打落了拿在手裡的書袋子——她不是那個女子嗎? 我自己都感到奇怪,隻是一次那樣照面、交談的她為什麼這樣清楚地留在記憶中呢?即使這記憶是對的,她也大概不記得我了吧。
“喝咖啡還
我忍不住離開煤油爐前,倒向書桌前的轉椅上。
(——會被殺害) 會被殺害,我這個人。
死這一個字在心中築起了一個深淵,我戰戰兢兢地窺探着它,并且——并且沉醉在從那裡噴上來的破滅的腐臭中。
腳不聽使喚,向前摔倒,一頭栽進了那裡面。
(……想一!) 現實世界的淡淡的光,變成無數縷金絲降下來,輕輕地纏在我身上,想把我從深淵中拉上來。
(想一!) 目不轉睛地俯視着呆呆地仰望着天空的我的臉的眼睛。
(……想一!) 是母親——沙和子姨母——的眼睛。
怎麼也看不出是十年前死了丈夫的女人的眼睛,看上去明亮而充滿活力。
可是——對了,我知道她的老,知道她的憂愁。
在那裡确實有她疲于悲傷,疲于生活的幹枯的歎息。
還有,正因為如此她才對我抱有的愛;毫不吝啬地向失去的親生兒子的“替身”傾注的靜靜的但盲目的熱情。
所以她活了下來,所以她活着,所以…… 我—— 我不能被殺害。
我再次拿起書桌上的信,随即聽任強烈的沖動,将它撕成了兩半。
不知誰要害我,也不懂為什麼想殺我,但我不能被殺害。
這時候,屋子的角落裡響起了“叮”的一聲,緊接着開始“叮叮當當”地響起鈴聲。
隻是小得可以說是微弱的聲音,但盡管如此,那聲音使處于極度緊張狀态中的我吓得差一點兒從椅子上跳起來。
是電話鈴聲。
是從我們搬到這兒來以前就已經放着的,和在正房的走廊上的一台使用同一條線路的電話。
即使這屋子裡有電話,我也很少使用,但特意請人拆走也嫌麻煩,所以将音量擰到最小後蓋上毯子放在那裡。
在反複響過幾次呼音以後,鈴聲停了,大概是母親在正房那兒拿起了話筒吧。
“想一。
”過了一會兒,傳來了她的聲音,“想一,你的電話,架場打來的。
” 4 ——前些天的話叫我放心不下,那以後沒有出什麼事吧?——架場打電話來這樣說,這對當晚的我來說正是救星。
也可理解為殺人預告的來曆不明的人的來信。
這是我一個人無論如何解決不了的,盡管如此,當然也不能跟母親商談這種事。
即使是開玩笑說有人想害我的命,她也很有可能瘋瘋癫癫起來。
電話裡隻告訴他那件事有了進展,商定明天即11日過午我去他那裡。
架場工作的Kxx大學在東西走向的今出川大街和南北走向的東大路大街的交叉點——叫做“百萬遍”的一帶——的東南一角有個很大的校園,從我家走着去要花三四十分鐘,乘公共汽車去隻需十分鐘左右。
混在學生中跨進大學校門,循着昨晚電話中他告訴我的标志,我尋找着他所在的研究室的文學部大樓。
出乎意料,立即找到了要找的那幢樓。
是幢成口字形的四層樓房,穩重的石造的外觀古雅而又威嚴,與來往的學生們明朗的表情和熱鬧的笑聲形成的鮮明對比,更是襯托出了這種印象。
總覺着有點膽怯地走進樓裡,每每與學生和像是教官的人擦肩而過時總是低着頭,順着昏暗的樓梯向四樓走去。
一發現要找的研究室,就拔出深深地插在大衣口袋裡的手,敲了幾下那黑色的木門。
然而,出乎意料地響起了清晰悅耳的女子的聲音:“唉,請進。
” 惶惑不安地又看了一眼貼在門上的金屬闆: 社會學共同研究室 ——沒有錯。
是昨晚架場說的屋子,記得先前給我的名片上也寫着相同的研究室的名稱。
“請進。
” 重複了一遍同樣的聲音。
我下決心旋轉了門的把手。
是一間挺深的長方形屋子,靠門這邊的三分之二左右的空間裡擺放着一張長圓形會議桌,四周擺着扶手椅,身穿淡紫色毛衣的小個兒年輕女子坐在其中的一張椅子上,面向着像是文字處理機的機器。
“嗯,助教架場君在嗎?” 我惶惶不安地一問,她胖乎乎的嘴邊立即挂起一絲微笑,朝屋子裡頭看了一眼:“架場先生,有客人來了。
” 一看,他在窗邊的書桌前。
桌子上打開着厚厚的書,他正趴在上面打着磕睡。
“架場先生。
” 又被喊了一下,架場這才抖動了一下肩,旋即眨巴着小眼睛朝我這邊看來:“啊,您來了。
” “打攪你休息了,對不起呀。
” “嗯……不,哪裡的話。
” 他揉着發困的眼睛,大概是察覺了我不時地偷看着桌子邊的女子吧,于是說道:“她呀,是我們學校的學生,道澤希早子。
這兒是共同研究室,所以空閑的學生和研究生就聚集到這兒來。
哎,别介意。
” “有空閑反而不好呀!”那道澤希早子用活潑的開玩笑的口氣說道,“讓學生謄寫自己的論文,真有辦法。
” “得,别說了。
”也沒有不好意思的樣子,架場從椅子上站起,指着我對她說,“他叫飛龍,是我的朋友,是個畫畫的人。
” “請多關照。
我是道澤。
” 她露着爽朗的笑臉,朝我鞠了一躬。
我不知所措,勉強回了一句:“彼此彼此。
” 烏黑柔軟的頭發留到肩頭,稍稍泛紅的白臉蛋,挺挺的小鼻子,與此相比略略大些的嘴。
雙眼皮的圓圓的眼睛滴溜溜地轉動。
“您畫畫,那,是畫家喽?”她将充滿好奇心的目光投向還呆立在進門的地方的我,問道。
與年輕的女子——尤其是像她這樣的活潑、聰明類型的女子交談,我怕之又怕,但此時不知為什麼,我的視線沒有從她臉上轉移,因為她有一種生動活潑的感覺讓人無法忽視,而且,迄今的我實在太少有接近這種魅力的機會。
我一面摸着口袋裡的煙,一面答道:“算是畫家。
” “了不起!沒有想到架場先生有個藝術家的朋友。
”她調皮地微笑着。
(這聲音……) 就在這時,我突然察覺到在什麼地方聽到過她——希早子的這聲音。
(這眼珠……) 與此同時,她那朝向我的兩隻大眼睛也使我的記憶,而且是較近的記憶産生了确鑿的共鳴。
(什麼時候?) (——對!是那個時候的……) 那個時候——那是8月中旬的,對,五山【注】的送神火的夜晚。
和母親兩人去看大字形簧火的那個時候。
撞在我背上,打落了拿在手裡的書袋子——她不是那個女子嗎? 我自己都感到奇怪,隻是一次那樣照面、交談的她為什麼這樣清楚地留在記憶中呢?即使這記憶是對的,她也大概不記得我了吧。
“喝咖啡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