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 暴風雪山莊

關燈
1 這是哪裡——剛醒來時,腦海中首先浮出這樣的疑問。

    在自己不熟悉的地方醒來時,難免會陷入這種輕微的“無法辨識現況”的狀态中。

     我的身體以胎兒浮在羊水中的姿勢,側躺在稍窄的雙人床上;床上有觸感良好的毛毯,以及柔軟的大枕頭。

    室内溫度暖和而舒适。

     微微張開的眼睛,捕捉到放在床頭櫃上的手表。

    指針指着中午12點半,因為還沒有清楚意識到自己身處何處,所以,當時的反應是“還這麼早啊”。

    平常,我都是下午很晚才起床,開始一天的生活。

     我坐起來,上半身靠在大枕頭上,伸手拿跟手表放在一起的香煙、打火機。

    點上火,我的視線尾随着吐出來的煙霧,陶醉在尼古丁造成的輕微暈眩中。

    狂亂飛舞的白雪,與卷起旋渦般的煙霧重疊浮現,那時候——在暴風雪中發現這棟房子的燈光時,那種仿佛被抛入浩瀚夢境中的感覺,又在心中蘇醒過來。

     霧越邸——我終于想起了這個名字,順手把煙灰撇落在煙灰缸裡。

     橢圓形的厚玻璃煙灰缸,從其黯淡獨特的色調來看,應該是“帕特·多·韋爾”的作品。

    所謂帕特·多·韋爾,是在19世紀末的新藝術中,被重新發掘、重新評價的古美索不達米亞的玻璃制法。

    據說是用糨糊搓揉玻璃,再燒制而成的手法,做出柔和的不透明感,以及陶器般圓滑的觸感。

    擺在煙灰缸旁的别緻台燈,雕刻着纏繞攀爬的花草,一樣是新藝術風的設計。

     書桌前有細細長長的垂直拉窗,透過純白的蕾絲窗簾,可以看到透明玻璃外厚厚的百葉窗簾正緊閉着。

    并列在旁的大落地窗,同樣安裝着百葉窗簾,白色光芒從窗闆的間隙輕柔地照射進來。

     我下床穿上鞋子,走向位于房屋一角的洗臉台。

    水龍頭有兩個,轉開紅色的就流出了熱水。

    我想這個熱水供應裝置,應該是現在的屋主白須賀秀一郎,在三年前整建時安裝的。

     光這層樓,跟這個一樣的房間,起碼就有八間。

    忍冬醫生說,住在這裡的人“完全不與外界往來”,可是,從這個洗臉台,以及整理得幹幹淨淨的寝具來看,這些房間明明就是為外來客人準備的。

     梳洗完畢後,為了更換室内的空氣,我打開垂直拉窗。

    稍稍拉開外面的百葉窗簾,立刻灌入簡直可以說是凄厲的寒氣,我趕緊拉攏對襟毛衣的領口,全身發抖。

     不過,雪好像小了一些。

    我想到陽台看看,打開了落地窗。

     外面的空氣僵硬緊繃,像切出尖銳角度的水晶玻璃。

    遠處傳來風咆哮的聲音;放眼遠望,一片白雪。

     因為有屋檐的關系,陽台上并沒有堆積太多的雪,我向外跨出一步。

     這個房間位于“匸”字形建築物突出部位的前端内側,陽台下方是中庭式廣場。

    兩個突出部位,隔着廣場面面相對。

    并列在象牙色牆上的窗戶,已經有幾個百葉窗簾是開着的。

     被建築物三面包圍的廣場,右手邊——亦即面對湖的開口側,一直延伸到湖面上;廣場中央有一座被雪覆蓋的雕像,好像是用來噴水的。

    離廣場幾公尺遠的湖面,漂浮着一個小島般的圓形平台,上面也有雕像,裡面應該也有噴水裝置吧。

     這個被稱為霧越湖的湖水,清澈的水面帶點淡淡的綠,像鏡子般映出了四周的景色。

    湖面出奇的平靜,給人一種靜谧的感覺,跟昨天在暴風雪中看到的淡灰色表面完全不同。

    伸出湖面的稀疏枯木,在湖面上投下漆黑的陰影。

    聳立在後的重重山脈,像锉刀锉過般鋒銳。

     面對眼前令人歎為觀止的雪景,我發覺我的直覺反應是“好美”。

    想起昨天迷失在大雪中的情景,我又沉浸在安心的深深歎息聲中。

     2 出了房間,我先往沙龍方向走去。

    這時候,我敲敲隔壁房間——槍中房間的門,但是沒有回音,大概已經起床離開房間了。

     沙龍裡隻有忍冬醫生一個人,他坐在其中一張沙發中,看着類似雜志的書籍。

    看到我走進來,他整張圓臉都笑展開來,用高亢的聲音對我說: “疲勞都消除了吧,鈴藤先生?” “嗯,睡得很好。

    ”我笑着回答他,“你在看什麼呢?” “這個啊?”老醫生把攤開在兩手之間的書直立起來,讓我看書的封面。

    B5大小的書籍上方,大大地寫着“第一線”的标題。

     “這是什麼雜志嗎?” “呃,怎麼說呢,這是警視廳内部發行的刊物,刊登最近的犯罪情勢,以及實際案件的調查報告書。

    ” 在這裡聽到“警視廳”這三個字,感覺上非常突兀。

    看到我一臉詫異的樣子,醫生眯起了圓圓眼鏡下的眼睛。

     “别看我這副德行,以前也幫警察做過事呢,所以,現在還會收到這樣的刊物。

    ” “您是說幫警察驗屍或解剖嗎?” “嗯,差不多就是那一類的事吧。

    ” “您擔任過法醫嗎?” “沒有啦,這麼小的鄉下地方,怎麼會有那種職務!在日本,隻有東京、大阪等大都市才有這種法醫制度。

    ” “那麼……” “相野警察署署長跟我是老朋友,所以緊急的時候會找我去幫忙而已。

    不過,這種地方也不太可能發生什麼大事,頂多就是在旅館發生竊案,或流氓打架鬧事;兇殺這種案件,這30年來隻發生過兩三件。

    治安真的非常良好,隻是平靜得有些無聊。

     “喂,你可不要誤會喔,說歸說,我也不希望殘酷的兇殺案頻頻發生啊。

    隻是,該怎麼說呢,應該說是一種刺激吧,人難免都會期待刺激的事嘛。

    ” “哦……”我含糊地應了一聲,老醫生很不好意思地搔了搔頭。

     “所以呢,為了消遣,我就請他們寄這本刊物給我。

    裡面真實的内容,比那些沒水準的電視連續劇或偵探小說好看多了呢,還有屍體的照片。

    不過,一般人很難看得到。

    ” 光聽到“屍體的照片”,我就有點不舒服了。

    我不反對小說或電影中,出現殘酷的殺人情節,也可以了解樂在其中的人的心理;可是,對于那些刊登在報紙或周刊雜志上聳人聽聞的現實兇殺案,我實在無法以享受刺激的心情去閱讀。

     “那邊有豐盛的早餐呢,我已經先吃過了。

    ” 他這麼說,我才發現通往餐廳的門敞開着;槍中、深月、甲斐三個人就坐在裡面的餐桌前。

     “嗨,”槍中舉起手,用快活的聲音招呼我,“早——這個時間,好像不早了。

    ” “還早得很呢,這個時間。

    ”我微微一笑,邊回給他早晨的問候語,邊走向餐廳,“雪好像小了一點,說不定可以回家了。

    ” “好像會再下大呢。

    ”槍中輕聳着肩膀,“而且,雪積得太深,也不可能下得了山。

    ” “不能叫車子來接嗎?” “聽說電話不通了。

    ”坐在槍中旁邊的深月說。

     “什麼!”我驚訝地停住了正要拉開椅子的手。

     “好像是昨天很晚的時候發生的,”槍中接着說,“我們暫時要被困在這裡了,對于蘭的事,我也覺得很遺憾。

    ” 擺着九張椅子的十人餐桌上,放置了九人份的乳酪鍋,裡面盛着炖煮食物;盤子裡有面包、法式派、生火腿片、煙熏鲑魚等沙拉。

    連我那一份在内,還有五份沒有人動過。

     大約過了十分鐘,彩夏才遮住打着大呵欠的嘴巴,走進餐廳。

    昨晚逃難似的從一樓沖回來時的驚恐表情,已經完全看不到了。

     “睡得好嗎?”槍中問。

     彩夏又打了一個呵欠,點點頭,“嗯”了一聲。

    乳酪鍋的燈芯一點上火,她立刻開始吃起沙拉來。

     “我得去借電話呢。

    ” 她好像還是擔心三原山爆發的事,槍中聽到她這麼說,隻好把電話不通的事告訴她。

     “真的嗎?”彩夏瞪大眼睛看着槍中,“怎麼辦,傷腦筋呢。

    ” 她鼓起雙頰,低下頭來沉思了片刻,立即把視線轉向坐在對面的甲斐:“甲斐,等一下把随身聽借我吧?我想聽新聞。

    ” “恐怕不行呢,”昨晚大概沒睡好吧,甲斐眨着充血紅腫的眼睛,很抱歉地說,“電池沒電了,我也沒帶充電器來。

    ” “咦——怎麼會這樣。

    ” “放心吧,彩夏,”槍中用溫柔的語氣安慰她說,“第一次爆發是在昨天下午,不論情形有多嚴重,岩漿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内淹沒全島的。

    ” “可是……” “如果你還是很擔心的話——啊,對了,忍冬醫生,”槍中往沙龍方向望去,對着敞開的門說。

     “啊?什麼事?”醫生坐在沙發中,扭過臃腫的身體來看着槍中。

     “呃……您的車不是停在這棟房子旁嗎?” “是啊。

    ” “如果方便的話,等一下可以讓我們聽一下您車上的收音機嗎?我們想知道三原山爆發的情形。

    ” “哎呀,恐怕不行呢,”忍冬醫生不好意思地拍拍額頭,“真抱歉,我車上的收音機已經壞了。

    我想也差不多該換新車了,就索性不管它了。

    ” “這樣啊,那就沒辦法啦。

    ”槍中把視線拉回到彩夏臉上,說:“看來,隻能向這家人借電視或收音機啦。

    ” “向這家人借?”彩夏的表情雖然不是懼怕,卻很明顯地陰沉了下來。

     “我幫你借就是啦,你不要露出這麼可憐的表情嘛。

    ”槍中邊說,還邊點了兩三次頭,就隻差沒摸着她的頭說“乖乖”。

     又過了一會兒,榊跟蘭才雙雙走進餐廳。

    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他們當時的腳步有點蹒跚,好像喝醉了酒。

     在空位上坐下來後,蘭還是郁郁寡歡的樣子,動也不動一下眼前的早餐。

    可能是昨天走路時感冒了,她不斷抽吸着鼻子。

    榊看到她那個樣子,并沒有特别擔心;他自己好像也沒什麼食欲,沒有動那個乳酪鍋。

    隻吃了一點沙拉。

     下午2點過後,最後一個人才姗姗來遲,那就是名望奈志。

     他在蘭旁邊的空位坐下來,看到放在盤子旁邊的刀子,就驚叫了一聲“哎呀”。

    他戰戰兢兢地用食指推動刀柄,把刀子推到餐墊外。

     “你還是這樣子,”槍中苦笑着說,“要不要請他們替你準備筷子?” “不要笑我嘛。

    ”名望把嘴巴嘟得像章魚一樣尖,“每個人都會有忌諱的東西啊。

    ” 他有可以稱之為“刀刃恐懼症”的毛病(也許應該說是一種疾病吧)。

    不知道是不是某種幼時體驗的影響,從菜刀到小刀、剃刀、拆信刀,任何稱為刀的東西,他都會怕,甚至連摸都不敢摸:進餐用的刀子也不例外。

    他本人曾經說過,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還敢使用剪刀。

     “在這裡的人,雖然都是‘那副德行’,不過,飯菜還做得真好吃呢。

    ”真不知道他那瘦骨嶙峋的身體,哪來這麼旺盛的食欲,右手一拿起叉子,就把所有食物都收進了胃裡。

    “咦,蘭,你不餓嗎?你不吃的話,我要吃了喔。

    ” 槍中找到一個适當的時機,把電話不通的事告訴了他們三個人。

    預定今天在東京進行“特别”試鏡的蘭,上妝不佳的臉頰猛然變得僵硬。

    不過,可能是看到外面積雪高深,就死了一半的心吧,反應已經不像昨晚那麼歇斯底裡,隻是默默垂下頭來。

     “電話也不行了啊,”名望停下撕扯面包的手,露出沉重的表情,“那就沒辦法,無計可施啦。

    ” “對了,昨天你說有什麼事要回東京,到底是什麼事啊?”槍中問。

     名望聳聳肩膀,說:“哎呀,不要問我這件事。

    ” “不是什麼不可告人之事吧?” “不是啦,不過,也不是很想讓人家知道的事。

    ” “那麼一開始就别說嘛。

    ” “喂,槍中,你這麼說太冷漠了吧。

    ”名望咋舌說,“你可以回我‘你這麼說,我就更想知道了’之類的話啊。

    ” “我知道了,”槍中覺得好笑,露出了潔白的牙齒,“其實你是很想說出來吧?” “嘿嘿,我就是那種藏不住心事的人啊。

    ”名望用手撫摸着淡色鬈發,“老實說,我又要回到單身生活了。

    ” “啊?” “也就是說,我正在考慮離婚。

    ” “哦?”槍中強忍住笑,“是不是被老婆甩了?” “不要說得這麼直白嘛,别看我這樣,我也受了很大的傷害呢。

    ” “這件事跟你非趕回東京不可,有什麼關系呢?” “17日——星期一,我老婆要把離婚協議書拿去區公所。

    怎麼說呢,我對她還是有些眷戀,所以旅行期間,我一直想:要不要做最後的垂死掙紮。

    ” “垂死掙紮?” “就是回去後,再跟她好好談一次看看啊。

    ” “原來如此,的确是蠻無聊的事。

    ” “好過分,說這種風涼話。

    ” “對了,名望,你不是入贅的嗎?” “沒錯,因為她跟你一樣是有錢人啊,也擁有很多土地。

    老實告訴你們,與其說我眷戀她,還不如說我舍不得放棄那些财富。

    ” “哦——原來名望奈志是入贅的啊,真是想不到呢。

    ”彩夏插嘴說,“那麼,松尾是你太太的姓啰?” “當然是啊。

    ” “那麼,離婚後就要恢複本姓啰,你的本姓是什麼?”彩夏毫不客氣地問。

     名望好像也不是很在意,回答她說:“鬼怒川。

    ” “鬼怒川?” “沒錯,就是鬼怒川溫泉的鬼怒川,鬼發怒的河川。

    ” “好奇怪,跟你一點都搭配不起來。

    ”彩夏撲哧笑了起來。

     “果然有這種感覺嗎?” “因為名望奈志就是‘沒名沒姓’(日文發音相似),怎麼看都不像鬼在生氣啊。

    ” “謝啦謝啦。

    ” “不過,老婆沒了也很慘呢。

    ” “你同情我嗎?” “有一點吧。

    ” “誰介紹個朋友給我吧,隻要長得漂亮、有錢,什麼人都可以。

    拜托你啦,彩夏。

    ” 名望奈志說起話來,還是一副不正經的口吻,可是,從他的言辭、表情中,可以隐約看到另一個完全不同于平常的他。

    我覺得他說他在乎的是妻子的财富,應該隻是逞強的言辭吧。

     3 上完廁所回來後,我看到槍中一個人站在走廊上,雙手插在灰色法蘭絨長褲的褲袋中,凝視着與中庭為鄰的那面牆上的大幅日本畫。

     “你看,鈴藤,”我一靠近,槍中就指着他凝視中的畫對我說。

     “是春天的風景吧。

    ”畫中群山朦胧,透着稚嫩的鮮綠色。

    山櫻占據了整片近景森林中的一角,我眯起眼睛,端詳着狂亂綻放的那叢白色花朵。

     “不是啦,我不是說這個,你看這裡。

    ”槍中再度伸出食指,清清楚楚地指着圖畫的右下角,“我是說這個落款。

    ” “落款?”我稍微彎下身子,仔細看他所指的地方。

    原來,那個地方有作者的署名與印章。

    “這……”看懂那個草體字後,我頓時說不出話來,因為我所看到的是“彩夏”這個名字。

    “這是……” “這個‘彩夏’念做‘saika’,而不是‘ayaka’。

    或許不太有人知道,在昭和初期,有個十分活躍的風景畫家,名叫‘藤沼彩夏’,這幅畫大概就是她的作品。

    ” 我一時語塞,先是“忍冬文樣”的絨毯、“三葉龍膽”(音同鈴藤)圖案的玻璃,現在又出現了“彩夏”這個畫家的署名。

     這些好像都是巧合,但是,這樣的巧合一再出現,就有點恐怖了——給人一種非常詭異的感覺,已經不再是一句“巧合”可以解釋得過去了。

     “那一幅呢?”鄰接中庭的牆面上,有四個落地窗,窗與窗之間,還有另一幅差不多大小的日本畫,畫着燃燒般的紅葉群山。

     我看着那幅匾,問:“那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