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應是所有人的

關燈
——《升起的太陽》譯本再版序 韋清琦 一提到邁克爾·克萊頓,人們就不禁想起剛果的神秘穴窟,大洋深處的巨球,以及光怪陸離的恐龍世界等等。

    是啊,這位才華橫溢的流行小說作家為讀者營造了這麼多的奇幻空間。

    他的作品一部部被搬上了銀幕,《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剛果驚魂》更創造了電影票房紀錄的一座又一座高峰,使他在90年代在全球擁有了億萬為之傾心的書迷和影迷。

    克萊頓1942年生于美國芝加哥。

    23歲時,他從哈佛人類學系畢業,一年半之後又開始攻讀醫學,并在其間開始了文學創作。

    他于1969年從哈佛醫學院畢業,也就在同一年,他出版了轟動一時的暢銷書《安德洛墨達品系》,這促使他下了棄醫從文的決心。

    不過,他早年在這些非文學領域的研究為他積累了人類學、醫學、生物學和神經學等淵博的知識,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他的才華還不僅體現在文學上,所導演的影片《昏迷》、《火車大劫案》等獲得了巨大成功。

    他是個計算機業的行家裡手,擁有自己的軟件公司,寫過關于信息技術的書《電子生活》,甚至還設計了一套叫“亞馬遜”的電子遊戲。

    克萊頓在這些領域的涉獵,也為他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邁克爾·克萊頓的書總不會令人失望。

    他的視野總是那麼寬闊:從變幻莫測的海底,到空闊遼遠的太空;他的想像力總是那麼雄奇:從古代北歐的食屍怪到現代恐龍橫行的侏羅紀公園。

    他對情節的安排總是扣人心弦,他對高科技的介紹總令讀者心馳神往。

    他的小說被稱為高科技驚險小說,足見其作品是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合的典範。

    克萊頓的小說除了主線索外,一般還有發人深省的社會主題,這使他講的故事更加深刻,有更真實的社會語境,因而讓人讀後有更大的回味。

    這裡要介紹給讀者的《升起的太陽》便是克萊頓頗具代表性的一部力作。

     故事是以第一人稱的叙述視角展開的。

    “我”是洛杉矶警察局特種勤務處的中尉史密斯,與之合作破案的是康納上尉,小說真正的主角。

    他們的關系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華生和福爾摩斯的關系。

    來自日本的中本公司在洛杉矶它新落成的公司大樓裡舉行盛大酒會,政界、演藝界的名流紛紛前來捧場。

    然而一位與衆多大人物有瓜葛的金發美女卻橫死在第46層樓。

    史密斯作為協調與日本社區關系的聯絡警官和“日本通”康納上尉着手偵察此案,随着調查的深入,他們發現在兇殺案背後的是一起日本公司和美國官僚相互勾結、錯綜複雜的“微電腦公司”出售案,與之有牽連的美國參議員、日本商人相繼畏罪自殺,然而日本公司令人生畏的“貿易戰”仍久久萦繞在人們心頭。

     這部小說很好地體現了克萊頓設置懸念的非凡才能,特别是貫穿整個案件的錄像帶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嫌疑最大的日本商人自己跑到警察局送上錄下了犯罪經過的帶子,而在錄像中,與受害者在一起的嫌疑人卻始終背對着攝像鏡頭,鏡頭裡那場面的刻畫不僅營造出陰森恐怖的氣氛,而且使得讀者急不可耐地一口氣讀下去。

    一直到故事尾聲時這個謎才揭開,原來竟有兩個兇手,美國參議員和日本商人都難逃法網。

    和這一懸念緊密相連的是作者對高科技手段的介紹。

    日本人如何利用尖端數碼技術來移花接木,篡改了錄像帶的本來面目,美方偵破人員又如何用高科技反其道而行之,找出了錄像帶的破綻,這些描繪給求知欲很強的讀者以極大的滿足。

    此外,克萊頓很善于把握故事發展的節奏,讀者可以看到小說的時間跨度很短,而且不斷加速,最後達到高xdx潮,這種對讀者情緒的充分拉動向來是克萊頓驚險小說的迷人之處。

     克萊頓很注重對人物的刻畫。

    康納是個智勇雙全的偵探,他有福爾摩斯式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心細如發的洞察力,他在與日本人打交道時總能保持冷靜平和,善于為日本人設身處地地着想,這一品質在跨文化交際中是不可或缺的。

    格雷厄姆則是另一類美國人的代表。

    他自以為是,對日本人沒有切實的認識,沒有親身的感受。

    他腦子裡隻有一大堆偏見和從各種媒介中接受的不合實際的狂想。

    他對日本人一無所知,也并不試圖去了解。

    兇殺案中的受害者之一坂村的形象也描繪得十分成功,他的玩世不恭和直率使自己與以石倉為代表的日本商人階層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然而更耐人尋味的還是小說的社會主題,即對美國和日本關系的審視。

    作者探索了在美日貿易戰背後的文化沖突。

    應該說,他盡可能做到了客觀地評價日本人。

    他用警官格雷厄姆的話表現了許多美國人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