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關燈
小
中
大
2
《新聞線》/紐約下午1時54分
曼哈頓中心區每周電視新聞特寫《新聞線》節目第23層樓的辦公室裡,詹妮弗·馬龍正在編輯台上審看采訪查爾斯·曼森的錄像。
她的助手黛伯拉走進來,在她的辦公桌上丢了一份傳真,随口說道:“帕西諾不幹了。
” 詹妮弗敲了一下暫停鍵。
“什麼?” “阿爾·帕西諾不幹了。
” “什麼時候?” “10分鐘前。
他隻跟馬蒂簡單說聲不幹了,然後就擡腳走人。
” “什麼?我們在坦吉爾拍了四天外景素材。
他這個節目周末就要播出了——他的節目足足有12分鐘啊。
”《新聞線》是觀衆最多、收視率最高的新聞特寫類電視節目,在《新聞線》上露上12分鐘的臉,那是一種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風頭啊。
好萊塢那些明星們沒一個做夢不想着上這檔節目亮相的。
“發生什麼事了?” “馬蒂在化妝的時候和他閑聊,提起帕西諾已經有四年沒怎麼轟動過了,所以我猜他大概是給得罪了,于是就跑了。
” “正在錄制的時候?” “不,是在錄之前。
” “耶稣啊,”詹妮弗說,“帕西諾不能這麼幹。
他的合同規定他得上這檔節目,這是幾個月前就定下來的。
” “是的,不過他還是跑了。
” “馬蒂說什麼?” “馬蒂很惱火。
他說,他想指望什麼?這是新聞節目,我們當然問那些有勁兒的問題。
你知道,典型的馬蒂作風。
” 詹妮弗咒罵了一聲。
“這恰好是大家擔心的事。
” 馬蒂·瑞爾登是個臭名在外、生硬粗暴的采訪者。
盡管他兩年前就離開新聞部到專題部的《新聞線》來工作——工資比以前高得多——他還是把自己當成個新聞記者,雖然固執己見,但也公平講理,不受别人擺布——盡管實際上他喜歡讓被采訪者難堪,喜歡當場問一些純屬私人的問題讓他們出醜,即使這些問題和節目本身沒有任何關聯。
沒有人願意用馬蒂來做帕西諾這段節目,因為他不喜歡名流,也不喜歡做“吹捧性的小段子”。
但是因為通常做名人訪談段子的弗朗西斯正在東京采訪公主,隻好臨時找馬蒂湊數。
“迪克找馬蒂談過沒有?我們還能把這個節目搶救下來嗎?”迪克·申柯是《新聞線》的執行制片人。
隻花了三年時間,他就巧妙地把這個夏季臨時頂替性的節目,做成了一個紮紮實實的收視率極高的黃金時段節目。
所有的重要決策都是由申柯做出的,而且他也是唯一有足夠影響力的人,能對付馬蒂這種不聽話愛虛榮的家夥。
“迪克還在和厄爾利一起吃午飯。
”申柯和電視網總裁厄爾利的午餐總要拖到下午很遲的時候。
“所以迪克還不知道?” “還不知道。
” “太棒了。
”詹妮弗說着看了看手表,現在是下午兩點。
如果帕西諾不幹了,他們就得想方設法把這個12分鐘的窟窿填上,隻剩下不到72個小時了。
“我們還有什麼現成的錄好的素材嗎?” “什麼也沒有。
特裡薩嬷嬷的節目複映前正在重新剪輯,而米基·曼托還沒做好。
我們現在隻有那個輪椅少兒棒球賽的小段子。
” 詹妮弗嘟哝一聲:“迪克不會同意上這個段子的。
” “我知道,”黛伯拉說,“這種段子沒意思。
” 詹妮弗撿起她的助手丢在寫字台上的那份傳真件。
那是一份哪個公關公司發來的新聞稿,每個新聞專題欄目每天都會收到幾百份這種東西。
像所有的這類傳真件一樣,這一份的格式也讓人看上去覺得像是一個完整的新聞特寫,上方還有個标題。
标題是: 因繼續存在對适航性的憂慮,歐聯航推遲向N—22型寬體噴氣客機頒發許可證 “這是什麼?”她皺着眉問。
“海克特說是給你的。
” “為什麼?” “他認為這裡頭可能有點名堂。
” “為什麼?歐聯航是什麼玩藝兒?”詹妮弗掃視了一下傳真件的内容。
裡頭有很多術語,密密麻麻令人費解。
她心想,沒畫面有什麼用。
“很顯然,”黛伯拉說,“這和邁阿密起火的那架是同一種飛機。
” “海克特是想做一個有關飛行安全的段子嗎?祝他走運。
所有的人都看過那架飛機起火的錄像了,再搞就沒什麼意思啦。
”詹妮弗把傳真件朝旁邊一扔。
“問問他還有什麼别的沒有。
” 黛伯拉走開了。
詹妮弗獨自一人凝視着她面前的屏幕上查爾斯·曼森的靜像。
她接着把圖像關掉,決定想一會兒。
詹妮弗·馬龍,今年29歲,是《新聞線》曆史上最年輕的分段制片人。
她進步很快,因為她幹得的确出色。
她很早就顯示了出衆的才華。
當她還是布朗大學的本科生時,她像黛伯拉現在那樣利用暑假當實習生,工作經常幹到深夜,在奈克斯終端機前忙個不停,分析各個通訊社的消息。
然後終于有那麼一天,她提心吊膽地去見迪克·申柯,建議拍一段那個非洲新出現的古怪病毒和醫生在現場奮力搶救的片子。
這樣就産生了那個著名的有關埃博拉病毒的段子,成為當年《新聞線》節目最大的突破性成果,也為迪克·申柯獲得了一項皮伯地獎。
然後她馬不停蹄地搞了達利爾·斯特勞貝、蒙大拿露天采礦和易洛魁印第安保留地設賭場等幾個段子的制作。
在人們的記憶裡,還從來沒有大學實習生做的段子播出過,更别說四個了。
申柯宣稱他喜歡她的膽識與活力,并主動提議給她正式的職位。
她的聰穎美貌和名牌大學背景也沒有任何不利影響。
第二年的6月,她從大學一畢業,就正式到《新聞線》工作了。
這個專題節目有15名制片人分别制作小段子。
每個人都分派到一名主持人。
每個制片人應該每兩周就做成一個段子并且播出。
平均每個段子要花四
她的助手黛伯拉走進來,在她的辦公桌上丢了一份傳真,随口說道:“帕西諾不幹了。
” 詹妮弗敲了一下暫停鍵。
“什麼?” “阿爾·帕西諾不幹了。
” “什麼時候?” “10分鐘前。
他隻跟馬蒂簡單說聲不幹了,然後就擡腳走人。
” “什麼?我們在坦吉爾拍了四天外景素材。
他這個節目周末就要播出了——他的節目足足有12分鐘啊。
”《新聞線》是觀衆最多、收視率最高的新聞特寫類電視節目,在《新聞線》上露上12分鐘的臉,那是一種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風頭啊。
好萊塢那些明星們沒一個做夢不想着上這檔節目亮相的。
“發生什麼事了?” “馬蒂在化妝的時候和他閑聊,提起帕西諾已經有四年沒怎麼轟動過了,所以我猜他大概是給得罪了,于是就跑了。
” “正在錄制的時候?” “不,是在錄之前。
” “耶稣啊,”詹妮弗說,“帕西諾不能這麼幹。
他的合同規定他得上這檔節目,這是幾個月前就定下來的。
” “是的,不過他還是跑了。
” “馬蒂說什麼?” “馬蒂很惱火。
他說,他想指望什麼?這是新聞節目,我們當然問那些有勁兒的問題。
你知道,典型的馬蒂作風。
” 詹妮弗咒罵了一聲。
“這恰好是大家擔心的事。
” 馬蒂·瑞爾登是個臭名在外、生硬粗暴的采訪者。
盡管他兩年前就離開新聞部到專題部的《新聞線》來工作——工資比以前高得多——他還是把自己當成個新聞記者,雖然固執己見,但也公平講理,不受别人擺布——盡管實際上他喜歡讓被采訪者難堪,喜歡當場問一些純屬私人的問題讓他們出醜,即使這些問題和節目本身沒有任何關聯。
沒有人願意用馬蒂來做帕西諾這段節目,因為他不喜歡名流,也不喜歡做“吹捧性的小段子”。
但是因為通常做名人訪談段子的弗朗西斯正在東京采訪公主,隻好臨時找馬蒂湊數。
“迪克找馬蒂談過沒有?我們還能把這個節目搶救下來嗎?”迪克·申柯是《新聞線》的執行制片人。
隻花了三年時間,他就巧妙地把這個夏季臨時頂替性的節目,做成了一個紮紮實實的收視率極高的黃金時段節目。
所有的重要決策都是由申柯做出的,而且他也是唯一有足夠影響力的人,能對付馬蒂這種不聽話愛虛榮的家夥。
“迪克還在和厄爾利一起吃午飯。
”申柯和電視網總裁厄爾利的午餐總要拖到下午很遲的時候。
“所以迪克還不知道?” “還不知道。
” “太棒了。
”詹妮弗說着看了看手表,現在是下午兩點。
如果帕西諾不幹了,他們就得想方設法把這個12分鐘的窟窿填上,隻剩下不到72個小時了。
“我們還有什麼現成的錄好的素材嗎?” “什麼也沒有。
特裡薩嬷嬷的節目複映前正在重新剪輯,而米基·曼托還沒做好。
我們現在隻有那個輪椅少兒棒球賽的小段子。
” 詹妮弗嘟哝一聲:“迪克不會同意上這個段子的。
” “我知道,”黛伯拉說,“這種段子沒意思。
” 詹妮弗撿起她的助手丢在寫字台上的那份傳真件。
那是一份哪個公關公司發來的新聞稿,每個新聞專題欄目每天都會收到幾百份這種東西。
像所有的這類傳真件一樣,這一份的格式也讓人看上去覺得像是一個完整的新聞特寫,上方還有個标題。
标題是: 因繼續存在對适航性的憂慮,歐聯航推遲向N—22型寬體噴氣客機頒發許可證 “這是什麼?”她皺着眉問。
“海克特說是給你的。
” “為什麼?” “他認為這裡頭可能有點名堂。
” “為什麼?歐聯航是什麼玩藝兒?”詹妮弗掃視了一下傳真件的内容。
裡頭有很多術語,密密麻麻令人費解。
她心想,沒畫面有什麼用。
“很顯然,”黛伯拉說,“這和邁阿密起火的那架是同一種飛機。
” “海克特是想做一個有關飛行安全的段子嗎?祝他走運。
所有的人都看過那架飛機起火的錄像了,再搞就沒什麼意思啦。
”詹妮弗把傳真件朝旁邊一扔。
“問問他還有什麼别的沒有。
” 黛伯拉走開了。
詹妮弗獨自一人凝視着她面前的屏幕上查爾斯·曼森的靜像。
她接着把圖像關掉,決定想一會兒。
詹妮弗·馬龍,今年29歲,是《新聞線》曆史上最年輕的分段制片人。
她進步很快,因為她幹得的确出色。
她很早就顯示了出衆的才華。
當她還是布朗大學的本科生時,她像黛伯拉現在那樣利用暑假當實習生,工作經常幹到深夜,在奈克斯終端機前忙個不停,分析各個通訊社的消息。
然後終于有那麼一天,她提心吊膽地去見迪克·申柯,建議拍一段那個非洲新出現的古怪病毒和醫生在現場奮力搶救的片子。
這樣就産生了那個著名的有關埃博拉病毒的段子,成為當年《新聞線》節目最大的突破性成果,也為迪克·申柯獲得了一項皮伯地獎。
然後她馬不停蹄地搞了達利爾·斯特勞貝、蒙大拿露天采礦和易洛魁印第安保留地設賭場等幾個段子的制作。
在人們的記憶裡,還從來沒有大學實習生做的段子播出過,更别說四個了。
申柯宣稱他喜歡她的膽識與活力,并主動提議給她正式的職位。
她的聰穎美貌和名牌大學背景也沒有任何不利影響。
第二年的6月,她從大學一畢業,就正式到《新聞線》工作了。
這個專題節目有15名制片人分别制作小段子。
每個人都分派到一名主持人。
每個制片人應該每兩周就做成一個段子并且播出。
平均每個段子要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