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天 早上6點07分

關燈
房子型寂靜無聲。

    孩子們西在睡覺。

    我發現朱麗亞站在餐廳裡,望着窗外的後院。

    後院裡的噴淋器開着,哧哧作響。

    朱麗亞手裡端着一杯咖啡,兩眼盯着窗戶,身體一動不動。

     我說:“我們回來了。

    ” 她轉過身體:“她沒事兒吧?” 我把抱在手裡的小孩遞給她:“看來是吧。

    ” “感謝上帝,”她說,“我很擔心,傑克。

    ”但是,她沒有走過來,沒有接觸阿曼達。

    “我很擔心。

    ” 她的聲音聽起來很陌生,冷冰冰的。

    那聲音實際上并不着急,她說話的語氣一本正經,就像是在叙述她不理解的另一種文化的儀式。

    她嘬了一口杯子裡的咖啡。

     “我一夜都沒合眼,”她說,“我很擔心,感覺糟透了。

    感謝上帝。

    ”她的目光從我的臉上掠過,然後轉向一邊。

    她露出了内疚的神色。

     “想抱一抱她嗎?” “我,嗯……”朱麗亞搖了搖頭,點頭示意端在手裡的咖啡杯。

    “現在不吧,”她說,“我得去看一看那些噴淋器。

    它們給我的玫瑰灌了太多水。

    ”她說罷走向後院。

     我目送她走進後院,看見她兩眼望着那些噴淋器。

    她回過頭來看了我一眼,然後故作姿态地檢查安裝在牆上的記時器盒子。

    她打開蓋子,然後查看了盒子内部。

    我不懂她的意愛。

    為我家幹活的花匠上周剛剛調過噴淋器的記時器。

    或許,他們沒有調試好。

     阿曼達在我的懷裡呼哧呼哧地呼吸。

    我抱着她走進嬰兒房,給她換了尿布,然後放到床上。

     我走向廚房,看見朱麗亞正在用手機打電話。

    這是她的另一個新習慣。

    她并不經常使用家裡的座機,而是使用她自已的手機。

    我曾經問她為什麼不用座機,她解釋說,用手機方便一些,因為她打許多長途電話,手機的話費是由公司支付的。

     我放慢腳步,在地毯上行走。

    我聽到她說:“對,情況不妙,我當然會的,但是,我們現在就得小心……” 她擡起頭來,看見了我,說話的語氣立刻變了。

    “好吧,嗯……聽我說,卡羅爾,我認為,我們隻要給法蘭克福打一個電話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然後再發傳真确認,把他的反饋告訴我,好吧?”她說罷吧嗒一聲關上手機。

    我進了廚房。

     “傑克,我不願意在孩子起床之前離開,但是……” “你必須走嗎?” “我看是吧。

    公司裡出了一點事情。

    ” 我看了一眼手表。

    6點15分。

    “好吧,” 她說:“那麼,請你,嗯……孩子……” “沒問題,我會把一切弄好的。

    ” “謝謝。

    我晚些時候給你打電話。

    ” 于是,她離開了家。

     我疲憊不堪,窪思維也混亂了。

    小女兒仍在睡覺,運氣不錯,她睡覺的時間多了幾個小時。

    家裡請的雜工瑪麗亞6點30分來了,擺放好早餐用的餐具。

    孩子們用了早餐,我開車送他們上學。

    找盡墾使自己頭腦保持清醒。

    我小停地扣哈欠。

     埃裡克坐在前排的副駕駛位上。

    他也在打哈欠。

     “今天沒有睡醒吧?” 他點了點頭。

    “那些人讓我一夜都沒有睡着。

    ”他說。

     “什麼人?” “昨天晚上到家裡去的人。

    ” “什麼人?”我問。

     “來吸塵的人,”他說,“他們把家裡吸了一個遍。

    他們把鬼魂都給吸出來了。

    ” 尼科爾在後座上竊笑:“鬼魂……” 我說:“我覺得你是在做夢吧,兒子。

    ” 埃裡克最近愛做千奇百睦的噩夢,常常在半夜驚醒。

    我敢肯定,那是因為尼科爾讓他一起觀看恐怖電影,知道那些電影會使他恐慌不安。

    尼科爾這個年齡段的人喜歡觀看以蒙面殺手為主角的恐怖電影——那些系手謀害發生性行為之後的青少年。

    那是一種固定套路:你有了性行為便會喪命。

    但是,那些電影對埃裡克來說不适宜。

    就她讓埃裡克看恐怖電影的事情,我已經和尼科爾談過多次了。

     “不,爸爸,那不是做夢”埃裡克說着又打了一個哈欠,“那些人的确在家裡。

    來了許多人。

    ” “哦——噢。

    嗯,那鬼魂是什麼樣子的?” “他是鬼魂,全身銀色,閃閃發光,不過他沒有臉。

    ” “哦——噢。

    ” 這時,我們到了學校。

    尼科爾說,她課後要參加戲劇彩排,我下午接她的時間應該是4點45分,而不是3點45分;埃裡克說,如果要他去注射疫苗,他就不去兒科醫師那裡接受檢查了。

    我重複了所有父母都用的經久不變的咒文:“我們看看再說吧。

    ” 兩個孩子拽着雙肩包下了汽車。

     他們兩個人的背包重量大概都有20磅。

    我對此一直不習慣。

    我在他們那個年紀時,孩子們不背那麼大的書包。

    我們那時根本就沒有雙肩包。

    如今,好像每個孩子都有雙肩包。

    你會看到小不點的二年級學生馱着它,彎腰駝背地-出入校門,就像在高山地區從事搬運工作的夏爾巴人。

    有的孩子把書包放在手推車上,就像在機場上拉着行李包。

    我不理解這種現象。

    這個世界正在數字化;一切都在朝着重量輕、體積小的方向發展。

    然而,學齡兒童的負擔卻空前沉重。

     在兩個月之前的一次家長會上,我提出了有關的問題,那位校長說:“你說得對,這是一個大問題。

    我們都對此表示關注。

    ”随即便岔開了話題, 我對此也弄不明白。

    如果他們都表示關注,為什麼卻無動于衷?當然,那是人的本性。

    沒有人走去防患于未然。

    我們隻有在孩子被車壓死了之後,才會在路口上安裝“停車觀察”的交通标識。

     我又在駕車回家的路上,跟着早上緩慢的車流行進。

    我想,我可以睡幾個小時的覺。

    我心裡考慮的隻有這一點。

    ” 瑪麗亞11點左右叫醒了我,不停地搖着我的肩膀,“爾曼先生,槁爾曼先生。

    ” 我睡眼惺媽,“什麼事?” “孩子。

    ” 我立刻清醒過來,“她怎麼啦”’ “你去看一看孩子吧,福爾曼先生。

    她全”她伸手捷了摸她自己的肩膀和手臂。

     “她全怎麼啦?” “你去看一看孩子吧,福爾曼先生。

    ” 我搖搖晃晃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