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候,她嘲笑我的名字,這個名字并不是我的本名。
我使用這個名字隻是為了圖個方便,一個走到哪裡都沒問題的萬能名字,而且還可以拿來做姓氏使用。
羅蘭,方便實用的名字。
尤其是,特别富有法國意味。
我的真名太富有異國情調了。
那個時候,我總是避免吸引别人的注意。
“羅蘭……”我轉過身去。
沒有一個人影。
我到了廣場中央,就像第一次我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話的時候一樣。
醒來之後,我決定去居伊·德·威爾以前住的那個地址,看看底樓的窗戶上是不是爬着常春藤。
我坐地鐵一直坐到康布羅納。
那是露姬返回諾伊利丈夫家的時候乘坐的地鐵路線。
我一直陪伴着她,我們經常在阿根廷站下車,那裡離我住的賓館很近。
每一次,她都打定主意要留在我的房間裡過夜,但每次到了最後關頭她都咬一咬牙,還是決定回諾伊利……後來的一個晚上,她留下來陪我了,在阿根廷站。
一大清早行走在康布羅納廣場讓我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因為我們以前去居伊·德·威爾家時總是在晚上。
我推開栅欄門,心想時間都過了那麼久,我是沒有一絲一毫的機會再遇見他了。
聖日耳曼大街上的維嘉書店不在了,在巴黎同樣再也見不到居伊·德·威爾了。
也見不到露姬了。
但是,那株常春藤依然在那裡,爬在底樓的那扇窗戶上,就像我在夢中見到的一樣。
這讓我大惑不解。
那天晚上,真的是在做夢嗎?我一動不動,在那扇窗戶前伫立良久。
我希望聽見露姬的聲音。
希望她再叫我一次。
沒有。
什麼也沒有。
萬籁俱寂。
但我一點也沒感覺到,從居伊·德·威爾的那個時候起到現在,這一段時間已經流逝。
相反,這段時間在某種永恒之中凝固了。
我想起了當我認識露姬的時候試着撰寫的那篇文章。
我給它取名為 《中立地區》。
在巴黎是有些中間地區、一些無人地帶的,那裡處在一切的邊緣,處于中轉過境甚或懸而未決狀态。
在那裡能享受到一定的豁免權。
我本來可以把那些地方稱作自由免稅區的,但是中立地區更确切。
有一天晚上,在孔岱,我征詢莫裡斯·拉法艾爾的意見,因為他是作家。
他聳了聳肩膀,冷嘲熱諷道:“我的老弟,這事要您本人才搞得清楚……我不是很清楚您到底想說明什麼……就用‘中立’好了,這個問題就到此為止吧……”康布羅納花園廣場,以及塞古和杜布雷克斯之間的那個街區,所有那些通向地面地鐵天橋的街道統統屬于中立地區,假如我在那些地方見到露姬,那并不是偶然。
那篇文章我已經遺失了。
我用紮夏裡亞借給我的那台打字機打了五頁出來,紮夏裡亞是孔岱的一個客人。
我在文章的前面寫了一句獻詞:本文獻給中立地區的露姬。
我不知道她對這篇作品有什麼想法。
我覺得她并沒有把它從頭到尾讀完。
文章有些讓人讨厭,裡面按行政區羅列了劃定這些中立地區的街道的名字。
有時是一片房屋,或者一個更寬闊的延伸區域。
有一天下午,我們倆都在孔岱,她剛剛讀了那句獻詞,她對我說:“你知道嗎,羅蘭,我們也許可以到你文章裡提到的每個街區各住一個星期……” 我在阿根廷大街上租了一個賓館房間,它恰恰就處在中立地區。
誰會去那裡找我呢?我在那裡碰到的很少的幾個人從身份上來說一定已經死亡。
有一天,在浏覽報紙的時候,我碰巧在“司法公告”專欄看到一則加有邊框的啟事,這篇短文的标題是:“失蹤聲明”。
一個名叫塔利德的人已經有三十年沒在寓所裡出現過,也沒有他的任何消息,因此大法庭宣布他“失蹤”。
我把這則告示拿給露姬看。
當時是在阿根廷街,在我的房間裡。
我跟她說,我敢打包票,那家夥就住在這條街上,包括另外十來個被法院宣布“失蹤”的人。
而且,我下榻的那家賓館附近的樓房每棟都标有“帶家具出租”字樣。
這些樓房裡可以自由進出,不需要出示任何身份證件,可以在那裡躲藏。
那一天,我們和其他人一起,在孔岱慶祝拉歐巴的生日。
他們灌我們喝酒。
回到賓館後,我們有些醉醺醺的。
我打開窗戶。
我盡可能用最洪亮的聲音高喊:“塔利德!塔利德!……”大街上空無一人,那人的名字異樣地在大街上回蕩。
我甚至覺得那回聲都在回響。
露姬來到我身邊,也跟着我一起喊叫: “塔利德!塔利德!……”這個小孩子才玩的遊戲讓我們大笑不止。
但我最後相信這個人馬上就要出現了,我們會把在這條街上遊蕩的所有失蹤者都喚醒。
過了一陣子,賓館的夜間守衛跑來敲我們的門。
他用從墳墓裡出來的聲音說道:“請你們保持安靜,好嗎?!”我們聽見他邁着沉重的腳步走下樓梯。
這時,我的判斷是,他本人就是一個失蹤者,就像那個所謂的塔利德,以及所有躲在阿根廷街的出租屋裡的人一樣。
每次從這條街回
我使用這個名字隻是為了圖個方便,一個走到哪裡都沒問題的萬能名字,而且還可以拿來做姓氏使用。
羅蘭,方便實用的名字。
尤其是,特别富有法國意味。
我的真名太富有異國情調了。
那個時候,我總是避免吸引别人的注意。
“羅蘭……”我轉過身去。
沒有一個人影。
我到了廣場中央,就像第一次我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話的時候一樣。
醒來之後,我決定去居伊·德·威爾以前住的那個地址,看看底樓的窗戶上是不是爬着常春藤。
我坐地鐵一直坐到康布羅納。
那是露姬返回諾伊利丈夫家的時候乘坐的地鐵路線。
我一直陪伴着她,我們經常在阿根廷站下車,那裡離我住的賓館很近。
每一次,她都打定主意要留在我的房間裡過夜,但每次到了最後關頭她都咬一咬牙,還是決定回諾伊利……後來的一個晚上,她留下來陪我了,在阿根廷站。
一大清早行走在康布羅納廣場讓我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因為我們以前去居伊·德·威爾家時總是在晚上。
我推開栅欄門,心想時間都過了那麼久,我是沒有一絲一毫的機會再遇見他了。
聖日耳曼大街上的維嘉書店不在了,在巴黎同樣再也見不到居伊·德·威爾了。
也見不到露姬了。
但是,那株常春藤依然在那裡,爬在底樓的那扇窗戶上,就像我在夢中見到的一樣。
這讓我大惑不解。
那天晚上,真的是在做夢嗎?我一動不動,在那扇窗戶前伫立良久。
我希望聽見露姬的聲音。
希望她再叫我一次。
沒有。
什麼也沒有。
萬籁俱寂。
但我一點也沒感覺到,從居伊·德·威爾的那個時候起到現在,這一段時間已經流逝。
相反,這段時間在某種永恒之中凝固了。
我想起了當我認識露姬的時候試着撰寫的那篇文章。
我給它取名為 《中立地區》。
在巴黎是有些中間地區、一些無人地帶的,那裡處在一切的邊緣,處于中轉過境甚或懸而未決狀态。
在那裡能享受到一定的豁免權。
我本來可以把那些地方稱作自由免稅區的,但是中立地區更确切。
有一天晚上,在孔岱,我征詢莫裡斯·拉法艾爾的意見,因為他是作家。
他聳了聳肩膀,冷嘲熱諷道:“我的老弟,這事要您本人才搞得清楚……我不是很清楚您到底想說明什麼……就用‘中立’好了,這個問題就到此為止吧……”康布羅納花園廣場,以及塞古和杜布雷克斯之間的那個街區,所有那些通向地面地鐵天橋的街道統統屬于中立地區,假如我在那些地方見到露姬,那并不是偶然。
那篇文章我已經遺失了。
我用紮夏裡亞借給我的那台打字機打了五頁出來,紮夏裡亞是孔岱的一個客人。
我在文章的前面寫了一句獻詞:本文獻給中立地區的露姬。
我不知道她對這篇作品有什麼想法。
我覺得她并沒有把它從頭到尾讀完。
文章有些讓人讨厭,裡面按行政區羅列了劃定這些中立地區的街道的名字。
有時是一片房屋,或者一個更寬闊的延伸區域。
有一天下午,我們倆都在孔岱,她剛剛讀了那句獻詞,她對我說:“你知道嗎,羅蘭,我們也許可以到你文章裡提到的每個街區各住一個星期……” 我在阿根廷大街上租了一個賓館房間,它恰恰就處在中立地區。
誰會去那裡找我呢?我在那裡碰到的很少的幾個人從身份上來說一定已經死亡。
有一天,在浏覽報紙的時候,我碰巧在“司法公告”專欄看到一則加有邊框的啟事,這篇短文的标題是:“失蹤聲明”。
一個名叫塔利德的人已經有三十年沒在寓所裡出現過,也沒有他的任何消息,因此大法庭宣布他“失蹤”。
我把這則告示拿給露姬看。
當時是在阿根廷街,在我的房間裡。
我跟她說,我敢打包票,那家夥就住在這條街上,包括另外十來個被法院宣布“失蹤”的人。
而且,我下榻的那家賓館附近的樓房每棟都标有“帶家具出租”字樣。
這些樓房裡可以自由進出,不需要出示任何身份證件,可以在那裡躲藏。
那一天,我們和其他人一起,在孔岱慶祝拉歐巴的生日。
他們灌我們喝酒。
回到賓館後,我們有些醉醺醺的。
我打開窗戶。
我盡可能用最洪亮的聲音高喊:“塔利德!塔利德!……”大街上空無一人,那人的名字異樣地在大街上回蕩。
我甚至覺得那回聲都在回響。
露姬來到我身邊,也跟着我一起喊叫: “塔利德!塔利德!……”這個小孩子才玩的遊戲讓我們大笑不止。
但我最後相信這個人馬上就要出現了,我們會把在這條街上遊蕩的所有失蹤者都喚醒。
過了一陣子,賓館的夜間守衛跑來敲我們的門。
他用從墳墓裡出來的聲音說道:“請你們保持安靜,好嗎?!”我們聽見他邁着沉重的腳步走下樓梯。
這時,我的判斷是,他本人就是一個失蹤者,就像那個所謂的塔利德,以及所有躲在阿根廷街的出租屋裡的人一樣。
每次從這條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