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最後一眼最珍貴
關燈
小
中
大
我的太平洋探險隊已經曆險兩個月,我的最後一站,是斐濟群島的塔弗尼島。
我的任務是要調查一些外界引進的植物和動物種類,了解它們對該地的生态平衡有何影響。
這包括一些像老鼠、昆蟲和蜥蜴這類偷渡客,以及多多少少由計劃引進的物種,如小型袋鼠和貓鼬,那是為了控制其他動物,尤其是要控制可能影響新型農作物的害蟲。
第三種則包括野放的家畜,諸如貓、山羊和豬,也别忘了那些為了烹煮之用而引進的動物——或為了狩獵遊戲之用——例如兔子和獐等等。
至于引進的植物,無論是裝飾用或為了實際用途,物種的名單在每一座島上都不同,冗長不宜贅述。
太平洋南方的這個地帶是這類研究的寶山。
不久之前,這些單獨存在的小島有它們自己風土特有的原始生态平衡,動植物的種類繁多。
今天,大洋洲的瀕臨絕種動物比例居于全世界之冠——無論以它的幅員大小,或是人口多寡計算。
這并不隻是因為新品種的引進;在許多地方,森林的濫砍濫伐,以及沒有詳加規劃的農作物種植,都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終至破壞了傳統生态。
我參觀的小島之中,有幾座在不過一個世紀之前,和歐洲文化都沒有任何接觸。
但是接下來就是歐洲最近的一波殖民行動。
每一座小島,每一個新的殖民地,每一片陸地,自然都有各自的故事。
但是,生态的後果都是同一種令人沮喪的模式:在輪船夾層中躲藏着的老鼠和昆蟲,基本上就是生态的污染源,它們随着第一艘船自動莅臨。
為了彌補這些生物所造成的破壞,新的物種被引進了。
貓是為了減少老鼠數量,蟾蜍是要控制某些昆蟲,尤其是甘蔗的害蟲。
不久,這些新的物種便成為更可怕的害蟲,破壞力遠超過那些老鼠和昆蟲。
因此必須引進其他的殺手。
最後,這些動物本身又會成為生态的另一個大災難,不隻影響到一些鳥類,還危害到許多獨特的原生爬蟲類。
因此又需要體型更大的殺手。
諸如此類,薇拉,無休無止。
今天,我們更相信毒藥、病毒和各式各樣的不孕劑,換句話說,就是化學戰與生物戰。
但是,要形成一條新的食物鍊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如果真的可能做到的話。
相對地,要破壞地球花了千百萬年才形成的生态平衡,卻是易如反掌。
但是這個世界率性而為的作風并沒有國界。
我在想着那驕傲自大的剽悍與愚昧行徑——在白人前來興學之前,毛利人和美拉尼西亞土著有着如此豐盈的資源未經開發。
我在想着利益與貪婪的愚昧行徑。
現在我們用些好聽的話來粉飾這一切,例如“全球化”和“貿易協定”。
這給我們一種印象,似乎食物已經不再作為果腹之用,而是一種商品。
人們過去都可以由土壤中取得所需的一切,但是到了今天,人們已經制造出成山成海、毫無用途的手工藝品,供最富裕的人揮霍享用。
我們不再過着簡樸而衣食無虞的日子。
天堂的歲月已經過去。
你比誰都清楚我對爬蟲類的興趣。
自從少年時期,我對遠古時代地球上的生物便深深着迷,因此我才會成為生物學家,而那還是在恐龍突然蔚為風尚之前的事。
我想知道這些特殊的爬蟲為何會滅絕殆盡。
還有一些從來沒放過我的問題也時時吸引着我:如果恐龍沒有絕迹,現在的世界是何等樣貌?我們那個老祖宗,那小巧的地鼠一般的哺乳動物又該如何?更重要的是:恐龍可能會有哪些遭遇? 在大洋洲,我有許多機會研究幾種遠古時代的爬蟲類。
有一種重要的動物是古老的鳄蜥,它住在紐西蘭附近的一些與世隔絕的小島上。
冒着惹你不悅的危險告訴你,當我見到最古老的爬蟲類在聯合古陸塊僅餘的古老森林裡活得神采飛揚時,内心充滿了如夢似幻的感覺,我實在很難形容。
這些原始爬蟲類住在地底的洞穴裡,通常都和海燕住在一起。
長到七十厘米長時,體溫大約隻有攝氏九度,它們可以活上一百多年。
你如果在夜裡看見它們,會覺得好像回到了侏羅紀的時代,當時岡瓦那古陸塊正要和勞亞古陸塊分開,那些巨型恐龍才正要進化出來。
就是在這個時候,喙頭目爬蟲變得和其他的蜥蜴不同,成為一種小型而韌性極強的爬蟲類。
它唯一的現存代表就是鳄蜥,有大約兩億年的時間沒有任何變化。
這簡直令我難以喘息,薇拉。
鳄蜥的存在,其令人驚異的程度,不下于人們在這些孤絕的島上發現一隻史前時代的小鳥。
是的,像這樣的事件的确曾經發生過,在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南非東岸的外海,曾有一艘漁船捕獲一條肉鳍魚,即所謂的腔棘魚類。
這種葉狀鳍的魚類對進化十分重要,因為你我和每一個陸地上的哺乳動物,都是這些動物的子孫,而這些動物在一九三八年的聖誕節之前,都隻能在化石中發現,而且人們假設它們在大約一億年前都已經絕迹。
腔棘魚和鳄蜥都可以稱得上是“活化石”,或許我應該加個“截至目前為止”。
自從鳄蜥在紐西蘭廣為繁殖至今,也還沒有幾年。
我從來沒見過任何同僚對動物物種的描繪令人感到激奮。
我的興趣總是集中于物種的進化,這總是要大幅依賴化石的遺迹。
上個世紀最轟動的化石,無疑就是最新發現的羽翼恐龍。
這項發現提供了絕對的證據,即小鳥是恐龍的後代。
你或許也可以說,小鳥就是恐龍! 我并不是說,我對老骨頭和化石不感興趣。
然而,自從我開始和存活的物種打交道以來,我就甯可自己進行野地調查,不要利用别人的專題論文,讓自己浸淫在比較有系統的分析中。
至于鳄蜥——和其他特有的古老物種一樣——最主要是因為它的居住地本身在一億年來都保留住完整的原貌。
啊,是的,我不否認,當我俯瞰那些綠色、青綠色和淡藍色的珊瑚礁岩,從一座小島飛到另一座小島時,偶爾會覺得自己像是當今的達爾文。
在斐濟群島,我尤其感興趣的是研究那些稀有的冠毛鬣蜥,它們唯一的居住地是一些在一九七九年之前還沒有人提過的小島(由約翰?吉本首度對外公布)。
斐濟群島有兩種鬣蜥,這點本身就夠迷人,因為在亞洲,除了斐濟和東加群島之外,還沒有人發現過這些物種。
人們總是假設它們是以一種神奇的方式,從南美洲搭上漂浮的植物殘骸,來到這裡!這當然是一種可能,因為搭乘木筏漂洋過海之類的事,或許并非僅限于靈長類。
然而,南太平洋大學的彼得?尼維爾教授曾經指出,斐濟群島鬣蜥的生物曆史,或許比我們原先的估計來得長遠。
他寫道:“最近發現的鳄魚半化石——它有能力遊上一千公裡——意味着鬣蜥在當地存活的時間超過我們原先的想法。
我們認為它們是從聯合古陸塊過來的遺物,當斐濟——和其他像紐西蘭、澳洲和印度——還屬于尚未分裂的大陸闆塊之時。
鬣蜥還出現在馬達加斯加島,它在一億五千萬年前,也是聯合古陸塊的一部分。
” 但是我現在不應該再唠叨我的研究。
你會有很多機會看到它們,這份報告應該會在跨越千禧年之際面世。
還有,當然,你得先有興趣才行,請給我這點保證。
我正從奧克蘭港返家途中,紐西蘭航空公司每星期會有幾次給乘客方便,從納地和夏威夷飛到洛杉矶,再轉機到法蘭克福。
沒有人在家等我——真的沒有——因此我決定要在斐濟群島停留幾天,有一部分原因是要消化我在熱帶群島中的所有印象,另一個原因則是,我希望在繼續長途旅行之前,能夠稍微伸展一下軀體,恢複體力。
我在十一月抵達大洋洲時,已經在斐濟群島待過一個星期,但我還沒有機會去拜訪這個島國的精華部分。
我指的是塔弗尼島,人們往往稱之為“斐濟的花園
我的任務是要調查一些外界引進的植物和動物種類,了解它們對該地的生态平衡有何影響。
這包括一些像老鼠、昆蟲和蜥蜴這類偷渡客,以及多多少少由計劃引進的物種,如小型袋鼠和貓鼬,那是為了控制其他動物,尤其是要控制可能影響新型農作物的害蟲。
第三種則包括野放的家畜,諸如貓、山羊和豬,也别忘了那些為了烹煮之用而引進的動物——或為了狩獵遊戲之用——例如兔子和獐等等。
至于引進的植物,無論是裝飾用或為了實際用途,物種的名單在每一座島上都不同,冗長不宜贅述。
太平洋南方的這個地帶是這類研究的寶山。
不久之前,這些單獨存在的小島有它們自己風土特有的原始生态平衡,動植物的種類繁多。
今天,大洋洲的瀕臨絕種動物比例居于全世界之冠——無論以它的幅員大小,或是人口多寡計算。
這并不隻是因為新品種的引進;在許多地方,森林的濫砍濫伐,以及沒有詳加規劃的農作物種植,都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終至破壞了傳統生态。
我參觀的小島之中,有幾座在不過一個世紀之前,和歐洲文化都沒有任何接觸。
但是接下來就是歐洲最近的一波殖民行動。
每一座小島,每一個新的殖民地,每一片陸地,自然都有各自的故事。
但是,生态的後果都是同一種令人沮喪的模式:在輪船夾層中躲藏着的老鼠和昆蟲,基本上就是生态的污染源,它們随着第一艘船自動莅臨。
為了彌補這些生物所造成的破壞,新的物種被引進了。
貓是為了減少老鼠數量,蟾蜍是要控制某些昆蟲,尤其是甘蔗的害蟲。
不久,這些新的物種便成為更可怕的害蟲,破壞力遠超過那些老鼠和昆蟲。
因此必須引進其他的殺手。
最後,這些動物本身又會成為生态的另一個大災難,不隻影響到一些鳥類,還危害到許多獨特的原生爬蟲類。
因此又需要體型更大的殺手。
諸如此類,薇拉,無休無止。
今天,我們更相信毒藥、病毒和各式各樣的不孕劑,換句話說,就是化學戰與生物戰。
但是,要形成一條新的食物鍊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如果真的可能做到的話。
相對地,要破壞地球花了千百萬年才形成的生态平衡,卻是易如反掌。
但是這個世界率性而為的作風并沒有國界。
我在想着那驕傲自大的剽悍與愚昧行徑——在白人前來興學之前,毛利人和美拉尼西亞土著有着如此豐盈的資源未經開發。
我在想着利益與貪婪的愚昧行徑。
現在我們用些好聽的話來粉飾這一切,例如“全球化”和“貿易協定”。
這給我們一種印象,似乎食物已經不再作為果腹之用,而是一種商品。
人們過去都可以由土壤中取得所需的一切,但是到了今天,人們已經制造出成山成海、毫無用途的手工藝品,供最富裕的人揮霍享用。
我們不再過着簡樸而衣食無虞的日子。
天堂的歲月已經過去。
你比誰都清楚我對爬蟲類的興趣。
自從少年時期,我對遠古時代地球上的生物便深深着迷,因此我才會成為生物學家,而那還是在恐龍突然蔚為風尚之前的事。
我想知道這些特殊的爬蟲為何會滅絕殆盡。
還有一些從來沒放過我的問題也時時吸引着我:如果恐龍沒有絕迹,現在的世界是何等樣貌?我們那個老祖宗,那小巧的地鼠一般的哺乳動物又該如何?更重要的是:恐龍可能會有哪些遭遇? 在大洋洲,我有許多機會研究幾種遠古時代的爬蟲類。
有一種重要的動物是古老的鳄蜥,它住在紐西蘭附近的一些與世隔絕的小島上。
冒着惹你不悅的危險告訴你,當我見到最古老的爬蟲類在聯合古陸塊僅餘的古老森林裡活得神采飛揚時,内心充滿了如夢似幻的感覺,我實在很難形容。
這些原始爬蟲類住在地底的洞穴裡,通常都和海燕住在一起。
長到七十厘米長時,體溫大約隻有攝氏九度,它們可以活上一百多年。
你如果在夜裡看見它們,會覺得好像回到了侏羅紀的時代,當時岡瓦那古陸塊正要和勞亞古陸塊分開,那些巨型恐龍才正要進化出來。
就是在這個時候,喙頭目爬蟲變得和其他的蜥蜴不同,成為一種小型而韌性極強的爬蟲類。
它唯一的現存代表就是鳄蜥,有大約兩億年的時間沒有任何變化。
這簡直令我難以喘息,薇拉。
鳄蜥的存在,其令人驚異的程度,不下于人們在這些孤絕的島上發現一隻史前時代的小鳥。
是的,像這樣的事件的确曾經發生過,在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南非東岸的外海,曾有一艘漁船捕獲一條肉鳍魚,即所謂的腔棘魚類。
這種葉狀鳍的魚類對進化十分重要,因為你我和每一個陸地上的哺乳動物,都是這些動物的子孫,而這些動物在一九三八年的聖誕節之前,都隻能在化石中發現,而且人們假設它們在大約一億年前都已經絕迹。
腔棘魚和鳄蜥都可以稱得上是“活化石”,或許我應該加個“截至目前為止”。
自從鳄蜥在紐西蘭廣為繁殖至今,也還沒有幾年。
我從來沒見過任何同僚對動物物種的描繪令人感到激奮。
我的興趣總是集中于物種的進化,這總是要大幅依賴化石的遺迹。
上個世紀最轟動的化石,無疑就是最新發現的羽翼恐龍。
這項發現提供了絕對的證據,即小鳥是恐龍的後代。
你或許也可以說,小鳥就是恐龍! 我并不是說,我對老骨頭和化石不感興趣。
然而,自從我開始和存活的物種打交道以來,我就甯可自己進行野地調查,不要利用别人的專題論文,讓自己浸淫在比較有系統的分析中。
至于鳄蜥——和其他特有的古老物種一樣——最主要是因為它的居住地本身在一億年來都保留住完整的原貌。
啊,是的,我不否認,當我俯瞰那些綠色、青綠色和淡藍色的珊瑚礁岩,從一座小島飛到另一座小島時,偶爾會覺得自己像是當今的達爾文。
在斐濟群島,我尤其感興趣的是研究那些稀有的冠毛鬣蜥,它們唯一的居住地是一些在一九七九年之前還沒有人提過的小島(由約翰?吉本首度對外公布)。
斐濟群島有兩種鬣蜥,這點本身就夠迷人,因為在亞洲,除了斐濟和東加群島之外,還沒有人發現過這些物種。
人們總是假設它們是以一種神奇的方式,從南美洲搭上漂浮的植物殘骸,來到這裡!這當然是一種可能,因為搭乘木筏漂洋過海之類的事,或許并非僅限于靈長類。
然而,南太平洋大學的彼得?尼維爾教授曾經指出,斐濟群島鬣蜥的生物曆史,或許比我們原先的估計來得長遠。
他寫道:“最近發現的鳄魚半化石——它有能力遊上一千公裡——意味着鬣蜥在當地存活的時間超過我們原先的想法。
我們認為它們是從聯合古陸塊過來的遺物,當斐濟——和其他像紐西蘭、澳洲和印度——還屬于尚未分裂的大陸闆塊之時。
鬣蜥還出現在馬達加斯加島,它在一億五千萬年前,也是聯合古陸塊的一部分。
” 但是我現在不應該再唠叨我的研究。
你會有很多機會看到它們,這份報告應該會在跨越千禧年之際面世。
還有,當然,你得先有興趣才行,請給我這點保證。
我正從奧克蘭港返家途中,紐西蘭航空公司每星期會有幾次給乘客方便,從納地和夏威夷飛到洛杉矶,再轉機到法蘭克福。
沒有人在家等我——真的沒有——因此我決定要在斐濟群島停留幾天,有一部分原因是要消化我在熱帶群島中的所有印象,另一個原因則是,我希望在繼續長途旅行之前,能夠稍微伸展一下軀體,恢複體力。
我在十一月抵達大洋洲時,已經在斐濟群島待過一個星期,但我還沒有機會去拜訪這個島國的精華部分。
我指的是塔弗尼島,人們往往稱之為“斐濟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