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片斷)

關燈
出比這更無所作為的日常生活。

    在英國肯定有幾萬名流浪漢,他們每天不知消耗多少英尺磅(譯注:一種能量單位)能量——足夠犁幾千頃地,修幾英裡路,蓋起幾十座房子——卻隻是浪費到無用的走路上。

    這些人每天總計浪費也許有十年的光陰去盯着小房間的牆壁。

    他們每人每周至少要花國家一英鎊,卻完全沒有回饋。

    他們就像沒完沒了地玩乏味的“瞎子送信”遊戲,轉了一圈又一圈,根本無用,甚至根本沒打算對任何人有點用。

    法律讓此過程保持下去,我們對此已經很習慣,以至于不再吃驚,然而這很是荒唐。

     流浪漢生活的虛擲既見于此,問題就是究竟有無可能改進。

    例如,顯然有可能讓臨時收容所往得更舒服,有幾間收容所正在這樣做。

    去年,幾間臨時收容所的狀況已經改善——如果所述屬實,是變得認不出來了——聽說所有收容所都将這樣做,但這并未觸及問題的根本。

    問題是怎樣把流浪漢從窮極無聊、渾渾噩噩的遊民變成自尊自重的人,僅僅讓他們過得更舒服些并不能做到這一點。

    即使臨時收容所變得很豪華(但絕對不會),作為一個流浪漢的日子仍是白白度過,他仍會是個貧民,無緣結婚和過上家庭生活,于社會是個損失。

    需要做的,是讓他脫貧,隻能通過給他找份工作——不是為工作而工作,而是讓他能夠享受到其好處的工作。

    目前,在絕大多數臨時收容所裡,流浪漢什麼活也不幹。

    他們曾被要求砸石頭才有吃的,然而這種做法沒能繼續下來,因為他們砸的石頭夠用好幾年,讓砸石頭的失了業。

    現在他們被迫一直無所事事,因為似乎沒什麼讓他們幹。

    然而有種很是顯而易見的方法可以讓他們有所用,即:每間濟貧院都可以經營一個小農場,要麼有至少一塊自用菜園,可以要求每個前來的身強體健的流浪漢好好地幹一天活。

    農場或者菜園的出産可以給流浪漢們吃,至少好過隻有面包、人造黃油和茶糟糕地吃一頓。

    當然,臨時收容所永遠不可能完全自給自足,然而會向這一目标邁進很多,長遠而言,大衆也很可能受益。

    必須記着在現行體制下,流浪漢對國家而言是完全未能控制的損失,因為他們不僅不工作,而且他們賴以活命的一日三餐注定将影響他們的健康;因此這一制度造成的損失不僅是金錢上的,而且是人命上的。

    值得試試有何方案可能既讓他們吃得可以,又讓他們至少生産一部分自己的食物。

     也許有人反對說一間農場甚或一塊菜園都不可能利用收容所裡的勞動力來經營,然而并沒有說得過去的理由解釋為什麼流浪漢不可以在每間收容所待一天,如果有活給他們幹,他們也可能待上一個月甚至一年。

    流浪漢不停流動完全是人為造成。

    目前,一個流浪對大衆而言就是一項花費,每間濟貧院的目标就是把他們趕到另一間,因此有隻能在一處待一夜這種規定。

    如果他一個月之内又回來,懲罰是被拘留一周,這樣很大程度上他就是坐監,當然他得一直換地方。

    可是如果他對濟貧院來說代表的是勞動力,在他眼裡濟貧院又代表好的食物,情況又有所不同。

    濟貧院将逐步變成自給自足的機構,流浪漢根據對其需要,在這兒或者那兒住下來,會做些相對有用的事,得到像樣的食物,過上穩定的生活。

    方案奏效的話,甚至有可能他們逐漸不再被認為是貧民,可以結婚,并且得到較好的社會地位。

     這隻是個粗淺的想法,顯然有很多反對其的理由。

    盡管如此,它還是提出了既能改進流浪漢的現狀,又不給大衆增加負擔的途徑。

    不管怎麼樣,解決方法将是這一類。

    因為問題是怎樣解決那些食不裹腹、無所事事者的問題,答案會自動呈現出來:讓他們自種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