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間面包店。
你去蔬菜店花一法郎買一公斤土豆,可是湊夠一法郎的硬币裡有一枚是比利時币,店員拒收。
你溜出這家店,再也不敢光顧這裡。
你逛到一處高尚街區,看到有個發達了的朋友正走過來。
為躲開他,你鑽進旁邊一間咖啡館。
進了咖啡館就得花錢,你就花掉最後的五十生丁要了杯黑咖啡,裡面卻掉了隻死蒼蠅。
這類倒黴事可以再數出上百件,構成了手頭拮據之時的部分生活圖景。
你嘗到了餓肚子的滋味。
隻吃了面包和人造黃油的你走在街上往各間商鋪的櫥窗裡看,到處都是令人有浪費之感的大堆食物來刺激你:整個兒的豬,一籃子一籃子熱騰騰的面包,極大個的黃油塊,一串串香腸,堆成山的土豆,磨刀石般的大塊格律耶爾乳酪等等。
看到這麼多食物,一種幾欲下淚的自悲自憐感襲上心頭。
你想抓塊面包就跑,在他們抓到你之前吞下去,你忍住沒這樣做,完全是因為膽小。
你嘗到了百無聊賴的滋味,它和貧困如影随形。
這種時候你無所事事,因為填不飽肚子,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你在床上一躺就是半天,感覺就像波德萊爾詩裡“年輕的骷髅”。
隻有吃的才能讓你起身。
你發現一個人如果隻吃面包和黃油,就算才過上一星期,也已經不成其為人了,隻是一個肚子,附帶幾件器官。
這——别人可以進一步描述,但全是此類風格——就是每天靠六法郎過日子的生活。
在巴黎,像這樣的有成千上萬人:苦苦掙紮的藝術家、學生,人老珠黃的妓女,各形各色的失業者。
這便離貧困不遠了,的确如此。
我就這樣過了差不多三周。
四十七法郎很快沒了,我不得不靠每周上英語課掙的三十六法郎窮對付。
因為沒經驗,我不善理财,有時整天沒東西吃。
每逢這時,我就去賣掉幾件衣服,裹成一小包偷偷帶出旅館,拿到聖吉納維芙山路的一間舊衣店。
店員是個紅頭發的猶太人,脾氣特别壞,看到有顧客,經常會大發雷霆。
單從他的舉動來看,你會覺得來找他可以說傷害了他。
“呸!”他經常這樣大喊大叫,“又是你?你以為這兒是什麼?粥棚?”他給的價錢低得出奇。
我花二十五先令買的一頂帽子,幾乎沒怎麼戴,他給了五法郎,一雙好鞋五法郎,襯衫一件一法郎。
他總是更喜歡以物易物,而不是掏錢買。
他會玩一種花招,就是把沒用的東西往人手裡塞,并裝作那人已經接受。
有次我看到他從一個老太婆那裡收了件好大衣,往她手裡塞了兩個台球,然後趁她來不及反對就很快把她推出店門。
要不是擔心後果,打扁這個猶太人的鼻子倒挺解恨。
這三周過得難挨而且不舒服,顯然更糟糕的還在後面,因為很快又得付房租了。
盡管如此,此時的情形論糟糕程度,還不及原來所料的四分之一。
因為在接近貧困時,你有了一點發現,這比你的其他發現更重要。
你發現了無聊、雪上加霜和開始挨餓,但是你也發現貧困的一個極為突出的補償性特點,在于這樣的事實,即它會消滅未來。
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說身上越沒錢,越是少擔心,事實上的确如此。
你渾身上下隻有一百法郎時,你會吓得魂不附體。
等到你隻有三法郎時,你就很是無所謂了。
因為三法郎會讓你直到明天還有吃的,你也不可能考慮明天以後的事。
你感到無聊,但并不害怕。
你模模糊糊地想:“再過一兩天我就要餓肚子了——可怕,對不對?”然後心思又跑到别的事情上。
從某種程度上說,隻吃面包和人造黃油,這本身就能安慰人。
另外還有種感覺,在貧困時也是極大的安慰,我相信每個生活拮據過的人都體驗過。
知道自己終于真正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會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幾乎感到愉快。
你動不動就說什麼淪入底層——好了,這就是底層,你到了這裡,你受得了,很多焦慮因此而消除。
你去蔬菜店花一法郎買一公斤土豆,可是湊夠一法郎的硬币裡有一枚是比利時币,店員拒收。
你溜出這家店,再也不敢光顧這裡。
你逛到一處高尚街區,看到有個發達了的朋友正走過來。
為躲開他,你鑽進旁邊一間咖啡館。
進了咖啡館就得花錢,你就花掉最後的五十生丁要了杯黑咖啡,裡面卻掉了隻死蒼蠅。
這類倒黴事可以再數出上百件,構成了手頭拮據之時的部分生活圖景。
你嘗到了餓肚子的滋味。
隻吃了面包和人造黃油的你走在街上往各間商鋪的櫥窗裡看,到處都是令人有浪費之感的大堆食物來刺激你:整個兒的豬,一籃子一籃子熱騰騰的面包,極大個的黃油塊,一串串香腸,堆成山的土豆,磨刀石般的大塊格律耶爾乳酪等等。
看到這麼多食物,一種幾欲下淚的自悲自憐感襲上心頭。
你想抓塊面包就跑,在他們抓到你之前吞下去,你忍住沒這樣做,完全是因為膽小。
你嘗到了百無聊賴的滋味,它和貧困如影随形。
這種時候你無所事事,因為填不飽肚子,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你在床上一躺就是半天,感覺就像波德萊爾詩裡“年輕的骷髅”。
隻有吃的才能讓你起身。
你發現一個人如果隻吃面包和黃油,就算才過上一星期,也已經不成其為人了,隻是一個肚子,附帶幾件器官。
這——别人可以進一步描述,但全是此類風格——就是每天靠六法郎過日子的生活。
在巴黎,像這樣的有成千上萬人:苦苦掙紮的藝術家、學生,人老珠黃的妓女,各形各色的失業者。
這便離貧困不遠了,的确如此。
我就這樣過了差不多三周。
四十七法郎很快沒了,我不得不靠每周上英語課掙的三十六法郎窮對付。
因為沒經驗,我不善理财,有時整天沒東西吃。
每逢這時,我就去賣掉幾件衣服,裹成一小包偷偷帶出旅館,拿到聖吉納維芙山路的一間舊衣店。
店員是個紅頭發的猶太人,脾氣特别壞,看到有顧客,經常會大發雷霆。
單從他的舉動來看,你會覺得來找他可以說傷害了他。
“呸!”他經常這樣大喊大叫,“又是你?你以為這兒是什麼?粥棚?”他給的價錢低得出奇。
我花二十五先令買的一頂帽子,幾乎沒怎麼戴,他給了五法郎,一雙好鞋五法郎,襯衫一件一法郎。
他總是更喜歡以物易物,而不是掏錢買。
他會玩一種花招,就是把沒用的東西往人手裡塞,并裝作那人已經接受。
有次我看到他從一個老太婆那裡收了件好大衣,往她手裡塞了兩個台球,然後趁她來不及反對就很快把她推出店門。
要不是擔心後果,打扁這個猶太人的鼻子倒挺解恨。
這三周過得難挨而且不舒服,顯然更糟糕的還在後面,因為很快又得付房租了。
盡管如此,此時的情形論糟糕程度,還不及原來所料的四分之一。
因為在接近貧困時,你有了一點發現,這比你的其他發現更重要。
你發現了無聊、雪上加霜和開始挨餓,但是你也發現貧困的一個極為突出的補償性特點,在于這樣的事實,即它會消滅未來。
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說身上越沒錢,越是少擔心,事實上的确如此。
你渾身上下隻有一百法郎時,你會吓得魂不附體。
等到你隻有三法郎時,你就很是無所謂了。
因為三法郎會讓你直到明天還有吃的,你也不可能考慮明天以後的事。
你感到無聊,但并不害怕。
你模模糊糊地想:“再過一兩天我就要餓肚子了——可怕,對不對?”然後心思又跑到别的事情上。
從某種程度上說,隻吃面包和人造黃油,這本身就能安慰人。
另外還有種感覺,在貧困時也是極大的安慰,我相信每個生活拮據過的人都體驗過。
知道自己終于真正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會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幾乎感到愉快。
你動不動就說什麼淪入底層——好了,這就是底層,你到了這裡,你受得了,很多焦慮因此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