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虛飾背後

關燈
正如下田所料,笠岡果然來到了中津溪谷。

     “哎呀呀。

    刑警先生,您康複啦!中津屋的女招待看到笠岡弱不禁風的病體,就像是見到了幽靈似地問道。

     “那時多虧你悉心照顧,現在全好啦!”笠岡強打精神,佯裝笑臉,但一點也看不出他的病已經完全好了。

     笠岡是在東京乘出租汽車來這裡的。

    他長期卧病在床,身體虛弱,四肢乏力,走起路來腳步不穩,踉踉跄跄,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在硬撐着自己。

     “您走路好像還不行啊。

    ”女招待趕緊上前扶住笠岡,将他攙到一同面朝溪谷的客房裡去。

     “誰說的,我真的完全好了。

    隻是他們老讓我吃病号飯,體力還沒有完全恢複過來。

    ”笠岡裝着若無其事他說: “我今天到達裡來,想請你看看這個。

    說看便從懷中掏出一張從報紙上剪下來的矢吹偵介的人頭照片。

     “這是什麼?”女招待大惑不解地問道。

    “6月2日,有兩個男人到你們這兒來吃過飯,這照片上的男人是不是其中的一個?好好想想,他是由那個丢了眼鏡的人帶來的。

    ” “就是這個人? “你好好看看。

     “照你這麼一說,倒還挺像的。

    ” “沒認錯吧。

    這事非同小可啊,請仔細辨認。

    ”笠岡極力抑制着心中湧起的興奮,瞪大眼睛凝視看女招待。

     “啊。

    想起來了!沒錯,肯定是他,是當時那兩位客人中的一個。

     “他身上有沒有明顯的特征?” “有啊!您瞧,他脖子上不是有一顆黑痣嗎。

    以前,我有一位很熟悉的相面專家,曾聽他說過,脖子長痣,衣着講究。

    就像相面專家說的那樣,他那天穿戴十分人時。

    這不,看到照片我就想起來了。

    ” 在這張頭像上,可以看到脖子下方有一顆十分清晰的黑痣。

     在報紙上,隻介紹說矢吹的職業是公司職員—— 終于找到了這家夥! 為了抑制心中的激動,笠岡故意把視線移開,投向溪谷。

    上次來的時候,正是旅遊旺季的星期天,遊人絡繹不絕,好不熱鬧;而今已是旅遊淡季且非節假日,遊人蹤影皆無。

    雖然已過了滿山紅葉的季節,但幽靜的溪谷,秋色依然很濃。

    金秋即将悄然逝去,那最後的秋之盛況,仿佛像剛 極度的緊張完全消除,疲勞便襲向全身。

    笠岡身體本來就很虛弱,這次出門又十分勉強,現在他感到精疲力竭,盤腿坐在那裡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

     下田和時子緊随笠岡追了來。

     “一點沒錯,他果然在這兒哪!下田看到笠岡在中津屋裡,懸在心中的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你啊,真叫人擔心死啦!”時子也如釋重負似地長噓了一口氣。

     “對不起,其實我急忙趕來并不是為了搶什麼功,隻是看到了那報紙後,就耐不住性子跑來了。

    ”說完笠岡低頭向他倆陪禮道歉。

     笠岡總是硬挺着病體出來活動,剛才突然發作的疲勞使他喘不過氣來,恰在這時,下田和時子趕到,他獲救似地松了一口氣。

     “誰也不會那麼想,不過你要硬挺着幹,那可不行啊! 下田很通俗達理地責任了幾旬。

    當然,即使告訴他自己人生的職責與十分有限的壽命往往是對立的,恐怕也很難讓笠岡接受。

     “今後決不這樣硬撐了。

    不過,可沒有白辛苦呀,我已查明,矢吹幀介和栗山重治曾一起在這裡吃過飯。

     “果然是矢吹偵介啊!下田在趕來之前,就已經猜想到了。

     “就是她幫我認出來的。

    ” 笠岡說着指了指中津屋的女招待。

     笠岡的發現,立刻傳到了搜查本部。

    本部決定任意找個理由請來矢吹偵介,向他了解情況。

    于是,矢吹幀介大大方方地來到了搜查本部。

     “今天特地勞您駕來一起,真是打攪了。

     那須彬彬有禮地迎接着矢吹。

    因矢吹是專案組首次找到的重要證人,所以部長親自出面詢問。

    下田擔任筆錄。

     雙方初次見面,相互客客氣氣地寒暄起來,但都在不露聲色地以職業的老到和習慣細心打量着對手。

     “我是矢吹。

    不知叫我來有何貴幹?” 矢吹那厚實棱角清晰的大臉膛上,兩道濃眉又粗又直,不太大的眼睛,但炯炯有神。

    高挺鼻梁,嘴唇緊閉,顯示着毅力和自信。

     矢吹充滿自信,躊躇滿志。

    他這種男子氣魄,連經驗豐富的那須警官,也分辨不出他是故意裝出來的,還是天生就有的。

     “您是在報社供職嗎?” 那須若元其事地問起了他早已調查清楚的情況。

     “現在在一家出版局工作,主要編寫面向主婦的實用書。

     矢吹向那須遞過名片。

    名片上的頭銜是某報社出版局總編。

    如果笠岡在場,他也許立即會想起中津屋那位女招待說的話:脖子長痣,衣着人時。

    ” “我就開門見山了,矢吹先生,您認識一位叫栗山重治的男人嗎?” 那須單刀直入,切中要害。

     “粟山……” 矢吹猶豫起來,露出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的表情。

     “6月28日在多摩湖畔發現了他的屍體。

    ” 那須和下田日不轉睛地凝視着矢吹。

     “栗山?就是栗山重洽!矢吹面露驚愕之色。

     “是的。

    根據我們掌握的檔案材料,他原籍是伊勢原市沼目18X号,現住址是國立市中2一3一9調号,曾犯有強暴和傷害婦女等罪行。

    ” “栗山。

    他死了?”矢吹仍驚愕不已。

     “是的。

    而且他被埋在現場近1個月。

     “您是說。

    栗山是被人殺害了!? “是的。

    您沒看報紙嗎?電視和廣播電台也都報道了呀。

     這是一起犯罪手段極其兇殘的殺人案,當時新聞界作了大量報道。

     那須的口氣咄咄逼人,意思是說你不會不知道的。

    更何況你矢吹在報社出版局工作。

    這樣轟動的消息是不可能漏看。

     “6月下旬到7月上旬,我當時正在歐洲! “嗅,在歐洲,那您是哪一天出發的?” “6月21日。

    我這次去歐洲,一是與同業者進行交流,二是作進修旅行。

    為了考察歐洲的出版業情況,遊遍了西歐各國,直到7月9日才回國。

    這段時間,我沒看到國内的新聞報道。

    當然,旅行期間我是很關心國際新聞的,回國後也集中翻閱了外出期間的各種報紙,但有關殺人案件的報? 那須心想。

    這家夥真能巧言善辯,竟找了這樣一個絕妙的借口,但這令人難以置信。

    因為,盡管遠離日本,在報社工作的人。

    自己認識的人遇害的消息,竟會沒注意到,這是不可想象的。

    而已,栗山被害的時間,據警方推測很可能是6月2日“中津會餐”後的幾天裡,而矢吹是21日啟程 “這麼說,您确實是不知道了?” “不知道,聽到他被害,我很吃驚。

    ” 面對那須犀利的目光。

    矢吹毫無懼色。

     “那麼請問,您和栗山是什麼關系?” “戰時。

    他是我的頂頭上司。

     果然不出所料,栗山有一段當兵的曆史。

     “我曾在報上看到,說矢吹先生戰時是特攻機飛行員。

    ” “算我好運,僥幸活了下來。

    戰争中的生與死也就差在毫厘之間吧。

     “栗山重治也是特攻隊員嗎?” “他是指揮所的軍官,卑鄙的很,自己躲在安全圈内,卻一個勁地讓我們去送死。

     矢吹那寬大厚實的臉上,露出了十分忿怒和憎惡的神色。

    盡管他明白,這種場合下暴露出這樣的感情,對自己是很不利的,但他并不想隐瞞對栗山的反感。

     “矢吹先生,您恨栗山?” 那須一針見血地提出了對方難以回答的問題。

     “我非常恨他。

    那幫家夥,害死了我的親密戰友。

    ”矢吹說着突然擡頭朝窗外望去,瞬間也許他又想起了30多年前那難望的戰争歲月。

     “那幫家夥?那您還恨别的人嗎?” “指揮所的軍官當中,八木澤、北川和栗山3個人最可恨,都是大尉軍銜。

     “這麼說。

    栗山就是其中之一。

    ” “對。

     “那麼,能不能跟我們講講您恨他的原因呢?” “當然可以。

     矢吹講述了3名大尉欺侮柳原少尉的戀人并導緻她自殺的情節。

    以及柳原為了複仇在基地上空自爆的經過。

     “原來還有這種事啊! 那須露出了有點茫然的神色,不過那須總是這樣一副茫然的表情。

     “那麼,1948和1949年問,您和栗山曾在T大附屬醫院一起住過院吧!?” “您了解得真詳細啊。

    1948年底,我患急性闌尾炎,确實在那醫院住了3個星期。

    栗山不知患了什麼怪病,也住在那裡。

    當時在那兒遇見他,我吃了一驚。

    ” “還有件事,6月2日,您和栗山在神奈川縣中津溪谷的一家旅館裡一起吃過飯吧。

    那家旅館叫中津屋。

    ” “這事你們也知道啊!不錯,那時我确實同他見過面。

    ”矢吹承認得非常痛快,毫不隐瞞。

    按理說,承認那次“聚餐”就會被細查深究,陷入不利的境地,但矢吹似乎并不在意。

     那須覺得這樣問下去,設法達到預期效果,不禁有些急躁。

     “根據法醫屍檢推算,死者死亡時間為發現前20天~30天,但從其胃中的殘留物分析,極有可能是你們在中津屋一起吃飯後被殺的,所以,你們在飯後到底幹了些什麼,請盡量詳細告訴我們。

     “你們懷疑我殺了栗山?” “據我們現在掌握的情況,您是栗山死前最後一個見到他的人,而且您恨他,可以說您現在的處境很不利! “這真是天文的笑話,說恨他,那都是30多年前的享了呀! “既然他是你30多年前的上司,為什麼到這個時候才見他?” “是他突然找上門來的,說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一本書的後記裡看到了我的名字。

     “他為什麼要來找你呢?” “栗山是個恬不知恥的家夥。

    戰後,他窮困潦倒,就挨着個找當兵時的那些戰友,向他們借錢度日。

    這一次,他厚着臉皮找到我這裡來了。

     “可是,你非常恨他;這他不會不知道吧?” “這就是他厚顔無恥的本性所在。

    對于這種人來說,軍隊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最理想的地方。

    即使沒有天賦,沒有頭腦,但隻要一味地服從命令,遵守軍規,就可以成為優秀的軍人。

    得到名譽和稱号。

    這樣的軍隊,真是職業軍人永遠留戀的地方。

    他們一旦離開軍隊,成了老百姓,就連起 “所以您就滿足了他,還特地陪他一起去了中津溪谷?” “他太死皮賴臉了,我就像打發乞丐似的,給了他點錢。

    在我看來,扔給栗山一些錢,也算是對他一種複仇吧。

     “你們去中津溪谷,是出于什麼理由?” “那是因為栗山想去。

    他是那一帶的人,想回家鄉看看。

     “既然是拿錢施舍‘乞丐’.那為什麼還要去中津溪谷呢?那天又并不是節假日,就算是節假日,為他這麼一個人,也不值得浪費您寶貴的時間啊。

     “不,很值得。

    我所憎恨的,并不隻是栗山一個人,我還想打聽八木澤和北川的消息。

     “打聽到了,您又有什麼打算? “倒沒有什麼打算,隻是想知道他們的情況。

    比起親近喜歡的人來,人們往往更關心仇人的情況。

    我隻是想知道那幫傷天害理的家夥,現在活得怎麼樣。

    栗山很有可能知道他們的情況,所以我順水推舟,陪他去中津溪谷,想借此機會好好地打聽一下。

     對方話說得言之有理,無懈可擊。

    那須感覺到,此人極不簡單。

     “據中津屋的女招待說,您當時急着想趕回去。

     那須五内俱躁,急不可耐,但仍然不露聲色地繼續問下去。

     “說實在的……當時我是自己開車來的,途中發現車燈有一個不亮,我想在天黑之前趕回來,就特别注意時間。

     “所以,您就勸栗山别找眼鏡了,對吧!而當栗山忘了擦眼鏡布,您卻提醒他,讓他拿走。

    眼鏡都丢了,還要提醒他拿擦眼鏡布,這裡面有沒有特殊的原因啊? “沒有什麼特别的原因。

    即便是您,當同伴忘了東西,也會提醒的吧!像手絹、眼鏡盒、擦眼鏡布之類的小東西。

    是最容易遺忘的。

     “說的也是,不過,您和栗山在什麼地方分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