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節
關燈
小
中
大
一九一二年三月在那不勒斯的碼頭上,正當一艘巨型遠洋客輪卸貨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不幸事件,各家報紙對此進行了大量的報道,可是都添枝加葉,渲染得神乎其神。
我雖然也是“海洋号”上的乘客,可是和其他乘客一樣,未能親眼目睹這一離奇的事件,因為事件發生在深夜輪船裝煤卸貨的時候,我們為了避開嘈雜的聲響,都下船登岸,到咖啡館或者劇院消磨這段時光去了。
盡管如此,我總認為,當時我未曾公開宣布的某些推測正好可以澄清那樁聳人聽聞的事件,而且如今年代相隔久遠,也使我可以利用當時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的材料,這次談話是直接在那個離奇插曲之前進行的。
我準備乘“海洋号”返回歐洲。
當我到加爾各答船舶代理處去訂票的時候,辦事員聳聳肩膀表示遺憾,他還不知道是否能給我保留一個艙位,現在正好是雨季之前,船上的票子總是在澳大利亞就賣得一張不剩,他先得等新加坡發來的電報。
使我欣慰的是,第二天他通知我,他可以給我簽一個艙位,當然,這隻是一個不大舒适的艙位,在甲闆底下,而且是在船的中部。
我已經迫不及待地要返回老家了,因此我不多加猶豫,就叫他把這艙位簽給我。
辦事員給我說的情況一點不錯。
船上很擠,艙房很壞,是個又窄又小靠近蒸汽機的正方形角落,隻有一扇圓窗送來一點微弱的亮光。
滞重混濁的空氣散發出油膩和黴爛的臭味。
電風扇像隻發了瘋的鐵蝙蝠在頭上呼呼地旋轉,簡直一刻也擺脫不了它。
腳下不斷傳來機器格達格達的聲音,似乎有個運煤的小工喘着氣一刻不停地在爬同一道扶梯。
頭上不斷聽見散步甲闆上來來往往的拖沓的腳步聲。
所以我把皮箱往那灰色橫欄構成的又黴又濕的墳墓裡一塞,便趕緊逃回到甲闆上來。
甘美的和風掠過波面,從陸地上道矗掖喲綻锱郎俠矗裎嚴闼頻耐次艘豢谡飧拭廊岷偷那宸纭?br>但是散步甲闆上也擁擠不堪,騷亂不甯,到處是人,悠悠忽忽,五光十色。
大家到了船上,無所事事,過分興奮,便一面聊天,一面來回走動。
女人們嬌聲嬌氣地嬉笑逗樂,人們不斷地在甲闆上狹窄的通道裡兜着圈子,人群叽哩叭啦地閑聊,從甲闆上的椅子前面亂哄哄地一湧而過,然後轉回來再碰頭,碰了頭再去轉,這一切不知怎麼叫我很不舒服。
我看見了一個新的天地,很多畫面迅速地互相交融,一一映入我的眼簾。
于是我想把這些剛剛看到的東西加以思索,分解、整理、重新塑造;然而在這擁擠的通道上沒有一刻安甯,書上的字句随着聊着天從旁閃過的人影化成一片模糊。
在這無遮無攔人來人往的輪船過道上簡直不可能獨處一隅。
足足三天之久,我試着獨處一隅,無可奈何地望着人、望着海,但是大海始終是那副模樣,一片澄藍,空空蕩蕩,隻在日落的時候突然被潑上各種色彩。
經過七十二小時之後,船上的人我都看熟了。
每一張臉我都熟而又熟,女人們的尖聲大笑不再惹我心煩,身旁兩位荷蘭軍官橐橐的靴聲也不再使我冒火。
那麼隻好逃走,但是船艙裡又熱又濕,大廳裡又有那些英國姑娘一個勁地用她們頗不高明的技巧在鋼琴上彈奏着節奏生硬的圓舞曲。
末了我隻好毅然決然地把日夜颠倒過來,一到下午我就灌上幾杯啤酒,喝得昏昏沉沉,然後鑽進船艙,一覺睡到晚飯和舞會之後。
等我醒來,我那小棺村似的船艙裡已經一片昏黑,悶得叫人難受。
電風扇我已經關掉,空氣又膩又潮,太陽穴像受着文火燒烤。
我神志昏迷,過了好幾分鐘,我才弄清楚這是何時、我身在何地。
反正午夜大概已經過去,因為我既沒聽見音樂,也沒聽見不停的拖沓的腳步聲,隻有機器,這條鳄魚的博動的心髒,正氣喘籲籲地把這咯吱作響的船身送列舉目難辨的地方。
我摸索着登上甲闆。
甲闆上空無一人。
我擡起頭來望下一眼陰森森的煙囪高塔和幽靈似的微微閃光的桅杆,一片奇幻的光亮突然射進我的眼簾。
夜空發亮。
和天幕上晶光閃爍的星星相比,夜空自是昏暗的,可是不然,它也發光,仿佛天際有一幅天鵝絨的帷幕遮住了滿天強烈的光芒,仿佛光華四射的群星隻是天窗和縫隙,從那裡洩出難以描摹的光亮。
我一生中從來沒有看見過天空像那晚上那樣湛藍清冷,可是又燃燒着、充溢着從星月中瀉下的光線,像是從神秘莫測的天穹深處燃燒出來似的。
輪船的邊緣塗着白漆,映着月光,在于鵝絨似的深色海面上鮮明地顯現出來。
錨索、帆桁、一切窄長的、一切有棱有角的全都融化在這片漫溢的清光裡。
桅杆上的電燈,以及更高處盼望台上的圓窗,都像懸空高挂
我雖然也是“海洋号”上的乘客,可是和其他乘客一樣,未能親眼目睹這一離奇的事件,因為事件發生在深夜輪船裝煤卸貨的時候,我們為了避開嘈雜的聲響,都下船登岸,到咖啡館或者劇院消磨這段時光去了。
盡管如此,我總認為,當時我未曾公開宣布的某些推測正好可以澄清那樁聳人聽聞的事件,而且如今年代相隔久遠,也使我可以利用當時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的材料,這次談話是直接在那個離奇插曲之前進行的。
我準備乘“海洋号”返回歐洲。
當我到加爾各答船舶代理處去訂票的時候,辦事員聳聳肩膀表示遺憾,他還不知道是否能給我保留一個艙位,現在正好是雨季之前,船上的票子總是在澳大利亞就賣得一張不剩,他先得等新加坡發來的電報。
使我欣慰的是,第二天他通知我,他可以給我簽一個艙位,當然,這隻是一個不大舒适的艙位,在甲闆底下,而且是在船的中部。
我已經迫不及待地要返回老家了,因此我不多加猶豫,就叫他把這艙位簽給我。
辦事員給我說的情況一點不錯。
船上很擠,艙房很壞,是個又窄又小靠近蒸汽機的正方形角落,隻有一扇圓窗送來一點微弱的亮光。
滞重混濁的空氣散發出油膩和黴爛的臭味。
電風扇像隻發了瘋的鐵蝙蝠在頭上呼呼地旋轉,簡直一刻也擺脫不了它。
腳下不斷傳來機器格達格達的聲音,似乎有個運煤的小工喘着氣一刻不停地在爬同一道扶梯。
頭上不斷聽見散步甲闆上來來往往的拖沓的腳步聲。
所以我把皮箱往那灰色橫欄構成的又黴又濕的墳墓裡一塞,便趕緊逃回到甲闆上來。
甘美的和風掠過波面,從陸地上道矗掖喲綻锱郎俠矗裎嚴闼頻耐次艘豢谡飧拭廊岷偷那宸纭?br>但是散步甲闆上也擁擠不堪,騷亂不甯,到處是人,悠悠忽忽,五光十色。
大家到了船上,無所事事,過分興奮,便一面聊天,一面來回走動。
女人們嬌聲嬌氣地嬉笑逗樂,人們不斷地在甲闆上狹窄的通道裡兜着圈子,人群叽哩叭啦地閑聊,從甲闆上的椅子前面亂哄哄地一湧而過,然後轉回來再碰頭,碰了頭再去轉,這一切不知怎麼叫我很不舒服。
我看見了一個新的天地,很多畫面迅速地互相交融,一一映入我的眼簾。
于是我想把這些剛剛看到的東西加以思索,分解、整理、重新塑造;然而在這擁擠的通道上沒有一刻安甯,書上的字句随着聊着天從旁閃過的人影化成一片模糊。
在這無遮無攔人來人往的輪船過道上簡直不可能獨處一隅。
足足三天之久,我試着獨處一隅,無可奈何地望着人、望着海,但是大海始終是那副模樣,一片澄藍,空空蕩蕩,隻在日落的時候突然被潑上各種色彩。
經過七十二小時之後,船上的人我都看熟了。
每一張臉我都熟而又熟,女人們的尖聲大笑不再惹我心煩,身旁兩位荷蘭軍官橐橐的靴聲也不再使我冒火。
那麼隻好逃走,但是船艙裡又熱又濕,大廳裡又有那些英國姑娘一個勁地用她們頗不高明的技巧在鋼琴上彈奏着節奏生硬的圓舞曲。
末了我隻好毅然決然地把日夜颠倒過來,一到下午我就灌上幾杯啤酒,喝得昏昏沉沉,然後鑽進船艙,一覺睡到晚飯和舞會之後。
等我醒來,我那小棺村似的船艙裡已經一片昏黑,悶得叫人難受。
電風扇我已經關掉,空氣又膩又潮,太陽穴像受着文火燒烤。
我神志昏迷,過了好幾分鐘,我才弄清楚這是何時、我身在何地。
反正午夜大概已經過去,因為我既沒聽見音樂,也沒聽見不停的拖沓的腳步聲,隻有機器,這條鳄魚的博動的心髒,正氣喘籲籲地把這咯吱作響的船身送列舉目難辨的地方。
我摸索着登上甲闆。
甲闆上空無一人。
我擡起頭來望下一眼陰森森的煙囪高塔和幽靈似的微微閃光的桅杆,一片奇幻的光亮突然射進我的眼簾。
夜空發亮。
和天幕上晶光閃爍的星星相比,夜空自是昏暗的,可是不然,它也發光,仿佛天際有一幅天鵝絨的帷幕遮住了滿天強烈的光芒,仿佛光華四射的群星隻是天窗和縫隙,從那裡洩出難以描摹的光亮。
我一生中從來沒有看見過天空像那晚上那樣湛藍清冷,可是又燃燒着、充溢着從星月中瀉下的光線,像是從神秘莫測的天穹深處燃燒出來似的。
輪船的邊緣塗着白漆,映着月光,在于鵝絨似的深色海面上鮮明地顯現出來。
錨索、帆桁、一切窄長的、一切有棱有角的全都融化在這片漫溢的清光裡。
桅杆上的電燈,以及更高處盼望台上的圓窗,都像懸空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