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康急谏
關燈
小
中
大
野戰,那自當别論;如果在山間作戰,他們絕對有信心打敗信長……”
“父親,甲斐的武田、本願寺的僧侶和比睿山的武僧果真會如朝倉所料,奮起支持我們?”
“如果信長被殺,他們也就沒有起來反抗的必要了。
” “為慎重起見,我才有此一問。
信長死後,又有誰能平定天下?” “這……” “朝倉會臣服于武田,還是武田會向朝倉低頭?” “……” “隻怕好不容易建起的二條城和皇宮,又要毀于一旦。
” “長政,你是在勸我吧。
你是想說,若支持朝倉家,我淺井氏将無立足之地。
即使為天下蒼生考慮,也不能支持朝倉,是嗎?” “父親,正是如此。
” “我明白了。
長政,既然家督之位已讓與你,若我這歸隐的老朽再多言,隻能給家族帶來混亂……但我有一事相求,是否允許我一人支持朝倉?淺井家迄今為止平安無事,正是因為背後有朝倉氏的支持。
我不敢違背‘義’字。
”久政伏倒在榻榻米上,老淚縱橫。
按久政的想法,有越前的朝倉氏,才有北近江的淺井氏。
淺井氏原本一直籠罩在佐佐木源氏的六角和京極兩家的陰影之中,難以施展,全賴朝倉氏在背後支持。
“長政。
”久政道,“我并非看不清時勢走向,卻願為遵守義理而赴死。
” 長政沒有回答,他心中好像吹進了一股冷風。
他并非不理解父親的選擇,隻是在他看來,淺井對朝倉氏早已無須盡此義務了。
朝倉氏雖然為淺井氏阻擋住六角、京極兩家勢力,但淺井氏也制止了美濃齋藤道三父子對越前的滲透。
豈止如此,淺井為了朝倉氏,甚至讓長政的姐姐笃姬嫁給稻葉山的龍興。
龍興被信長驅逐後,笃姬隻得回到小谷城,從此深居簡出,過着愁苦的日子。
淺井氏和朝倉氏的交往不過是各取所需,既然時勢變了,此事也該重新考慮。
“長政,你難道不明白為父的心情嗚?” “兒子明白……” “既明白,你還要阻止我?” 長政沉默了。
家族中還有許多不喜歡信長的老臣,例如遠藤喜右衛門、弓削六郎左衛門等。
但長政認為,信長無論如何也不緻敗給朝倉義景,但那豈不是要将父親送到信長刀下受死嗎? “父親,你難道不能放棄這種想法嗎?” “使者說此事刻不容緩。
按常理,決策拖延,勝仗也能變成敗仗。
” 暖暖的熏風輕輕撫摸着肌膚,長政突然生起莫名其妙的怒氣。
所謂的義,究竟是什麼東西?當初他和市姬訂下婚約時,朝倉義景不也無恥地加以幹涉嗎? 由于朝倉的阻礙,三年後他才好不容易和市姬成婚。
一向以脾氣暴躁著稱的信長在那三年間毫不動怒,下決心要朝倉、淺井、織田三家結為同盟。
他當然是考慮到小谷城是從岐阜進京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想避免與淺井、朝倉兩家為敵。
倘若朝倉義景能夠乖乖地進京,肯定不會發生這次戰争。
正是義景器量狹窄、不識時務,才導緻戰火又起。
“兒子明白了。
我尊重您的意見。
”陽光明媚,長政卻備覺悲愁,聲音有些漠然。
“啊,你同意了?” “是。
長政也是鐵骨铮铮的武士,不願意被人譏諷因兒女情長,将父親送到别人的屠刀下。
” “戰争形勢瞬息萬變,誰也不知哪一方會取勝。
” “當然……” “長政,讓我一人去即可。
如果朝倉得勝,父親會努力讓你和市姬平安無事。
你并未支持朝倉,若老天有眼,你仍會平安無事。
你認為如何?” “父親!”長政滿臉通紅,“您平常總教導我們要忠于義理,這不像您說的話……真正的武士,應該超越生死勝敗。
勝也好,敗也罷,決不退縮。
與父親共同出生入死,才是兒子應盡的義務。
” “哦?唉……我本以為你不會同意的。
” “父親,無論此次戰争結果如何,阿市都不應受到任何譴責。
請您不要責怪她。
” “那是當然。
她既然嫁過來了,就是我們淺井家的人。
我的心胸怎會如此狹窄?我們馬上将山崎長門叫來如何?”久政臉上堆滿笑容,高興地拍掌叫過侍童,“請朝倉家的使者到這裡來。
這次信長是自投羅網。
” 久政十分讨厭信長,對這次戰争有着必勝的信心。
山崎長門來了。
他擡起蒼白的臉,眼神緊張,仿佛想窺透父子二人究竟作出了什麼決定。
“天氣不錯!”他幹咳一聲。
久政探出身道:“長門,備州已決定和我一起突襲信長。
” “這……這……”剛過不惑之年的長門聽到此話,頓時笑容滿面,“如此,我們必赢。
二位既已下了決心,我不妨實言相告。
其實我家主公這次拒絕進京,完全是個策略,是和義昭将軍商量之後才決定的。
” “将軍……”長政驚訝地插嘴道。
長門微笑着點點頭:“信長若性急,就會很快前去進攻越前。
那時他就成甕中之鼈了……哈哈,果然被言中。
” “将軍一直……” “不錯。
他不止一次寫密信給我家主公,要求讨伐信長。
” “噢?”長政如同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目瞪口呆。
這忘恩負義的、陰險的将軍! 四月二十六日下午。
越前敦賀郡,葉原之北的木牙嶺腳下。
從漫長的冬天蘇醒過來的山脈綠意盎然,滿山的翠綠中遍布着星星點點的枯葉色旗幟,迎風飄舞。
二十日從近江坂本城出發的織田軍,二十五日進入敦賀城,與家康的三河軍彙合。
織田大軍氣勢如虹,越過木牙嶺,就可直搗朝倉家的老巢一乘谷。
敦賀城前方是金崎城,朝倉義景的堂弟、号稱天下無敵的朝倉景恒駐紮于此。
他企圖憑借手筒山和金崎城,阻住織田與德川盟軍的去路,但一觸即潰。
“他們善于野戰,但若是在山間作戰……”他原本這樣想。
但對方如遮天蔽日般壓過來,連百姓都為其氣勢折服:“好威武的軍隊!” 朱紅色的丈八長槍營,排成四列向前推進的火槍營,還有如下山猛虎一樣的騎兵,如開放在北國荒野上的鮮花般耀眼。
他們很快制服了守城的士兵。
“織田軍的确非比尋常。
” “相比之下,朝倉簡直不值一提。
” “天下大勢已定嗎?” 大軍僅一天即攻占了金崎,第二日越過了手筒山,推至木牙嶺。
無論從一乘谷增派多少援軍,已退到山頂的殘兵敗卒已無立錐之地。
織田的先鋒是柴田勝家,緊跟其後的是明智光秀。
德川軍則在織田軍的左側,他們沿着海岸,步步緊逼,同樣表現出驚人的戰鬥力。
看到先頭部隊柴田已經控制了通往木牙嶺的道路,信長跳下武田信玄贈給他的駿馬“利刀黑”脫下戰服,命令全軍造竈做飯,然後走到隊伍中。
“叫光秀來。
”信長一邊擦拭額頭的汗水,一邊吩咐道,“邁過關卡,即是最後一戰了。
光秀熟悉這裡的地理位置,把他叫來。
” 森三左衛門的長子森長可心領神會地走開了,不一會兒,他帶着光秀一起過來。
光秀好像剛剛摘下頭盔,稀疏的鬓角還熱氣騰騰的。
他來到信長座前,單膝跪下。
“光秀,過關後,不得離開我半步。
” “您是說……”光秀依然一口重重的腔調,不解地望着信長。
“哈哈哈,你是否認為我有防範之心?” “不不,不敢。
” “撒謊,你的眼神已經流露此意。
不必擔心,雖說你本是義景的家臣,我信長也決不會雞腸小肚,對你起疑心。
” “主公恕罪,在下多慮了。
” “光秀,我明天要一舉拿下一乘谷。
現在的問題是:誰能前來治理越前?
” “為慎重起見,我才有此一問。
信長死後,又有誰能平定天下?” “這……” “朝倉會臣服于武田,還是武田會向朝倉低頭?” “……” “隻怕好不容易建起的二條城和皇宮,又要毀于一旦。
” “長政,你是在勸我吧。
你是想說,若支持朝倉家,我淺井氏将無立足之地。
即使為天下蒼生考慮,也不能支持朝倉,是嗎?” “父親,正是如此。
” “我明白了。
長政,既然家督之位已讓與你,若我這歸隐的老朽再多言,隻能給家族帶來混亂……但我有一事相求,是否允許我一人支持朝倉?淺井家迄今為止平安無事,正是因為背後有朝倉氏的支持。
我不敢違背‘義’字。
”久政伏倒在榻榻米上,老淚縱橫。
按久政的想法,有越前的朝倉氏,才有北近江的淺井氏。
淺井氏原本一直籠罩在佐佐木源氏的六角和京極兩家的陰影之中,難以施展,全賴朝倉氏在背後支持。
“長政。
”久政道,“我并非看不清時勢走向,卻願為遵守義理而赴死。
” 長政沒有回答,他心中好像吹進了一股冷風。
他并非不理解父親的選擇,隻是在他看來,淺井對朝倉氏早已無須盡此義務了。
朝倉氏雖然為淺井氏阻擋住六角、京極兩家勢力,但淺井氏也制止了美濃齋藤道三父子對越前的滲透。
豈止如此,淺井為了朝倉氏,甚至讓長政的姐姐笃姬嫁給稻葉山的龍興。
龍興被信長驅逐後,笃姬隻得回到小谷城,從此深居簡出,過着愁苦的日子。
淺井氏和朝倉氏的交往不過是各取所需,既然時勢變了,此事也該重新考慮。
“長政,你難道不明白為父的心情嗚?” “兒子明白……” “既明白,你還要阻止我?” 長政沉默了。
家族中還有許多不喜歡信長的老臣,例如遠藤喜右衛門、弓削六郎左衛門等。
但長政認為,信長無論如何也不緻敗給朝倉義景,但那豈不是要将父親送到信長刀下受死嗎? “父親,你難道不能放棄這種想法嗎?” “使者說此事刻不容緩。
按常理,決策拖延,勝仗也能變成敗仗。
” 暖暖的熏風輕輕撫摸着肌膚,長政突然生起莫名其妙的怒氣。
所謂的義,究竟是什麼東西?當初他和市姬訂下婚約時,朝倉義景不也無恥地加以幹涉嗎? 由于朝倉的阻礙,三年後他才好不容易和市姬成婚。
一向以脾氣暴躁著稱的信長在那三年間毫不動怒,下決心要朝倉、淺井、織田三家結為同盟。
他當然是考慮到小谷城是從岐阜進京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想避免與淺井、朝倉兩家為敵。
倘若朝倉義景能夠乖乖地進京,肯定不會發生這次戰争。
正是義景器量狹窄、不識時務,才導緻戰火又起。
“兒子明白了。
我尊重您的意見。
”陽光明媚,長政卻備覺悲愁,聲音有些漠然。
“啊,你同意了?” “是。
長政也是鐵骨铮铮的武士,不願意被人譏諷因兒女情長,将父親送到别人的屠刀下。
” “戰争形勢瞬息萬變,誰也不知哪一方會取勝。
” “當然……” “長政,讓我一人去即可。
如果朝倉得勝,父親會努力讓你和市姬平安無事。
你并未支持朝倉,若老天有眼,你仍會平安無事。
你認為如何?” “父親!”長政滿臉通紅,“您平常總教導我們要忠于義理,這不像您說的話……真正的武士,應該超越生死勝敗。
勝也好,敗也罷,決不退縮。
與父親共同出生入死,才是兒子應盡的義務。
” “哦?唉……我本以為你不會同意的。
” “父親,無論此次戰争結果如何,阿市都不應受到任何譴責。
請您不要責怪她。
” “那是當然。
她既然嫁過來了,就是我們淺井家的人。
我的心胸怎會如此狹窄?我們馬上将山崎長門叫來如何?”久政臉上堆滿笑容,高興地拍掌叫過侍童,“請朝倉家的使者到這裡來。
這次信長是自投羅網。
” 久政十分讨厭信長,對這次戰争有着必勝的信心。
山崎長門來了。
他擡起蒼白的臉,眼神緊張,仿佛想窺透父子二人究竟作出了什麼決定。
“天氣不錯!”他幹咳一聲。
久政探出身道:“長門,備州已決定和我一起突襲信長。
” “這……這……”剛過不惑之年的長門聽到此話,頓時笑容滿面,“如此,我們必赢。
二位既已下了決心,我不妨實言相告。
其實我家主公這次拒絕進京,完全是個策略,是和義昭将軍商量之後才決定的。
” “将軍……”長政驚訝地插嘴道。
長門微笑着點點頭:“信長若性急,就會很快前去進攻越前。
那時他就成甕中之鼈了……哈哈,果然被言中。
” “将軍一直……” “不錯。
他不止一次寫密信給我家主公,要求讨伐信長。
” “噢?”長政如同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目瞪口呆。
這忘恩負義的、陰險的将軍! 四月二十六日下午。
越前敦賀郡,葉原之北的木牙嶺腳下。
從漫長的冬天蘇醒過來的山脈綠意盎然,滿山的翠綠中遍布着星星點點的枯葉色旗幟,迎風飄舞。
二十日從近江坂本城出發的織田軍,二十五日進入敦賀城,與家康的三河軍彙合。
織田大軍氣勢如虹,越過木牙嶺,就可直搗朝倉家的老巢一乘谷。
敦賀城前方是金崎城,朝倉義景的堂弟、号稱天下無敵的朝倉景恒駐紮于此。
他企圖憑借手筒山和金崎城,阻住織田與德川盟軍的去路,但一觸即潰。
“他們善于野戰,但若是在山間作戰……”他原本這樣想。
但對方如遮天蔽日般壓過來,連百姓都為其氣勢折服:“好威武的軍隊!” 朱紅色的丈八長槍營,排成四列向前推進的火槍營,還有如下山猛虎一樣的騎兵,如開放在北國荒野上的鮮花般耀眼。
他們很快制服了守城的士兵。
“織田軍的确非比尋常。
” “相比之下,朝倉簡直不值一提。
” “天下大勢已定嗎?” 大軍僅一天即攻占了金崎,第二日越過了手筒山,推至木牙嶺。
無論從一乘谷增派多少援軍,已退到山頂的殘兵敗卒已無立錐之地。
織田的先鋒是柴田勝家,緊跟其後的是明智光秀。
德川軍則在織田軍的左側,他們沿着海岸,步步緊逼,同樣表現出驚人的戰鬥力。
看到先頭部隊柴田已經控制了通往木牙嶺的道路,信長跳下武田信玄贈給他的駿馬“利刀黑”脫下戰服,命令全軍造竈做飯,然後走到隊伍中。
“叫光秀來。
”信長一邊擦拭額頭的汗水,一邊吩咐道,“邁過關卡,即是最後一戰了。
光秀熟悉這裡的地理位置,把他叫來。
” 森三左衛門的長子森長可心領神會地走開了,不一會兒,他帶着光秀一起過來。
光秀好像剛剛摘下頭盔,稀疏的鬓角還熱氣騰騰的。
他來到信長座前,單膝跪下。
“光秀,過關後,不得離開我半步。
” “您是說……”光秀依然一口重重的腔調,不解地望着信長。
“哈哈哈,你是否認為我有防範之心?” “不不,不敢。
” “撒謊,你的眼神已經流露此意。
不必擔心,雖說你本是義景的家臣,我信長也決不會雞腸小肚,對你起疑心。
” “主公恕罪,在下多慮了。
” “光秀,我明天要一舉拿下一乘谷。
現在的問題是:誰能前來治理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