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石田督戰
關燈
小
中
大
各位奉行,以美濃、尾張二地引誘織田秀信……小西行長有加藤清正這個宿敵,宇喜多秀家又懷着占領近畿的企圖——隻要自己不露骨地表現出野心,就足以操縱爾等。
可一旦戰端開啟,三成的如意算盤便一個個落空。
并非因為衆人沒有欲望,而是他們的胃口遠未達到他想象的程度。
他們并不想為了欲望甘願冒生命危險。
雖然對誘餌垂涎三尺,但在危險面前,他們均膽小如鼠。
對于自己的失誤,三成近幾日才覺察到。
盡管敵軍已進攻到赤坂,令人不解的是,他們卻按兵不動。
三成誤以為他們并不會進攻大垣城,單是想一鼓作氣拿下自己的大本營佐和山城,便急匆匆撤退。
但敵人卻依然沒有動靜,他在佐和山時感受到的戰栗和恐怖,至今還在他腦海裡翻騰。
讓家康給算計了!他們必在等待家康的到來! 三成恍然大悟後,全身汗毛倒豎。
家康的到來,說明上杉景勝并沒如預期那樣,撲向他下好的魚餌。
但在恐懼之後,他終于明白一切,但這并未把他拉上光明大道。
他陷入絕望,一錯到底。
三成把替身先派了出去,又梳理了一遍思路:上杉景勝未上鈎,毛利輝元也躲在大坂不出,這究竟是為何?難道是誘餌并不足以令他們冒險?難道他們不再有武士的熱血? 三成若是個尋常之人,恐怕在意識到與家康的巨大差距後,自會立刻偃旗息鼓。
但他非尋常之人,豈能輕易罷手?一開始,他就很是清楚家康的實力遠勝于自己,但還是企圖與之對抗到底。
固執令三成陷入了絕望的深淵。
難道是我器宇不夠?三成常常自問。
事實上,他從來都是在用利益誘惑人,從未真心敬人服人容人讓人。
即便是秀賴,那麼惹人憐愛,讓人憐憫,令人同情,三成也從未把其當作真正的主君。
在三成眼中,澱夫人也無非一個争強好勝、喜耍小聰明的女人。
三成不由疑慮:我石田三成難道和大野修理亮一樣,隻是一介尋常男兒?上杉景勝、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以及小西行長,又怎樣呢? 在所有人當中,三成隻對有情重義的大谷吉繼甚是尊重,對島津義弘的勇猛感到敬畏。
仔細想來,也隻有這為數不多的幾人在矢志不渝地支持他。
他信任的人都在援之以手,他鄙視的人則一個個落井下石,但他所指望的人,卻多指望不上。
人各有所長。
看不到這一點,以己之長比人之短,隻會讓自己對人鄙薄、輕視。
三成眼前竟浮現出自己遭到七将追殺、逃到伏見城時的情形。
那時的家康,或許乃是真心庇護他,而受家康斥責的七将,今日卻願為家康粉身碎骨。
唉!罷罷!想到此,三成愕然,不禁為自己感到恥辱。
無論是毛利輝元還是上杉景勝,都隻是三成的工具,他從未考量過他們的真心,亦未向他們吐露過真情。
自己為何不能像對待大谷吉繼那般,以真心去尊之敬之,用真情去容之服之?莫非這便是導緻他們今日對三成産生懷疑,并最終騎牆而觀的最大原因?三成思慮着,隻覺全身發冷。
如今的三成,終于開始否定淺見、超越鄙習。
他曾經自誇才華過人、睿智無匹,自負地以為他的計謀周密細緻、天衣無縫。
但是,他幾十年生涯卻似隻在颠來倒去地反複。
要掌管天下,便當有容天下之量。
江海湖泊,有容乃大,本應讓天下大名各顯其長,他卻鄙視其智、輕薄其力,終使自己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三成悟到這些,已是太晚,他雖于九月十二給增田長盛寫了一封吐露真情的長函。
但此函并未被送到長盛手中,卻是落入了東軍之手。
在這封函中,他毫不掩飾寫道:“大垣城已陷入混亂,長束正家與安國寺惠瓊在南宮山紮陣,均作壁上觀……” 三成抛棄了先前的強橫,告訴長盛,如今盟軍都心生恐懼,不去鄉下籌集糧草,反從近江運糧。
現已到了長盛把自己的金銀米糧貢獻出來的時候了……至于人質,些須處決三五人,便不必擔心士氣跌落,也不必擔心有人做敵人内應。
大津的京極高次,其弟在東軍陣營,若不嚴懲,恐怕難以維護軍法。
小早川秀秋的立場亦頗令人擔心。
可以信賴的人唯有宇喜多秀家、島津義弘、小西攝津守,照此下去,盟軍内部必會出現異心……如此毫不隐瞞地傾訴苦惱,這在三成來說絕無僅有。
盡管明白過來,但事到如今,已無退路。
三成走入了死胡同,心中不免悲苦。
字裡行間,處處滲透出煩心愁腸。
這種苦惱,自比那些對此毫無察覺的武将之苦多出許多。
在信的末尾,三成還是忍不住催促毛利輝元出征。
但這既非說明他對毛利還心存希望,亦非希望長盛在讀了他的長函之後,生出與他生死與共的念頭,他隻是禁不住想寫些什麼。
這之後兩天,家康便來了。
三成盤腿坐在那
可一旦戰端開啟,三成的如意算盤便一個個落空。
并非因為衆人沒有欲望,而是他們的胃口遠未達到他想象的程度。
他們并不想為了欲望甘願冒生命危險。
雖然對誘餌垂涎三尺,但在危險面前,他們均膽小如鼠。
對于自己的失誤,三成近幾日才覺察到。
盡管敵軍已進攻到赤坂,令人不解的是,他們卻按兵不動。
三成誤以為他們并不會進攻大垣城,單是想一鼓作氣拿下自己的大本營佐和山城,便急匆匆撤退。
但敵人卻依然沒有動靜,他在佐和山時感受到的戰栗和恐怖,至今還在他腦海裡翻騰。
讓家康給算計了!他們必在等待家康的到來! 三成恍然大悟後,全身汗毛倒豎。
家康的到來,說明上杉景勝并沒如預期那樣,撲向他下好的魚餌。
但在恐懼之後,他終于明白一切,但這并未把他拉上光明大道。
他陷入絕望,一錯到底。
三成把替身先派了出去,又梳理了一遍思路:上杉景勝未上鈎,毛利輝元也躲在大坂不出,這究竟是為何?難道是誘餌并不足以令他們冒險?難道他們不再有武士的熱血? 三成若是個尋常之人,恐怕在意識到與家康的巨大差距後,自會立刻偃旗息鼓。
但他非尋常之人,豈能輕易罷手?一開始,他就很是清楚家康的實力遠勝于自己,但還是企圖與之對抗到底。
固執令三成陷入了絕望的深淵。
難道是我器宇不夠?三成常常自問。
事實上,他從來都是在用利益誘惑人,從未真心敬人服人容人讓人。
即便是秀賴,那麼惹人憐愛,讓人憐憫,令人同情,三成也從未把其當作真正的主君。
在三成眼中,澱夫人也無非一個争強好勝、喜耍小聰明的女人。
三成不由疑慮:我石田三成難道和大野修理亮一樣,隻是一介尋常男兒?上杉景勝、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以及小西行長,又怎樣呢? 在所有人當中,三成隻對有情重義的大谷吉繼甚是尊重,對島津義弘的勇猛感到敬畏。
仔細想來,也隻有這為數不多的幾人在矢志不渝地支持他。
他信任的人都在援之以手,他鄙視的人則一個個落井下石,但他所指望的人,卻多指望不上。
人各有所長。
看不到這一點,以己之長比人之短,隻會讓自己對人鄙薄、輕視。
三成眼前竟浮現出自己遭到七将追殺、逃到伏見城時的情形。
那時的家康,或許乃是真心庇護他,而受家康斥責的七将,今日卻願為家康粉身碎骨。
唉!罷罷!想到此,三成愕然,不禁為自己感到恥辱。
無論是毛利輝元還是上杉景勝,都隻是三成的工具,他從未考量過他們的真心,亦未向他們吐露過真情。
自己為何不能像對待大谷吉繼那般,以真心去尊之敬之,用真情去容之服之?莫非這便是導緻他們今日對三成産生懷疑,并最終騎牆而觀的最大原因?三成思慮着,隻覺全身發冷。
如今的三成,終于開始否定淺見、超越鄙習。
他曾經自誇才華過人、睿智無匹,自負地以為他的計謀周密細緻、天衣無縫。
但是,他幾十年生涯卻似隻在颠來倒去地反複。
要掌管天下,便當有容天下之量。
江海湖泊,有容乃大,本應讓天下大名各顯其長,他卻鄙視其智、輕薄其力,終使自己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三成悟到這些,已是太晚,他雖于九月十二給增田長盛寫了一封吐露真情的長函。
但此函并未被送到長盛手中,卻是落入了東軍之手。
在這封函中,他毫不掩飾寫道:“大垣城已陷入混亂,長束正家與安國寺惠瓊在南宮山紮陣,均作壁上觀……” 三成抛棄了先前的強橫,告訴長盛,如今盟軍都心生恐懼,不去鄉下籌集糧草,反從近江運糧。
現已到了長盛把自己的金銀米糧貢獻出來的時候了……至于人質,些須處決三五人,便不必擔心士氣跌落,也不必擔心有人做敵人内應。
大津的京極高次,其弟在東軍陣營,若不嚴懲,恐怕難以維護軍法。
小早川秀秋的立場亦頗令人擔心。
可以信賴的人唯有宇喜多秀家、島津義弘、小西攝津守,照此下去,盟軍内部必會出現異心……如此毫不隐瞞地傾訴苦惱,這在三成來說絕無僅有。
盡管明白過來,但事到如今,已無退路。
三成走入了死胡同,心中不免悲苦。
字裡行間,處處滲透出煩心愁腸。
這種苦惱,自比那些對此毫無察覺的武将之苦多出許多。
在信的末尾,三成還是忍不住催促毛利輝元出征。
但這既非說明他對毛利還心存希望,亦非希望長盛在讀了他的長函之後,生出與他生死與共的念頭,他隻是禁不住想寫些什麼。
這之後兩天,家康便來了。
三成盤腿坐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