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戰端開啟

關燈
思才不容忽視。

    鄙人以為,内府大人之所以遲遲不肯出馬,原因恐就在他暗自擔心我等不和。

    我等不如暫且信三左衛門一次,向岐阜急行。

    ” 衆人都沉默下來,這番話震撼着所有人的心。

     “言之有理。

    ” “對。

    隻有幹脆利落拿下岐阜城,此戰才有意義,難道不是?”不愧是細川忠興,思慮果然深遠。

     “好,就這麼定了。

    我們馬上行動,一定要給三左衛門送上一份厚禮。

    ”在正則命令下,各部整裝待發。

     福島等人連夜向岐阜進兵時,暫時撤回岐阜域内的織田秀信已獲悉盟軍戰敗的消息,正急急與木造具正、百百綱家等老臣反複商議對策。

     織田秀信堅信,家康出馬之前,聚集于清洲城内的諸将絕不敢主動渡過木曾川,大舉進攻岐阜城。

    在此期間,大垣城的三成會迎來毛利輝元,并與他一起兵至岐阜。

    這樣,岐阜城就會成為西軍大本營,重兵集結,猛将如雲。

    不料,東軍卻忽然渡河發起進攻,讓秀信着實狼狽不堪。

     “竹鼻城居然落入敵手,他們真是太大意了。

    明日我定要報仇雪恨,彰顯總見公以來的英名!”秀信大言道。

    他以為,明晨敵人定會從正門和後門同時發起總攻,屆時,無論如何也要把敵人擊退。

     此時,一直保持沉默的木造具正道:“在下不同意主動出城迎擊敵人。

    ” “難道你要死守城池?” “正是。

    不僅是我們的所有人馬,瑞龍寺山的石田援兵也要合在一處。

    我們當下最好避免與前來挑釁的敵人激戰,原因有二。

    ” “我們龜縮于城内有何好處?” “其一,隻要岐阜城不陷落,内府就不會從江戶出發。

    ”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為何此城不破,家康就不會出馬?” 一旦開口,木造具正就不再畏畏縮縮。

    事實上,他内心深處,一直在為織田氏加盟西軍而大憾,他認為,這樣做必會毀掉織田氏,由此歎息連連。

     他已看透家康遲遲不肯西進的原因:“在下認為,内府最為擔心的,便是過早出兵,結果卻和諸将一起被釘在岐阜城,動彈不得。

    因此,他在等待諸将大破岐阜城,并向大垣城挺進之時,他便可以從東海、東山兩線向西進發。

    故,隻要主公在此巋然不動,内府便不敢從江戶出兵。

    隻要内府不來,東軍何懼之有?” “那麼,第二點好處呢?” “内府不出江戶,在石田大人的策動下,毛利與宇喜多等部就會甚是痛快地向我們發出援兵。

    因此,當下同守城池,方是上策……” 秀信怒聲道:“住口!你這懦弱之人,厚着臉皮告訴我兩個好處,卻忘記了根本之事。

    照你說的行事,織田氏名聲将會怎樣?沒有毛利和宇喜多的授助,難道織田氏就一無是處?沒有他們,就得不到美濃和尾張二地?” 看來,秀信依然堅信,西軍勢大,具正則确信東軍勢優。

    總之,二人意見完全相左,根本無共同點可言。

     “秀信定要做給你看看!我要把所有人馬都遣到外城,非把敵人打個丢盔棄甲不可!” 對秀信的剛愎自用,木造具正和百百綱家無可奈何。

     二十三日卯時,夜間就已摸到商町外的桑田,并在那裡稍事休息之後,福島的人馬徑直向岐阜城下湧來。

    南邊,池田輝政的人馬也鬥志昂揚地向正門發起攻擊。

     正則一邊進攻,一邊向池田派去使者,譴責他失了信義。

    池田輝政早就料到此事,二言兩語便把使者打發了:“我從未想過與福島大人決鬥。

    我乃是在敵人的百般挑釁下,迫不得已才渡河還擊。

    這樣吧,今日就由福島大人攻正門,我則去攻後門,這樣他該滿意了吧?”這一番話消解了福島的滿腹怨氣。

     一方為了拼命争功,一方隻是為了守城——從一開戰,兩軍士氣就大有差别。

     福島、加藤、細川等部從革屋町向七曲口突進,淺野幸長負責阻擊石田的援軍,同時攻擊橙原彥右衛門、檀原内膳、河濑左馬助、松田重太夫等所率約兩千人把守的瑞龍寺山據點。

     東軍人馬原本已進至會津附近,竟無功而返,自然窩着一肚子火。

    如今他們終于找到了發洩的地方,多日以來郁結于心的不滿和憤怒傾瀉而出。

    東軍攻勢愈盛,瑞龍寺山據點最先得手,緊接着,稻葉山城據點也已被攻破。

     當木戶口被細川的人馬攻陷時,木造具正遭遇福島家臣松田下總攻擊,身負重傷。

    福島和細川兩路人馬越過城牆攻入二道城,城門霎時大開,東軍如潮水般湧了進去,此時剛過正午,大軍陸續逼近本城。

    當年,為了實現“天下布武”的大志,信長公選了這塊福地築起的名城,今日卻淪為千軍萬馬争奪的獵物。

     當福島、細川、加藤等部向本城逼近時,從後門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