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退避三舍

關燈
續下去。

    這是太閣唯一的願望,我也不曾舍棄。

    可如今看來,這恐怕隻能是一個夢了。

    ” “高台院……” “此次決戰,将決定天下大勢。

    想起來真是可悲,誰又願意發起戰事呢?可人們總是頑固而執著,無法舍棄貪欲。

    戰争固無法避免,我亦終于下了決心。

    ” “決心?” “太閣的時代已結束了,我也該舍棄這座城池了。

    ”盡管高台院語氣十分平靜,長政還是驚呼了一聲。

    老尼點上了昏暗的油燈,高台院手腕上的念珠冷冷地泛着青光。

     “這座城池?太閣大人費盡心血建造起來的大坂城,您就這樣舍棄?”長政與高台院的心境有着天壤之别,執著道,“此天下第一名城,将與太閣的英名一起流芳百世!” 面對長政的執著之言,高台院沉下臉來,責備道:“請大人冷靜,你難道沒發現,這座城早已大變了?” “變了?不,再過一百年、兩百年,此城也不會改變。

    此乃太閣平生的宿願。

    ” “太閣在,此城才是天下太平的象征。

    可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有何不一樣?” “長政,你難道沒有看出,今日大坂城已不再是太平的象征,反倒是那些觊觎天下之人的目标了?” 聽到此話,長政猛地哽住,忙躲開高台院的目光。

    高台院既這樣說,他再也無法争辯下去了。

    不錯,如今的大坂城的确變了。

    家康已奔這座城而來,不久三成也定會重返大坂,企圖号令天下。

     “長政,我不想卷入這樣的争鬥中去。

    一旦加入,就違背了太閣遺志,所以,我要斷然放棄這座城池。

    因此,你最好也把一切事務都交給幸長,自己回甲斐去。

    隻有這樣,淺野氏才會安泰,你以為如何?” 長政狐疑地看着高台院:“您以為這樣,内府就會對淺野冰釋前嫌嗎?” 高台院故意冷冷把臉扭到一旁:“我也很疼幸長……我若把西苑讓給家康,然後出家,看在我的面上,家康斷不會為難你們父子。

    内府原本就無與你和前田肥前守為敵之念。

    無論是五奉行之首的你,還是五大老之一的前田之後,一直都對内府言聽計從。

    但如今連你和前田肥前守都遇到難題,由此看來,内府分明已痛下決心了。

    想必你也明白,一旦戰火燃起,我也最好離開這裡。

    與其被卷進野心的旋渦,背叛太閣遺志,還不如趁早遠避,誦念佛經。

    這就是我的希望。

    罷了吧,長政。

    ” 至此,淺野長政終于明白了高台院之意:她并不認為家康視長政和前田利長為大敵。

    他遂道:“内府已痛下決心要與三成一戰,其證據便是,為了準備開戰,首先給我們出幾道難題……您是這個意思嗎?” 高台院輕輕點頭:“内府正在巧妙利用增田和長束的讒言,故意對他們的話信以為真,要求你和前田作出解釋。

    既然決意開戰,這不就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嗎?” “那麼,我們若既不解釋,也不屈服,結果将會如何?” “那還用說,立即滅了你們。

    江戶的實力對付區區甲府二十一萬石大名,豈在話下?” 長政眉頭緊皺,暗暗驚心。

    高台院說得絲毫不假,他心知肚明。

    “若前田和我聯手抗之,内府又将會如何?” “前田不會起兵。

    ”高台院不假思索,冷冷答道,“金澤有芳春院在,她斷不會讓前田兄弟去打一場毫無勝算的仗。

    ” 長政擡眼看了看高台院,沉默了。

    已無需再追問了,家康早已看透前田和長政無力反抗,才大膽以增田和長束的讒言為盾牌來向二人問罪。

    長政隻能退回自己領内。

     “無論是這座城,還是秀賴、太閣,最好還是幹幹淨淨從你心底抹去。

    ”高台院凝眸望着遠處,道,“一旦放棄一切,眼裡就隻剩下無盡的虛空。

    不,那不是虛空,而是心靈的明鏡……這面明鏡裡,自會出現新的景象。

    ” 長政呆呆望着屏風,不言。

    高台院的意思已很是明朗,随着秀吉的逝去,太閣的時代也随之消逝在了遙遠的虛空,必當重新審視一切。

    可對于豐臣氏和其遺臣,這些話卻未免殘酷。

     世人一定以為,因秀賴非高台院親子,高台院與澱夫人不和,才傾向家康,毅然舍棄大坂。

    長政心中大恸,他愈想愈憤憤不平,道:“高台院,您的意思我已明白。

    您對我家及犬子的恩情,我也心領了。

    但如此一來,您必招緻世人的誤解。

    ” 高台院閉上眼睛,微笑着數起念珠來,“你是說我讓西苑一事?” “正是。

    這樣一來,世人會說您是出于對澱夫人的憎恨……招緻這樣的流言,絕非我之希望。

    ” “長政,看來你也在乎流言啊。

    ” “我……” “那不是誤解,而是事實。

    ” “您說什麼?” “設若對方不是家康,我絕不會讓出西苑。

    ” 長政屏息凝神,看着高台院。

     “呵呵,我當然也不會讓給治部之流。

    長政,我不喜澱夫人是真。

    不,也許是羨慕,抑或嫉妒……總之,我心胸狹窄。

    正因如此,我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