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以劍止殺
關燈
小
中
大
這說明,石見守從一開始已疏遠伊達大人,或者說是敬而遠之。
” “因為陸奧守心思深沉?” “恐是如此。
另,伊達恐怕暫不會離開領内。
” “為何?” “帶着索德羅去領内,或是在自己的領内招待比斯将軍,都是為了今日做準備,在下是這樣看的。
” “晤。
” “眼下在伊達大人領内桃生郡的雄勝濱,将軍府的海事奉行向井将監正帶領木匠八百、鐵匠七百、人伕三千,助伊達大人造船。
這是伊達大人為了在事情解決之前,有借口不離開領内,以避風頭。
” “你認為大久保石見守打算在松平上總介忠輝的幫助下謀反?”又右衛門說得若無其事,卻明明白白觸到了事情的核心。
服部正重斷然道:“此要由将軍大人親自裁斷。
在下隻不過是收集證據,幫助将軍大人作出判斷之人。
” “明白。
”宗矩用力點點頭,“你已經把證據交到江戶去了。
這回答足夠了。
鄙人就此告辭。
” “先生費心了。
” “唉!”歎罷,宗矩站起身,“我會盡量保護孩子們。
” 正重沒站起來相送,他心中矛盾重重。
宗矩到了江戶,大吃一驚。
大火已熊熊燃起,比他預想的還要兇猛。
由于服部正重的彙報,“大久保石見守生有叛心”的風評,已在各位重臣心中成為“鐵定事實”。
“既然女婿都這般說,哪還有錯?” “先把相模守請來。
相模守也在聯名狀上簽了名,必須說個清楚。
” 在秀忠身邊,還是反對大久保的聲音居多。
然而借着土井利勝的名義讓大久保忠鄰出席時,毫不知情的忠鄰卻一口回絕:“人老了,身體不好,若有必要,懇請派使者到病榻前來。
” 忠鄰原本就因兒子忠常亡故極度傷心,基本不再奉公,此外,本多正信在秀忠身邊,任意擺布秀忠,也讓他大感不快,大久保長安的死訊又讓他甚是難過,卧病不起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将軍身邊人的反應則截然相反:“此人發現事情敗露就不奉公了?如此看來,不能給他喘息之機,當立刻征伐小田原。
” 在他們看來,服部正重呈上的聯名狀,以及女人們的往來書函,已是鐵證如山。
在聯名狀上簽了名的越前秀康已病故了,他的親弟弟上總介忠輝身為年輕武将,才幹備受稱贊。
前時在二條城見過家康公的豐臣秀賴,已長成偉岸的六尺男兒,讓家康盛贊不已。
他們竟與幕府元老大久保相模守暗中勾結,密謀造反,沒有比這更能引起騷亂的大事了。
柳生宗矩到達江戶時,土井利勝正準備趕往駿府聽領大禦所示下,衆人也正議得熱鬧。
秀忠未令又右衛門參與,他中止了商議,把又右衛門叫到自己房中。
“聽說你奉大禦所之命去了八王子?”平日裡的秀忠遇任何事都面無表情,但此時他臉上泛紅。
“是。
有傳言說,石見守牟私……這傳言甚嚣塵上,故大禦所大人才命在下親去訪查。
” “發現什麼問題了嗎?” “也非完全沒有問題,畢竟他做了那麼久的金山奉行。
” “你的意思是……他私藏金銀?” “是。
除此之外,還有……” “未問聯名狀一事?”秀忠本想假裝随意地問問,卻劇烈地咳嗽了兩聲。
他怎能不激動,石見守和親兄弟想要他的項上人頭! 柳生又右衛門想到事情重大,未立刻回答。
若回話不夠妥當,隻會讓秀忠誤會加深,忠輝便會受到萬般猜忌。
大久保長安乃是家老,嶽父又是伊達政宗,而且,忠輝曾于秀賴拒絕伏見城之召時,代将軍拜訪了大坂城。
因此,自會有傳言道:忠輝與大坂城秀賴結盟,定下謀篡之計。
即使這并非實情,也定會有不少對豐臣氏欲除之而後快的德川譜代大名深信不疑,一口咬定此為實情。
到那時德川蕭牆之内,一星之火,便可燎原。
“宗矩,你未聽說過聯名狀?” 又有衛門故作平靜,道:“在下有所耳聞,不過流言似乎有些過分了。
” “你認為東西雖不假,但不可深信?” “正是。
方今天下,有三大隐患。
” “唔……你說說。
” “第一,乃南蠻和紅毛的宗派之争。
” “不過紅毛人……” “不管怎生說,他們還未打到頭破血流。
但南蠻人忐忑不安,擔心早晚會被将軍趕出日本。
” “這便是所謂的杯弓蛇影吧。
” 又右衛門道:“第二,乃關原合戰以來的浪人心思,他們擔心,若是太平持續下去,他們恐就再無出頭之機,故時時摩拳擦掌,希望再生動亂。
” “唔。
我對此很是清楚。
” “第三,便是豐臣氏和德川譜代大名之間不合。
此矛盾雖已逐漸淡化,但一旦因某事激化,便可掀起滔天巨浪。
聯名狀一事被這三大隐患過分誇大了……不管聯名狀真僞,必須對這些情勢有充分估量。
” “晤。
你是說,即使聯名狀不假,處置此事也要格外謹慎?” “在下……”又右衛門蹙着眉,堅決道,“在下想,聯名狀非為了謀反,而是大久保長安不謹而授人口實。
将軍您
” “因為陸奧守心思深沉?” “恐是如此。
另,伊達恐怕暫不會離開領内。
” “為何?” “帶着索德羅去領内,或是在自己的領内招待比斯将軍,都是為了今日做準備,在下是這樣看的。
” “晤。
” “眼下在伊達大人領内桃生郡的雄勝濱,将軍府的海事奉行向井将監正帶領木匠八百、鐵匠七百、人伕三千,助伊達大人造船。
這是伊達大人為了在事情解決之前,有借口不離開領内,以避風頭。
” “你認為大久保石見守打算在松平上總介忠輝的幫助下謀反?”又右衛門說得若無其事,卻明明白白觸到了事情的核心。
服部正重斷然道:“此要由将軍大人親自裁斷。
在下隻不過是收集證據,幫助将軍大人作出判斷之人。
” “明白。
”宗矩用力點點頭,“你已經把證據交到江戶去了。
這回答足夠了。
鄙人就此告辭。
” “先生費心了。
” “唉!”歎罷,宗矩站起身,“我會盡量保護孩子們。
” 正重沒站起來相送,他心中矛盾重重。
宗矩到了江戶,大吃一驚。
大火已熊熊燃起,比他預想的還要兇猛。
由于服部正重的彙報,“大久保石見守生有叛心”的風評,已在各位重臣心中成為“鐵定事實”。
“既然女婿都這般說,哪還有錯?” “先把相模守請來。
相模守也在聯名狀上簽了名,必須說個清楚。
” 在秀忠身邊,還是反對大久保的聲音居多。
然而借着土井利勝的名義讓大久保忠鄰出席時,毫不知情的忠鄰卻一口回絕:“人老了,身體不好,若有必要,懇請派使者到病榻前來。
” 忠鄰原本就因兒子忠常亡故極度傷心,基本不再奉公,此外,本多正信在秀忠身邊,任意擺布秀忠,也讓他大感不快,大久保長安的死訊又讓他甚是難過,卧病不起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将軍身邊人的反應則截然相反:“此人發現事情敗露就不奉公了?如此看來,不能給他喘息之機,當立刻征伐小田原。
” 在他們看來,服部正重呈上的聯名狀,以及女人們的往來書函,已是鐵證如山。
在聯名狀上簽了名的越前秀康已病故了,他的親弟弟上總介忠輝身為年輕武将,才幹備受稱贊。
前時在二條城見過家康公的豐臣秀賴,已長成偉岸的六尺男兒,讓家康盛贊不已。
他們竟與幕府元老大久保相模守暗中勾結,密謀造反,沒有比這更能引起騷亂的大事了。
柳生宗矩到達江戶時,土井利勝正準備趕往駿府聽領大禦所示下,衆人也正議得熱鬧。
秀忠未令又右衛門參與,他中止了商議,把又右衛門叫到自己房中。
“聽說你奉大禦所之命去了八王子?”平日裡的秀忠遇任何事都面無表情,但此時他臉上泛紅。
“是。
有傳言說,石見守牟私……這傳言甚嚣塵上,故大禦所大人才命在下親去訪查。
” “發現什麼問題了嗎?” “也非完全沒有問題,畢竟他做了那麼久的金山奉行。
” “你的意思是……他私藏金銀?” “是。
除此之外,還有……” “未問聯名狀一事?”秀忠本想假裝随意地問問,卻劇烈地咳嗽了兩聲。
他怎能不激動,石見守和親兄弟想要他的項上人頭! 柳生又右衛門想到事情重大,未立刻回答。
若回話不夠妥當,隻會讓秀忠誤會加深,忠輝便會受到萬般猜忌。
大久保長安乃是家老,嶽父又是伊達政宗,而且,忠輝曾于秀賴拒絕伏見城之召時,代将軍拜訪了大坂城。
因此,自會有傳言道:忠輝與大坂城秀賴結盟,定下謀篡之計。
即使這并非實情,也定會有不少對豐臣氏欲除之而後快的德川譜代大名深信不疑,一口咬定此為實情。
到那時德川蕭牆之内,一星之火,便可燎原。
“宗矩,你未聽說過聯名狀?” 又有衛門故作平靜,道:“在下有所耳聞,不過流言似乎有些過分了。
” “你認為東西雖不假,但不可深信?” “正是。
方今天下,有三大隐患。
” “唔……你說說。
” “第一,乃南蠻和紅毛的宗派之争。
” “不過紅毛人……” “不管怎生說,他們還未打到頭破血流。
但南蠻人忐忑不安,擔心早晚會被将軍趕出日本。
” “這便是所謂的杯弓蛇影吧。
” 又右衛門道:“第二,乃關原合戰以來的浪人心思,他們擔心,若是太平持續下去,他們恐就再無出頭之機,故時時摩拳擦掌,希望再生動亂。
” “唔。
我對此很是清楚。
” “第三,便是豐臣氏和德川譜代大名之間不合。
此矛盾雖已逐漸淡化,但一旦因某事激化,便可掀起滔天巨浪。
聯名狀一事被這三大隐患過分誇大了……不管聯名狀真僞,必須對這些情勢有充分估量。
” “晤。
你是說,即使聯名狀不假,處置此事也要格外謹慎?” “在下……”又右衛門蹙着眉,堅決道,“在下想,聯名狀非為了謀反,而是大久保長安不謹而授人口實。
将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