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長安事敗

關燈
報,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生性耿直的正純卻認為長安此乃不可容忍的牟私。

     林道春被茶阿局帶進來時,家康已恢複了冷靜。

    去歲臘月初九,家康令林道春從江戶移居駿府,這也是他為身後打算。

    亂世遺風逐漸得到了改變,然而倫理道德的确立仍需時日。

    正世之道在于教化,家康明白這些,然而隻有想法勢難打破局面。

    所以,他把林道春叫到身邊,早晚和其議事。

    這次長安的事,家康也想聽聽他的意思。

    然而道春來了之後,家康的想法又變了——這畢竟是為政之事。

    另外,他也不欲使政亂外洩。

    故,他隻是和林道春聊了聊在各藩建立書院一事,便讓其回去了。

    然而,他和随後到來的柳生又右衛門卻密談了約一刻鐘。

     “又右衛門,大久保長安死了。

    ” 宗矩似已知此,眼神複雜地看着家康。

     “上野介大人說,長安的名聲很是不好,想查一查他的宅邸。

    ” “那……大人同意了?” “不,我罵了他。

    若這般做,本多父子和大久保相模守必勢同水火。

    ” “是。

    ” “日前派閥萌生啊,才當好生安排以後的事。

    ” “大人已不欲檢視了?” 家康緩緩搖頭,“到了這一步,紙終包不住火。

    何況,上總介和秀賴也有些牽連。

    真假尚未知,卻也不能置之不理。

    故,我要麻煩你。

    ” “不敢。

    ” “我不讓上野介去查,也不讓町奉行去查,由我親白查,故我想讓你幫我暗中打探。

    ”言罷,家康把正純所言一一講給了又右衛門。

     柳生又右衛門對家康所言絲毫不驚。

    他現在的官位表面上是“将軍府修正”,負責指正兵法,其實乃是被家康派到秀忠身邊為謀,其敏銳的判斷比劍還要鋒利。

    見又右衛門毫不吃驚,家康心中充滿疑問:難道這些風傳已到了将軍耳中?若真是這樣,自己便更加為難了。

    忠輝和伊達政宗并非全無幹系,但秀忠對此卻一副淡然之态,不予挂懷。

    家康便不得不快刀斬亂麻。

     說完正事,家康突然想試探宗矩。

    “将軍那邊,有沒有聽到什麼風聲?”他盡量問得若無其事,而這句話還是令又右衛門的面上緊繃一下。

     “伊達陸奧守去為索德羅求情時……” “他說什麼?” “大久保長安大人和索德羅先生乃是密友,不過雙方似都不大信任對方,将軍這般說。

    ” “唔,互不相信。

    ” “更多的,在下也不得而知了。

    請大人寬諒。

    ” “哈哈,宗矩還是這般謹慎啊。

    好了好了,我也不多問了。

    我給将軍寫封信函吧。

    你就放心調查,休要帶任何成見。

    不過……”說着,家康又有些疑惑,“本阿彌光悅、茶屋四郎次郎,另,有必要的話,所司代、伏見奉行,以及石川丈山等人,我想也可以了解一下。

    記住,要暗中行事。

    若亂了天下,我可就保不了你。

    ” 宗矩似已充分明白了家康的意思,他表情堅定地施禮領命。

     “好,拿杯子來!萬萬不可讓莫須有的傳言散布世間,拜托了。

    ”家康又強調了一次,方叫茶阿局端酒盤上來。

     問題變得有些微妙。

    又右衛門感到家康的視線在回避着茶阿局,不由為之側然。

    茶阿局所出六男松平上總介忠輝,微妙地出現在旋渦中心,家康也很無奈。

    這些風言風語有意無意地擾亂了家康的晚年。

    事實上,越前的秀康故去時,便曾有過流言。

    那時,世人以此作為話題,津津樂道。

    傳言說,秀康乃是被家康秘密下令毒殺的,理由自是因為秀康違背家康意志,過于同情秀賴。

    傳言說,秀康少年時成為秀吉公養子,然後繼承了結城氏。

    對他來說,秀吉公遺孤秀賴便是他的兄弟,凡事都當照顧有加,家康卻把他看作德川一門的異端。

    秀康家臣中或許也有這等喜生妄想之人。

    不過柳生又右衛門對于這些傳言隻是付諸一笑。

    但眼下的風言風語,自比之前更為惡劣,稍不留意,恐會鬧出亂子來。

     又右衛門接過茶阿局遞上的酒杯,莫名地感到陣陣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