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以劍止殺
關燈
小
中
大
柳生又右衛門當夜便返回江戶。
關原合戰前後,宗矩便到了德川家康身邊,故他對家康的心思了如指掌。
家康信賴他,他也敬重家康。
隻是他的敬重和成濑正成、安藤直次等心腹對家康的敬重,有些不同。
成濑和安藤畢竟是家康手下出色的家臣,宗矩卻不想做家臣。
從這點來說,他冷靜侍于一旁,亦僚亦友,過去如此,現在依然如是。
這種心思,源于他父親石舟齋的“無刀取之劍”的慈悲心願。
“無刀取”乃是指不殺不戮的大乘之劍,此劍與天地共存,不對一時一日的權貴獻媚屈從。
故又右衛門帶着自尊和自律,把自己當作“師表”,而非“将軍府修正”。
悲哀的是,當今世間,他無法将此種心思形之于外。
若他把心志講出,則會被認為桀骜不馴、不可容忍,必會受到諸多非難。
故而他安于柳生氏三千石的舊領,一直拒絕接受加封。
秀忠認為這是宗矩固執,宗矩隻是笑道:“那就算在下不聽大禦所大人的吩咐吧。
世上的财物、性命,都從神佛處借來……”他用佛家教義來回答,秀忠卻完全不明。
然而當家康得知,不由拍膝道:“他乃真正的修正啊!” 家康讓他去訪查,自然有其深意。
甲賀和伊賀自不必說,天下大名無不學習柳生兵法。
柳生一門算得上是開枝散葉的宗派,柳生石舟齋則是開山祖師。
宗矩回到江戶城正門前的自家宅院後,先把家人聚到一處密談。
宗矩已和尾州兵庫介利嚴取得了聯系,又讓家人與在仙台為西席的長兄嚴勝的三子權右衛門聯絡。
備前的池田氏有三兄龍藏院德齋在,不必憂心;兵庫介曾于肥後的加藤府中客居過一段,這方面也有所準備。
四月三十,宗矩自己則以吊唁長安的名義,騎馬趕往八王子。
柳生宗矩到達八王子,最早出迎的乃是長安的女婿服部正重。
正重毫不驚訝。
伊賀衆的首領服部一族和柳生一門并非全無往來。
服部一族對柳生石舟齋行師禮,在消息收集方面互通有無。
正重對宗矩的本事和聲望甚是清楚,宗矩也頗了解正重的人品。
宗矩在正重的帶領下來到靈前,和跪成一排的藤十郎等人見過,才注意到服部正重低着頭,身體顫抖。
長安的遺身被及時用鹽鎮起來,故雖天氣濕熱,竟未發出臭味。
正重恐怕早就作好了準備,想到此,柳生不忍再看藤十郎以下那些小孩的面目。
長安勞苦一生,最終竟是這般可悲的下場,難道真是由于一時疏忽? 柳生又右衛門和大久保長安所行殊途。
長安忘了控制自己的野心,隻是一味欲求,結果愈陷愈深;相反,又右衛門則緻力于修身,嚴格控制欲念。
宗矩拜過之後,正重立刻起身,“請先生到别室歇息。
” 正重敏感地察覺到柳生又右衛門此行的目的。
二人在别室相對坐下,正重立刻道:“柳生先生,您可聽說了京城風傳?” “風傳?” “石見守一故去,京城立時山雨欲來啊!”言罷,正重将送上來的茶點放到又右衛門面前,道:“京城洋教徒已蠢蠢欲動。
” “消息已傳到這裡了?” “是。
石見守故去,他們一得到消息,便着手準備,此次的亂事恐怕不會輕易罷息啊。
” “唔。
”宗矩對正重下文似隐約有些明白了,沉穩應對道,“京城又有騷亂?” “洋教信徒們失去了依傍。
他們看出,今後将是三浦按針一人的天下,很快,葡班兩國傳教士就會被驅出日本,他們方才鬧事,欲湧進大坂城。
” “哦。
” “此事出有因。
請先生看這個。
”正重拿出來的,乃是又有衛門也有所耳聞的聯名狀,不過并非原件,單是一份抄本。
又右衛門臉色變了:實物去何處了? 能夠有聯名狀的抄本,必是正重親自在宅邸某處找到了那個綠色的小盒子。
又右衛門感到心中苦澀得簡直無法吐納。
他快速掃了一眼聯名狀。
“為了讓日本國成為世間第一大國,有志者在此署名。
”開頭一句為石見守的筆迹,僅此而已,看不出意圖颠覆幕府的陰謀。
恐是大久保長安用自己如簧巧舌把衆人誘上了鈎,以做生意的名目騙人簽了名。
全然不知實情的人對此又怎樣看? 松平忠輝最先署名,然後是大久保相模守忠鄰。
由于發起人乃是大久保長安,倒也無甚稀奇。
然而不同的人署名,必會産生各種複雜的意味。
署名者有越前的秀康、大坂城的豐臣秀賴,然後是池田輝政、前田利長,還有已故的小早川秀秋、淺野幸長、加藤清正和福島正則。
有馬晴信也簽了名,與長安有姻親關系的石川康長也落名紙上。
在大久保忠佐、裡見忠賴、富田信高、高橋元種、石川數矩、佐野政綱等人的名字之中,還夾雜着織田有樂齋、大野治長、片桐且元等秀賴身邊人的名字,以及寄居加賀的高山有近大夫、小西如安等。
公卿、僧侶、傳教士,豪商富賈的名字甚至也散見其間,讓真正了解大久保長安的人看到了,恐怕要大笑出來。
與其說這是陰謀,不如說是大久保長安這個喜歡熱鬧之人一生的“交友帖”。
然而稍微轉念一想,又确實奇怪,讓人困惑:這聯名狀
關原合戰前後,宗矩便到了德川家康身邊,故他對家康的心思了如指掌。
家康信賴他,他也敬重家康。
隻是他的敬重和成濑正成、安藤直次等心腹對家康的敬重,有些不同。
成濑和安藤畢竟是家康手下出色的家臣,宗矩卻不想做家臣。
從這點來說,他冷靜侍于一旁,亦僚亦友,過去如此,現在依然如是。
這種心思,源于他父親石舟齋的“無刀取之劍”的慈悲心願。
“無刀取”乃是指不殺不戮的大乘之劍,此劍與天地共存,不對一時一日的權貴獻媚屈從。
故又右衛門帶着自尊和自律,把自己當作“師表”,而非“将軍府修正”。
悲哀的是,當今世間,他無法将此種心思形之于外。
若他把心志講出,則會被認為桀骜不馴、不可容忍,必會受到諸多非難。
故而他安于柳生氏三千石的舊領,一直拒絕接受加封。
秀忠認為這是宗矩固執,宗矩隻是笑道:“那就算在下不聽大禦所大人的吩咐吧。
世上的财物、性命,都從神佛處借來……”他用佛家教義來回答,秀忠卻完全不明。
然而當家康得知,不由拍膝道:“他乃真正的修正啊!” 家康讓他去訪查,自然有其深意。
甲賀和伊賀自不必說,天下大名無不學習柳生兵法。
柳生一門算得上是開枝散葉的宗派,柳生石舟齋則是開山祖師。
宗矩回到江戶城正門前的自家宅院後,先把家人聚到一處密談。
宗矩已和尾州兵庫介利嚴取得了聯系,又讓家人與在仙台為西席的長兄嚴勝的三子權右衛門聯絡。
備前的池田氏有三兄龍藏院德齋在,不必憂心;兵庫介曾于肥後的加藤府中客居過一段,這方面也有所準備。
四月三十,宗矩自己則以吊唁長安的名義,騎馬趕往八王子。
柳生宗矩到達八王子,最早出迎的乃是長安的女婿服部正重。
正重毫不驚訝。
伊賀衆的首領服部一族和柳生一門并非全無往來。
服部一族對柳生石舟齋行師禮,在消息收集方面互通有無。
正重對宗矩的本事和聲望甚是清楚,宗矩也頗了解正重的人品。
宗矩在正重的帶領下來到靈前,和跪成一排的藤十郎等人見過,才注意到服部正重低着頭,身體顫抖。
長安的遺身被及時用鹽鎮起來,故雖天氣濕熱,竟未發出臭味。
正重恐怕早就作好了準備,想到此,柳生不忍再看藤十郎以下那些小孩的面目。
長安勞苦一生,最終竟是這般可悲的下場,難道真是由于一時疏忽? 柳生又右衛門和大久保長安所行殊途。
長安忘了控制自己的野心,隻是一味欲求,結果愈陷愈深;相反,又右衛門則緻力于修身,嚴格控制欲念。
宗矩拜過之後,正重立刻起身,“請先生到别室歇息。
” 正重敏感地察覺到柳生又右衛門此行的目的。
二人在别室相對坐下,正重立刻道:“柳生先生,您可聽說了京城風傳?” “風傳?” “石見守一故去,京城立時山雨欲來啊!”言罷,正重将送上來的茶點放到又右衛門面前,道:“京城洋教徒已蠢蠢欲動。
” “消息已傳到這裡了?” “是。
石見守故去,他們一得到消息,便着手準備,此次的亂事恐怕不會輕易罷息啊。
” “唔。
”宗矩對正重下文似隐約有些明白了,沉穩應對道,“京城又有騷亂?” “洋教信徒們失去了依傍。
他們看出,今後将是三浦按針一人的天下,很快,葡班兩國傳教士就會被驅出日本,他們方才鬧事,欲湧進大坂城。
” “哦。
” “此事出有因。
請先生看這個。
”正重拿出來的,乃是又有衛門也有所耳聞的聯名狀,不過并非原件,單是一份抄本。
又右衛門臉色變了:實物去何處了? 能夠有聯名狀的抄本,必是正重親自在宅邸某處找到了那個綠色的小盒子。
又右衛門感到心中苦澀得簡直無法吐納。
他快速掃了一眼聯名狀。
“為了讓日本國成為世間第一大國,有志者在此署名。
”開頭一句為石見守的筆迹,僅此而已,看不出意圖颠覆幕府的陰謀。
恐是大久保長安用自己如簧巧舌把衆人誘上了鈎,以做生意的名目騙人簽了名。
全然不知實情的人對此又怎樣看? 松平忠輝最先署名,然後是大久保相模守忠鄰。
由于發起人乃是大久保長安,倒也無甚稀奇。
然而不同的人署名,必會産生各種複雜的意味。
署名者有越前的秀康、大坂城的豐臣秀賴,然後是池田輝政、前田利長,還有已故的小早川秀秋、淺野幸長、加藤清正和福島正則。
有馬晴信也簽了名,與長安有姻親關系的石川康長也落名紙上。
在大久保忠佐、裡見忠賴、富田信高、高橋元種、石川數矩、佐野政綱等人的名字之中,還夾雜着織田有樂齋、大野治長、片桐且元等秀賴身邊人的名字,以及寄居加賀的高山有近大夫、小西如安等。
公卿、僧侶、傳教士,豪商富賈的名字甚至也散見其間,讓真正了解大久保長安的人看到了,恐怕要大笑出來。
與其說這是陰謀,不如說是大久保長安這個喜歡熱鬧之人一生的“交友帖”。
然而稍微轉念一想,又确實奇怪,讓人困惑:這聯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