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相會二條城
關燈
小
中
大
滿意。
“如今讀何書?” “正讀《貞觀政要》” “哦,好!老師何人?” “請了妙壽院的學僧。
” “好。
你從小就喜習字……”家康正要問下去,又忙搖了搖頭。
此時下人開始端酒盤上來。
酒過三巡,家康說起假牙時,清正終忍不住拭淚:家康讓下人把盤裡的蒸鲷魚先分給自己一塊,嘗過之後,方讓與秀賴用。
他未說試毒雲雲,卻對秀賴道:“秀賴,我還長牙了呢。
”言罷,指指嘴,咀嚼起來。
“長牙了?” 家康得意地笑道:“哈哈!其實啊,是把山上長的牙裝到我嘴裡了!” “山上長的牙?” “是黃楊。
用做梳子的黃楊做的牙齒。
前兩年琉球王拜訪駿府時,長崎的茶屋四郎次郎帶了個叫東作的假牙工匠去,花了三個月時間給我做了這副牙。
還有,這副眼鏡,乃是長崎的工匠用紅毛國産的玳瑁做成。
太平世道裡能做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來啊!” 家康特意大張嘴,以指叩了叩假牙。
秀賴驚訝地往前探身,似有些驚心。
此種有趣的場面,引得清正忍不住笑出聲來,眼裡卻淚花四濺。
關原合戰以來,豐臣舊臣始終心懷不安,認為家康早晚會給秀賴母子出難題。
此種擔心并非毫無根據,勝者為王敗者寇,勝者通常會把弱者斬盡殺絕,人們無不為此機關算盡。
信長公如此,秀吉公、三成也如此,九州的黑田如水至死都信這一條。
而如今,時勢完全不同了。
清正正想着,家康特意叫過義直,讓他把眼鏡遞給秀賴。
“你看看這做工!道理和遠視鏡一樣,戴上就能看見東西了。
我以前想,眼睛花了,别說寫字,恐怕連讀書也不行了,不過一戴上這個,就能看得清楚。
故才敢發願書寫南無阿彌陀佛六萬遍啊!” 秀賴先是依家康所言看了看眼鏡,然後試了試,趕緊摘了下來。
原來甫一戴上,眼前頓時一片模糊,秀賴自是吓了一跳。
家康呵呵笑了,“秀賴這年紀,就算戴了也看不清,是給我們這個年紀用的啊!” 秀賴恭恭敬敬施了一禮,把眼鏡放回義直手上,頗有感觸地對清正道:“您還不需要眼鏡吧!牙齒似也很全呢。
” 清正拍拍胸口,捋了捋胡子,那仿佛是他一生最為開心的一刻。
清正覺得,今日這情形,仿佛有秀吉公在冥冥中相助。
他念了一輩子法華經,這份功德今日終于顯現在眼前了。
他看作母親一樣的高台院,以及太閣遺孤秀賴,竟和家康這般融洽。
清正為了今日,不僅讨好家康,甚至還要取悅福島正則和淺野幸長。
連這把胡子,也不能不說沒有向德川家示威的意味。
不過,這些并非因為對德川武力有所忌憚,而是因為家康正在創建一個清正從未經曆過的“太平世道”。
這并非完全不可能,《法華經》中有相關佐證,史上亦曾有過太平盛世。
姑且相信家康的努力,給他幫助,正是武人義務。
若不盡此義務,隻是祈禱豐臣氏繁榮昌盛,清正從信奉與良心上都過不去。
正是出于此種考慮,他才費盡心力。
今日這場面,讓他感覺自己的努力并未白費。
秀賴的随從被安排去了其他房間,家康和他已喝過了五巡酒,但還不想放秀賴走。
其實,清正也是一樣的想法:和高台院、秀賴、家康同席暢談的機會,此生恐怕再無第二次了。
雙方武将相繼離開大廳,這時又進來一些侍女,重新備膳。
義直和賴宣還是孩子,遂讓他們去了另室,在此種場合通常會陪侍的本多正信和正純父子也未同席。
也許家康知清正和正信不合,方這般安排。
飯菜上畢,侍女們又端上酒。
清正讓侍女斟上酒後,對家康道:“今日乃是清正這一生最快慰的日子!在下多謝大人!”一開口,他立刻變得很有氣勢,隻是淚眼朦胧。
“我也一樣啊!太好了,少君!”一直沉默無語的高台院,似也被清正的淚水感動。
在座衆人此時并不知,日後會發生何等不幸。
在此之前,高台院有所顧慮,故始終壓抑着喜悅之情,一旦開了口,聲音便高昂起來:“少君應知老身的心思。
我原擔心,世道雖越來越太平,萬一少君有個閃失……不過,現在完全放心了。
你已長大成人,往後切切不要忘記大禦所和将軍的一片苦心!” 秀賴頻頻點頭。
他并不厭恨高台院。
他聽人說過,自己出生時,高台院特意到伊勢神富去祈福,他患重病時,高台院也是日夜憂心。
更讓他不能忘懷的,是高台院亦是他的母親。
當年她為了留下豐臣血脈,在秀賴出生後就立刻将他過繼。
秀賴并非通常所謂的“養子”,而是嚴格遵循舊習,把高台院和澱夫人分别當作“母親”和“生母”。
“孩兒絕不會忘記母親大人吩咐。
能見到母親,孩兒也很高興。
” “是啊,能這樣見面,你就不用特意去高台寺了。
我會告訴你父親今日情形。
” “母親大人要讓孩兒到高台寺?” 聽秀賴這麼一問,高台院吃了一驚,淺野幸長似未把她的意思傳給秀賴,必是顧忌澱夫人。
“呵呵,我以為清正和幸長知道。
不過無妨,我已經看到你,就放心了。
”高台院突然話鋒一轉,“對了,阿千還未有身孕吧?要是看到長孫就好了。
” 秀賴暗暗看了家康一眼,臉不由紅了,“是,還沒……還沒有。
” 家康心裡一動,秀賴的羞澀道盡了小兩口的融洽。
“秀賴,告訴阿千,做個賢内助,就說是我的話。
” “是。
” “還有一件要事,容老夫放肆。
” “不
“如今讀何書?” “正讀《貞觀政要》” “哦,好!老師何人?” “請了妙壽院的學僧。
” “好。
你從小就喜習字……”家康正要問下去,又忙搖了搖頭。
此時下人開始端酒盤上來。
酒過三巡,家康說起假牙時,清正終忍不住拭淚:家康讓下人把盤裡的蒸鲷魚先分給自己一塊,嘗過之後,方讓與秀賴用。
他未說試毒雲雲,卻對秀賴道:“秀賴,我還長牙了呢。
”言罷,指指嘴,咀嚼起來。
“長牙了?” 家康得意地笑道:“哈哈!其實啊,是把山上長的牙裝到我嘴裡了!” “山上長的牙?” “是黃楊。
用做梳子的黃楊做的牙齒。
前兩年琉球王拜訪駿府時,長崎的茶屋四郎次郎帶了個叫東作的假牙工匠去,花了三個月時間給我做了這副牙。
還有,這副眼鏡,乃是長崎的工匠用紅毛國産的玳瑁做成。
太平世道裡能做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來啊!” 家康特意大張嘴,以指叩了叩假牙。
秀賴驚訝地往前探身,似有些驚心。
此種有趣的場面,引得清正忍不住笑出聲來,眼裡卻淚花四濺。
關原合戰以來,豐臣舊臣始終心懷不安,認為家康早晚會給秀賴母子出難題。
此種擔心并非毫無根據,勝者為王敗者寇,勝者通常會把弱者斬盡殺絕,人們無不為此機關算盡。
信長公如此,秀吉公、三成也如此,九州的黑田如水至死都信這一條。
而如今,時勢完全不同了。
清正正想着,家康特意叫過義直,讓他把眼鏡遞給秀賴。
“你看看這做工!道理和遠視鏡一樣,戴上就能看見東西了。
我以前想,眼睛花了,别說寫字,恐怕連讀書也不行了,不過一戴上這個,就能看得清楚。
故才敢發願書寫南無阿彌陀佛六萬遍啊!” 秀賴先是依家康所言看了看眼鏡,然後試了試,趕緊摘了下來。
原來甫一戴上,眼前頓時一片模糊,秀賴自是吓了一跳。
家康呵呵笑了,“秀賴這年紀,就算戴了也看不清,是給我們這個年紀用的啊!” 秀賴恭恭敬敬施了一禮,把眼鏡放回義直手上,頗有感觸地對清正道:“您還不需要眼鏡吧!牙齒似也很全呢。
” 清正拍拍胸口,捋了捋胡子,那仿佛是他一生最為開心的一刻。
清正覺得,今日這情形,仿佛有秀吉公在冥冥中相助。
他念了一輩子法華經,這份功德今日終于顯現在眼前了。
他看作母親一樣的高台院,以及太閣遺孤秀賴,竟和家康這般融洽。
清正為了今日,不僅讨好家康,甚至還要取悅福島正則和淺野幸長。
連這把胡子,也不能不說沒有向德川家示威的意味。
不過,這些并非因為對德川武力有所忌憚,而是因為家康正在創建一個清正從未經曆過的“太平世道”。
這并非完全不可能,《法華經》中有相關佐證,史上亦曾有過太平盛世。
姑且相信家康的努力,給他幫助,正是武人義務。
若不盡此義務,隻是祈禱豐臣氏繁榮昌盛,清正從信奉與良心上都過不去。
正是出于此種考慮,他才費盡心力。
今日這場面,讓他感覺自己的努力并未白費。
秀賴的随從被安排去了其他房間,家康和他已喝過了五巡酒,但還不想放秀賴走。
其實,清正也是一樣的想法:和高台院、秀賴、家康同席暢談的機會,此生恐怕再無第二次了。
雙方武将相繼離開大廳,這時又進來一些侍女,重新備膳。
義直和賴宣還是孩子,遂讓他們去了另室,在此種場合通常會陪侍的本多正信和正純父子也未同席。
也許家康知清正和正信不合,方這般安排。
飯菜上畢,侍女們又端上酒。
清正讓侍女斟上酒後,對家康道:“今日乃是清正這一生最快慰的日子!在下多謝大人!”一開口,他立刻變得很有氣勢,隻是淚眼朦胧。
“我也一樣啊!太好了,少君!”一直沉默無語的高台院,似也被清正的淚水感動。
在座衆人此時并不知,日後會發生何等不幸。
在此之前,高台院有所顧慮,故始終壓抑着喜悅之情,一旦開了口,聲音便高昂起來:“少君應知老身的心思。
我原擔心,世道雖越來越太平,萬一少君有個閃失……不過,現在完全放心了。
你已長大成人,往後切切不要忘記大禦所和将軍的一片苦心!” 秀賴頻頻點頭。
他并不厭恨高台院。
他聽人說過,自己出生時,高台院特意到伊勢神富去祈福,他患重病時,高台院也是日夜憂心。
更讓他不能忘懷的,是高台院亦是他的母親。
當年她為了留下豐臣血脈,在秀賴出生後就立刻将他過繼。
秀賴并非通常所謂的“養子”,而是嚴格遵循舊習,把高台院和澱夫人分别當作“母親”和“生母”。
“孩兒絕不會忘記母親大人吩咐。
能見到母親,孩兒也很高興。
” “是啊,能這樣見面,你就不用特意去高台寺了。
我會告訴你父親今日情形。
” “母親大人要讓孩兒到高台寺?” 聽秀賴這麼一問,高台院吃了一驚,淺野幸長似未把她的意思傳給秀賴,必是顧忌澱夫人。
“呵呵,我以為清正和幸長知道。
不過無妨,我已經看到你,就放心了。
”高台院突然話鋒一轉,“對了,阿千還未有身孕吧?要是看到長孫就好了。
” 秀賴暗暗看了家康一眼,臉不由紅了,“是,還沒……還沒有。
” 家康心裡一動,秀賴的羞澀道盡了小兩口的融洽。
“秀賴,告訴阿千,做個賢内助,就說是我的話。
” “是。
” “還有一件要事,容老夫放肆。
”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