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窗開三百年

關燈
大久保長安的野心由于伊達政宗的戒心而受挫。

    而此時,三浦按針和德川家康卻是所獲甚豐。

     得到家康熱烈歡迎的,不隻是葡國和班國。

    家康希望,能和元龜三年便擺脫班國控制的尼德蘭,及大敗班國水軍的英吉利也公平往來。

     慶長十四年,日本正式與尼德蘭互通國書,家康當然甚是興奮。

    在此期間,為兩國百般斡旋的自然非三浦按針莫屬。

    此時的亞當斯,已經徹頭徹尾變成了日本人三浦按針,對家康很是敬慕。

     大禦所待餘極厚,賜予堪比吾國貴族之位,并賜仆八九十。

    外人得此位者,餘第一人也。

     因得大禦所信賴,葡國、班國人極其震驚,紛紛示好,欲與餘結交。

    餘亦不計前嫌,為其盡力奔走…… 按針在書簡中百般表達了感激之情。

    書簡寄予着按針的希望——但願有朝一日,英吉利人能看到此書。

     家康治國,秉承儒家公平,主張“天下歸仁”。

    按針被他感化,也逐漸抛棄私怨,與葡國人、班國人往來。

    人與人的交往真是微妙,竟全憑人心決定,實在有趣。

     這樣,緊随葡國、班國人之後來到日本的,将是尼德蘭人。

     不過,最早踏上日本土地的尼德蘭人,正是和按針一起漂來的八重洲(耶揚子)和雅克布·庫誇爾奈克。

    庫誇爾奈克于慶長十年獲家康允準,與聖弗魯特一起返回巴丹,并将家康有意通商諸事呈報上去。

    慶長十四年,尼德蘭船到達了平戶。

     初次登陸平戶的尼德蘭船,派船員雅克·斯皮克向駿府獻上禮物。

    本多正純将此事告知崇傳,命他拟定回複。

     尼德蘭有書上呈大人,然文字不通。

    吾國文述之,其希望今後船隻通行,并設港口,互通往來。

    對方呈寶杯二隻,絲綢三百五十斤,鉛三千斤,象牙二十根。

    謹此,請複。

     崇傳很快便得家康旨意,拟好回複。

    從此開始了日本與尼德蘭間長達三百年的交易,後話少提。

     卻說三浦按針既被家康感化而抛棄私怨,可見家康胸襟可容六合。

    不消說,在這背後,乃是家康對自身實力的自信。

     金地院崇傳拟定回複如下: 〖……國君殿下聖鑒,惠書收悉,見字如晤尊顔。

    殿下遺禮,不勝感激。

    貴國兵船遠渡重洋,抵我平戶,其志可嘉,雖相隔萬裡,望能永締同心,互通往來。

    無道則正,有道則歸,渡海衆商盡可安居。

    貴國若派數人,留駐敝國,可憑貴國之意建館立舍,開設港口。

    從今往後,力修其好。

    其他事宜,謹請貴國船主轉緻意。

    順頌秋安。

    〗 原文為漢文,然而家康在其中所表達的意思卻曆三百年不滅,其志誠為後人大嘉,不累言。

    此為兩國之間的第一封國書。

     在日本國内,新風卻掀起軒然大波。

     三浦按針雖為了日本和尼德蘭之間的公平往來努力斡旋,葡國、班國人一聽,頓時震怒,旋派二兵船大侵海上商家,商家急避,方得以平安抵長崎。

    洋船尾追而至,見侵奪無望,遂轉至平戶,于平戶港停留三月,拜谒當權者,得厚遇,留人于此,亦約定,若出航,必載貨而返…… 由此可見南蠻人之嚣張,異邦之間仇恨的火焰已燃燒到近海。

     三浦按針漸得儒學真道,他抛棄個人恩怨,在家康“天下歸仁”的宗旨下,期望各國能公平交易,而非訴諸刀兵。

    所有大名都服從于幕府,不敢逾越儒家道義。

    但在歐羅巴,卻是烽燧不息。

    班國、葡國等舊勢力和英吉利、尼德蘭等新勢力之間彼此對壘,相互征伐,烽煙漫卷…… 家康一心救天下蒼生于水火,極力開創太平盛世,他曾對南蠻諸國頗為疏遠,也是事實,但如今不同了,他要對天下諸國同等以待。

    三浦按針心胸變得開闊,許是因為長年待在家康身邊之故。

     此時,同索德羅和羅德裡格素有往來的塞巴斯蒂安·比斯卡伊諾将軍,也從墨國來到日本,不斷試探,以圖接近家康。

    如此一來,伊達政宗對大久保長安産生戒備,亦在情理之中。

     伊達政宗和家康獲得海外見識的途徑不同。

    他從索德羅處得知,以羅馬教皇為中心的天主教勢力,和班葡兩國的勢力非常強大,不可小觑。

    臨近日本的呂宋、天川和墨國,均已在他們的勢力之下。

    慶長十四年之前,尼德蘭和英吉利甚至連名字也不為人知。

     然而,家康從三浦按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