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密盒天機
關燈
小
中
大
阿幸一整日都未離開火盆,隻默默在小方巾上刺繡,她向姑母學的這門手藝。
本阿彌光悅之母妙秀身體康健,居于京都,今年已過六旬,至今不肯穿絲戴綢,隻着棉麻。
她說,過分奢侈,就是違背日蓮大聖人的訓誡。
光二和光悅父子經常出入各大名府邸,得賜甚多絲綢。
妙秀皆将絲綢做成一塊塊小方巾,分給府中衆人。
阿幸曾問她為何如此,妙秀一邊穿針引線,一邊道:“人不能隻為自己。
衆人認可我本阿彌家,送了這些貴重禮品。
若我都留給自家,就是冒認了下人們的辛苦努力。
冒認他人功勞之人,祖師爺會施懲罰。
把這些分下去吧,轉達我的謝意。
”衆人的辛苦能得到賞識,讓妙秀很欣慰,她歡喜地在方巾上繡上松、竹、梅,贈與衆人。
不過,阿幸現在在方巾上所繡的并非松竹梅,而是秋草。
除此之外,她還常常繡些以桔梗和芙蓉花為主,配以女郎花和萱草的圖案。
她在繡一個心中極度蕭瑟的女人的身影,想把這塊刺繡方巾當作遺物。
阿幸現在方知,自己是多麼強烈地戀着表兄光悅。
和光悅結緣的姐姐亡故了,訃聞和另外一個消息一起傳到了佐渡——本阿彌家已一分為二。
阿幸非常震驚,隻覺人生無望。
她始終相信,父親和表哥光悅永遠都是同心,然而事實證明,井非如此。
為了讓兩家人團結一心,她将光悅讓給了姐姐,但兩家最終還是因塵世的利害分道揚镳。
那麼,她的犧牲到底算什麼?她立時萬念俱灰。
那之後,阿幸強行從佐渡撤回。
大久保長安身邊并無所謂“正室”,在旁人看來,阿幸也許想做正室,以求心安。
但不管她最初的打算是什麼,在八王子宅中見到的一切,令她絕望。
長安并非待在家中度日之人。
他奔放的幽默和天馬行空的想象,隻有在享樂時才會放射出光芒。
一旦回到府邸,變回總代官大久保石見守長安,他便是一個暴君。
唯一相同的,是他處處必耍酒瘋。
然而,他在外邊耍酒瘋時,尚揮灑自如,在家裡卻是陰骘乖張。
長安的十二個側室仿佛十二匹廄中之馬那般受到束縛,甚至連侍女和下人們也被嚴格要求謹守虛禮,人人都古裡古怪。
也許他不過是個目光短淺、一步登天的凡夫俗子。
即使阿幸不願這般打量長安,本阿彌光悅表裡如一的性情還是讓她深有感觸:即便光悅也有褊狹之處,他依然努力要做最正直、最純潔之人。
長安卻是虛張聲勢。
從本心來說,他并不厚愛别人,隻是帶着特殊的決心,圓滑地混迹于這濁世之中。
阿幸很難把大久保長安當作丈夫來尊敬和感激。
八王子所見,讓阿幸感到自己和光悅、長安的距離皆更遠了,而待在佐渡,也許還有機會從能登去加賀,見到同在加賀的光悅。
阿幸從兩月前開始繡方巾,原因之一,自是她不喜奢侈的衣料;另一原因,則是她認為自己的生命已近終點,對姑母的純潔念念不忘。
“阿幸,還未歇息?”長安突然來了。
他似又喝醉了,若不喝醉,怎會到宅裡的女人這邊看一眼? 房門“刷”地被拉開,撲進一股柿子香味。
“哎呀,是大人啊!快請進!”侍女忙伏下身子。
“請進。
”阿幸未停下手中的活計,聲音冷淡,“您有何事?” 長安咂了咂嘴,大搖大擺走了進來,“啧啧,好生冷淡!” “大人也夠冷的啊。
阿幸終于清楚,大人您對妾身是什麼樣子。
”阿幸兩手沒停下來,說出來的話還和往常一樣尖銳。
“唔……”長安站在那裡,癟起嘴,眯起眼睛,吐出一口酒氣,“你似對我厭倦了?” “不是厭倦,是我明白過來,感到失望。
” “失望?你這女人淨說些難聽話。
我怒了!” “知道大人會生氣,我才繡了這些活計。
請您把這些方巾分給侍女和親戚吧。
” “這是遺言?” “是。
我早就準備好了,您什麼時候撒氣都可。
” “晤。
”長安嘟哝着,坐到阿幸身旁,“阿幸不愧和乖僻的光悅是親戚啊,說話越來越毒了。
” “不,光悅不乖僻。
您過于公正了。
” “過于公正?” “是。
過于公正,并非公平。
不偏不倚乃是傻瓜所為。
”阿幸說出這些讓人難以招架的惡毒之言,終似呼吸順暢了,輕輕一笑。
長安又啧啧道:“世上沒有比古代那些曆經劫難的女子更為強硬的人了。
她們除了毒言惡語,既不知眉高眼低,也不解風月之情。
” “那是因世事艱難。
您有何貴幹?我想繼續刺繡。
” “自便。
不過阿幸,今夜你失儀了。
” “哦?阿幸希望令大人動肝火,得以往生極樂……” “阿幸,我其實有事想麻煩你。
” “可真少見。
您來求我?您先說說看。
” “你還不肯消消氣?真是目光短淺!” 這時,三個年輕女子端着酒食進來。
阿幸無動于衷。
這三個女人中有兩個一直在長安身邊伺候,愛多事。
從這點來說,長安便不能讓人放心。
“先喝一杯,今晚我要說的可非尋常事。
”長安看到阿幸又要開始手中的活計,粗暴地把那方巾掀到一旁,将酒杯伸到
本阿彌光悅之母妙秀身體康健,居于京都,今年已過六旬,至今不肯穿絲戴綢,隻着棉麻。
她說,過分奢侈,就是違背日蓮大聖人的訓誡。
光二和光悅父子經常出入各大名府邸,得賜甚多絲綢。
妙秀皆将絲綢做成一塊塊小方巾,分給府中衆人。
阿幸曾問她為何如此,妙秀一邊穿針引線,一邊道:“人不能隻為自己。
衆人認可我本阿彌家,送了這些貴重禮品。
若我都留給自家,就是冒認了下人們的辛苦努力。
冒認他人功勞之人,祖師爺會施懲罰。
把這些分下去吧,轉達我的謝意。
”衆人的辛苦能得到賞識,讓妙秀很欣慰,她歡喜地在方巾上繡上松、竹、梅,贈與衆人。
不過,阿幸現在在方巾上所繡的并非松竹梅,而是秋草。
除此之外,她還常常繡些以桔梗和芙蓉花為主,配以女郎花和萱草的圖案。
她在繡一個心中極度蕭瑟的女人的身影,想把這塊刺繡方巾當作遺物。
阿幸現在方知,自己是多麼強烈地戀着表兄光悅。
和光悅結緣的姐姐亡故了,訃聞和另外一個消息一起傳到了佐渡——本阿彌家已一分為二。
阿幸非常震驚,隻覺人生無望。
她始終相信,父親和表哥光悅永遠都是同心,然而事實證明,井非如此。
為了讓兩家人團結一心,她将光悅讓給了姐姐,但兩家最終還是因塵世的利害分道揚镳。
那麼,她的犧牲到底算什麼?她立時萬念俱灰。
那之後,阿幸強行從佐渡撤回。
大久保長安身邊并無所謂“正室”,在旁人看來,阿幸也許想做正室,以求心安。
但不管她最初的打算是什麼,在八王子宅中見到的一切,令她絕望。
長安并非待在家中度日之人。
他奔放的幽默和天馬行空的想象,隻有在享樂時才會放射出光芒。
一旦回到府邸,變回總代官大久保石見守長安,他便是一個暴君。
唯一相同的,是他處處必耍酒瘋。
然而,他在外邊耍酒瘋時,尚揮灑自如,在家裡卻是陰骘乖張。
長安的十二個側室仿佛十二匹廄中之馬那般受到束縛,甚至連侍女和下人們也被嚴格要求謹守虛禮,人人都古裡古怪。
也許他不過是個目光短淺、一步登天的凡夫俗子。
即使阿幸不願這般打量長安,本阿彌光悅表裡如一的性情還是讓她深有感觸:即便光悅也有褊狹之處,他依然努力要做最正直、最純潔之人。
長安卻是虛張聲勢。
從本心來說,他并不厚愛别人,隻是帶着特殊的決心,圓滑地混迹于這濁世之中。
阿幸很難把大久保長安當作丈夫來尊敬和感激。
八王子所見,讓阿幸感到自己和光悅、長安的距離皆更遠了,而待在佐渡,也許還有機會從能登去加賀,見到同在加賀的光悅。
阿幸從兩月前開始繡方巾,原因之一,自是她不喜奢侈的衣料;另一原因,則是她認為自己的生命已近終點,對姑母的純潔念念不忘。
“阿幸,還未歇息?”長安突然來了。
他似又喝醉了,若不喝醉,怎會到宅裡的女人這邊看一眼? 房門“刷”地被拉開,撲進一股柿子香味。
“哎呀,是大人啊!快請進!”侍女忙伏下身子。
“請進。
”阿幸未停下手中的活計,聲音冷淡,“您有何事?” 長安咂了咂嘴,大搖大擺走了進來,“啧啧,好生冷淡!” “大人也夠冷的啊。
阿幸終于清楚,大人您對妾身是什麼樣子。
”阿幸兩手沒停下來,說出來的話還和往常一樣尖銳。
“唔……”長安站在那裡,癟起嘴,眯起眼睛,吐出一口酒氣,“你似對我厭倦了?” “不是厭倦,是我明白過來,感到失望。
” “失望?你這女人淨說些難聽話。
我怒了!” “知道大人會生氣,我才繡了這些活計。
請您把這些方巾分給侍女和親戚吧。
” “這是遺言?” “是。
我早就準備好了,您什麼時候撒氣都可。
” “晤。
”長安嘟哝着,坐到阿幸身旁,“阿幸不愧和乖僻的光悅是親戚啊,說話越來越毒了。
” “不,光悅不乖僻。
您過于公正了。
” “過于公正?” “是。
過于公正,并非公平。
不偏不倚乃是傻瓜所為。
”阿幸說出這些讓人難以招架的惡毒之言,終似呼吸順暢了,輕輕一笑。
長安又啧啧道:“世上沒有比古代那些曆經劫難的女子更為強硬的人了。
她們除了毒言惡語,既不知眉高眼低,也不解風月之情。
” “那是因世事艱難。
您有何貴幹?我想繼續刺繡。
” “自便。
不過阿幸,今夜你失儀了。
” “哦?阿幸希望令大人動肝火,得以往生極樂……” “阿幸,我其實有事想麻煩你。
” “可真少見。
您來求我?您先說說看。
” “你還不肯消消氣?真是目光短淺!” 這時,三個年輕女子端着酒食進來。
阿幸無動于衷。
這三個女人中有兩個一直在長安身邊伺候,愛多事。
從這點來說,長安便不能讓人放心。
“先喝一杯,今晚我要說的可非尋常事。
”長安看到阿幸又要開始手中的活計,粗暴地把那方巾掀到一旁,将酒杯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