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家康問道

關燈
的分别。

    我隻希望能和雙方友好地做生意。

    雖然這隻是一個想法,但我已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 光悅有些為難,“大人,您的教誨讓小人受益匪淺。

    不過,可否容小人再說兩句?” 光說心中仍有巨大的不安。

    家康看去對南蠻和紅毛的對立已了然于胸。

    然而仍有兩件事是他所不知的,其一乃是伊達政宗的性情,其二為大久保長安的人品。

    對天下之人與事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者,唯有神佛。

    人總有誤信誤見。

    比如信長公,性喜獵奇,少了新鮮玩意伺候着,很快就會被他厭棄,故荒木村重才被迫叛亂,佐久間、林佐渡守等舊臣亦遭流放,明智光秀才會兵變。

    秀吉公也一樣。

    在他晚年令利休居士切腹時,他的昏昧不明已尤為顯著。

    那時他聽信谄媚,已堕入驕奢自大的深淵。

    光悅以為,秀吉公并非真心信服信長公,故才先追随而後代之。

    然而到了晚年,多疑與驕奢便毀了秀吉公傾半世之力打下的江山。

    家康公便比秀吉公少了許多弱處,若想尋得比他更聖賢之人,世間鮮矣。

    雖然如此,在光悅看來,家康身上畢竟還是有些缺失。

     “無須多慮,但說無妨。

    ” 望着家康坦蕩的表情,光悅感到身體有些僵硬。

    但是,愈緊張愈要一吐為快,正是光悅的性格。

    “非他,小人擔心大人您對教義的态度。

    ” “你不是要勸我也信教吧?” “不,小人從未這般想過。

    但是……” 光悅不知該怎說才是,幹脆橫心直言道,“大人對信奉之事過分仁慈了。

    換言之,亦是對神佛不夠堅定。

    此即小人所憂之處。

    ” “唔……”家康表情古怪地沉默起來。

     “小人以為,大人對所有教派一視同仁,太寬容了。

    ” “唔。

    ” “小人絕非想勸大人皈依日蓮宗。

    同為洋教,南蠻和紅毛鬥得如此激烈。

    面對這一事實,大人您是否也當好生了解他們各自的教義?萬一他們的争鬥殃及我國,您也能夠清楚判斷,當支持誰,不支持誰?”光悅說着,感到身上越來越熱,汗水漸漸滲了出來。

     家康沉思良久,方道:“光悅,我記得你常常道,人和人的脾氣秉性不一樣。

    ” “是。

    不過脾氣秉性和教義宗旨不能一概而論。

    ” “那可能是和危害人間的邪教相比而言。

    重視人的性命,主張慈悲為懷,宣揚正義與太平……秉持這些信奉的人,比那些少了信奉的人離我們更近。

    ” “大人,可能小人這樣說太固執了,但人性情各異,亦有令人憂懼之輩。

    若其變成脫缰之馬、謗法之徒,或成野狐禅,如魔道一般,也許比毫無信奉還要可怕。

    ” “不,并非說你沒有道理。

    是啊,許多人以為自己已然悟道,其實是魔道。

    強迫别人信奉,或者不許人信奉什麼,都毫無道理。

    人之性情千差萬别,長相也各不相同,無非因為人的出身心性之不同。

    故不論來自何宗何派,何妨順其自然……這便是我的想法。

    ” “大人,就這一點,小人想說說淺見。

    大人您方才說到‘魔道’,小人不認為大人真在講魔道。

    但是世上諸多學人,信奉之忠誠完全不及大人,卻對八大宗派了如指掌,無論鬼神儒佛,都能如數家珍。

    ” “此乃小魔道。

    ” “可這般說。

    他們知之,卻并不信之。

    故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水流,他們都會立刻被沖走,即如随波逐流的浮木。

    ” “是啊。

    ” “天降雨,雨生洪,洪浪滔滔,此乃天道。

    小人我……”光悅逐漸難以抑制心中所思,眼中綻放出異樣的光芒,“改變大人的信奉,并非小人本意。

    大人對浮木的無所顧慮,讓小人折服。

    但若讓那些浮木把辛辛苦苦築好的大堤沖垮了,堤後的百姓可就遭殃了,故小人才提醒大人要注意‘浮木’。

    ” 家康突然使勁點了點頭。

    “嗯,我似明白你的意思了。

    ”停了一下,他又道:“光悅,你言中所指,似為大久保長安?” 光悅呆住,但他并無懊悔。

    他在說到“浮木”時,心裡想的确實是長安。

    長安并無嚴肅認真的信奉,卻一肚子見識,仗着那些玩意兒傲氣十足,神氣活現,實不過是狐假虎威。

     “光悅,你對伊達政宗亦有所憂?”家康冷不丁冒出一句說笑般的話。

     面對如此直白的問話,光悅也無法立刻回答。

    他并非對伊達政宗有所忌憚,而是忌憚心中神聖無比的日蓮大聖人。

    人與人之間,互生憎恨萬萬不可,但對于那些玩弄權術、野心萬丈之人,卻絕不可寬大待之。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久保長安和伊達政宗亦有所不同。

    二人同樣都有強烈的貪欲,但長安雖有怪癖,卻無殺氣。

    政宗則相反,貌似超然,實則周身充滿亂世的凜凜殺氣。

    家康此時特意提及二人,是否已對此有所察覺了?不過,現在光悅無确鑿證據以評說是非。

     “是我過分了。

    讓你說說心中好惡,其實,說了又有何用?” “不,大人,既然大人問起,小人焉有不說之理?小人以為,伊達大人令人恐懼,小人誠不喜他。

    說這些真是不該,小人心裡的祖師剛才這般數落,才未立刻回您。

    ” “明白。

    完全明白。

    尊重心中的佛祖乃是誠心啊。

    ” 家康停了一下,又道,“但是,想想啊,我非疏忽大意之人。

    我對将軍亦常說,真正的大将既能坐于漏船,亦能夠卧于火屋。

    從你說的話中,我似發現船上有一兩處快漏了。

    ” 光悅再也說不出話來。

    一些人一旦擁有武力,便有極大威風;一些人則一旦有了權柄,就再難駕馭;但多數人因露了真面目而讓人恐懼,也因露了真面目而讓人親近。

    光悅覺得秀吉公可怖,乃是因秀吉仗權殺了關白秀次及其妻妾。

    現在,光悅覺得家康可畏,乃是因為自己的真面目露在了家康面前,但這種畏懼亦伴着一絲親近。

     “嗯,看來,宗派對立比我想象的要可懼許多。

    ” “大人明察。

    ” “但我也很頑固。

    天下穩如泰山,德川方能安穩。

    故,我會為我的兒孫們計。

    先前我不願世人這般評說我,如今已不為此煩惱了。

    ” “若非如此,名劍恐就無用武之地了。

    ” “贈送給安南國君的長刀,你用心做吧。

    ” “事關名譽,小人定打造出能代表日本國的名刀,體現大人心意。

    ” “有勞你了,光悅。

    ” 光悅恭敬地垂首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