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慈悲之本

關燈
柳生宗矩退去,德川家康并未立時召見專門從長崎趕來,求出海朱印狀的長谷川藤廣一行。

     本多上野介進來,道:“讓他們進來否?”家康搖頭,“你去幫着辦一下,完事之後跟我打個招呼即可。

    ” 上野介正純知家康在為何苦惱,遂領命而去。

    藤廣一行有十一人,内中還有唐人和西洋人,皆來請求簽署往呂宋、交趾、暹羅、高棉和高砂等地的朱印狀。

     大坂戰事結束以後,商家們又開始活躍,紛紛欲往海外擴展。

     家康在一張紙上寫下:慈悲為草木根本,人和乃花朵果實。

    然後把紙交給正純,要他說給前來索要朱印狀的人,讓他們以此為在海外行事的準則。

     在海外,隻有人和才不會生亂;但,人和隻有擁有了慈悲之本,才能開花結果。

    因此,要想得到人和的花果,必須努力培養慈悲之根。

    “慈悲無疆,人和無界,要培養慈悲之本,應始終以人和為念,并以此作為生意成功的根本。

    ” 家康如此吩咐了正純,等他退下之後,便開始回味自己剛才寫下的那一句話。

    “慈悲為草木根本,人和乃花朵果實。

    ”在伊達政宗一事上,自己是否不夠慈悲?又右衛門言,應将那老虎趕進幕府之門。

    這太平之門,不正是缺乏慈悲之門? 人與人立場對等時,便無所謂慈悲,隻有同情。

    因此,所謂慈悲乃是對蒼生的關心,但我是否似這樣一種心思看政宗呢?家康開始反省,他有些羞愧:正因他能充分識得政宗的能力,政宗才時常讓他感到恐懼,這份恐懼亦帶來一絲戒心,使得他在與政宗接觸時,總是小心謹慎。

    但他從未認真思量過,自己乃是畏懼政宗。

     家康獨自思量了小半個時辰,不知不覺外邊已經日影西斜。

     “大人,要掌燈嗎?”一個侍女走來,小聲問道。

     “還早。

    現在點燈太不節儉。

    ”家康道,“叫出雲守勝隆進來。

    ”他終于想出了一法。

     侍童頭領松平出雲守勝隆,此時已被擢升為駿府的大總管。

    由于他順利地向松平上總介忠輝傳達了“永不見面”之意,完成了使命,家康便破例提拔了他。

     勝隆來時,已至薄暮時分,但家康還未讓人掌燈。

     “勝隆,稍微有些暗,你就忍耐些。

    ”家康道,“老夫現在所能做的,就隻有節儉了。

    現在天下還很貧乏,節儉乃是第一要緊事。

    ” 勝隆似早已經習慣了這些,道:“天尚未黑盡。

    有事大人盡管吩咐。

    ” “勝隆啊,你還未成家吧?” “啊?是。

    ” “我給你一個女子,你可願意?” 勝隆吃了一驚,馬上坐正。

     “我把阿梅給了正純,就把阿牧給你吧。

    她年方十六。

    ” 勝隆愈發緊張起來,一言不發。

    阿牧乃是家康側室當中最年輕的一人,二人每日都會見面,勝隆自然知道她的年齡。

    正因如此,他才感到懼意遍生。

     “阿牧常說,你是個名副其實的武士,對你很是傾心。

    我也該給自己身邊的年輕女子尋找歸宿了。

    讓一個還不到二十歲的女子落發為尼,實為不道。

    ” “這……但是……” “好了好了,想必你也不厭棄阿牧。

    就讓阿牧嫁給你吧。

    ” 此時,女人尚不因改嫁而為人閑話。

    此前舊例,貴者身去之後,身邊年輕男子中須有人為之殉身,女人則落發為尼,日日為其祈求冥福。

    因此,家康歸天之後,諸側室亦當日日坐在長屋一隅,在誦經念佛中打發時日。

    但最近,家康卻把側室一個個都與了人。

    本多正純就娶了阿梅夫人,将其立為正室。

    此種奇怪的饋贈方式,所受之人已當成一種榮譽,并無非議。

     “你不會厭棄阿牧吧?” “不。

    這……” “嘿嘿!你們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阿牧定會大喜。

    說正題吧,你去一趟高田。

    ” “高田?” “待你從高田回來,我就為你們完婚。

    我會給阿牧辦一些陪嫁。

    但,你要好生完成出使高田的任務。

    ” 勝隆心中暗暗叫苦。

    他咬着嘴唇,一臉為難。

    這時他已明白家康的心思,忙道:“在下鬥膽問一句,方才這事……” 家康卻故意裝糊塗,道:“方才這事?你是說阿牧還是出使高田?” “是……是這兩事。

    ” “兩事?” “恕在下鬥膽,出使高田才是正事,可對?” “你說呢?” “大人是說,出使高田并不簡單。

    按上總介大人的脾氣,在下的話,他怕根本就不會聽。

    故大人令在下莫要急躁,隻要能順利完成任務回來,便為在下舉行婚禮,可是這樣?” “哈哈。

    ”家康若無其事笑道,“既都明白,無需多言。

    明日就出發吧。

    ” “不!”話一出口,勝隆才意識到自己失禮,到底年輕氣盛。

     “你不願?你要抗命不去?” “不,在下是說,把這兩事扯在一起,讓人覺得不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