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漏船火屋

關燈
政恥笑。

    ” “你非害怕奧原恥笑,你害怕的應是令尊的眼睛。

    ” “也是原因之一。

    ” “真令人羨慕,石舟齋有一個好兒子啊。

    ” “不敢。

    先父地下有知,聽到大人是言,必感欣慰。

    ” “我叫你來,非為别的。

    我在世的日子不多,想明春再去一趟京都。

    ” “去京都?” “是啊,可能是最後一次了。

    我抱着這想法進京,已是第三次了。

    ” “大人此去有何事?” “此次進京,是想帶着未來的将軍竹千代進宮面聖。

    ”家康臉上帶着少有的自嘲,接着道,“真是讓你見笑,原本以為,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不會事擔心了。

    ” 柳生宗矩吃了一驚,認真聽家康往下說。

     “然而,事情并非如我想象。

    ” “哦。

    ” “人年紀越大,便會越發憂心,分明已看到生命将盡,卻還整日為世事迷茫苦惱,放心不下。

    又右衛門,我還沒能‘悟’啊,我是個無可救藥的愚鈍之人。

    ” “在下慚愧,就連大人的這些話,在下也聽不明白。

    ” “我想過,不能迷亂下去。

    我想明确地将竹千代立為德川第三代家督。

    我這想法,你說說看怎樣?我現在的心思,就如同身在火屋,行于漏船。

    ” “火屋?漏船?”柳生宗矩還是第一次聽到家康這般感慨。

    人人都希望安心,但世道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人怎能時時“安心”?人生于天地之間,原本就不能安心。

    已開始思索這些問題的宗矩,愈發為家康之言震撼不已。

     家康又道:“我原本以為,已為兒孫們想得夠周到了。

    将軍,上總介,義直,賴宣……我以為此次把最小的兒子封到水戶,兒女的事就不用我再操心了。

    可實際上,事情還沒完,我又擔心起竹千代來。

    ” “這亦是人之常情,兵法上也是一樣。

    ” “所以我才有事要拜托你。

    你還年輕,能不能教給竹千代兵法,并于明春與我們一起進京。

    ” 宗矩不言,默默望着家康。

     “師父不能一代而終,你就答應了罷。

    人世多欲,迷茫不安已成了一個無底洞,我愈陷愈深。

    你就答應了吧。

    ” “這……” “若将軍有将軍的師父,竹千代有竹千代的師父,父子二人必會産生隔閡,從而生成對立,更深的不和也将因此而生。

    我和将軍很少争執,便是因為将軍幼時有阿愛,阿愛把我的心志傳達給了秀忠。

    而且成人之後,秀忠身邊有本多正信,也正确無誤向他傳達了我的心志。

    但即便如此,将軍有時還會拂我心思。

    ” “……” “我将不久于人世。

    待我離去,便無人能交通将軍和竹千代了。

    因此,我整日忐忑不安,就如居火屋、坐漏船。

    怎樣,你可願意?” 柳生宗矩不由心頭一熱,淚水模糊了雙眼。

    他明白過來,這哪裡是老年人杞人憂天,這才是真正的關愛、真正的謹慎。

    宗矩一時大為感動,激切道:“大人言重了,在下不才……” “你答應了?”家康松了一口氣,語氣緩和下來,“那我還有一事問你,你認為将軍會對上總介動刀嗎?”他馬上把話題轉向了忠輝身上。

     “我日日擔驚受怕,夜夜憂心忡忡。

    将軍治理天下,倘若家中起了内亂,還談什麼天下太平?”家康又輕聲道,“是争鬥還是和睦能帶來天下的繁榮昌盛,就連三歲小兒都知。

    但即便如此,稍不留意,便會産生争執,這世間就是如此。

    我便要消除将軍和上總介之間發生争執的可能。

    人老了,總會不自量力,但我想聽聽你的意思。

    你覺得我把處罰上總介的事交給将軍,可合适?” “這……”柳生宗矩支吾着,開始思索:家康公還有另一層意思,似是索性不管忠輝,一舉制服政宗。

    這又回到了方才的問題上——是應劈頭一刀,以武力制之,還是先将刀對準對方之眼,以機巧取勝? 宗矩沉吟片刻,心中略定,道:“在下冒昧一問,大人以為将軍和伊達二人短兵相接時,伊達是一個怎樣的對手?” “短兵相接時?” “恕在下冒昧。

    ” “應是個可怕的對手。

    ”家康道,“你也說過,政宗并非那般輕狂,他看似要和我單槍匹馬對決,實際上周圍早已伏下援兵。

    他就是這樣一人。

    ” “是。

    ” “因此,不得掉以輕心。

    ” “在下也這般認為,但在下想冒昧讓大人想象一下,将軍單槍匹馬和伊達對決之情形。

    ” “哦?” “伊達說不定真在四面八方皆埋下了伏兵,這樣的話,将軍當采取一些對策。

    ”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