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王道苦門
關燈
小
中
大
,過分的慈悲隻會留下禍根,必不利于履行征夷大将軍職責。
” “秀忠也這般認為。
” “以上總介的事為例,你若覺得他是親兄弟,便從輕發落,僅僅移封削封,他夫人想必不會離去……” 秀忠吃了一驚,看看本多正信。
但正信于白色雙眉下眯着雙目,看不出有任何表情。
秀忠隻好道:“父親說的,是伊達氏嫁過來的五郎八姬?” 家康輕輕點頭,“聽說他們夫妻感情甚好。
因此,即便你把忠輝轉封到偏僻之地,削減他的俸祿,她也會跟着忠輝。
” “作為妻子,此是理所當然。
” “不可。
” “啊……” “将軍先回江戶,回到江戶之後,令伊達領回上總介的媳婦。
女人無罪,有罪的隻是忠輝。
” 忠輝連連點頭,但仍未理解家康的意思。
他突然想起了和五郎八姬年齡相仿的千姬,千姬也必須受到責罰。
“關于此事,孩兒已經明白。
” 家康點頭。
秀忠讓他感覺到肩上的擔子突然變輕了。
他相信秀忠的正直,即便此子未能明白父親的真意,但隻要令五郎八姬離開忠輝,政宗的野心之火便失去了引線,慢慢也就滅了。
然而,秀忠此時突然道:“孩兒另有一事,乃是關于阿千。
” “阿千……她怎麼了?” “她目下已回到了伏見城,想請父親将處置阿千一事,也交與孩兒。
” 家康不由得瞪大眼,“阿千的處置……” “豐臣氏的大坂城已毀,她雖逃離了大坂城,但已算不得我的女兒。
” “那麼,将軍要把阿千當作豐臣遺孀看待?” “正是。
”秀忠的回答十分幹脆,這讓家康有些不知所措。
家康主張日後對一切事情都要嚴峻,可未想到打了自己的嘴。
他尋思片刻,總算有了個主意:“是啊……這樣辦就好了。
就依高台院之例,如何?高台院乃是豐臣太閣遺孀,因此,先據她的意願,由她居于三本木。
後來她一心向佛,又為她建了寺院。
阿千的事情可依此例。
” 秀忠端正了一下姿勢,“孩兒認為,兩事有所不同。
” “哦?” “太閣歸天之前将一切後事托付與了父親,高台院作為太閣正窒,如此相待,亦是理所當然。
但阿千卻是兩次掀起叛亂、終是不降的大罪之人的妻子。
” “哦!” “若将二者混淆,必會被世人說成公私不分,成為幕府的瑕疵。
處置阿千一事,亦請交與秀忠。
” 家康茫然,這就是秀忠的王道?律令和法度必須遵守,但是在此之上,還有更大的天地法則。
在不能違背的法度之上,還有“人情”。
人情并非出于道德和法度,而是出于人之本性,出于神佛的意願。
他遂道:“将軍啊,我覺得你想差了。
要是顧及私情,便無法給天下立規矩。
你要是這般想,你的法便非為人立的法。
離開了人情,焉有王道?” 秀忠側首一思,道:“非是人情……這處置阿千和責罰上總介,二事并非殊途。
” “難道要一樣處置不成?” “正是。
孩兒若對上總介加以重罰,逼着他與五郎八姬分開,斯時上總介若問我,将如何處置阿千,我何言以對?我對女兒放任自流,卻對兄弟課以重罰,眨眼之間,流言蜚語自會大起。
故,循處置上總介之例,處置阿千一事,也請父親交與秀忠。
秃忠定會着父親所述人情,适當處置。
” 家康險些咳出聲,原來秀忠在意這個!“将軍為人正直,作此想也難怪,可這想法卻是大錯特錯!” “這是為何?” “你想想看,流言蜚語和世人心思暫且不論,忠輝和阿千的處境完全不同,相同的隻是骨肉之情,忠輝乃是你兄弟,阿千為你女兒。
你要是拘泥于感情,對這二人處以相同責罰,便是小肚雞腸,絕非人情。
” “哦?” “況且,那個不孝之子,坐擁六十萬石,權重一時,卻犯下三樁大罪。
與此相比,阿千不過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可憐女子。
” “是。
” “況且,阿千并非因不願和秀賴同死才逃出,她乃是為了夫君和婆婆才涉險乞命,乃是個貞烈女子……将軍啊。
” “在!” “你休要把阿千當成自己的女兒,也休要把她當成我的孫女,僅僅把她看作一個薄命的女人,你不覺她可憐嗎?” 秀忠挺直上身,閉上眼睛,不語。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将
” “秀忠也這般認為。
” “以上總介的事為例,你若覺得他是親兄弟,便從輕發落,僅僅移封削封,他夫人想必不會離去……” 秀忠吃了一驚,看看本多正信。
但正信于白色雙眉下眯着雙目,看不出有任何表情。
秀忠隻好道:“父親說的,是伊達氏嫁過來的五郎八姬?” 家康輕輕點頭,“聽說他們夫妻感情甚好。
因此,即便你把忠輝轉封到偏僻之地,削減他的俸祿,她也會跟着忠輝。
” “作為妻子,此是理所當然。
” “不可。
” “啊……” “将軍先回江戶,回到江戶之後,令伊達領回上總介的媳婦。
女人無罪,有罪的隻是忠輝。
” 忠輝連連點頭,但仍未理解家康的意思。
他突然想起了和五郎八姬年齡相仿的千姬,千姬也必須受到責罰。
“關于此事,孩兒已經明白。
” 家康點頭。
秀忠讓他感覺到肩上的擔子突然變輕了。
他相信秀忠的正直,即便此子未能明白父親的真意,但隻要令五郎八姬離開忠輝,政宗的野心之火便失去了引線,慢慢也就滅了。
然而,秀忠此時突然道:“孩兒另有一事,乃是關于阿千。
” “阿千……她怎麼了?” “她目下已回到了伏見城,想請父親将處置阿千一事,也交與孩兒。
” 家康不由得瞪大眼,“阿千的處置……” “豐臣氏的大坂城已毀,她雖逃離了大坂城,但已算不得我的女兒。
” “那麼,将軍要把阿千當作豐臣遺孀看待?” “正是。
”秀忠的回答十分幹脆,這讓家康有些不知所措。
家康主張日後對一切事情都要嚴峻,可未想到打了自己的嘴。
他尋思片刻,總算有了個主意:“是啊……這樣辦就好了。
就依高台院之例,如何?高台院乃是豐臣太閣遺孀,因此,先據她的意願,由她居于三本木。
後來她一心向佛,又為她建了寺院。
阿千的事情可依此例。
” 秀忠端正了一下姿勢,“孩兒認為,兩事有所不同。
” “哦?” “太閣歸天之前将一切後事托付與了父親,高台院作為太閣正窒,如此相待,亦是理所當然。
但阿千卻是兩次掀起叛亂、終是不降的大罪之人的妻子。
” “哦!” “若将二者混淆,必會被世人說成公私不分,成為幕府的瑕疵。
處置阿千一事,亦請交與秀忠。
” 家康茫然,這就是秀忠的王道?律令和法度必須遵守,但是在此之上,還有更大的天地法則。
在不能違背的法度之上,還有“人情”。
人情并非出于道德和法度,而是出于人之本性,出于神佛的意願。
他遂道:“将軍啊,我覺得你想差了。
要是顧及私情,便無法給天下立規矩。
你要是這般想,你的法便非為人立的法。
離開了人情,焉有王道?” 秀忠側首一思,道:“非是人情……這處置阿千和責罰上總介,二事并非殊途。
” “難道要一樣處置不成?” “正是。
孩兒若對上總介加以重罰,逼着他與五郎八姬分開,斯時上總介若問我,将如何處置阿千,我何言以對?我對女兒放任自流,卻對兄弟課以重罰,眨眼之間,流言蜚語自會大起。
故,循處置上總介之例,處置阿千一事,也請父親交與秀忠。
秃忠定會着父親所述人情,适當處置。
” 家康險些咳出聲,原來秀忠在意這個!“将軍為人正直,作此想也難怪,可這想法卻是大錯特錯!” “這是為何?” “你想想看,流言蜚語和世人心思暫且不論,忠輝和阿千的處境完全不同,相同的隻是骨肉之情,忠輝乃是你兄弟,阿千為你女兒。
你要是拘泥于感情,對這二人處以相同責罰,便是小肚雞腸,絕非人情。
” “哦?” “況且,那個不孝之子,坐擁六十萬石,權重一時,卻犯下三樁大罪。
與此相比,阿千不過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可憐女子。
” “是。
” “況且,阿千并非因不願和秀賴同死才逃出,她乃是為了夫君和婆婆才涉險乞命,乃是個貞烈女子……将軍啊。
” “在!” “你休要把阿千當成自己的女兒,也休要把她當成我的孫女,僅僅把她看作一個薄命的女人,你不覺她可憐嗎?” 秀忠挺直上身,閉上眼睛,不語。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