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王道苦門
關燈
小
中
大
親是在後悔與伊達結親。
秀忠非常清楚伊達政宗是何樣人物。
不管秀吉還是家康,伊達從未放在眼裡,其為人驕橫,視他人如無物。
當年在伏見城學間所,秀吉公和家康、前田利家及政宗四人睡在一處。
太閣向衆人提議,舉辦茶會,召集各地大名。
于是,這四人作為主人,在伏見城茶室分别招待大名,顯示威儀。
當時,太閣把那些互有芥蒂且不喜政宗的大名,生生分給了政宗,由他接待。
那些人乃是佐竹義宣、淺野長政、加藤清正和上杉景勝等人。
“你們看吧,就要有好戲上演了。
” 但秀吉公有些傻眼,因什麼事也未發生,政宗故意令人将茶湯煮得滾燙,再将滾燙的茶分與大家,衆人因此燙傷了嘴,急着緩和唇舌之痛,哪有心思發生口角?這樣一個精明的伊達政宗,又怎會把秀忠當回事?但忠輝卻成了政宗的女婿。
他本争強好勝,加上政宗的煽風點火,更會視秀忠如無物。
若非如此,家康也不會說出“成為将軍治世大患”之類的話。
秀忠領會至此,方覺得自己實不該再向父親多問。
一旦父親親口說出“切腹”二字,忠輝焉能活命?想畢,秀忠遂道:“孩兒甚是明白父親的意思。
責罰上總介一事,孩兒會與老臣們仔細商議,再作定奪。
” 家康爽快地點了點頭,轉移了話題。
對家康來說,繼續在此處談論如何處罰忠輝,實有些不忍,他亦馬上把話題轉到了戰後賞罰上,但心思仍然無法從忠輝身上移去:我并非出于對太閣的意氣,要對秀賴如此處置。
正相反,在家康内心深處,始終有一種莫名的情感:太閣啊,寬諒家康,家康并非僅僅處罰您的兒子,我的兒子為非作歹,亦當一并處置。
不管何人阻礙了太平之路,都将受到責罰。
德川家康必須有這種坦蕩之氣,神佛亦要求我有這種氣概…… 但,家康決心處罰忠輝的另一個理由,絕非出于這等感情。
不管怎樣,都要把忠輝和政宗分開,這乃是為了日後。
讓忠輝這匹悍馬去接近伊達政宗這般人物,本身就是一個無法挽回的大錯。
不僅僅是忠輝,讓索德羅跟随政宗就已是一錯。
政宗将索德羅帶回領内,決定制造船隻的時候,他的野心就已無限膨脹。
政宗就是這等人,身上埋有永世不除的“大盜天下”之病根。
秀吉盜了天下,家康也盜了天下,政宗也想盜天下,這又有何過錯?政宗不肯放棄他狂傲的野心,心中還燃燒着火焰。
家康偏偏不意将忠輝這個“油瓶”送給了他,那還不立時燃起熊熊大火? 隻因家康太過自負了。
他本以為,随着年齡的增長,政宗會野心稍息;也想通過忠輝的親事讓其收斂狂傲,但此希望已然落空,此舉隻是将瞧不起正直兄長的兒子送到了政宗手上。
政宗的霸氣和野心,竟比家康想象的還大得多,家康終于明白:在我身後,若有人還能令天下大亂,此人必伊達政宗。
政宗若讓忠輝去攻讦兄長秀忠,令德川發生内讧,他在一旁便可得天下。
要是忠輝是個明白人,這一切都不足為道,可忠輝雖然口頭上說着霸道、王道,他哪能明白父親的深謀遠慮和眷眷苦心! 既然如此,為了保證太平,就隻有對忠輝大加責罰。
這其實乃是以處罰為名,讓政宗和忠輝斷絕關系。
若非如此,不久之後便會發起另一場更為慘烈的戰役。
家康并非隻想嚴懲忠輝。
他另向秀忠建議,給予現在守備大坂城的孫子松平忠明五萬石,在整理完畢之後,将其移封至大和郡山。
家康在内心仍然覺得有欠忠輝,但不知将軍到底如何理解他的意思,是會立時命忠輝切腹,還是念及手足之情,饒他性命?若僅是移封削封,自無法令伊達之女離去。
伊達之女不去,一切便都無用,政宗還會繼續煽動女婿。
可是,家康若剛剛收服大坂城,馬上又去征伐奧州,定會被人說成不懼神佛的殘暴之人,況且,他已七十有四矣。
“大坂城中的金銀财寶,令安藤重信負責監管,後藤光次負責鑄币……”家康一邊就戰後事宜一一向秀忠提出建議,另一方面又覺得不得不再次提及忠輝,“此次賞罰,将軍想必已心中有數。
卻不知你的做法是否符合王道?” 家康忽從鑄造錢币猛地跳到賞罰一事,秀忠一時未能明白,“當然,孩兒以為,符合王道。
” “是啊,将軍非那種依仗霸道,強行推行主張之人。
” “是。
” “可是,不管怎麼說,戰事才剛剛結束
秀忠非常清楚伊達政宗是何樣人物。
不管秀吉還是家康,伊達從未放在眼裡,其為人驕橫,視他人如無物。
當年在伏見城學間所,秀吉公和家康、前田利家及政宗四人睡在一處。
太閣向衆人提議,舉辦茶會,召集各地大名。
于是,這四人作為主人,在伏見城茶室分别招待大名,顯示威儀。
當時,太閣把那些互有芥蒂且不喜政宗的大名,生生分給了政宗,由他接待。
那些人乃是佐竹義宣、淺野長政、加藤清正和上杉景勝等人。
“你們看吧,就要有好戲上演了。
” 但秀吉公有些傻眼,因什麼事也未發生,政宗故意令人将茶湯煮得滾燙,再将滾燙的茶分與大家,衆人因此燙傷了嘴,急着緩和唇舌之痛,哪有心思發生口角?這樣一個精明的伊達政宗,又怎會把秀忠當回事?但忠輝卻成了政宗的女婿。
他本争強好勝,加上政宗的煽風點火,更會視秀忠如無物。
若非如此,家康也不會說出“成為将軍治世大患”之類的話。
秀忠領會至此,方覺得自己實不該再向父親多問。
一旦父親親口說出“切腹”二字,忠輝焉能活命?想畢,秀忠遂道:“孩兒甚是明白父親的意思。
責罰上總介一事,孩兒會與老臣們仔細商議,再作定奪。
” 家康爽快地點了點頭,轉移了話題。
對家康來說,繼續在此處談論如何處罰忠輝,實有些不忍,他亦馬上把話題轉到了戰後賞罰上,但心思仍然無法從忠輝身上移去:我并非出于對太閣的意氣,要對秀賴如此處置。
正相反,在家康内心深處,始終有一種莫名的情感:太閣啊,寬諒家康,家康并非僅僅處罰您的兒子,我的兒子為非作歹,亦當一并處置。
不管何人阻礙了太平之路,都将受到責罰。
德川家康必須有這種坦蕩之氣,神佛亦要求我有這種氣概…… 但,家康決心處罰忠輝的另一個理由,絕非出于這等感情。
不管怎樣,都要把忠輝和政宗分開,這乃是為了日後。
讓忠輝這匹悍馬去接近伊達政宗這般人物,本身就是一個無法挽回的大錯。
不僅僅是忠輝,讓索德羅跟随政宗就已是一錯。
政宗将索德羅帶回領内,決定制造船隻的時候,他的野心就已無限膨脹。
政宗就是這等人,身上埋有永世不除的“大盜天下”之病根。
秀吉盜了天下,家康也盜了天下,政宗也想盜天下,這又有何過錯?政宗不肯放棄他狂傲的野心,心中還燃燒着火焰。
家康偏偏不意将忠輝這個“油瓶”送給了他,那還不立時燃起熊熊大火? 隻因家康太過自負了。
他本以為,随着年齡的增長,政宗會野心稍息;也想通過忠輝的親事讓其收斂狂傲,但此希望已然落空,此舉隻是将瞧不起正直兄長的兒子送到了政宗手上。
政宗的霸氣和野心,竟比家康想象的還大得多,家康終于明白:在我身後,若有人還能令天下大亂,此人必伊達政宗。
政宗若讓忠輝去攻讦兄長秀忠,令德川發生内讧,他在一旁便可得天下。
要是忠輝是個明白人,這一切都不足為道,可忠輝雖然口頭上說着霸道、王道,他哪能明白父親的深謀遠慮和眷眷苦心! 既然如此,為了保證太平,就隻有對忠輝大加責罰。
這其實乃是以處罰為名,讓政宗和忠輝斷絕關系。
若非如此,不久之後便會發起另一場更為慘烈的戰役。
家康并非隻想嚴懲忠輝。
他另向秀忠建議,給予現在守備大坂城的孫子松平忠明五萬石,在整理完畢之後,将其移封至大和郡山。
家康在内心仍然覺得有欠忠輝,但不知将軍到底如何理解他的意思,是會立時命忠輝切腹,還是念及手足之情,饒他性命?若僅是移封削封,自無法令伊達之女離去。
伊達之女不去,一切便都無用,政宗還會繼續煽動女婿。
可是,家康若剛剛收服大坂城,馬上又去征伐奧州,定會被人說成不懼神佛的殘暴之人,況且,他已七十有四矣。
“大坂城中的金銀财寶,令安藤重信負責監管,後藤光次負責鑄币……”家康一邊就戰後事宜一一向秀忠提出建議,另一方面又覺得不得不再次提及忠輝,“此次賞罰,将軍想必已心中有數。
卻不知你的做法是否符合王道?” 家康忽從鑄造錢币猛地跳到賞罰一事,秀忠一時未能明白,“當然,孩兒以為,符合王道。
” “是啊,将軍非那種依仗霸道,強行推行主張之人。
” “是。
” “可是,不管怎麼說,戰事才剛剛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