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獨目窺鼎

關燈
?” “父親已七十有四。

    ”忠輝一臉無奈,看一眼政宗。

    “哼!虧你還記得!那你知老朽至此的為父,為何還要親上戰場?” “知……孩兒以為……” “我問你,聽說你在前往大坂途中,突發脾氣,滅了你前面的隊伍?” 忠輝皺了皺眉頭,爽快地承認:“是。

    孩兒是怕延誤戰機,一時沖動……此中曲直,孩兒會去向兄長緻歉。

    ” “上總介,你稱還記得老子的年齡,那你聽好了,連你七十四歲的老爹都要親自上陣,你卻殺掉了将軍家臣!萬一由此生出嫌隙,如何是好?你的心思都長到狗肚子裡了?” “皆是孩兒疏忽,請父親恕罪!” “不隻如此!” “啊?” “在道明寺一戰中,你到底為何姗姗來遲?你不知老爹和兄長在戰場上受了多大的苦?” “……” “你和義直、賴将不同,已長大成人。

    你看看越前的忠直,頭日挨了責罵,第二日便沖到茶磨山前線。

    我并非要他那般蠻幹。

    但同一處高地上,父親和兄長陷入苦戰,命懸一線!你可知那些亂兵怎生說?” “這……孩兒實在不知。

    ” “畜生!他們說你乃是個無可救藥的蠢貨,還說,上總介從無協助将軍的意思,隻怕欲等着将軍戰死,取而代之!” “怎會有這等事!” “哼!可是,你出征途中屠殺友軍,見父兄危急卻按兵不動,這樣的兒子,我還要你做甚?” 政宗心頭大駭:家康公遠未糊塗! “哼!必會産生新的謠言,說上總介原本就和秀賴有秘密約定,欲除掉兄長,取而代之。

    将軍也已發現此點,遂不管我的心意如何,堅決殺掉了秀賴……” “請恕在下多嘴……” 政宗終于忍不住:忠輝畢竟是一路跟着嶽父伊達政宗出戰的。

    連忠輝家老,在排兵布陣上都要一一請示政宗。

    當着政宗的面,忠輝遭到這般嚴厲的責罵,政宗如何還能泰然處之? “請恕在下鬥膽,大禦所應該責備在下!” “住口!” 聽到家康這聲大吼,政宗不由大吃一驚,在場諸人亦都大氣不敢出。

     “我是在教訓兒子!休得多嘴!” “哦……” “哦什麼!你是跟我客氣了,嬌縱了他!且等着瞧吧,若任由謠言傳開,還不知會帶來何樣禍害呢。

    ” “大人說得對。

    ” “這場戰争,便是上總介和秀賴聯合起來對将軍發動的叛亂,而且,還不僅僅是一家之内的騷亂,加上南蠻人和紅毛人……再有這等謠言傳開,天下必大亂。

    儒家的聖人君子之道,難道不過是騙人的把戲?可笑至極。

    每個人都是為了野心而活,人本性如此……世人若都這般想,我這一生的努力還有何意義?我像畜生一樣白白活了七十幾年,隻是不斷滅敵,隻不過是一個張牙舞爪的老禽獸!我怎會有這樣一個不肖之子!我責罵他,你休要多嘴!” 伊達政宗瞪大了眼,後悔莫及:這個狡猾的老東西,剛才那些牢騷全是演戲啊。

    他剛想到這裡,隻聽闆倉勝重喊了一聲“不可”,人已沖到忠輝跟前。

     政宗這才見忠輝豎起雙眉,拔出懷劍,就要往胸膛上紮。

    政宗頓時變了臉色,大聲喝道:“休要莽撞!” 勝重一把奪去了懷劍,忠輝垂頭喪氣跪于當地。

     “要死,也應由伊達政宗去死,而非上總介大人。

    你剛才未聽懂大禦所是怎說?”政宗終于找到了這個場合下自己的位置。

     見此情形,柳生又右衛門刷地站起身來,一臉嚴肅朝門口而去,闆倉勝重則膝行到家康一側,負責守衛。

    隻有藤堂高虎微微閉着雙目,認真思量,試圖探尋事情真相。

     “哼!你是要切腹?”家康嘲道,“你要是切腹,倒了結了,但之後怎麼辦?世人會想,傳言果然不假。

    你想死,就死吧!” 政宗插嘴道:“你再冷靜想想大禦所之言,這些話裡含有對天下蒼生的關切,也有對兒女的關懷啊。

    ”他卻有些忍俊不禁:家康并不直接責他,卻指着忠輝指桑罵槐。

    難道就這樣讓他耍弄下去?我伊達政宗何時困窘膽怯了? “剛才大人所說的每一事,都是政宗的疏忽。

    可政宗并非要阻止上總介沖鋒陷陣。

    ” 這些話不是對着忠輝說,而是對家康陳述,“政宗并不知途中和将軍家臣發生的那些紛亂。

    對方到底為何無禮,他們的做法是否越分,政宗均是不明,但,之所以按兵不動,乃是因剛聽到謠言,為了維護将軍體面,才決定謹慎行事。

    ” 家康默默将臉扭向一邊,故意把耳朵對着政宗,像是耳背。

    “本來,那日的戰場上,我們若打了頭陣,定能馬上結束戰鬥。

    先頭水野勝成麾下合三千兩百人,加上本多忠政所率第二隊人馬,總數不過八千。

    然而,伊達和松平軍加起來卻逾兩萬之衆。

    但,我們若搶先出擊,當日的功績就全被我們占了。

    彼時,在下便這般勸慰上總介:打勝仗容易,但若與将軍的旗本将士争功,恐會導緻日後生隙,不如先讓他們殺敵,在決定勝負之際再出兵,方為戰場禮節。

    大禦所亦知,戰場自從轉移到河岸之後,片倉作為先鋒,一馬當先,并不比任何人遜色。

    松平伊達齊心合力,同屬将軍麾下。

    亦因身份殊異,政宗才說更要顧全大局。

    ” 家康似聽未聽,臉上隻愈發疲憊,始終默不作聲。

     “另,攻破大坂的前一日,亦即五月初七,有三事令政宗擔憂。

    其一為我們背後的淺野軍。

    其二為真田在船場附近安排了伏兵,稍不謹慎,便會被他們從側襲擊。

    第三,便是城内洋教徒以為上總介會對他們生憐,可能擁至上總介軍中,乞求保護。

    因此,那一日我軍領頭,上總介跟後,都是政宗的主意。

    故,受責罵的應是政宗。

    ” 說到這裡,政宗突然放聲大美,又道:“哈哈,上總介大人竟這般沖動,還要自殺。

    你若真的自殺了,謠言必會越傳越兇。

    說不定會有人說,忠輝與秀賴一同謀反,背後其實皆由伊達政宗操縱。

    你要自殺了,隻會令那些喜歡無事生非之人大悅,政宗卻沒了立足之地。

    請仔細體味大禦所話中真意。

    ”政宗一字一頓說完,然後轉向家康,道:“剛才大人所責之事,都是在政宗的示意下所為,在此請求大人寬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