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五月決戰

關燈
猛将。

     未久,家康又叫過北見長五郎,令他前去催促尾張軍進發。

    “怎的了?成濑隼人正成這個窩囊廢,磨磨蹭蹭幹什麼!你去斥問他,難道閃了腰不成!”他怒吼着,臉都變了形。

     見這樣的陣勢,北見長五郎隻得驅馬前往尾張軍大營,原原本本傳達了家康的話。

     成濑正成正侍候義直用午飯,一聽此言,也大聲吼道:“說我是窩囊廢?大人說隼人正是窩囊廢?想當年,他遭遇甲斐武田信玄的時候,那才叫窩囊!” 義直驚訝地放下筷子,即刻下令發動進攻,成濑正成負責督軍。

    午飯還未吃完便加入混戰的義直,在自己的軍隊險些潰散時,還有心思說“左右田與平看去竟像有四隻眼”,足以見出其性情的沉着冷靜。

     但弟弟賴宣卻正好相反。

    他由安藤直次負責督陣。

    安藤直次見他不斷沖進敵軍之中,慌忙阻止道:“不可急躁!大人年紀還小,日後有的是展示本領和建功立業的機會。

    ”說完便拽住缰繩。

     “混賬!你以為我還會有兩個十四歲嗎?”賴宣大喝一聲,便又轉向了敵軍。

    他的性子顯然要比兄長烈得多。

     就連本是來學習領兵作戰的義直和賴宣二人,都被沖入了混戰當中,可見當日的戰事是何等激烈。

     家康正在等待兩個兒子到來,欲發動更大攻勢。

    在方圓二十町的高台上,家康命人到處布陣,準備一舉攻入大坂城。

    可是他這種想法多少有些勉強。

    人的秉性不同,鬥志與功名心亦各不一樣。

    他本來是想激勵忠直,未想到他的怒罵竟緻此大變。

    是日橫沖直撞、一味進攻,反而導緻陣腳大亂之人,包括越前忠直、小笠原父子、本多忠朝等人,他們在前一日的戰事中均寸功未立。

     家康主陣之亂,日後《薩藩舊記》曾有一封書函記載道:“五月初七一戰,真田左衛門佐攻入大禦所軍陣之中,大軍陷入混亂,潰逃二十餘裡,方得以保全性命。

    追擊中,真田戰死。

    真田實堪稱天下第一,曠古爍今。

    茲記。

    ” 書中還記着:值此潰亂之際,被卷進混戰之中的大久保彥左衛門回身一看,卻見家康身邊隻剩下小栗又一,遂慌忙舉起家康大旗,以緻七十四歲的家康再次被推到了死亡邊緣。

     那些家康帶來的替身,多已消失在混戰之中。

    他們的遺族在戰後都得到了相當的撫恤。

    至于他們戰死在何處、死在何人的手下,均不可考。

    因真田軍在此次戰事中幾是全軍覆沒。

    某些真田幸村手下,到死還以為自己砍下了德川家康的首級。

     從秀忠的左前方慌忙趕來的井伊和藤堂的兩支人馬,最終化解了這次危機。

    未時四刻,此戰終迎來最後對決。

     對于大坂一方的真田幸村來說,是日的開戰并非出于他的本意。

    他原本是想待家康更靠近茶磨山時,再殺将下去。

    這樣,以烽火為号、在船場等待的明石軍,可從背後對家康的主陣進行夾擊。

    如此,他便有七分勝算。

    他的計劃若得成功,當日戰況許會有重大轉變。

    雖說東軍指揮權悉交秀忠,但若拿下家康,對關東諸軍的打擊便如釜底抽薪。

    在幸村的計劃當中,這才是此戰的關鍵所在,乃是勝敗與命運的岔路口。

    他始終認為戰争和争執永遠不會從這世間消失,從未改變過此心志。

    在他看來,家康戰死的一瞬,關東諸軍必會四分五裂,天下失其鹿,群雄共逐之。

     首先離開關東之陣的便是伊達政宗,然後乃是前田利常與淺野長晟諸人,他們怎甘居于德川家康為了太平而創立的幕府政權之下,必會重新尋找自由,即如真田幸村。

    不管是曾經拯救了秀忠的黑田長政,還是加藤嘉明、片桐且元,都會變成脫缰的野馬。

    分裂關東諸軍,乃是幸村此戰最大的目的。

     然而,開戰伊始,計劃便出現了破綻。

    見越前軍莽撞進攻,本多忠朝也不甘示弱,發動攻擊。

    接着,小笠原軍也揮兵殺出,一時令毛利勝永不得已應戰。

     幸村馬上派人前去阻止毛利勝永:“為時尚早!馬上停止射擊!”他以為,這樣一停,對方會暫緩進攻。

    在這期間,德川家康自會行進至他已布好的大網中。

    屆時,可與明石以烽火為号,一舉殲滅家康的主力。

     為了鼓舞士氣,他亦曾慷慨而言:“今日我們要拼上性命,背水一戰!”話雖如此,他并未忘記戰事乃是為何。

    每一場戰事中都會有無限轉機,并未有絕對的勝負。

     然而,毛利勝永卻未這般深刻地體會到幸村的心思。

    這就是二人之間的不同。

    毛利勝永抱定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必死之心,認為終究都是一死,與他們拼了!二人之間想法的差異,使幸村最終未能阻止毛利的進攻,原計大打折扣。

     初戰勝利,并非真正的勝利!貿然應戰易陷入敵陣……此于幸村來說,乃是莫大打擊,他眼前發黑,已無力阻止紅了眼的毛利軍,他們如脫缰野馬一般在戰場上馳騁。

     既然這樣,幸村隻能根據事态變化,另想辦法。

     這時,松平忠直的隊伍朝茶磨山襲來,忠直甚至比毛利更無頭腦。

     此時,越前軍和茶磨山真田軍之間隻有二裡距離。

    在這二裡之間,從兩軍對壘到開戰,幸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目标。

    他萬分惋惜,隻好随機應變,執槍應敵。

     幸村立即命人散布“淺野長晟倒戈”的流言。

    此時開戰雖然違背了原來的計劃,卻也不能錯過取勝的機會。

     幸村下令全軍用午飯,然後令七位替身奔赴各方。

     大助的舅父大谷吉久、當年曾數次至九度山邀幸村出山的渡邊内藏助,以及去歲冬役作為監軍的伊木遠雄,都是幸村謀士。

    在九度山就跟随他的人自不必說,現在在他指揮之下的每一個将士,都似是為了戰事而生的豪傑之士。

     放眼望去,狂嚎的越前忠直軍後面,便是家康衛隊。

     “昌榮,昌榮!”幸村話音剛落,就有一個戴頭盔、身着紅色铠甲的武士驅馬前來。

    他曾扮作僧人前去打探駿府消息,現在已成為一員大将。

    幸村長槍一指,道:“看,那就是德川家康!” “在下已經看到。

    ” “前面負責防衛的乃是本多正純。

    ” “右翼似是松平定綱。

    ” “正是。

    去将這兩個絆腳石除掉!” “遵命!”昌榮精神抖擻跨上戰馬,舉起長槍,大喊了一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