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出兵道明寺
關燈
小
中
大
處。
此地地勢緊要,在此處迎擊敵軍自是恰當。
幸村心中尋思,卻不說出口。
近日以未,他對戰事已絕望。
織田有樂齋父子、織田常真離開大坂城,大野治長、治房兄弟之間明争暗鬥,讓原本精神抖擻的浪人多已軍心渙散。
即便不如此,這支被世人嘲為烏合之衆的大軍,也已逐漸暴露出缺陷。
就連治長和治房這對同胞兄弟都不能一心,豐臣秀賴的鬥志自無法高揚,一股悲觀風潮在大坂城内大肆蔓延。
塙團右衛門在樫井戰死,有名的勇猛之士也在各自尋找葬身之處。
此乃講義氣、重名譽的武人心思,但在幸村看來,這隻不過是敗相之迹:若有赢得此戰的信心,誰也不會如此悲觀。
幸村收起扇子,默默看向治房,“當然,戰場并不僅僅限于此處,不知大人有何建議?大人的看法若與後藤不同,鄙人願聞其詳。
” 聽幸村突然發問,治房忙轉向治長,“還、還是請兄長作最終決斷吧。
” 幸村微微點了點頭,道:“修理大人,您的意思呢?” 治長卻比治房更加不知所措。
他呆呆坐在那裡,似在想别的事,慌忙道:“這……若真田大人和後藤大人同意,我無異議。
” 渡邊内藏助使勁拍了拍膝蓋,道:“真田大人還未說出自己的意思!”正在此時,木村重成進來。
若非如此,内藏助和治長之間必然會發生口角,令氣氛更緊張。
重成道:“對不住各位,我遲到了。
剛才澱夫人去了右府大人處,右府命鄙人相陪。
” 薄田兼相向前探了探身子,将議事經過一一向重成說明。
重成十分認真地聽罷,道:“我也同意出兵道明寺。
”他亦是抱定必死之心。
幸村再次環視一眼在座衆人,木村重成、渡邊内藏助、大谷吉久、後藤基次、薄田兼相、長岡興秋……從每一個人的臉容和眼神裡,都可看出必死的決心。
為義而生,為義而死,是什麼将衆人逼到了這一步? 幸村轉向治房,輕聲道:“幸村也同意在道明寺迎敵。
” “兄長,請您作出決斷!”目下隻有治房還對此戰抱有希望。
“好,我無異議。
我會盡快将此事禀報右府,請求裁斷。
在此之前,拜托各位認真備戰。
” 治長剛說完,治房便接口道:“若真田大人同意,我想請兄長擔任第一陣指揮……” “不可!”後藤基次立即打斷了治房,“此事由我提出,第一陣理應由我後藤又兵衛指揮。
” 從後藤基次的口氣中似可聽出,他斷不會向人讓步。
但是治房不理,繼續道:“尊駕是想作為第一陣先鋒,擊潰東軍?” “哼!”基次内心怒火終于迸發,“戰事,七分力道,三分運氣!若遭遇強敵,就當拼死一戰。
未見過你這般人,醉倒戰場,傷亡部衆,自己還恬不知恥活着回來!” “休要争了!”幸村立即接口道,“後藤大人既欲指揮第一陣,幸村就擔當第二陣的指揮吧。
但不知後藤大人是否有了主将人選?” 他明顯要出來調停,治房隻好壓抑怒火,瞪着雙眼,閉了嘴。
“在下想請薄田兼相和明石守重二位擔當第一陣主将,其他人選請适當分配。
”基次似乎連和自己一起赴死的人都想好了。
幸村感到一陣寒風掠過心頭,他輕輕取出随身攜帶的筆墨。
“敵軍先鋒想必都是精挑細選的勇士,我軍也須慎重。
”自言自語說着,他看看治長。
目下的大坂城,操權柄者不用說乃是大野治長,在排兵布陣上須充分尊重他的意思。
然而,治長卻回道:“我想聽一下真田大人的方案。
” 其實,治長隻是不知所措才這樣說。
他絕非完全信任幸村,而是已徹底放棄了戰意,以為無論怎樣打,這一仗斷難取勝。
在絕望中,治長陷入了近似自我埋怨的反省:情勢到底為何發展到今日這地步?去歲冬役,已是一場不當為而為之的戰事…… 德川家康對大坂城的不滿,發端于鐘銘事件,知各地的浪人入城之後,其不滿達到頂點。
那時,本應多多出面解釋,片桐且元也看清了局勢,甚至采取了行動,但治長卻無所察覺……他愈想愈覺眼前一片黑暗。
我難道是被夫人的寵幸遮蔽了雙目?冬戰之後,治長看清了雙方實力差距。
但目下的大坂城已被兩股勢力主宰,他已無能為力。
這兩股勢力不是别的,其一為無處可去的浪人,另一便是面對戰事與死亡,情緒高漲的洋教徒。
保羅和托雷斯兩位神父及其衆多的信徒,都進入了大坂城,成為将士的主心骨。
偌多人亦仍然堅信菲利普皇上的大艦隊會來救援,這期盼把衆浪人都留了下來。
浪人對戰争勝負極為敏感,因此,若無這援兵良訊,他們念及子孫後代,大半會棄城而去。
一言以蔽之,冬役之後,大坂城的主君就已不再是豐臣秀賴。
治長為此心恨不已——本是為了不讓家康奪走城池,這城池卻被浪人和神父們奪了去。
“大人看這樣布陣如何?”治長回過神來,幸村已經放下筆,将一張紙遞到他面前。
治長忙接了過來,隻見上面寫着:第一陣,後藤基次、薄田兼相、井上時利、山川賢信、北川宣勝、山本公雄、棋島重利、明石守重;第二陣,真田幸村、毛利勝永、福島正守、渡邊内藏助、小倉行春、大谷吉久、長岡興秋、宮田時定。
“我無異議,繼續議論下一步。
”見治房正從旁觊觎,治長瞪他一眼,将紙遞給後藤基次。
治長既已同意,衆人便也不再提出異議。
“這樣估計,第一陣的人數大概有六千五百。
此地地勢緊要,在此處迎擊敵軍自是恰當。
幸村心中尋思,卻不說出口。
近日以未,他對戰事已絕望。
織田有樂齋父子、織田常真離開大坂城,大野治長、治房兄弟之間明争暗鬥,讓原本精神抖擻的浪人多已軍心渙散。
即便不如此,這支被世人嘲為烏合之衆的大軍,也已逐漸暴露出缺陷。
就連治長和治房這對同胞兄弟都不能一心,豐臣秀賴的鬥志自無法高揚,一股悲觀風潮在大坂城内大肆蔓延。
塙團右衛門在樫井戰死,有名的勇猛之士也在各自尋找葬身之處。
此乃講義氣、重名譽的武人心思,但在幸村看來,這隻不過是敗相之迹:若有赢得此戰的信心,誰也不會如此悲觀。
幸村收起扇子,默默看向治房,“當然,戰場并不僅僅限于此處,不知大人有何建議?大人的看法若與後藤不同,鄙人願聞其詳。
” 聽幸村突然發問,治房忙轉向治長,“還、還是請兄長作最終決斷吧。
” 幸村微微點了點頭,道:“修理大人,您的意思呢?” 治長卻比治房更加不知所措。
他呆呆坐在那裡,似在想别的事,慌忙道:“這……若真田大人和後藤大人同意,我無異議。
” 渡邊内藏助使勁拍了拍膝蓋,道:“真田大人還未說出自己的意思!”正在此時,木村重成進來。
若非如此,内藏助和治長之間必然會發生口角,令氣氛更緊張。
重成道:“對不住各位,我遲到了。
剛才澱夫人去了右府大人處,右府命鄙人相陪。
” 薄田兼相向前探了探身子,将議事經過一一向重成說明。
重成十分認真地聽罷,道:“我也同意出兵道明寺。
”他亦是抱定必死之心。
幸村再次環視一眼在座衆人,木村重成、渡邊内藏助、大谷吉久、後藤基次、薄田兼相、長岡興秋……從每一個人的臉容和眼神裡,都可看出必死的決心。
為義而生,為義而死,是什麼将衆人逼到了這一步? 幸村轉向治房,輕聲道:“幸村也同意在道明寺迎敵。
” “兄長,請您作出決斷!”目下隻有治房還對此戰抱有希望。
“好,我無異議。
我會盡快将此事禀報右府,請求裁斷。
在此之前,拜托各位認真備戰。
” 治長剛說完,治房便接口道:“若真田大人同意,我想請兄長擔任第一陣指揮……” “不可!”後藤基次立即打斷了治房,“此事由我提出,第一陣理應由我後藤又兵衛指揮。
” 從後藤基次的口氣中似可聽出,他斷不會向人讓步。
但是治房不理,繼續道:“尊駕是想作為第一陣先鋒,擊潰東軍?” “哼!”基次内心怒火終于迸發,“戰事,七分力道,三分運氣!若遭遇強敵,就當拼死一戰。
未見過你這般人,醉倒戰場,傷亡部衆,自己還恬不知恥活着回來!” “休要争了!”幸村立即接口道,“後藤大人既欲指揮第一陣,幸村就擔當第二陣的指揮吧。
但不知後藤大人是否有了主将人選?” 他明顯要出來調停,治房隻好壓抑怒火,瞪着雙眼,閉了嘴。
“在下想請薄田兼相和明石守重二位擔當第一陣主将,其他人選請适當分配。
”基次似乎連和自己一起赴死的人都想好了。
幸村感到一陣寒風掠過心頭,他輕輕取出随身攜帶的筆墨。
“敵軍先鋒想必都是精挑細選的勇士,我軍也須慎重。
”自言自語說着,他看看治長。
目下的大坂城,操權柄者不用說乃是大野治長,在排兵布陣上須充分尊重他的意思。
然而,治長卻回道:“我想聽一下真田大人的方案。
” 其實,治長隻是不知所措才這樣說。
他絕非完全信任幸村,而是已徹底放棄了戰意,以為無論怎樣打,這一仗斷難取勝。
在絕望中,治長陷入了近似自我埋怨的反省:情勢到底為何發展到今日這地步?去歲冬役,已是一場不當為而為之的戰事…… 德川家康對大坂城的不滿,發端于鐘銘事件,知各地的浪人入城之後,其不滿達到頂點。
那時,本應多多出面解釋,片桐且元也看清了局勢,甚至采取了行動,但治長卻無所察覺……他愈想愈覺眼前一片黑暗。
我難道是被夫人的寵幸遮蔽了雙目?冬戰之後,治長看清了雙方實力差距。
但目下的大坂城已被兩股勢力主宰,他已無能為力。
這兩股勢力不是别的,其一為無處可去的浪人,另一便是面對戰事與死亡,情緒高漲的洋教徒。
保羅和托雷斯兩位神父及其衆多的信徒,都進入了大坂城,成為将士的主心骨。
偌多人亦仍然堅信菲利普皇上的大艦隊會來救援,這期盼把衆浪人都留了下來。
浪人對戰争勝負極為敏感,因此,若無這援兵良訊,他們念及子孫後代,大半會棄城而去。
一言以蔽之,冬役之後,大坂城的主君就已不再是豐臣秀賴。
治長為此心恨不已——本是為了不讓家康奪走城池,這城池卻被浪人和神父們奪了去。
“大人看這樣布陣如何?”治長回過神來,幸村已經放下筆,将一張紙遞到他面前。
治長忙接了過來,隻見上面寫着:第一陣,後藤基次、薄田兼相、井上時利、山川賢信、北川宣勝、山本公雄、棋島重利、明石守重;第二陣,真田幸村、毛利勝永、福島正守、渡邊内藏助、小倉行春、大谷吉久、長岡興秋、宮田時定。
“我無異議,繼續議論下一步。
”見治房正從旁觊觎,治長瞪他一眼,将紙遞給後藤基次。
治長既已同意,衆人便也不再提出異議。
“這樣估計,第一陣的人數大概有六千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