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林格 一個傳奇的離世

關燈
更辛苦。

    不過塞林格至少實現了霍爾頓在《麥田裡的守望者》中的願望:在樹林邊建一座小木屋,“不用跟任何人進行他媽的愚蠢沒用的對話”。

     6 過去的情人喬伊斯•梅納德與塞林格的女兒瑪格麗特都出版過回憶塞林格的書。

     在《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一書中,梅納德爆料說,塞林格控制欲極強,性方面也很霸道。

    他對自己的健康非常在意,沉迷于順勢療法,飲食極挑剔,早餐隻吃冷凍豌豆,晚餐則是半熟的羊肉漢堡。

     瑪格麗特說,她父親有一串古怪的癖好,包括:禅宗、吠檀多印度教、基督教科學和針灸等。

    她說他喝自己的尿,在倭格昂盒子(orgonebox,心理學家威廉•賴希發明的一種有電話棚大小的六面盒子,盒子裡面是金屬,外面是木質,病人坐在盒子裡可以吸收集中起來的倭格昂能放射以治療疾病)裡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塞林格的兒子馬修對以上描述的真實性予以否認。

     7 塞林格出生在紐約一個猶太商人之家。

    少年時代在幾所預科學校學習,後又到一所軍事學院寄宿。

    《麥田裡的守望者》中很多描寫都以此為背景。

     在學業上,塞林格平平無奇。

    18歲時,被父親派到歐洲,學習進口幹酪、火腿的業務,但他的興趣顯然在歐洲藝術上。

     回到美國,他上過兩所大學,但均未畢業。

    他愛上了劇作家尤金•奧尼爾的千金,她卻嫁給了足夠當她父親的卓别林。

     8 塞林格在二戰爆發後參軍。

    此時他已經開始寫作。

    “隻要我有時間,隻要我能找到一個空着的戰壕,我都一直在寫。

    ” 他開着吉普的時候也帶着一台打字機,他的一名戰友回憶說,在他所處的那個區域遭遇襲擊的時候,他還蜷在桌子下飛快地打字。

     塞林格參加過諾曼底登陸,殘酷的戰争給他留下了精神創傷,他主動要求住院治療。

    這期間,他曾去巴黎拜訪海明威,後者對他的才華大加贊賞。

     他與一位法國女醫生結了婚,但不久就離掉了。

    據說,這位法國女子受過作為情報官員的塞林格的審訊。

     9 1946年,塞林格離開軍隊專事寫作。

    他的作品曾發表在很多刊物上,直到受到《紐約客》的青睐。

    此後,他的小說就再沒有在其他地方發表過。

     除了《麥田裡的守望者》,塞林格塑造了龐大而古怪的格拉斯家族。

    這個大家族的整個命運還沒有叙述完成,但它已經成為人們難以忘卻的美國家族傳奇。

     美國作家厄普代克曾說,塞林格對格拉斯家族的愛甚至超過了上帝。

    喬伊斯•梅納德說,她看到過關于格拉斯家族的幾個書架的筆記,但這些筆記從未出版。

     10 在出書這件事上,塞林格非常謹慎。

    他并未将在刊物上發表的作品全部結集出版。

     1965年他最後一次在《紐約客》發表作品《海普渥茨16号,1924年》。

    他一度同意将這篇小說出版,最後一刻又撤銷了授權。

     幾年前,一個自稱為J.D.加利福尼亞的瑞典人寫了《麥田裡的守望者》續集,署名為《60年後:穿越麥田》。

    塞林格起訴了加利福尼亞和他的出版公司。

    在曼哈頓聯邦法庭上,法官支持了塞林格的請求(此書後在英國出版)。

     塞林格去世後,他的少量短篇也許會進入公衆領域。

    不過律師表示,按照塞林格對隐私和著作的保護程度,版權全部公開,可能要等到2080年。

     11 塞林格曾說,他身處這個世界,卻從不屬于它。

    如今,他離開了這裡。

     他的家人希望他能與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不管這些人是真實的人物抑或是虛構的小說角色。

     1951年,《紐約客》訪問塞林格,問起他熱愛的作家。

     塞林格回答:“我愛卡夫卡、福樓拜、托爾斯泰、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普魯斯特、奧•卡西、裡爾克、洛爾迦、葉芝、蘭波、勃朗特、簡•奧斯汀、亨利•詹姆斯、布萊克、柯勒律治。

    我不會舉出任何活着的作家,我認為那樣做不對。

    ” 如今我們都可以愛J.D.塞林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