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慶長 揭開絲絨布
關燈
小
中
大
到假裝視而不見。
各種形式的關系,不過是包裹各自幻想和欲求的糾葛。
撇去虛假、誇大、期許、自我麻醉、貪戀、執着、妄想……還能剩下什麼。
人與人的關系禁不起這般深入骨髓地盤問、挖掘、剖析、分解,真相從來都不悅人眼目。
自私軟弱的人性,在厮打揪鬥中,如鏡子般對照映顯。
以成人的形式孩童的内核需求包容照顧,需求承擔付出,需求母性父性,需求天長地久,卻各自匮乏陷落,無力愈合填補對方。
這關系的殘酷性被逐漸過濾出來,最終把對方趕至角落,榨取出彼此小心潛藏的被保護的惡性和缺漏,就這樣損毀到底。
在精神和肉體上依賴需求,超越現實種種。
但這種依賴需求,最終又被現實撲擊。
這不能不說是人類情感所持有的天性缺陷。
如果以所缺陷和匮乏的輪廓相愛,不能相貼重合,隻能是斷裂。
我們向往和愛悅天上飛翔以及閃耀的東西,但我們隻能站在地上。
慶長意識到她和清池的關系,注定的自相矛盾。
這樣一種對現實的無解,一種毫無出路的絕境。
清池發來短信,或者打來電話,她不再接應。
隻發過一條短信給他:我們彼此拖拉曠日持久。
我認定自己在感情不擁有中間路線。
我也看到你做出選擇。
讓我們各自平靜存活。
不再聯系。
發出之後,她更換手機号碼。
他務必會繼續尋找她,但找也無用。
他已不具備力氣去承擔和容納她在他感情中的存在。
她對他來說,太重了。
他對她來說,太弱了。
隻是如此而已。
她隻要一份單純的感情,一個單純的愛人。
清池教她開放自己迎接另一個生命的能量和靈魂進入内心,這沉痛實踐帶來傷害。
他的肉身在世間不過如她一般千瘡百孔地存在,軟弱,貪心,推卸,逃避,無力承擔。
即使她看穿他作為一個俗世男子所具有的矛盾百出的情感特性,即使她早已知道這段歧戀突破世俗規則難以被容納理解,他們的關系裡,有一部分始終超越其上。
冰天雪地陌生異鄉,他千裡迢迢趕赴她身旁。
淩晨在逼仄簡陋的房間裡醒來,看到手被另一雙手緊緊交握,一刻也不松懈,從未有過的安全笃定。
世界再如何荒蕪無邊,腳下深淵不可探測,又有何關系。
她找到一處火源,靠近它,以火光照亮身心,暫時苟且偷生。
沒有他,她孤立無援。
感情即便單純強烈,在現實的嚴酷和客觀性之前依舊處處碰壁,沒有出路。
最終隻能采取自保各奔東西。
無路可走,回到自己的身邊。
隻有在無愛的境地裡,才能獲得沉睡、治愈、休憩。
如果說這是自私,她早已看透自己和他人種種被妄想和幻覺所包裹着的自私。
就讓這無解的自私進行到底,走向破碎。
除了冷眼觀望被碾壓而過的挫敗和碎裂的自我的屍體,沒有他途。
徹底撤離對他的幻想、期待和憧憬,同時撤離她對彼此人性的質疑和拷問。
一顆心,每天像被一隻手緊緊地揪着。
疼痛,虛弱,不能自主。
一種從内到外的抽離和剝取。
無力感。
發不出聲音,也不再思考。
身體,心,被壓縮成單薄一片,隻餘下存活本能。
獨自度過一個月。
默默無言,日以繼夜對着電腦工作,吃很少的食物。
困倦到極點,衣服未脫,灌下半瓶酒,躺倒床上入睡。
無人對話,無人消解,無人分擔,無人介意。
這不過是她一個人的事情。
而她,除了以工作、酗酒、麻醉、忍受煎熬度日,已找不出其他任何方式可以失去清醒,對抗時間。
如果沒有足夠被磨煉過的心理上的堅毅,恐怕早已無法支撐。
她是對苦難可以做到麻木不仁的人,她一貫如此。
即便如此,呵,也隻有被真正傷害過,或者傷害過自己的人,才會明了這種克制和沉默,是一種怎樣的負荷。
整夜無法入睡,舊日記憶摧毀心髒,理性即使再清醒、自知、分明,感性在某些瞬間如洪水猛獸絕不相饒。
無望,對背叛和放棄的怨恨,對愛的渴慕,留戀,惋惜,悲傷,失落,激憤,勉強,無奈……淚流滿面,失眠深夜幾近覺得無力存活于世。
所有混沌而劇烈的情緒像大海潮水起伏、交疊、變幻。
有時她能夠旁觀這些潮起潮落,有時被翻滾其中無法自拔。
愛的熄滅令人毛骨悚然渾身碎裂,就這樣被沉默淩遲。
在意識到有求死之心時,她把廚房裡所有刀具鎖進抽屜。
清晨醒來,看到自己依舊存在,鏡中女子消沉蒼白,但始終神情鎮定。
日複一日,絲絨布一旦撕裂,嚴酷生硬的現實便成為架起脆弱肉身的龐大機器,冰冷,創痛,無可回避。
以絕不饒恕的力度和重量,在嶄新開始的每一天,重複碾壓和揉搓這虛弱僅存自保的生命。
一個晚上,她獨自在酒吧喝酒。
喝至心跳驚惶,手心發顫,感覺神經麻痹。
淩晨3點打車回家,無法分辨街道位置,隻是癱倒在後座上,任玻璃窗外吹來涼風,眼睛裡淚水沒有知覺源源不斷滑落。
司機發現她一直說不清楚位置,車子來回兜轉幾圈,隻能下車問詢路人,把她送到家門口。
她付費下車,腳步并不踉跄。
冷靜拿出鑰匙開門,走進房間。
還有半瓶剩餘的威士忌,倒在玻璃杯子裡,如同喝水一般快速吞下。
又倒出第二杯,快速喝掉。
倒在床上,把肉身扔進麻痹之中。
慶長,你在這個世界上,追尋的是情感和溫暖嗎。
你可知道它們無常、脆弱、碎裂、虛空。
我們不可能為情愛而活,它充滿幻相。
它出發于自私軟弱的個體,它不是解脫。
是。
我都明白。
但此刻,我不是29歲的周慶長,還有時間深處的自己。
内心缺失和陷落的黑色團塊,盡其所能隐藏在封閉角落,如今被一一掀開。
我不是在跟一段關系做鬥争,是在跟自我做鬥争。
遭遇自己,迎頭痛擊,這是必經的道路。
意識模糊的腦袋裡出現清晰異常一段對話。
同時,她被一種混沌而劇烈的力量牽扯,身不由己,隻知道此刻内心真正渴望的東西是什麼,一定要對自己做些什麼。
對。
要感覺到肉體的疼痛,讓心緻死。
沒有開燈,跌跌撞撞摸到桌子邊,打開平時鎖住的抽屜,從刀具中抽出一柄水果刀。
心裡沒有任何畏懼或猶豫,把刀刃擱在左手手腕上,割劃,刺破,血液滲出滴淌。
帶着鮮血淋漓的手臂,她重新躺倒在床上。
酒精作用令人快慰,痛楚被推遠而遲鈍。
全身如同被麻木硬殼包裹,内心有一個缺口卻被無聲分裂,釋放出被百般壓抑克制的自我。
來回翻身,四肢難以自禁抽搐,身體上下彈動,顫抖無法自控。
胸口迸發出失去意識的喘息和嚎叫。
這樣慘痛的自我爆發,在沒有酒精的時候,會被理性和羞恥所克制。
但此刻,軀體内所有情感,随着這振動和嚎叫釋放出來,痛快淋漓,無可救藥。
如同墜入地獄般的煎熬,引火自焚,粉身碎骨。
呵,這需要用如此強烈的痛苦去償還的畸戀。
人身不由己,沒有可能逃避,隻能被索債,直到終結。
她像瀕臨死亡的野獸,發出嘶吼和掙紮。
從未有過這樣大的力氣去消耗和傷害自己。
也許,她試圖讓心裡那頭以痛苦和黑暗喂食存活的野獸死去。
周慶長需要死而複生,周慶長必須死去一次。
她給定山撥了電話。
這是她此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憑靠的人。
他理性淡然,缺失情感卻不需要也無知覺。
她神志遲鈍,不知道對他說什麼,但卻必須要對一個人說話。
她說,定山,我對你說過的話依然正确。
人生短暫,世事無常,我知道情愛歡愉如同清晨的露水稍縱易逝,但即便如此,也一定要得到它的存在。
生命苦痛和悲哀太多。
哪怕一絲絲光線滲出,也是我的所求。
她說,我被長年積累的孤獨打敗,輸給一直匮乏的對情感和溫暖的需索,同時也屈服于情欲和幻相之下。
這是我注定的沉淪。
她說,我因此知道,我不過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定山即刻趕到。
床鋪上的斑斑血迹和她酗酒自殘的放任,使他把她帶走的意願異常堅定。
她住到他的家裡。
他守着她,煮米粥,熬蔬菜湯。
待在她身邊,默默無言。
她食不下咽,體重迅速減輕,日漸消瘦,隻是長時間睡覺。
仿佛不願意從昏睡中歸來,以此逃遁赤裸裸暴露的現實的機器。
有時深夜,他走到她床邊,輕輕問她,慶長,還是這樣難嗎。
她沒有睜開眼睛,微弱地點點頭,他便走開,去看電視或打掃廚房。
有時淩晨,他又過來問她,慶長,還是這樣難嗎。
她在微微發亮的天色裡依舊是點頭,他再次走開。
直到某天她能夠開始交流。
他說,慶長,人不做違背本性的事情,如果你如此煎熬,離開他是不對的。
可以去争取他,放下自尊,丢棄猜疑,找他談一次。
假設隻有感情才能夠讓你完整,為什麼不設法去得到。
她冷靜下來之後變得自知,說,我與他情感模式不同。
我需要純粹堅定完整确認的感情。
這種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肯定是一種悲劇,但我不能說服自己放棄。
這是我的信念。
如果我接受他随機自保平衡分裂的态度,那是妥協和屈服。
我無法做到。
定山。
這是他的方式,不是我的。
他的方式令我覺得不完整,不徹底,是一種自欺和受辱。
我甯可失去他。
他說,實際狀況複雜,也許他有難言之隐。
為何不給予他耐心和時間。
她說,我并非對時間失去耐心。
等他10年都沒有問題。
但我對他的情感失去信任,他搖擺不定,猶豫不決,其實并未對這份感情持有信念。
我不需要表演、戲劇和娛樂,我要的是确認和證明。
我知道這種方式太剛烈,僵化保守,獨斷固執,它會被折斷而不會有結果。
但我願意接受這結局。
當下我所能夠做的,就是承認失敗,保持安靜,試圖自愈。
他說,那麼,你好好休息,嘗試讓自己複原。
雖然痛苦,但這痛苦每天多睡一晚便少去一成。
時間是最好良藥。
一天一天過去,所有創痛和破碎,終究會得到平息。
也不過是如此。
他帶來的情感,像火光一樣被點燃,滿天煙火綻放。
熄滅之時,卻看到處境之荒蕪敗落更為急切逼真。
她清楚對他的放棄,是對自我的一種放棄。
與他的終結,使她不再确定在世界上的位置,隻能随波逐流。
即便如此,她要勉強并且用力支撐,繼續存活。
保持沉默,自生自滅。
一如大部分日常的人,忍耐着生活下去。
她沒有再回去住所。
按照定山的意願,退掉房子,與他同住。
定山願意照顧她。
對她而言,她也擔心清池回國之後去租住房子找她。
安頓下來之後,需要更多内容和行動讓生活忙碌,以此失去回憶和情緒。
除了文字工作,她又去一家美國人開設的私人性質孤兒院做義工,給殘疾孩子洗澡洗頭剪指甲喂飯,與他們說話。
慶長長久以來,覺得有社交障礙,一貫不擅交際,對人常常無話可說。
為此她的生命持有缺陷,一直生活在社會邊緣。
這份工作她卻可承擔,對着幼小病弱孩子,無需刻意,純真之處自有心領神會。
你一句,我一句,話題無窮盡。
地上螞蟻,花朵露水,光束中的塵埃,雨水聲響,手指數目,衣服顔色……樣樣都可耐心對答半日。
她教他們背古詩。
第一首是《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大聲讀它,就覺得簡單明了20個漢字,足夠把人的一生道盡,把前世過去和未來一一安排就位。
這首古詩具備光線一般的禅性。
通透,清明,概括洞穿萬物。
如同從“空”中捎來的一封信,這句話來自一個日本和尚。
那段時間,她以閱讀禅書打發閑暇。
在這封信裡,她讀到關于時間和心得的信息。
讀到童年時迎石階而上的路途,飄落裙子上的白色海棠花瓣被風輕輕吹散又飄落到空谷。
讀到内心如水波輕輕起伏澄澈如初的情感,她的愛并未失去幹涸,而隻是被損傷和隐藏。
讀着讀着,聲音越來越低,孩子們逐個入睡。
輕輕撫摸柔軟的小小身體,聞到隻屬于孩童的幼小發絲和肌膚的氣味,純潔芳香如同幼獸的氣味。
空氣慢慢靜寂,隻聽到嗓音低微振動。
不知不覺,一頭漆黑濃密的直發越發地長了,抵達腰際。
她從不去理發店修剪,隻是小心清洗和梳理。
有時把它編成一根印度式的粗長辮子,發絲中纏繞深藍和暗紅的細細棉線。
就這樣,度過夏天的30歲生日。
人會在瞬間變老。
慶長真正地覺得自己老了。
各種形式的關系,不過是包裹各自幻想和欲求的糾葛。
撇去虛假、誇大、期許、自我麻醉、貪戀、執着、妄想……還能剩下什麼。
人與人的關系禁不起這般深入骨髓地盤問、挖掘、剖析、分解,真相從來都不悅人眼目。
自私軟弱的人性,在厮打揪鬥中,如鏡子般對照映顯。
以成人的形式孩童的内核需求包容照顧,需求承擔付出,需求母性父性,需求天長地久,卻各自匮乏陷落,無力愈合填補對方。
這關系的殘酷性被逐漸過濾出來,最終把對方趕至角落,榨取出彼此小心潛藏的被保護的惡性和缺漏,就這樣損毀到底。
在精神和肉體上依賴需求,超越現實種種。
但這種依賴需求,最終又被現實撲擊。
這不能不說是人類情感所持有的天性缺陷。
如果以所缺陷和匮乏的輪廓相愛,不能相貼重合,隻能是斷裂。
我們向往和愛悅天上飛翔以及閃耀的東西,但我們隻能站在地上。
慶長意識到她和清池的關系,注定的自相矛盾。
這樣一種對現實的無解,一種毫無出路的絕境。
清池發來短信,或者打來電話,她不再接應。
隻發過一條短信給他:我們彼此拖拉曠日持久。
我認定自己在感情不擁有中間路線。
我也看到你做出選擇。
讓我們各自平靜存活。
不再聯系。
發出之後,她更換手機号碼。
他務必會繼續尋找她,但找也無用。
他已不具備力氣去承擔和容納她在他感情中的存在。
她對他來說,太重了。
他對她來說,太弱了。
隻是如此而已。
她隻要一份單純的感情,一個單純的愛人。
清池教她開放自己迎接另一個生命的能量和靈魂進入内心,這沉痛實踐帶來傷害。
他的肉身在世間不過如她一般千瘡百孔地存在,軟弱,貪心,推卸,逃避,無力承擔。
即使她看穿他作為一個俗世男子所具有的矛盾百出的情感特性,即使她早已知道這段歧戀突破世俗規則難以被容納理解,他們的關系裡,有一部分始終超越其上。
冰天雪地陌生異鄉,他千裡迢迢趕赴她身旁。
淩晨在逼仄簡陋的房間裡醒來,看到手被另一雙手緊緊交握,一刻也不松懈,從未有過的安全笃定。
世界再如何荒蕪無邊,腳下深淵不可探測,又有何關系。
她找到一處火源,靠近它,以火光照亮身心,暫時苟且偷生。
沒有他,她孤立無援。
感情即便單純強烈,在現實的嚴酷和客觀性之前依舊處處碰壁,沒有出路。
最終隻能采取自保各奔東西。
無路可走,回到自己的身邊。
隻有在無愛的境地裡,才能獲得沉睡、治愈、休憩。
如果說這是自私,她早已看透自己和他人種種被妄想和幻覺所包裹着的自私。
就讓這無解的自私進行到底,走向破碎。
除了冷眼觀望被碾壓而過的挫敗和碎裂的自我的屍體,沒有他途。
徹底撤離對他的幻想、期待和憧憬,同時撤離她對彼此人性的質疑和拷問。
一顆心,每天像被一隻手緊緊地揪着。
疼痛,虛弱,不能自主。
一種從内到外的抽離和剝取。
無力感。
發不出聲音,也不再思考。
身體,心,被壓縮成單薄一片,隻餘下存活本能。
獨自度過一個月。
默默無言,日以繼夜對着電腦工作,吃很少的食物。
困倦到極點,衣服未脫,灌下半瓶酒,躺倒床上入睡。
無人對話,無人消解,無人分擔,無人介意。
這不過是她一個人的事情。
而她,除了以工作、酗酒、麻醉、忍受煎熬度日,已找不出其他任何方式可以失去清醒,對抗時間。
如果沒有足夠被磨煉過的心理上的堅毅,恐怕早已無法支撐。
她是對苦難可以做到麻木不仁的人,她一貫如此。
即便如此,呵,也隻有被真正傷害過,或者傷害過自己的人,才會明了這種克制和沉默,是一種怎樣的負荷。
整夜無法入睡,舊日記憶摧毀心髒,理性即使再清醒、自知、分明,感性在某些瞬間如洪水猛獸絕不相饒。
無望,對背叛和放棄的怨恨,對愛的渴慕,留戀,惋惜,悲傷,失落,激憤,勉強,無奈……淚流滿面,失眠深夜幾近覺得無力存活于世。
所有混沌而劇烈的情緒像大海潮水起伏、交疊、變幻。
有時她能夠旁觀這些潮起潮落,有時被翻滾其中無法自拔。
愛的熄滅令人毛骨悚然渾身碎裂,就這樣被沉默淩遲。
在意識到有求死之心時,她把廚房裡所有刀具鎖進抽屜。
清晨醒來,看到自己依舊存在,鏡中女子消沉蒼白,但始終神情鎮定。
日複一日,絲絨布一旦撕裂,嚴酷生硬的現實便成為架起脆弱肉身的龐大機器,冰冷,創痛,無可回避。
以絕不饒恕的力度和重量,在嶄新開始的每一天,重複碾壓和揉搓這虛弱僅存自保的生命。
一個晚上,她獨自在酒吧喝酒。
喝至心跳驚惶,手心發顫,感覺神經麻痹。
淩晨3點打車回家,無法分辨街道位置,隻是癱倒在後座上,任玻璃窗外吹來涼風,眼睛裡淚水沒有知覺源源不斷滑落。
司機發現她一直說不清楚位置,車子來回兜轉幾圈,隻能下車問詢路人,把她送到家門口。
她付費下車,腳步并不踉跄。
冷靜拿出鑰匙開門,走進房間。
還有半瓶剩餘的威士忌,倒在玻璃杯子裡,如同喝水一般快速吞下。
又倒出第二杯,快速喝掉。
倒在床上,把肉身扔進麻痹之中。
慶長,你在這個世界上,追尋的是情感和溫暖嗎。
你可知道它們無常、脆弱、碎裂、虛空。
我們不可能為情愛而活,它充滿幻相。
它出發于自私軟弱的個體,它不是解脫。
是。
我都明白。
但此刻,我不是29歲的周慶長,還有時間深處的自己。
内心缺失和陷落的黑色團塊,盡其所能隐藏在封閉角落,如今被一一掀開。
我不是在跟一段關系做鬥争,是在跟自我做鬥争。
遭遇自己,迎頭痛擊,這是必經的道路。
意識模糊的腦袋裡出現清晰異常一段對話。
同時,她被一種混沌而劇烈的力量牽扯,身不由己,隻知道此刻内心真正渴望的東西是什麼,一定要對自己做些什麼。
對。
要感覺到肉體的疼痛,讓心緻死。
沒有開燈,跌跌撞撞摸到桌子邊,打開平時鎖住的抽屜,從刀具中抽出一柄水果刀。
心裡沒有任何畏懼或猶豫,把刀刃擱在左手手腕上,割劃,刺破,血液滲出滴淌。
帶着鮮血淋漓的手臂,她重新躺倒在床上。
酒精作用令人快慰,痛楚被推遠而遲鈍。
全身如同被麻木硬殼包裹,内心有一個缺口卻被無聲分裂,釋放出被百般壓抑克制的自我。
來回翻身,四肢難以自禁抽搐,身體上下彈動,顫抖無法自控。
胸口迸發出失去意識的喘息和嚎叫。
這樣慘痛的自我爆發,在沒有酒精的時候,會被理性和羞恥所克制。
但此刻,軀體内所有情感,随着這振動和嚎叫釋放出來,痛快淋漓,無可救藥。
如同墜入地獄般的煎熬,引火自焚,粉身碎骨。
呵,這需要用如此強烈的痛苦去償還的畸戀。
人身不由己,沒有可能逃避,隻能被索債,直到終結。
她像瀕臨死亡的野獸,發出嘶吼和掙紮。
從未有過這樣大的力氣去消耗和傷害自己。
也許,她試圖讓心裡那頭以痛苦和黑暗喂食存活的野獸死去。
周慶長需要死而複生,周慶長必須死去一次。
她給定山撥了電話。
這是她此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憑靠的人。
他理性淡然,缺失情感卻不需要也無知覺。
她神志遲鈍,不知道對他說什麼,但卻必須要對一個人說話。
她說,定山,我對你說過的話依然正确。
人生短暫,世事無常,我知道情愛歡愉如同清晨的露水稍縱易逝,但即便如此,也一定要得到它的存在。
生命苦痛和悲哀太多。
哪怕一絲絲光線滲出,也是我的所求。
她說,我被長年積累的孤獨打敗,輸給一直匮乏的對情感和溫暖的需索,同時也屈服于情欲和幻相之下。
這是我注定的沉淪。
她說,我因此知道,我不過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定山即刻趕到。
床鋪上的斑斑血迹和她酗酒自殘的放任,使他把她帶走的意願異常堅定。
她住到他的家裡。
他守着她,煮米粥,熬蔬菜湯。
待在她身邊,默默無言。
她食不下咽,體重迅速減輕,日漸消瘦,隻是長時間睡覺。
仿佛不願意從昏睡中歸來,以此逃遁赤裸裸暴露的現實的機器。
有時深夜,他走到她床邊,輕輕問她,慶長,還是這樣難嗎。
她沒有睜開眼睛,微弱地點點頭,他便走開,去看電視或打掃廚房。
有時淩晨,他又過來問她,慶長,還是這樣難嗎。
她在微微發亮的天色裡依舊是點頭,他再次走開。
直到某天她能夠開始交流。
他說,慶長,人不做違背本性的事情,如果你如此煎熬,離開他是不對的。
可以去争取他,放下自尊,丢棄猜疑,找他談一次。
假設隻有感情才能夠讓你完整,為什麼不設法去得到。
她冷靜下來之後變得自知,說,我與他情感模式不同。
我需要純粹堅定完整确認的感情。
這種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肯定是一種悲劇,但我不能說服自己放棄。
這是我的信念。
如果我接受他随機自保平衡分裂的态度,那是妥協和屈服。
我無法做到。
定山。
這是他的方式,不是我的。
他的方式令我覺得不完整,不徹底,是一種自欺和受辱。
我甯可失去他。
他說,實際狀況複雜,也許他有難言之隐。
為何不給予他耐心和時間。
她說,我并非對時間失去耐心。
等他10年都沒有問題。
但我對他的情感失去信任,他搖擺不定,猶豫不決,其實并未對這份感情持有信念。
我不需要表演、戲劇和娛樂,我要的是确認和證明。
我知道這種方式太剛烈,僵化保守,獨斷固執,它會被折斷而不會有結果。
但我願意接受這結局。
當下我所能夠做的,就是承認失敗,保持安靜,試圖自愈。
他說,那麼,你好好休息,嘗試讓自己複原。
雖然痛苦,但這痛苦每天多睡一晚便少去一成。
時間是最好良藥。
一天一天過去,所有創痛和破碎,終究會得到平息。
也不過是如此。
他帶來的情感,像火光一樣被點燃,滿天煙火綻放。
熄滅之時,卻看到處境之荒蕪敗落更為急切逼真。
她清楚對他的放棄,是對自我的一種放棄。
與他的終結,使她不再确定在世界上的位置,隻能随波逐流。
即便如此,她要勉強并且用力支撐,繼續存活。
保持沉默,自生自滅。
一如大部分日常的人,忍耐着生活下去。
她沒有再回去住所。
按照定山的意願,退掉房子,與他同住。
定山願意照顧她。
對她而言,她也擔心清池回國之後去租住房子找她。
安頓下來之後,需要更多内容和行動讓生活忙碌,以此失去回憶和情緒。
除了文字工作,她又去一家美國人開設的私人性質孤兒院做義工,給殘疾孩子洗澡洗頭剪指甲喂飯,與他們說話。
慶長長久以來,覺得有社交障礙,一貫不擅交際,對人常常無話可說。
為此她的生命持有缺陷,一直生活在社會邊緣。
這份工作她卻可承擔,對着幼小病弱孩子,無需刻意,純真之處自有心領神會。
你一句,我一句,話題無窮盡。
地上螞蟻,花朵露水,光束中的塵埃,雨水聲響,手指數目,衣服顔色……樣樣都可耐心對答半日。
她教他們背古詩。
第一首是《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大聲讀它,就覺得簡單明了20個漢字,足夠把人的一生道盡,把前世過去和未來一一安排就位。
這首古詩具備光線一般的禅性。
通透,清明,概括洞穿萬物。
如同從“空”中捎來的一封信,這句話來自一個日本和尚。
那段時間,她以閱讀禅書打發閑暇。
在這封信裡,她讀到關于時間和心得的信息。
讀到童年時迎石階而上的路途,飄落裙子上的白色海棠花瓣被風輕輕吹散又飄落到空谷。
讀到内心如水波輕輕起伏澄澈如初的情感,她的愛并未失去幹涸,而隻是被損傷和隐藏。
讀着讀着,聲音越來越低,孩子們逐個入睡。
輕輕撫摸柔軟的小小身體,聞到隻屬于孩童的幼小發絲和肌膚的氣味,純潔芳香如同幼獸的氣味。
空氣慢慢靜寂,隻聽到嗓音低微振動。
不知不覺,一頭漆黑濃密的直發越發地長了,抵達腰際。
她從不去理發店修剪,隻是小心清洗和梳理。
有時把它編成一根印度式的粗長辮子,發絲中纏繞深藍和暗紅的細細棉線。
就這樣,度過夏天的30歲生日。
人會在瞬間變老。
慶長真正地覺得自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