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慶長 白鳥
關燈
小
中
大
,需索一種可無限度信任和依賴的關系,一種百般試探和考驗的關系,一種壓力重重充滿沖突暴戾的關系,一種具備強烈存在感的關系。
她的性格偏執激烈,着實危險。
事實上,她從未獲得過滿足,倒是把自己和别人傷害得體無完膚。
她自知情感部分的生長緩慢而變異,也許在少女時期就已停滞。
隻不過在體内植種一株死去的葉芽,纖細青蔥的嫩芽,不會衰老隻會死去。
她很清楚這一點。
在得不到感情的時候,她保持睡眠狀态。
生活本身千瘡百孔,人,又豈能幻想借助他人微薄之力得到成全。
感情的解脫與他人無關,隻與個體的超越性有關。
高級的感情,最終形成精神和意識。
低級的感情,隻能淪落為脾氣和情緒。
其實她從未如幻想過的那般去愛和被愛。
她也不相信有這樣的人存在。
所謂愛情,在3個月之後注定消逝的荷爾蒙遊戲。
它已不能夠成為她的信仰。
沒有人知道她快速結過婚,又離了婚。
在雜志社裡,慶長是個性孤介的單身女子。
抽煙,衣着不羁,沉默寡言,工作有成效。
遠天白地,從不覺得辛勞。
忙碌盡力,有時加班通宵。
相對于工作上的積極進取,在感情上,她成為一個随時保持克制及後退态度的人。
不把目光投注虛妄未來,關注當下。
如果命運的河流帶來什麼,那麼就撈起什麼。
一路播種一路收獲,不過如此而已。
現實中的慶長,面對自己缺漏的人生,卑微的處境,所能做的,隻是實踐一切行動,推進,繼續。
并做好準備迎接時時呼嘯而至的重創。
她覺得自己也許不愛任何男子。
覺得男人和女人是完全不同的系統,理解、思維以及情感方式都有隔膜。
對她來說,找到一個伴侶,無非是找到生活的共同合作者。
她戀愛過,結婚過,但并不覺得感受過情感真正的沖擊。
她尚未有機會得知,愛是什麼。
25歲,認識定山。
定山28歲,在張江從事IT行業,工作穩定,薪水豐厚,狀态單純。
他是南京人,母親早逝,父親重建家庭。
一直獨自在上海工作,在浦東早早買了房子。
獨立生活的磨練,使他性格内斂沉穩,如同慣常穿的格子棉襯衣、燈心絨長褲,都是溫厚樸實經久耐磨的質地。
他接近慶長,非常小心。
他們在圖書館裡認識。
慶長有一些工作時間會在圖書館裡完成。
她沒有受過正規完善的大學教育,卻自我訓練出一種閱讀和思考的習慣。
他多次看見她。
有時在桌子上做筆記,有時快速翻閱和查找資料,有時發呆,有時坐在書架後的隐秘牆角手裡拿着書睡了過去。
一個人在圖書館從早到晚打發掉一天。
他靠近她,與她聊天。
他們坐在圖書館院子裡,花園中紫藤花串串懸挂下來,空氣中靜谧的香氣。
她出來抽煙,眺望遠處,吐出輕淡煙霧,姿态灑落,如同在無人之境。
他享受她的存在。
她這般中性有力,跟其他叽叽喳喳嬌氣喧雜的女子完全不同。
她後來問他,為什麼選擇她。
他說,你好看,你安靜。
就這兩條。
她其實不是漂亮的女子。
她也從來都不是内心平和的人。
他的表達卻到此為止。
他們相識,并不是一個好的時機。
慶長成為一個貌似不需要愛的女子。
人在虛弱和壓抑時,更容易接受深層關系,試圖與他人聯結。
如同她和一同的關系,發展快速不合常态,卻有各自的深層動機所在。
感情,從來都是和理性背道而馳。
對兩個面具健全的人來說,他們對感情的寡然,也是對各自生活處境的漠視。
所以,這關系雖持續兩年,卻一直拖拉沒有進展。
她問自己,她愛他嗎。
她不知道。
對情感失望,反而心無障礙,輕省開始新的路程。
每周見面一到兩次,次數并不頻繁。
有時她去他浦東家裡,三房一廳寬敞房子,視野開闊,布置簡潔,似乎多年來處處俱備隻欠缺一個伴侶。
他除了閱讀專業書,看體育頻道,聽古典音樂,别無愛好。
對工作勤懇專注,還能做出一桌飯菜,手藝不俗。
她很多時間在出差采訪。
彼此聚少離多,沒有藤葛糾纏。
他本性恬适,有一個沉寂的不愛言語的女子,偶爾出現身邊相伴,已算完美。
這樣一個平凡可靠的男子陪伴餘生并無錯漏。
即使與定山在一起,如Fiona這般靠近的女友,也不知他在慶長生活中存在。
這隻能說明:一,她和定山生活足夠低調,從不成雙成對出現在衆人面前,各自世界完整獨立。
二,她的生活也許并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她隻跟自己的心分享一切。
她沒有想過結婚。
也并不覺得在戀愛。
但她和這個男子交往共存。
在縣城等待前往東溪鄉的客車。
她找到路邊靠近垃圾站一個廢棄水龍頭,擰開後有刺骨水流,洗手洗臉以潔淨自己。
天氣陰冷至極,一場大雪在遠方醞釀逼近。
她的背囊是60公升登山包,早已使用得破舊不堪,隻待淘汰。
一直遲遲舍不得調換,系帶斷裂又找到其他繩子重新接上。
在小吃攤裡買了兩隻餡餅,坐在簡陋的候車站,吃已被延遲到下午兩點的午飯。
一邊小心守住裝有電腦照相機的背包。
常年旅行,腸胃被鍛煉得極為強壯,從不胃疼腹瀉便秘。
不暈車,不過敏,不失眠,不近視。
是天生為上路做出準備的人。
夏天穿裙子,赤裸小腿上凸起結實飽滿的肌肉,長途步行的結果。
這是她的不同之處。
下午兩點半。
擠上發往東溪鄉的客車。
滿滿一車當地人,沉默無言,皮膚黧黑,望着窗外面無表情。
更多的人靠在座位或行李上昏昏欲睡。
她坐在最後一排位置,一路颠簸,碎石子路面狀況不佳。
很快汽車開始曲折盤旋于山巒嶺道之上。
不斷彎來折去,永無止境般的路途。
前排有婦女推開玻璃窗開始嘔吐,玻璃上飛濺星星點點嘔吐物,是被胃液分解的食物殘渣。
空氣中傳來一股刺鼻酸腐味道,又迅速被猛刮進來的劇烈山風吹散。
在她出發去瞻裡之前,定山說,慶長,這次春節父親希望我們能夠一起回去南京。
他暗示家裡希望婚期臨近。
慶長知道他父親對她尚算認可。
雖然他父親在大學執教,定山南大畢業,家裡是循規蹈矩知識分子家庭,但他們并不計較她如同獸般遊蕩不安的過去。
她工作獨立,在業内有一定口碑和資曆,這使她受到尊重。
定山的家庭也已看清,定山受良好家境保護素來個性内實,不适合作梗計較的女孩子。
慶長來自小城雲和,但骨子裡大氣從直,令人放心。
有一次,定山父親小心翼翼詢問她對房子的看法。
定山現在居住的130平米房子是為結婚預備。
他希望确認慶長對這個房子歸屬定山的完整性的認識。
中國人的一生,幾乎就在為房子搭上全部性命。
這是一種不自知的生命質地上的茫然嗎。
除了占有範圍之内的一席之地,再無别的去處,内心不具有安穩和信任。
這些被高價售賣的混凝土建築,這些被分割出來的一平米一平米,在某些時刻,己強盛于生命質量。
慶長知道定山父親介意這個事情。
她在雲和現今隻有叔叔嬸嬸,從小關系疏淡,娘家沒有任何人會為她的事情費心。
而她知道自己大部分時間,不過是睡在不停轉換的旅途床鋪上。
她也有可能死在去向不明的路途上。
一所自己沒有投入的房子,本就是他人的,她怎會有占有之心。
對方不知道慶長經曆過什麼。
慶長不說往事。
她早已看得清楚。
慶長說,伯父,你不必擔心。
我都明白。
如此,再怎樣經濟和精神獨立,為了情感和肉身有人相伴,就必須面對現實的瑣碎庸俗。
面對煩擾。
面對分歧。
所以她從不提結婚一事。
在雲和,女孩子如果25歲還沒有嫁出去,就是父母心頭隐疾。
幸好她生活在上海,親人四散離去,身邊則大多是如Fiona這般獨當一面的事業女性。
她們活得自在,輿論和環境的壓力不存在。
如果按照Fiona的野心,35歲都未必嫁掉。
在都會每日潮水般湧出的男子,在辦公樓,商業中心,地鐵站,店鋪,餐廳,健身俱樂部……任何一個地點,任何一個時刻,何止千千萬萬。
洶湧人潮裡,要尋找到一雙手,一起牽扯到老,又能夠是幾人。
結婚對慶長來說,其涵義已輕省。
生命狀态是一件事情。
結婚,是另一件事情。
它不過是生活實際内容的組成部分,功能性的存在。
時間最終會把它定義為一種習慣一種秩序一種規則一種結構。
它隻能成為大地的屬性,而不會超越其上。
一旦與精神無關,它就成為屬性簡單的事物。
如同超級市場,是這樣看起來複雜混亂但實質嚴謹有序的存在。
使人生活穩定操作輕省,如此而已。
她不再看重它。
事實上,她有足夠心理準備,可以迅速決定做它或者不做它。
既然她覺得婚姻可有可無,當然也可以選擇春節後與他結婚。
雖然他不是她心中等待的那個人。
至少,她想,晚上睡覺,身邊有一具溫度恒定的肉體散發呼吸。
茫茫人世,身心如此孤獨,且這孤獨曠日持久,漸漸成為一片望不到盡頭的平原。
定山是對她的内心世界一無所知也不感興趣的男子。
不限制她自由,無需她常伴左右。
他也不懂得她的美,她的饑餓。
與之相伴,她覺得安全。
她可以在他身邊,自甘堕落心灰意冷地活着。
車子從山頂盤到山底。
倉促一個拐彎,開上一條豁亮路途。
呵。
左側展現一個巨大空曠的水庫,水量充足,湖面碧藍清澈,風平浪靜,映襯周圍綿延起伏的翠綠山巒。
飄帶般延伸到遠方的白色公路。
幽深隐藏,而又坦然自處。
被無心遺失在此地,又仿佛存在于時間的邊界從未變遷。
這乍然邂逅,令人驚動,如同無法瞬間醒來的夢魇,内心分明卻無知無覺。
隻願跟随它趨向即将抵達的終止。
湖泊,山巒,樹林,天空,道路,空氣,陽光,一切組合呈現和諧平衡。
迅速的,它就被客車甩擲在背後。
留于它自身固有的無常和圓滿之中。
這一切出現在慶長視線裡,大概兩分鐘。
慶長掉過頭,沉浸在因為震動而屏息般的呼吸裡。
被這随風而逝的美,激動得熱淚盈眶。
她的性格偏執激烈,着實危險。
事實上,她從未獲得過滿足,倒是把自己和别人傷害得體無完膚。
她自知情感部分的生長緩慢而變異,也許在少女時期就已停滞。
隻不過在體内植種一株死去的葉芽,纖細青蔥的嫩芽,不會衰老隻會死去。
她很清楚這一點。
在得不到感情的時候,她保持睡眠狀态。
生活本身千瘡百孔,人,又豈能幻想借助他人微薄之力得到成全。
感情的解脫與他人無關,隻與個體的超越性有關。
高級的感情,最終形成精神和意識。
低級的感情,隻能淪落為脾氣和情緒。
其實她從未如幻想過的那般去愛和被愛。
她也不相信有這樣的人存在。
所謂愛情,在3個月之後注定消逝的荷爾蒙遊戲。
它已不能夠成為她的信仰。
沒有人知道她快速結過婚,又離了婚。
在雜志社裡,慶長是個性孤介的單身女子。
抽煙,衣着不羁,沉默寡言,工作有成效。
遠天白地,從不覺得辛勞。
忙碌盡力,有時加班通宵。
相對于工作上的積極進取,在感情上,她成為一個随時保持克制及後退态度的人。
不把目光投注虛妄未來,關注當下。
如果命運的河流帶來什麼,那麼就撈起什麼。
一路播種一路收獲,不過如此而已。
現實中的慶長,面對自己缺漏的人生,卑微的處境,所能做的,隻是實踐一切行動,推進,繼續。
并做好準備迎接時時呼嘯而至的重創。
她覺得自己也許不愛任何男子。
覺得男人和女人是完全不同的系統,理解、思維以及情感方式都有隔膜。
對她來說,找到一個伴侶,無非是找到生活的共同合作者。
她戀愛過,結婚過,但并不覺得感受過情感真正的沖擊。
她尚未有機會得知,愛是什麼。
25歲,認識定山。
定山28歲,在張江從事IT行業,工作穩定,薪水豐厚,狀态單純。
他是南京人,母親早逝,父親重建家庭。
一直獨自在上海工作,在浦東早早買了房子。
獨立生活的磨練,使他性格内斂沉穩,如同慣常穿的格子棉襯衣、燈心絨長褲,都是溫厚樸實經久耐磨的質地。
他接近慶長,非常小心。
他們在圖書館裡認識。
慶長有一些工作時間會在圖書館裡完成。
她沒有受過正規完善的大學教育,卻自我訓練出一種閱讀和思考的習慣。
他多次看見她。
有時在桌子上做筆記,有時快速翻閱和查找資料,有時發呆,有時坐在書架後的隐秘牆角手裡拿着書睡了過去。
一個人在圖書館從早到晚打發掉一天。
他靠近她,與她聊天。
他們坐在圖書館院子裡,花園中紫藤花串串懸挂下來,空氣中靜谧的香氣。
她出來抽煙,眺望遠處,吐出輕淡煙霧,姿态灑落,如同在無人之境。
他享受她的存在。
她這般中性有力,跟其他叽叽喳喳嬌氣喧雜的女子完全不同。
她後來問他,為什麼選擇她。
他說,你好看,你安靜。
就這兩條。
她其實不是漂亮的女子。
她也從來都不是内心平和的人。
他的表達卻到此為止。
他們相識,并不是一個好的時機。
慶長成為一個貌似不需要愛的女子。
人在虛弱和壓抑時,更容易接受深層關系,試圖與他人聯結。
如同她和一同的關系,發展快速不合常态,卻有各自的深層動機所在。
感情,從來都是和理性背道而馳。
對兩個面具健全的人來說,他們對感情的寡然,也是對各自生活處境的漠視。
所以,這關系雖持續兩年,卻一直拖拉沒有進展。
她問自己,她愛他嗎。
她不知道。
對情感失望,反而心無障礙,輕省開始新的路程。
每周見面一到兩次,次數并不頻繁。
有時她去他浦東家裡,三房一廳寬敞房子,視野開闊,布置簡潔,似乎多年來處處俱備隻欠缺一個伴侶。
他除了閱讀專業書,看體育頻道,聽古典音樂,别無愛好。
對工作勤懇專注,還能做出一桌飯菜,手藝不俗。
她很多時間在出差采訪。
彼此聚少離多,沒有藤葛糾纏。
他本性恬适,有一個沉寂的不愛言語的女子,偶爾出現身邊相伴,已算完美。
這樣一個平凡可靠的男子陪伴餘生并無錯漏。
即使與定山在一起,如Fiona這般靠近的女友,也不知他在慶長生活中存在。
這隻能說明:一,她和定山生活足夠低調,從不成雙成對出現在衆人面前,各自世界完整獨立。
二,她的生活也許并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她隻跟自己的心分享一切。
她沒有想過結婚。
也并不覺得在戀愛。
但她和這個男子交往共存。
在縣城等待前往東溪鄉的客車。
她找到路邊靠近垃圾站一個廢棄水龍頭,擰開後有刺骨水流,洗手洗臉以潔淨自己。
天氣陰冷至極,一場大雪在遠方醞釀逼近。
她的背囊是60公升登山包,早已使用得破舊不堪,隻待淘汰。
一直遲遲舍不得調換,系帶斷裂又找到其他繩子重新接上。
在小吃攤裡買了兩隻餡餅,坐在簡陋的候車站,吃已被延遲到下午兩點的午飯。
一邊小心守住裝有電腦照相機的背包。
常年旅行,腸胃被鍛煉得極為強壯,從不胃疼腹瀉便秘。
不暈車,不過敏,不失眠,不近視。
是天生為上路做出準備的人。
夏天穿裙子,赤裸小腿上凸起結實飽滿的肌肉,長途步行的結果。
這是她的不同之處。
下午兩點半。
擠上發往東溪鄉的客車。
滿滿一車當地人,沉默無言,皮膚黧黑,望着窗外面無表情。
更多的人靠在座位或行李上昏昏欲睡。
她坐在最後一排位置,一路颠簸,碎石子路面狀況不佳。
很快汽車開始曲折盤旋于山巒嶺道之上。
不斷彎來折去,永無止境般的路途。
前排有婦女推開玻璃窗開始嘔吐,玻璃上飛濺星星點點嘔吐物,是被胃液分解的食物殘渣。
空氣中傳來一股刺鼻酸腐味道,又迅速被猛刮進來的劇烈山風吹散。
在她出發去瞻裡之前,定山說,慶長,這次春節父親希望我們能夠一起回去南京。
他暗示家裡希望婚期臨近。
慶長知道他父親對她尚算認可。
雖然他父親在大學執教,定山南大畢業,家裡是循規蹈矩知識分子家庭,但他們并不計較她如同獸般遊蕩不安的過去。
她工作獨立,在業内有一定口碑和資曆,這使她受到尊重。
定山的家庭也已看清,定山受良好家境保護素來個性内實,不适合作梗計較的女孩子。
慶長來自小城雲和,但骨子裡大氣從直,令人放心。
有一次,定山父親小心翼翼詢問她對房子的看法。
定山現在居住的130平米房子是為結婚預備。
他希望确認慶長對這個房子歸屬定山的完整性的認識。
中國人的一生,幾乎就在為房子搭上全部性命。
這是一種不自知的生命質地上的茫然嗎。
除了占有範圍之内的一席之地,再無别的去處,内心不具有安穩和信任。
這些被高價售賣的混凝土建築,這些被分割出來的一平米一平米,在某些時刻,己強盛于生命質量。
慶長知道定山父親介意這個事情。
她在雲和現今隻有叔叔嬸嬸,從小關系疏淡,娘家沒有任何人會為她的事情費心。
而她知道自己大部分時間,不過是睡在不停轉換的旅途床鋪上。
她也有可能死在去向不明的路途上。
一所自己沒有投入的房子,本就是他人的,她怎會有占有之心。
對方不知道慶長經曆過什麼。
慶長不說往事。
她早已看得清楚。
慶長說,伯父,你不必擔心。
我都明白。
如此,再怎樣經濟和精神獨立,為了情感和肉身有人相伴,就必須面對現實的瑣碎庸俗。
面對煩擾。
面對分歧。
所以她從不提結婚一事。
在雲和,女孩子如果25歲還沒有嫁出去,就是父母心頭隐疾。
幸好她生活在上海,親人四散離去,身邊則大多是如Fiona這般獨當一面的事業女性。
她們活得自在,輿論和環境的壓力不存在。
如果按照Fiona的野心,35歲都未必嫁掉。
在都會每日潮水般湧出的男子,在辦公樓,商業中心,地鐵站,店鋪,餐廳,健身俱樂部……任何一個地點,任何一個時刻,何止千千萬萬。
洶湧人潮裡,要尋找到一雙手,一起牽扯到老,又能夠是幾人。
結婚對慶長來說,其涵義已輕省。
生命狀态是一件事情。
結婚,是另一件事情。
它不過是生活實際内容的組成部分,功能性的存在。
時間最終會把它定義為一種習慣一種秩序一種規則一種結構。
它隻能成為大地的屬性,而不會超越其上。
一旦與精神無關,它就成為屬性簡單的事物。
如同超級市場,是這樣看起來複雜混亂但實質嚴謹有序的存在。
使人生活穩定操作輕省,如此而已。
她不再看重它。
事實上,她有足夠心理準備,可以迅速決定做它或者不做它。
既然她覺得婚姻可有可無,當然也可以選擇春節後與他結婚。
雖然他不是她心中等待的那個人。
至少,她想,晚上睡覺,身邊有一具溫度恒定的肉體散發呼吸。
茫茫人世,身心如此孤獨,且這孤獨曠日持久,漸漸成為一片望不到盡頭的平原。
定山是對她的内心世界一無所知也不感興趣的男子。
不限制她自由,無需她常伴左右。
他也不懂得她的美,她的饑餓。
與之相伴,她覺得安全。
她可以在他身邊,自甘堕落心灰意冷地活着。
車子從山頂盤到山底。
倉促一個拐彎,開上一條豁亮路途。
呵。
左側展現一個巨大空曠的水庫,水量充足,湖面碧藍清澈,風平浪靜,映襯周圍綿延起伏的翠綠山巒。
飄帶般延伸到遠方的白色公路。
幽深隐藏,而又坦然自處。
被無心遺失在此地,又仿佛存在于時間的邊界從未變遷。
這乍然邂逅,令人驚動,如同無法瞬間醒來的夢魇,内心分明卻無知無覺。
隻願跟随它趨向即将抵達的終止。
湖泊,山巒,樹林,天空,道路,空氣,陽光,一切組合呈現和諧平衡。
迅速的,它就被客車甩擲在背後。
留于它自身固有的無常和圓滿之中。
這一切出現在慶長視線裡,大概兩分鐘。
慶長掉過頭,沉浸在因為震動而屏息般的呼吸裡。
被這随風而逝的美,激動得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