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了“日本”而大笑她卻以為我笑的是她屁股,便停下來彎下腰把屁股朝我面前一撅,笑道:
“你看你看你看!讓你把女人的屁股蛋看個夠!”
于是“日本”在我眼前更大大地膨脹起來。
平時,聊完了家務事,她決不會忘記叙述她怎樣和“麻雀”過“夫妻生活”。
當然她不會像農業大學畢業的“二杆子”那樣用文明的詞彙,而是直截了當地用一個動詞加一個名詞來表達。
她說她有時也覺得“心焦”,“‘麻雀’瘦得跟鐵鍬一樣,格得我骨頭疼。
“如麻雀”又愛喝酒,喝那種用白薯幹釀成的劣質強度酒,她皺着眉頭形容:“嘴巴臭得跟大糞坑一樣!”我覺得這似乎就是她最大的“心焦”了,除此之外她永遠快樂。
譬如我倆割育草或者割麥子的時候,蚊子牛虹馬虹滿天飛,朝人們劈頭蓋臉地撲來,連耳朵裡眼睛裡鼻孔裡嘴巴裡都會鑽進蚊子螃蟲還有一種叫“小咬”的飛蟲,叮得人滿臉是包,全身紅腫,這是我最害怕最“心焦”的事了,恨不得旁邊有條水渠讓我跳進去把全身淹沒在水裡。
而她卻好像毫不在乎,一面像撲蝴蝶一般撲打一面還笑嘻嘻地喊: “蚊子喜歡我,蒼蠅喜歡我,老鼠喜歡我,麻雀也喜歡我!……” 在她眼裡世界上好像沒有不喜歡她的人與動物,似乎她也喜歡世界上所有的人與動物,她是我所見過的唯一活得滞灑的人。
又譬如,她剛剛叙述了“夫妻生活”,還沒把喜歡她的“麻雀”罵夠,便會立即歡快地扭起秧歌。
一瞬間她能變化出七十二種表情。
她不止愛哼“二人台”并且愛扭秧歌,每次要扭得上氣不接下氣癱倒在地才肯罷休。
我想,“盡情”這個詞大概就是專為她而創造出來的。
她的舞台是田埂、渠壩、割了麥子的麥田、割了牧草的荒地甚至在馬圈、羊囵、豬隊廁所旁邊。
總之,隻要是我倆“打零工”的時候她一高興便會擔起來。
我汗流俠背地幹着活,她在一旁扭秧歌,秧歌扭倒在地上還要喘得哈際哈味地笑着問我: “有意思歧!” 她扭的秧歌我從來沒有在别處見過,盡管我不是内行但也看出她的舞姿絕對不符合規範,像一具全身各處的關節都是用線連接起來的木偶被耍木偶的人舉着搖晃一般,如果換另一個人來扭肯定是醜态百出,而她扭起來卻顯得活潑可愛,天真爛漫,臉上還帶着調皮的笑容,同時嘴裡發出“陪不侖旺嗆!勝不合旺嗆!喀不合旺嗆!噎不侖嘻哈哈哈……”的樂器伴奏。
她曾洋洋得意地說她不需要别人來用樂器為她伴奏,自稱“我自己就自帶狗皮弦子”。
我至今也不知道是真有一種民間樂器叫“狗皮弦子”,還是她自貶的一句玩笑。
她其實非常增長表演,一會兒揀根樹枝當旱煙杆楊在嘴上裝扮成老頭扭,一會兒提起嘴唇駝起背裝成老太婆扭,一會兒挺起“瓶瓶”的胸脯變成雄赳赳氣昂昂的小夥子扭,變化多端,花樣百出,她的“自帶狗皮弦子”始終不停地“陪不合喀嗆”! 雖然我覺得“有意思”,但也常常笑罵她有扭秧歌的力氣還不如多幹些活。
當然她決不會聽從我的,仍舊照扭不誤。
十年後我去著名的巴黎歌劇院觀看轟動巴黎的後現代派芭蕾舞《天鵝湖》,才發現原來她就是西方後現代派舞蹈的鼻祖:全部動作都是反舞蹈傳統的,在舞台上不應該怎麼跳便怎麼跳,舉手投足完全随演員此時此刻瞬間的興之所緻,肢體動作純粹出于天然,這種舞蹈的審美價值大約隻有真正後現代人或真正原始人才能體會得到。
看完後現代派的《天鵝湖》,我沒有招出租車也不去乘地鐵,一直徒步走到蒙瑪特高地,這裡是巴黎公社社員戰鬥的最後地點。
我在著名的“白教堂”前面的台階上坐下,整個蒙瑪特已空寂無人,連咖啡店也打烊了。
白天藝術家們聚集在此作畫,夜晚紛紛融人沉沉的黑暗。
我突然感到無邊的寂寞。
“有意思俄?”“是的,真有意思!”仰望巴黎的星空,淡淡的絲絲縷縷的雲正向東方飄浮。
“意思”在哪裡呢?一切的一切忽然變得絲毫沒有“意思”。
巴黎躺在我腳下平淡如水,惟有月光中的她浮出水面…… “有意思!真的非常有意思!”她也是來自另外一個星球的,完全不屬于這個權欲橫流物欲橫流的世界。
她絲毫沒有受到“社會化”“革命化”的污染,從不說流行的政治語言,相反,她用她自然純樸粗礦原始的風貌使所有“革命化”的意識形态及所謂的文明頃刻間土崩瓦解。
她像是直接從半坡村或更早的山頂洞中跑下來的人的始祖,讓現代人認識到“人”的原型。
她會使人感受到什麼是真誠,什麼是人的天性。
一次,她帶了一些炒熟的黃豆到田間來我倆一齊吃,雖然她從不刷牙牙齒卻潔白堅實,那口利牙把黃豆嚼得咯咧咯潮亂響,濃郁的黃豆香味從她嘴裡不斷向田野擴散。
她見我嚼得艱難便自告奮勇說我替你嚼。
但嚼好了怎樣遞到我嘴裡倒成了個難題。
她伸出她的舌頭“嗚嗚”地要我去接,舌尖上有她用舌頭裹成的一團黃豆泥。
我笑着不知所措,而她卻一把便将她舌尖上的黃豆泥持在手掌上往我嘴巴裡塞,我也隻好卻之不恭地咽到肚裡。
平時,聊完了家務事,她決不會忘記叙述她怎樣和“麻雀”過“夫妻生活”。
當然她不會像農業大學畢業的“二杆子”那樣用文明的詞彙,而是直截了當地用一個動詞加一個名詞來表達。
她說她有時也覺得“心焦”,“‘麻雀’瘦得跟鐵鍬一樣,格得我骨頭疼。
“如麻雀”又愛喝酒,喝那種用白薯幹釀成的劣質強度酒,她皺着眉頭形容:“嘴巴臭得跟大糞坑一樣!”我覺得這似乎就是她最大的“心焦”了,除此之外她永遠快樂。
譬如我倆割育草或者割麥子的時候,蚊子牛虹馬虹滿天飛,朝人們劈頭蓋臉地撲來,連耳朵裡眼睛裡鼻孔裡嘴巴裡都會鑽進蚊子螃蟲還有一種叫“小咬”的飛蟲,叮得人滿臉是包,全身紅腫,這是我最害怕最“心焦”的事了,恨不得旁邊有條水渠讓我跳進去把全身淹沒在水裡。
而她卻好像毫不在乎,一面像撲蝴蝶一般撲打一面還笑嘻嘻地喊: “蚊子喜歡我,蒼蠅喜歡我,老鼠喜歡我,麻雀也喜歡我!……” 在她眼裡世界上好像沒有不喜歡她的人與動物,似乎她也喜歡世界上所有的人與動物,她是我所見過的唯一活得滞灑的人。
又譬如,她剛剛叙述了“夫妻生活”,還沒把喜歡她的“麻雀”罵夠,便會立即歡快地扭起秧歌。
一瞬間她能變化出七十二種表情。
她不止愛哼“二人台”并且愛扭秧歌,每次要扭得上氣不接下氣癱倒在地才肯罷休。
我想,“盡情”這個詞大概就是專為她而創造出來的。
她的舞台是田埂、渠壩、割了麥子的麥田、割了牧草的荒地甚至在馬圈、羊囵、豬隊廁所旁邊。
總之,隻要是我倆“打零工”的時候她一高興便會擔起來。
我汗流俠背地幹着活,她在一旁扭秧歌,秧歌扭倒在地上還要喘得哈際哈味地笑着問我: “有意思歧!” 她扭的秧歌我從來沒有在别處見過,盡管我不是内行但也看出她的舞姿絕對不符合規範,像一具全身各處的關節都是用線連接起來的木偶被耍木偶的人舉着搖晃一般,如果換另一個人來扭肯定是醜态百出,而她扭起來卻顯得活潑可愛,天真爛漫,臉上還帶着調皮的笑容,同時嘴裡發出“陪不侖旺嗆!勝不合旺嗆!喀不合旺嗆!噎不侖嘻哈哈哈……”的樂器伴奏。
她曾洋洋得意地說她不需要别人來用樂器為她伴奏,自稱“我自己就自帶狗皮弦子”。
我至今也不知道是真有一種民間樂器叫“狗皮弦子”,還是她自貶的一句玩笑。
她其實非常增長表演,一會兒揀根樹枝當旱煙杆楊在嘴上裝扮成老頭扭,一會兒提起嘴唇駝起背裝成老太婆扭,一會兒挺起“瓶瓶”的胸脯變成雄赳赳氣昂昂的小夥子扭,變化多端,花樣百出,她的“自帶狗皮弦子”始終不停地“陪不合喀嗆”! 雖然我覺得“有意思”,但也常常笑罵她有扭秧歌的力氣還不如多幹些活。
當然她決不會聽從我的,仍舊照扭不誤。
十年後我去著名的巴黎歌劇院觀看轟動巴黎的後現代派芭蕾舞《天鵝湖》,才發現原來她就是西方後現代派舞蹈的鼻祖:全部動作都是反舞蹈傳統的,在舞台上不應該怎麼跳便怎麼跳,舉手投足完全随演員此時此刻瞬間的興之所緻,肢體動作純粹出于天然,這種舞蹈的審美價值大約隻有真正後現代人或真正原始人才能體會得到。
看完後現代派的《天鵝湖》,我沒有招出租車也不去乘地鐵,一直徒步走到蒙瑪特高地,這裡是巴黎公社社員戰鬥的最後地點。
我在著名的“白教堂”前面的台階上坐下,整個蒙瑪特已空寂無人,連咖啡店也打烊了。
白天藝術家們聚集在此作畫,夜晚紛紛融人沉沉的黑暗。
我突然感到無邊的寂寞。
“有意思俄?”“是的,真有意思!”仰望巴黎的星空,淡淡的絲絲縷縷的雲正向東方飄浮。
“意思”在哪裡呢?一切的一切忽然變得絲毫沒有“意思”。
巴黎躺在我腳下平淡如水,惟有月光中的她浮出水面…… “有意思!真的非常有意思!”她也是來自另外一個星球的,完全不屬于這個權欲橫流物欲橫流的世界。
她絲毫沒有受到“社會化”“革命化”的污染,從不說流行的政治語言,相反,她用她自然純樸粗礦原始的風貌使所有“革命化”的意識形态及所謂的文明頃刻間土崩瓦解。
她像是直接從半坡村或更早的山頂洞中跑下來的人的始祖,讓現代人認識到“人”的原型。
她會使人感受到什麼是真誠,什麼是人的天性。
一次,她帶了一些炒熟的黃豆到田間來我倆一齊吃,雖然她從不刷牙牙齒卻潔白堅實,那口利牙把黃豆嚼得咯咧咯潮亂響,濃郁的黃豆香味從她嘴裡不斷向田野擴散。
她見我嚼得艱難便自告奮勇說我替你嚼。
但嚼好了怎樣遞到我嘴裡倒成了個難題。
她伸出她的舌頭“嗚嗚”地要我去接,舌尖上有她用舌頭裹成的一團黃豆泥。
我笑着不知所措,而她卻一把便将她舌尖上的黃豆泥持在手掌上往我嘴巴裡塞,我也隻好卻之不恭地咽到肚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