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八
現在時常有一股悲憫之情,像“青春期”時會從胸中湧出一股帶血的氣似的從我心底往上泛起。
也許這是我已衰老的征兆,過去我可不悲天憫人。
但是我的悲們又不知對誰悲憫,向誰施用心底的悲憫,于是常常仰天浩歎。
我周圍的人已經習慣了我的歎息,卻不理解我為何而歎:看書也歎看報也歎,看見蓋起高樓也歎看見大橋變成廢墟也歎,聽見好事也歎聽見醜聞也歎,受到贊揚也歎受到攻擊也歎,成功時也歎遭殃時也歎,甚至休息閑散時也歎,到了無事不歎、無病呻吟的地步。
我想我彌留時絕對不會有一句完整的話,大概也和“二杆子”過完“夫妻生活”一樣,隻有長長的一聲歎息: “完了!” 但我既不為人而歎也不為自己而歎。
我感謝命運對我如此鐘愛,凡我遇見的人和經曆的事,命運都像拿着個橘子一樣在我面前翻來覆去地賣弄,仿佛是讓我看清楚卻又不讓我看清楚;而且命運一會兒把我拉下來一會兒将我抛上去,使我一陣子明白一陣子糊塗。
所以最終我仍不能深省人情世故,在我自以為覺悟時我又悟到并未覺悟,一生都在明白與糊塗之間。
我開始學書法後常有人向我索字,一次我問一位求字者你想要我寫什麼話,求字者思忖着歎了口氣,說他就喜歡鄭闆橋的“難得糊塗”,好像他懷才不遇屢遭排斥是因為他明白過度。
我聽了又不由得大笑,我說,你和我一輩子從來沒有明白過,連鄭闆橋在内都糊糊塗塗過了一生,“難得糊塗”從何講起?于是我大筆一揮給他寫了幅“難得明白”。
後來我聽說他還不願挂在牆上,因為很多人自以為聰明,他的所知就是整個世界;又有很多人根本就沒想探個究竟,糊塗也是這一輩子,明白也是這一輩子,不明不白最容易過日子,“槁”明白其實是件很痛苦的事,在明白與糊塗之間才是一種幸福的狀态。
到了老年我才知道這是命運給我的最好賞賜,我的歎息是一種感恩的表現。
前面說過,我跟群專隊的牛鬼蛇神每天一起勞動,漸漸就對他們有些同情。
他們當幹部的時候犯什麼錯誤我不知道,也沒看見他們高人一等時怎樣頤指氣使,壓迫群衆,隻看見今天他們不但在“頭頭”面前而且在我面前也低眉順眼,卑躬屈膝,日子比勞改犯人過得還艱難。
勞改犯人一口到号子便另有一片天地,一個個蒸、煮、熬、烤從工地捎回的各種野生動植物,然後慢條斯理地一口口享受;勞改犯壓根兒不想過去未來,想家也隻想家裡會給他們送來什麼東西。
這裡的牛鬼蛇神卻天天要檢查過去、彙報現在、保證未來,還要寫揭發材料應付外調人員,仿佛他們的一生都在這裡擠壓成一堆,所以連睡着覺打着鼾都一副愁眉苦臉。
革命群衆對活老虎可不留情,折磨起它們來花樣百出,心狠手辣。
有時晚上也拉隻活老虎出去耍一耍,被拖回來時肯定頭破血流像真死了一樣。
别的活老虎都不管,隻有我偶爾起來移半死的老虎包紮一下。
每到這時我就想起讀過的革命小說,那上面描寫舊社會革命者蹲監獄的某種情景似乎和群專隊有點相仿。
我沒參加“文革”當然不懂得“文革”的大道理,也沒時間拜讀那些長篇大論的文章,可是僅憑這點我的感情就傾向挨整的幹部,直到發生了下面我要說的這件事。
夏天過了是秋天,秋天過了是冬天,日子就這麼過着而我并不覺得難過。
若幹年後我反而很向往那段時光,勞改隊群專隊都常再現于我後來的夢。
夢見我又被抓起來我并不會驚出一身冷汗,卻有一絲再次獲得青春期的欣喜,我似乎天生就适應面對挑戰。
我理解為什麼千千萬萬“知識青年”當年被迫上山下鄉到他們不應該去的地方受苦,今天他們回憶起來卻一個個高唱“青春無悔”。
我和這些老了的“知識青年”有一緻的感受,我們懷念的是那段“青春期”中的青春,青春不論放在哪裡都是人生中最光彩的一段時期;青春期即使“無奈”,到了中老年也漸漸會變得“無悔”。
這大概也是一些人總是偏袒過去的罪惡甚至加以美化的原因之一,誰願意承認自己的青春耗費在毫無價值的事情上面? 是的,青春期時看到的太陽也與現在的太陽不一樣。
一次我在美國的印第安那州去遊覽印第安人保留地,高速公路邊突然“嘩”的一聲巨響,落下一輪巨大的彤紅的夕陽,美麗得叫我對她無可名狀,我想了半天才想出最貼切的比拟:“那就是與我勞改期間在曠野上看到的落日相同!命運恰恰讓我的青春期逢到那樣的時辰,我别無選擇,到了老年我對生活的感受都會以那時的體驗為基準。
”那時,我讀的每一頁書現在都能記住,現在讀了哪怕隻是一句短短的警句轉眼便會忘掉。
老年人容易僵化就在于衰老的大腦再不能容納新的事物,我們隻能是傳統的載體。
也許這是我已衰老的征兆,過去我可不悲天憫人。
但是我的悲們又不知對誰悲憫,向誰施用心底的悲憫,于是常常仰天浩歎。
我周圍的人已經習慣了我的歎息,卻不理解我為何而歎:看書也歎看報也歎,看見蓋起高樓也歎看見大橋變成廢墟也歎,聽見好事也歎聽見醜聞也歎,受到贊揚也歎受到攻擊也歎,成功時也歎遭殃時也歎,甚至休息閑散時也歎,到了無事不歎、無病呻吟的地步。
我想我彌留時絕對不會有一句完整的話,大概也和“二杆子”過完“夫妻生活”一樣,隻有長長的一聲歎息: “完了!” 但我既不為人而歎也不為自己而歎。
我感謝命運對我如此鐘愛,凡我遇見的人和經曆的事,命運都像拿着個橘子一樣在我面前翻來覆去地賣弄,仿佛是讓我看清楚卻又不讓我看清楚;而且命運一會兒把我拉下來一會兒将我抛上去,使我一陣子明白一陣子糊塗。
所以最終我仍不能深省人情世故,在我自以為覺悟時我又悟到并未覺悟,一生都在明白與糊塗之間。
我開始學書法後常有人向我索字,一次我問一位求字者你想要我寫什麼話,求字者思忖着歎了口氣,說他就喜歡鄭闆橋的“難得糊塗”,好像他懷才不遇屢遭排斥是因為他明白過度。
我聽了又不由得大笑,我說,你和我一輩子從來沒有明白過,連鄭闆橋在内都糊糊塗塗過了一生,“難得糊塗”從何講起?于是我大筆一揮給他寫了幅“難得明白”。
後來我聽說他還不願挂在牆上,因為很多人自以為聰明,他的所知就是整個世界;又有很多人根本就沒想探個究竟,糊塗也是這一輩子,明白也是這一輩子,不明不白最容易過日子,“槁”明白其實是件很痛苦的事,在明白與糊塗之間才是一種幸福的狀态。
到了老年我才知道這是命運給我的最好賞賜,我的歎息是一種感恩的表現。
前面說過,我跟群專隊的牛鬼蛇神每天一起勞動,漸漸就對他們有些同情。
他們當幹部的時候犯什麼錯誤我不知道,也沒看見他們高人一等時怎樣頤指氣使,壓迫群衆,隻看見今天他們不但在“頭頭”面前而且在我面前也低眉順眼,卑躬屈膝,日子比勞改犯人過得還艱難。
勞改犯人一口到号子便另有一片天地,一個個蒸、煮、熬、烤從工地捎回的各種野生動植物,然後慢條斯理地一口口享受;勞改犯壓根兒不想過去未來,想家也隻想家裡會給他們送來什麼東西。
這裡的牛鬼蛇神卻天天要檢查過去、彙報現在、保證未來,還要寫揭發材料應付外調人員,仿佛他們的一生都在這裡擠壓成一堆,所以連睡着覺打着鼾都一副愁眉苦臉。
革命群衆對活老虎可不留情,折磨起它們來花樣百出,心狠手辣。
有時晚上也拉隻活老虎出去耍一耍,被拖回來時肯定頭破血流像真死了一樣。
别的活老虎都不管,隻有我偶爾起來移半死的老虎包紮一下。
每到這時我就想起讀過的革命小說,那上面描寫舊社會革命者蹲監獄的某種情景似乎和群專隊有點相仿。
我沒參加“文革”當然不懂得“文革”的大道理,也沒時間拜讀那些長篇大論的文章,可是僅憑這點我的感情就傾向挨整的幹部,直到發生了下面我要說的這件事。
夏天過了是秋天,秋天過了是冬天,日子就這麼過着而我并不覺得難過。
若幹年後我反而很向往那段時光,勞改隊群專隊都常再現于我後來的夢。
夢見我又被抓起來我并不會驚出一身冷汗,卻有一絲再次獲得青春期的欣喜,我似乎天生就适應面對挑戰。
我理解為什麼千千萬萬“知識青年”當年被迫上山下鄉到他們不應該去的地方受苦,今天他們回憶起來卻一個個高唱“青春無悔”。
我和這些老了的“知識青年”有一緻的感受,我們懷念的是那段“青春期”中的青春,青春不論放在哪裡都是人生中最光彩的一段時期;青春期即使“無奈”,到了中老年也漸漸會變得“無悔”。
這大概也是一些人總是偏袒過去的罪惡甚至加以美化的原因之一,誰願意承認自己的青春耗費在毫無價值的事情上面? 是的,青春期時看到的太陽也與現在的太陽不一樣。
一次我在美國的印第安那州去遊覽印第安人保留地,高速公路邊突然“嘩”的一聲巨響,落下一輪巨大的彤紅的夕陽,美麗得叫我對她無可名狀,我想了半天才想出最貼切的比拟:“那就是與我勞改期間在曠野上看到的落日相同!命運恰恰讓我的青春期逢到那樣的時辰,我别無選擇,到了老年我對生活的感受都會以那時的體驗為基準。
”那時,我讀的每一頁書現在都能記住,現在讀了哪怕隻是一句短短的警句轉眼便會忘掉。
老年人容易僵化就在于衰老的大腦再不能容納新的事物,我們隻能是傳統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