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際而下那一曲弧形的脖子,由于發辮被緊束着而好像故意要顯露出來一樣分外清明。

    那是一片迷人的三角區,筆直的斜邊是洗得褪色的衣領。

    于是我終生喜歡洗得發白的!日衣裳,果然,三十多年後一種水磨洗布竟成了流行的時尚。

     美麗并不需要很多,正如警句妙語,越短小才越顯得精彩。

    單是烏黑發亮的頭發還不夠美麗,單是白皙的皮膚也不夠美麗,美麗的原來是隐藏在烏黑的發根中依稀可見又難見的白皙的皮膚。

    隻有那麼一小塊,如同一滴牛奶的淚暈。

    在整體描繪上,那正如畫家神來的一抹妙筆似的可邀而不可求。

    是她,教會我從後面去欣賞女性以至于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她使我對(背影)這将課文理解得比一般同學深刻.并且從此激發起我對任何事物的幕後活動與背景的興趣,決不會輕易相信表面的形式,用現在流行的話語來說就是喜歡“揭秘”。

    我常想,我能夠“兼聽”并且是個“兩點論”者,是不是也和青春期時的這個啟發有關? 這個世界上的東西其實并不太多,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一切一切動植物所謂的“無數”都有絕對數量,惟獨秘密在地球上爆滿,太多的秘密是宇宙間的另一個“黑洞”。

    譬如我對她耳後、脖項、衣領構成的三角區的神往癡迷,直到五十年後的今天才公布于衆。

    而在當時,在我摔斷腿之前一學期左右,可以說隻有那白得耀眼的三角區才是使我天天積極地去上學的動力。

    父母親都很奇怪,我每天每堂課都不缺,摔斷了腿躺在家裡還總惦記着學校,老師也說我在教室裡表現得也很用心聽講的樣子,而我除了作文課外,卻門門學科都不及格,連體育課音樂課也不滿六十分。

    我想,這大概就是我現在勉強當了一名作家的初始原因吧。

     那時我一見到她的脖項便激動得想去觸摸,或是将那一片小小的三角貼在胸前。

    她耳後的三角區有如吸引飛機輪船自行往下栽的百慕大三角區,不但使我一舉從三層樓上往下跳,還經常讓我喪魂失魄,上課鈴一響我在座位上落座,等候的不是老師而是她。

    如果她哪天請假我便神智恍榴,四十五分鐘下來我竟不知道剛剛上的是什麼課;前面的座位空了我的心也仿佛空了。

    不過那時我并沒有一點櫥櫃裡那種“發情”的沖動,體内某個部位更沒有湧動膨脹,因為她那皮膚上光滑得沒有一個毛孔,沒有一點般疵,質地像大理石一般緊密,也像大理石一樣冷冷地拒人千裡之外。

     如今我回憶起來,那可算我平生第一次領略到“愛慕”的滋味,已經比“發情”提高了一個等級,達到一種詩的境界。

    對白色三角區的神魂颠倒和在雨中玄武湖的心曠神恰相同,都與肉感無關,屬于另一類感覺範疇。

    那隐藏在烏黑的發根中依稀可見又難見的白皙的皮膚,啟發了我對杜甫的“香霧雲鬓濕”有新的诠釋。

    我自信比稍遜風騷的私塾先生更理解杜甫。

    她圓潤的脖項上方那一小片微有彎度的爬升地帶,顔色時深時淺,或白或黑,在我眼中果然霧氣蒙蒙,香煙線繞。

    所以我認為杜甫的“香霧”并非一般人解釋的是嗅覺上的“香”,而是指視覺上如“霧”的膝俄;“濕”也不是潮濕的“濕”,而是觸覺上的涼爽和光滑。

    對女人的鬓發有如此細膩人微的感覺,可見杜甫真是個偉大的女性欣賞家! 這說明我的确比在櫥櫃裡時成熟了許多,是符合“青春期”成長的生理規律的。

    隻有這點還可證明我發育正常,我的身體一直很健康大概也得益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