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秋水伊人
關燈
小
中
大
近午時分,趙子玉姑娘穿了一身青儒衫,出現在蕪湖碼頭,女扮男裝翩翩濁世佳公子,确是惹人注目。
安慶來的船緩緩靠上了碼頭,下船的旅客中,出現了紫金鳳與尹琴姐妹倆,帶了兩名侍女與兩名從人,匆匆上了碼頭。
尹琴看到了急步排衆而來的趙姑娘,不由一怔,訝然迎上問:“咦!趙公子,你的臉色怎麼這樣難看?你……” 趙姑娘滿臉愁容,惶然道:“尹姑娘,天磊哥走了。
” “怎麼?他……”紫金鳳驚問。
趙姑娘苦笑,幽幽一歎道:“昨晚上走的。
他的傷還沒好,昨天我有事,離開甯宣一個時辰,他便匆匆走了。
” “哎呀!說好了等我們回來接他回安慶,他怎麼走了?可留有口信?” “沒有。
” “不辭而别?熊東主怎麼說?”尹琴搶着問。
“據熊東主說,我離開不久,有個五十來歲的人,登門求見天磊哥,說是有要事面陳。
之後,天磊哥打發來人走後不久,便悄然從後門走了。
” “老天爺,這是怎麼一回事?他的傷尚未養好,就不怕人家耽心。
”紫金鳳焦急地說。
“會不會有了意外?”尹琴問。
趙姑娘搖頭道:“不可能是意外。
我知道,他不願與我久處,上次在九江,他也是一聲不響便一走了之。
” “咱們得設法找到他。
”尹琴急急地說。
趙姑娘滿懷幽怨地說:“我已經派人四出打聽了,迄今仍無消息。
” “咱們趕快分頭尋找……” 趙姑娘黯然地說:“恐怕我不能留下來了。
昨日我接到家書,須盡早動身返家,這裡的事,隻好勞駕你們兩位了。
我等你們來,就是為了這件事。
走吧,咱們到住處再商量。
” 紫金鳳出動了不少人,四出打聽銀漢孤星的消息。
可是,她們失望了,猶如泥牛入海,音訊全無。
兩月前,河南府嵩縣,小地方。
地方雖小,卻出了一位大名人伊尹,商朝的賢相,助湯伐桀名标青史。
伊尹的出身大有問題,事迹近乎神話。
據說,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子于空桑中,長而相殷;他的性即因伊川而來。
據說,有莘氏采桑之地是空桑澗,空桑澗是伊河的一條小支流,在嵩縣南北流入伊,目下仍稱為空桑澗河。
出南門沿小徑南行,約八裡地便到了空桑澗。
這一帶全是山,整個嵩縣位于山區的一處小盆地内,地廣人稀,交通不便,隻有一條小官道通向東北一百六十裡的府城。
另有一條小道至伊陽縣。
西南,是伏牛山區,走上百裡不見人煙并非奇事,生活在這一帶,不啻置身化外。
距空桑澗的裡餘,有一座小村莊,地名柏谷鄉。
這是南入山區的最後一座小市集,也是附近四鄉的農産聚散地。
北面兩裡地,另有一座小村叫唐聚。
唐聚,顧名思義,便知是一姓村,是姓唐的族人聚居之所。
在河南府,以“聚”為名的村落平常得很。
在陝西西安附近,則稱曲,如韋曲、武曲、樊曲等等,與河南的聚性質相同;凡是冠以姓者,定是一姓村。
唐聚由于是一姓村,而且人丁甚旺,因此形成嵩縣數一數二的大族,也自然而然地形成可左右地方的潛勢力。
村位于南北要道,小徑貫村而過,實際控制住南面的柏谷鄉,控制住柏谷鄉的咽喉。
很久很久以前,相谷鄉進城的小娃娃們,經常與唐聚的小娃娃沖突。
久而久之,柏谷鄉的人,與唐聚的人便成了仇敵。
到底仇是如何結的?恐怕誰也弄不清,也許是上一代又上一代,某一方面的小娃娃吃了虧,然後是報複又報複。
小娃娃們長大了,就這麼一代又一代地交代下來,彼此勢成水火,挑剔報複循環不絕,愈演愈烈。
終于,在四五十年前演成了大火拼,開始出人命。
總之,柏谷鄉在先天上便吃了虧,人不夠團結是原因之一,最要命的是鄉人進城,非走唐聚不可,除非一二十人結夥而過,不然保證會被打得頭破血流。
多年前,柏谷鄉的人不勝其猶,忍痛改道走西面的大王沖,甯可多走六七裡,算是讓步放棄路權。
唐聚得意了許多年,但這幾年又蠢然欲動,似乎仍不滿足,不時派人辯說大王沖的人,要求大王沖的人封路。
大王沖的人當然并不傻,如果封路,那麼,柏谷鄉可能以牙還牙,也斷絕大王沖的人至柏谷鄉趕集的權利,豈不兩敗俱傷?因此一直就沒答應。
當然,大王沖的人也看不慣唐聚那些人的嘴臉。
唐聚的族長唐柱國,犯了他一生最大的錯誤,不該惱羞成怒遷怒大王沖的人,兩面樹敵犯了大忌,竟然不擇手段威迫利誘,陰謀難逞終幹引起了一場械鬥,那會有好處?一動刀槍,難保沒有人受傷。
柏谷鄉當然站在大王沖的一邊,雖不曾參與械鬥,但送糧送牲口緻意在所難免。
這一來,三方面壁壘分明,巨變在蘊釀中。
直至十餘年前,柏谷鄉蕭家竟然出了一位曾經高中進士及第,外放知縣的蕭宗慈,這件事方冷卻下來。
唐聚的子弟天膽也不敢與朝廷的命宮作對,仇恨暫且壓下靜待機會,不時請巫師施術,想降災蕭家除去眼中釘。
蕭宗慈是個深明大義的讀書人,從未想到公報私仇,甚至他派人迎接家小赴任,走的也是大王沖而不走唐聚,可知他的為人了。
十餘年來,他仕途多舛,不但不曾晉升,甚至曾經閑置了幾年,他絲毫不以為意,似乎對功名仕途并不熱衷。
糟的是他年過半百,膝下猶虛,蕭夫人肚皮不争氣,隻替他生下兩位千金。
這天,唐聚殺豬宰羊筵開五十席,敦請城内的朋友與四鄉的戚朋前來大事慶祝,即席宣布蕭宗慈已告老緻任,不久便可像喪家之犬般狼狽返鄉。
一個告老丢官的人像是落水狗,唐聚的人機會來了,十餘年的怨氣,終于等到這一天。
唐聚狂歡了三天,然後是數十天的等待。
這天,消息傳到,蕭宗慈的車馬已經到了縣城。
蕭宗慈傍晚時分抵達縣城,利用晚上至城中親友處拜會。
次日一早,立即啟程返家,歸心似箭,
安慶來的船緩緩靠上了碼頭,下船的旅客中,出現了紫金鳳與尹琴姐妹倆,帶了兩名侍女與兩名從人,匆匆上了碼頭。
尹琴看到了急步排衆而來的趙姑娘,不由一怔,訝然迎上問:“咦!趙公子,你的臉色怎麼這樣難看?你……” 趙姑娘滿臉愁容,惶然道:“尹姑娘,天磊哥走了。
” “怎麼?他……”紫金鳳驚問。
趙姑娘苦笑,幽幽一歎道:“昨晚上走的。
他的傷還沒好,昨天我有事,離開甯宣一個時辰,他便匆匆走了。
” “哎呀!說好了等我們回來接他回安慶,他怎麼走了?可留有口信?” “沒有。
” “不辭而别?熊東主怎麼說?”尹琴搶着問。
“據熊東主說,我離開不久,有個五十來歲的人,登門求見天磊哥,說是有要事面陳。
之後,天磊哥打發來人走後不久,便悄然從後門走了。
” “老天爺,這是怎麼一回事?他的傷尚未養好,就不怕人家耽心。
”紫金鳳焦急地說。
“會不會有了意外?”尹琴問。
趙姑娘搖頭道:“不可能是意外。
我知道,他不願與我久處,上次在九江,他也是一聲不響便一走了之。
” “咱們得設法找到他。
”尹琴急急地說。
趙姑娘滿懷幽怨地說:“我已經派人四出打聽了,迄今仍無消息。
” “咱們趕快分頭尋找……” 趙姑娘黯然地說:“恐怕我不能留下來了。
昨日我接到家書,須盡早動身返家,這裡的事,隻好勞駕你們兩位了。
我等你們來,就是為了這件事。
走吧,咱們到住處再商量。
” 紫金鳳出動了不少人,四出打聽銀漢孤星的消息。
可是,她們失望了,猶如泥牛入海,音訊全無。
兩月前,河南府嵩縣,小地方。
地方雖小,卻出了一位大名人伊尹,商朝的賢相,助湯伐桀名标青史。
伊尹的出身大有問題,事迹近乎神話。
據說,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子于空桑中,長而相殷;他的性即因伊川而來。
據說,有莘氏采桑之地是空桑澗,空桑澗是伊河的一條小支流,在嵩縣南北流入伊,目下仍稱為空桑澗河。
出南門沿小徑南行,約八裡地便到了空桑澗。
這一帶全是山,整個嵩縣位于山區的一處小盆地内,地廣人稀,交通不便,隻有一條小官道通向東北一百六十裡的府城。
另有一條小道至伊陽縣。
西南,是伏牛山區,走上百裡不見人煙并非奇事,生活在這一帶,不啻置身化外。
距空桑澗的裡餘,有一座小村莊,地名柏谷鄉。
這是南入山區的最後一座小市集,也是附近四鄉的農産聚散地。
北面兩裡地,另有一座小村叫唐聚。
唐聚,顧名思義,便知是一姓村,是姓唐的族人聚居之所。
在河南府,以“聚”為名的村落平常得很。
在陝西西安附近,則稱曲,如韋曲、武曲、樊曲等等,與河南的聚性質相同;凡是冠以姓者,定是一姓村。
唐聚由于是一姓村,而且人丁甚旺,因此形成嵩縣數一數二的大族,也自然而然地形成可左右地方的潛勢力。
村位于南北要道,小徑貫村而過,實際控制住南面的柏谷鄉,控制住柏谷鄉的咽喉。
很久很久以前,相谷鄉進城的小娃娃們,經常與唐聚的小娃娃沖突。
久而久之,柏谷鄉的人,與唐聚的人便成了仇敵。
到底仇是如何結的?恐怕誰也弄不清,也許是上一代又上一代,某一方面的小娃娃吃了虧,然後是報複又報複。
小娃娃們長大了,就這麼一代又一代地交代下來,彼此勢成水火,挑剔報複循環不絕,愈演愈烈。
終于,在四五十年前演成了大火拼,開始出人命。
總之,柏谷鄉在先天上便吃了虧,人不夠團結是原因之一,最要命的是鄉人進城,非走唐聚不可,除非一二十人結夥而過,不然保證會被打得頭破血流。
多年前,柏谷鄉的人不勝其猶,忍痛改道走西面的大王沖,甯可多走六七裡,算是讓步放棄路權。
唐聚得意了許多年,但這幾年又蠢然欲動,似乎仍不滿足,不時派人辯說大王沖的人,要求大王沖的人封路。
大王沖的人當然并不傻,如果封路,那麼,柏谷鄉可能以牙還牙,也斷絕大王沖的人至柏谷鄉趕集的權利,豈不兩敗俱傷?因此一直就沒答應。
當然,大王沖的人也看不慣唐聚那些人的嘴臉。
唐聚的族長唐柱國,犯了他一生最大的錯誤,不該惱羞成怒遷怒大王沖的人,兩面樹敵犯了大忌,竟然不擇手段威迫利誘,陰謀難逞終幹引起了一場械鬥,那會有好處?一動刀槍,難保沒有人受傷。
柏谷鄉當然站在大王沖的一邊,雖不曾參與械鬥,但送糧送牲口緻意在所難免。
這一來,三方面壁壘分明,巨變在蘊釀中。
直至十餘年前,柏谷鄉蕭家竟然出了一位曾經高中進士及第,外放知縣的蕭宗慈,這件事方冷卻下來。
唐聚的子弟天膽也不敢與朝廷的命宮作對,仇恨暫且壓下靜待機會,不時請巫師施術,想降災蕭家除去眼中釘。
蕭宗慈是個深明大義的讀書人,從未想到公報私仇,甚至他派人迎接家小赴任,走的也是大王沖而不走唐聚,可知他的為人了。
十餘年來,他仕途多舛,不但不曾晉升,甚至曾經閑置了幾年,他絲毫不以為意,似乎對功名仕途并不熱衷。
糟的是他年過半百,膝下猶虛,蕭夫人肚皮不争氣,隻替他生下兩位千金。
這天,唐聚殺豬宰羊筵開五十席,敦請城内的朋友與四鄉的戚朋前來大事慶祝,即席宣布蕭宗慈已告老緻任,不久便可像喪家之犬般狼狽返鄉。
一個告老丢官的人像是落水狗,唐聚的人機會來了,十餘年的怨氣,終于等到這一天。
唐聚狂歡了三天,然後是數十天的等待。
這天,消息傳到,蕭宗慈的車馬已經到了縣城。
蕭宗慈傍晚時分抵達縣城,利用晚上至城中親友處拜會。
次日一早,立即啟程返家,歸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