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關燈
小
中
大
,省了自己好多腦子。
這天,他叫司機把他送到那個廟子。
司機連說“曉得曉得”,原來那電是司機常去的地方。
車跑了一個多小時,過了兩個收費站,匕繞八彎,才跑到山上這個廟子。
廟宇雖小,但曆史悠久,建于明朝萬曆年間,遠近聞名,香火旺盛,隻是到“大躍進”時開始衰敗,徹底毀壞于“文革”時期。
紅衛兵把神像菩薩全搬到院子裡焚毀,如果不是造反派看上廟宇的空殼子,連房子也會燒掉。
這裡一度是紅衛兵“長征”的接待站,來自四面八方的紅衛兵就在廟裡吃飯睡覺。
改革開放後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才逐漸來了和尚。
先來的老和尚不善經營,隻知敲木魚念經,老和尚圓寂後,才換上現在的中年和尚住持。
中年和尚不知來自哪裡,雲遊到此就以此為家了。
住持和尚倒也能幹,修好了傾圯的圍牆,換掉了漏雨的瓦片。
他特别會化緣,用佛的知名度作賣點,用老廟的曆史作品牌,主打産品就是“簽”。
一張薄薄的劣質紙少則上百,多則上千,炒股也沒這行當賺錢,而且絲毫沒有風險。
幾年下來,佛像重鍍了金身,大雄寶殿描上了彩繪,香火的旺盛甚至超過五百年前的明朝。
這時,住持和尚剛好送一個大官跟大官的小姐出門。
别看出家人不問世事,對小轎車認識得可清楚。
走的大官坐的不過是輛奧迪,還是國産的,來的卻是一輛奔馳S600,也即老百姓稱的“大奔”。
大官的小姐跟和尚嬌滴滴地喊“拜拜”,和尚也顧不得了,充分表現出“色即是空”的境界,連忙迎向“大奔”。
王草根剛跨下車就見和尚向他施禮,很過意不去,也抱拳向和尚作揖,“不敢不敢,勞動大師父了!勞動大師父了!”王草根可是個聰明人,不然也不會發财,常跟政協委員政府官員在一起,也漸漸浸潤得會迎來送往,答謝應酬了。
住持和尚五十歲左右,矮胖身軀,圓頭圓腦,萬面大耳,既慈眉善目又油滑機巧,一副在紅塵與世外之間遊走的典型形象。
王草根見了,有點自愧弗如:自己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雖然有錢,卻不如這個和尚逍遙自在,養得氣色紅潤,身強體健。
進得廟裡在殿上坐定之後,王草根也不喝和尚奉來的茶,直奔主題,說明來意。
和尚一聽要收購一家醫院,吃了一驚。
加上來客連名片也不遞一張,更娃得來頭不一般。
隻有人人皆知的大人物才不遞名片,逢人就遞上名片的都是些小角色。
和尚趕快把簽筒取出,雙手捧到王草根面前請他搖。
本來,求簽人是要先燒香拜菩薩的,不過有錢人可免了這套虛禮。
人有錢,菩薩都會另眼相看的。
可是王草根不敢怠慢,學他媽媽那樣,手捧簽筒恭恭敬敬站起來,面向菩薩,抱着簽筒,彎腰躬身,口中默默地念念有詞: “收,還是不收收,還是不收……” 拾破爛的人手巧得很,兩下就搖出一根簽。
和尚趕忙擡起交給王草根。
王草根謙虛地說,還是勞動大師父給解一解吧。
和尚按簽号從旁邊櫃子的抽屜裡抽出張小紙條。
每張紙條即簽單上,都是一首旨意隐晦、可這樣解釋也可那樣解釋的舊體七言絕句。
和尚嘀哩嘟噜搖頭晃腦地念了一遍,王草根哪知道什麼七言絕句,一句也沒聽明白。
隻聽和尚說: “好事好事,這是上中簽,阿彌陀佛!喜上加喜,财上加财,此時不收,更待何時!” 王草根可不是傻瓜,正因為他聽不懂七言絕句,一定要打破砂鍋璺(問)到底。
“那麼,大師父剛剛念的那些,究竟是啥子意思,還勞動大師父一句一句講講。
”王草根現在最喜歡說“勞動”兩個字,把所有應該加“請”字的場合,全用“勞動”代替。
他靠勞動發家,至今不忘本。
這個中年和尚可說比王草根更聰明一籌,他跑了二十幾年江湖,跑來跑去,發現無論做什麼生意都要本錢,隻有進廟當和尚是無本生意。
信佛的人越來越多,鈔票滾滾淌進“功德箱”。
不像王草根,雖說賺錢多,但又花力氣又費心思,而和尚隻站在功德箱邊上,眼看着鈔票心甘情願地、争先恐後地自己往裡跑,你想那是什麼滋味王草根的問題一點也沒難住和尚。
他看出了這個坐“大奔”的大款不識幾個字。
别看大款一身光鮮,但皮膚粗糙,手指關節粗大,骨頭縫裡就透出從田裡爬上來沒幾天的氣味。
跟他一句句地解釋簽單上的七
這天,他叫司機把他送到那個廟子。
司機連說“曉得曉得”,原來那電是司機常去的地方。
車跑了一個多小時,過了兩個收費站,匕繞八彎,才跑到山上這個廟子。
廟宇雖小,但曆史悠久,建于明朝萬曆年間,遠近聞名,香火旺盛,隻是到“大躍進”時開始衰敗,徹底毀壞于“文革”時期。
紅衛兵把神像菩薩全搬到院子裡焚毀,如果不是造反派看上廟宇的空殼子,連房子也會燒掉。
這裡一度是紅衛兵“長征”的接待站,來自四面八方的紅衛兵就在廟裡吃飯睡覺。
改革開放後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才逐漸來了和尚。
先來的老和尚不善經營,隻知敲木魚念經,老和尚圓寂後,才換上現在的中年和尚住持。
中年和尚不知來自哪裡,雲遊到此就以此為家了。
住持和尚倒也能幹,修好了傾圯的圍牆,換掉了漏雨的瓦片。
他特别會化緣,用佛的知名度作賣點,用老廟的曆史作品牌,主打産品就是“簽”。
一張薄薄的劣質紙少則上百,多則上千,炒股也沒這行當賺錢,而且絲毫沒有風險。
幾年下來,佛像重鍍了金身,大雄寶殿描上了彩繪,香火的旺盛甚至超過五百年前的明朝。
這時,住持和尚剛好送一個大官跟大官的小姐出門。
别看出家人不問世事,對小轎車認識得可清楚。
走的大官坐的不過是輛奧迪,還是國産的,來的卻是一輛奔馳S600,也即老百姓稱的“大奔”。
大官的小姐跟和尚嬌滴滴地喊“拜拜”,和尚也顧不得了,充分表現出“色即是空”的境界,連忙迎向“大奔”。
王草根剛跨下車就見和尚向他施禮,很過意不去,也抱拳向和尚作揖,“不敢不敢,勞動大師父了!勞動大師父了!”王草根可是個聰明人,不然也不會發财,常跟政協委員政府官員在一起,也漸漸浸潤得會迎來送往,答謝應酬了。
住持和尚五十歲左右,矮胖身軀,圓頭圓腦,萬面大耳,既慈眉善目又油滑機巧,一副在紅塵與世外之間遊走的典型形象。
王草根見了,有點自愧弗如:自己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雖然有錢,卻不如這個和尚逍遙自在,養得氣色紅潤,身強體健。
進得廟裡在殿上坐定之後,王草根也不喝和尚奉來的茶,直奔主題,說明來意。
和尚一聽要收購一家醫院,吃了一驚。
加上來客連名片也不遞一張,更娃得來頭不一般。
隻有人人皆知的大人物才不遞名片,逢人就遞上名片的都是些小角色。
和尚趕快把簽筒取出,雙手捧到王草根面前請他搖。
本來,求簽人是要先燒香拜菩薩的,不過有錢人可免了這套虛禮。
人有錢,菩薩都會另眼相看的。
可是王草根不敢怠慢,學他媽媽那樣,手捧簽筒恭恭敬敬站起來,面向菩薩,抱着簽筒,彎腰躬身,口中默默地念念有詞: “收,還是不收收,還是不收……” 拾破爛的人手巧得很,兩下就搖出一根簽。
和尚趕忙擡起交給王草根。
王草根謙虛地說,還是勞動大師父給解一解吧。
和尚按簽号從旁邊櫃子的抽屜裡抽出張小紙條。
每張紙條即簽單上,都是一首旨意隐晦、可這樣解釋也可那樣解釋的舊體七言絕句。
和尚嘀哩嘟噜搖頭晃腦地念了一遍,王草根哪知道什麼七言絕句,一句也沒聽明白。
隻聽和尚說: “好事好事,這是上中簽,阿彌陀佛!喜上加喜,财上加财,此時不收,更待何時!” 王草根可不是傻瓜,正因為他聽不懂七言絕句,一定要打破砂鍋璺(問)到底。
“那麼,大師父剛剛念的那些,究竟是啥子意思,還勞動大師父一句一句講講。
”王草根現在最喜歡說“勞動”兩個字,把所有應該加“請”字的場合,全用“勞動”代替。
他靠勞動發家,至今不忘本。
這個中年和尚可說比王草根更聰明一籌,他跑了二十幾年江湖,跑來跑去,發現無論做什麼生意都要本錢,隻有進廟當和尚是無本生意。
信佛的人越來越多,鈔票滾滾淌進“功德箱”。
不像王草根,雖說賺錢多,但又花力氣又費心思,而和尚隻站在功德箱邊上,眼看着鈔票心甘情願地、争先恐後地自己往裡跑,你想那是什麼滋味王草根的問題一點也沒難住和尚。
他看出了這個坐“大奔”的大款不識幾個字。
别看大款一身光鮮,但皮膚粗糙,手指關節粗大,骨頭縫裡就透出從田裡爬上來沒幾天的氣味。
跟他一句句地解釋簽單上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