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
關燈
小
中
大
自幼能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當然不懂其義,完全是從鄉間老娘們的口中 聽熟的。
柴門之内,她們虔誠端坐,執佛珠一串,朗聲念完《心經》一遍,即用手指撥 過佛珠一顆。
長長一串佛珠,全都撥完了,才拿起一枚桃木小梗,醮一醮朱砂,在 黃紙關碟上點上一點。
黃紙關牒上印着佛像,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圈,要用朱砂 點遍這些小圈,真不知需多少時日。
夏日午間,蟬聲如潮,老太太們念佛的聲音漸 漸含糊,腦袋耷拉下來,猛然驚醒,深覺罪過,于是重新抖擻,再發朗聲。
冬日雪 朝,四野堅冰,佛珠在凍僵的手指間抖動,衣履又是單薄,隻得吐出大聲佛号,呵 出口中熱氣,暖暖手指。
年輕的媳婦正在隔壁紡紗、做飯。
婆婆是過來人,從紡車的嗚嗚聲中可以辨出 紡紗的進度,從竈火的呼呼聲中可推知用柴的費儉。
念佛聲突然中斷,一聲咳嗽, 以作儆示,媳婦立即領悟,于是,念佛聲重又平和。
媳婦偶爾走過門邊,看一眼婆 婆。
隻等兒子長大成家,有了媳婦,自己也就離了紡車、竈台、拿起佛珠。
不知幾個月後,廟中有一節典,四村婦人,皆背黃袋,衣衫幹淨,向廟中趕去。
廟中沸沸揚揚,佛号如雷,香煙如霧。
莊嚴佛像下,缁衣和尚手敲木魚,巍然端然。
這兒是人的山,人的海,一人之于衆人,如雨入湖,如枝在林,全然失卻了自身。
左顧右盼,便生信賴,便知皈依。
兩膝發軟,跪向那布包的蒲團。
鄰家有一幫會中人,一日缺錢,闖入我家,抱我而走,充作人質,以便逼索。
家人哀求追趕,無濟于事。
村間一二叔伯大聲呼叫,隻換得他大步逃奔。
他抱我躲 進了廟會的人群,擠擠挨挨,東張西望。
他從未進過廟宇,從未見過如此擁擠的人群。
他的步子不得不放慢,漸漸端詳 起四周的奇景。
佛号浩蕩而悠揚,調節着他的鼻息,衆人低眉垂目,懈弛了他的對 抗。
他懷抱我的手勢開始變得舒适,宛若一個攜嬰朝拜的信士。
當他擠出廟門,就 像成了另一個人,笑咧咧的,走進我家,把我輕輕放回搖籃,揚長而去。
我的嘴裡, 銜着一支土制棒糖。
他再也沒有回來。
聽人說,就在幾天之後,他在路上,被先前的仇人砸死。
我家近處的廟宇很小,隻有兩個和尚,一胖一瘦,還有一個年老的廟祝。
瘦和 尚是住持,嚴峻冷漠;胖和尚是雲遊僧人,落腳于此,臉面頗為活絡。
兩個和尚坐在一起念經,由瘦和尚敲木龜,的的笃笃,嗚嗚唉唉。
孩子們去了, 圍着他們嬉鬧,瘦和尚把眉頭緊蹙,胖和尚則瞟眼過來,牽牽嘴角,算是給孩子們 打了招呼。
孩子們追逐到殿前院子裡了,胖和尚就會緩緩起身,穿過院子走向茅房, 回來時在青石水鬥裡淨淨手,用寬袖擦幹,在孩子們面前蹲下身來,摸摸他們的頭 發和臉蛋,然後把手伸進深深的口袋,取出幾枚供果,塞在那些小手裡。
耽擱時間 一長,瘦和尚的木魚聲就會變響,胖和尚随即起身,走回經座。
他們不念經的時候,孩子們敢到胖和尚的禅房裡去。
胖和尚滿臉笑容,躬身相 迎,問孩子們的名字,然後拿起毛筆,握住軟軟的小手掌,把各人的名字一一寫上。
他的字寫得極好,比學校的女老師寫的好多了。
不忍心洗掉,照着它,一遍遍臨摹。
第二天寫字課,老師看見黑糊糊的手掌,笑了:“怎麼把手都塗髒了?”還沒說完, 竟一步上前,緊緊握住,急問:“誰寫的,這麼好?”她知道,這些村莊,幾乎沒 有識字的人。
說是和尚,老師像被燙着了一般,連忙放手,轉身走開。
放了學,少不了告訴胖和尚,老師稱贊了他的字。
胖和尚嘡聲一笑,說:“我 們住持寫得才好!”随即領孩子到後院,指了指菜園南端的一堵粉牆。
那裡,滿牆 都是烏亮活靈的字,比字帖上的還好。
深深嗬了一聲,小步走去,依偎着粉牆仰望。
難怪瘦和尚一臉端莊。
一天,兩個和尚仍在念經,孩子們唱起了老師新教的一首歌,像與和尚比賽。
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和尚們念完一段經,站起身來。
走向孩子們的,不是胖和尚而是瘦和尚。
孩子 們驚恐地要逃開,瘦和尚說:“等一等,你們剛才唱的是
當然不懂其義,完全是從鄉間老娘們的口中 聽熟的。
柴門之内,她們虔誠端坐,執佛珠一串,朗聲念完《心經》一遍,即用手指撥 過佛珠一顆。
長長一串佛珠,全都撥完了,才拿起一枚桃木小梗,醮一醮朱砂,在 黃紙關碟上點上一點。
黃紙關牒上印着佛像,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圈,要用朱砂 點遍這些小圈,真不知需多少時日。
夏日午間,蟬聲如潮,老太太們念佛的聲音漸 漸含糊,腦袋耷拉下來,猛然驚醒,深覺罪過,于是重新抖擻,再發朗聲。
冬日雪 朝,四野堅冰,佛珠在凍僵的手指間抖動,衣履又是單薄,隻得吐出大聲佛号,呵 出口中熱氣,暖暖手指。
年輕的媳婦正在隔壁紡紗、做飯。
婆婆是過來人,從紡車的嗚嗚聲中可以辨出 紡紗的進度,從竈火的呼呼聲中可推知用柴的費儉。
念佛聲突然中斷,一聲咳嗽, 以作儆示,媳婦立即領悟,于是,念佛聲重又平和。
媳婦偶爾走過門邊,看一眼婆 婆。
隻等兒子長大成家,有了媳婦,自己也就離了紡車、竈台、拿起佛珠。
不知幾個月後,廟中有一節典,四村婦人,皆背黃袋,衣衫幹淨,向廟中趕去。
廟中沸沸揚揚,佛号如雷,香煙如霧。
莊嚴佛像下,缁衣和尚手敲木魚,巍然端然。
這兒是人的山,人的海,一人之于衆人,如雨入湖,如枝在林,全然失卻了自身。
左顧右盼,便生信賴,便知皈依。
兩膝發軟,跪向那布包的蒲團。
鄰家有一幫會中人,一日缺錢,闖入我家,抱我而走,充作人質,以便逼索。
家人哀求追趕,無濟于事。
村間一二叔伯大聲呼叫,隻換得他大步逃奔。
他抱我躲 進了廟會的人群,擠擠挨挨,東張西望。
他從未進過廟宇,從未見過如此擁擠的人群。
他的步子不得不放慢,漸漸端詳 起四周的奇景。
佛号浩蕩而悠揚,調節着他的鼻息,衆人低眉垂目,懈弛了他的對 抗。
他懷抱我的手勢開始變得舒适,宛若一個攜嬰朝拜的信士。
當他擠出廟門,就 像成了另一個人,笑咧咧的,走進我家,把我輕輕放回搖籃,揚長而去。
我的嘴裡, 銜着一支土制棒糖。
他再也沒有回來。
聽人說,就在幾天之後,他在路上,被先前的仇人砸死。
我家近處的廟宇很小,隻有兩個和尚,一胖一瘦,還有一個年老的廟祝。
瘦和 尚是住持,嚴峻冷漠;胖和尚是雲遊僧人,落腳于此,臉面頗為活絡。
兩個和尚坐在一起念經,由瘦和尚敲木龜,的的笃笃,嗚嗚唉唉。
孩子們去了, 圍着他們嬉鬧,瘦和尚把眉頭緊蹙,胖和尚則瞟眼過來,牽牽嘴角,算是給孩子們 打了招呼。
孩子們追逐到殿前院子裡了,胖和尚就會緩緩起身,穿過院子走向茅房, 回來時在青石水鬥裡淨淨手,用寬袖擦幹,在孩子們面前蹲下身來,摸摸他們的頭 發和臉蛋,然後把手伸進深深的口袋,取出幾枚供果,塞在那些小手裡。
耽擱時間 一長,瘦和尚的木魚聲就會變響,胖和尚随即起身,走回經座。
他們不念經的時候,孩子們敢到胖和尚的禅房裡去。
胖和尚滿臉笑容,躬身相 迎,問孩子們的名字,然後拿起毛筆,握住軟軟的小手掌,把各人的名字一一寫上。
他的字寫得極好,比學校的女老師寫的好多了。
不忍心洗掉,照着它,一遍遍臨摹。
第二天寫字課,老師看見黑糊糊的手掌,笑了:“怎麼把手都塗髒了?”還沒說完, 竟一步上前,緊緊握住,急問:“誰寫的,這麼好?”她知道,這些村莊,幾乎沒 有識字的人。
說是和尚,老師像被燙着了一般,連忙放手,轉身走開。
放了學,少不了告訴胖和尚,老師稱贊了他的字。
胖和尚嘡聲一笑,說:“我 們住持寫得才好!”随即領孩子到後院,指了指菜園南端的一堵粉牆。
那裡,滿牆 都是烏亮活靈的字,比字帖上的還好。
深深嗬了一聲,小步走去,依偎着粉牆仰望。
難怪瘦和尚一臉端莊。
一天,兩個和尚仍在念經,孩子們唱起了老師新教的一首歌,像與和尚比賽。
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和尚們念完一段經,站起身來。
走向孩子們的,不是胖和尚而是瘦和尚。
孩子 們驚恐地要逃開,瘦和尚說:“等一等,你們剛才唱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