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這一切都準備好後,便由湖北巡撫堵允錫持着隆武皇帝的诏書前來。
事前李過和高一功已向全體将士宣布,取消大順國号,奉明朝隆武帝為主,共同驅逐胡人。
将士們因為知道這是太後決定的,沒有人說别的話。
但也有很多人因一時感情扭不過來,而在背後暗暗落淚或失聲痛哭。
經過一段時間才漸漸平靜下去。
當堵允錫捧着隆武皇帝的敕書來到營中時候,李過、高一功整軍相迎,部隊軍容整肅,十分壯觀。
現在既然奉明朝為主,一切迎接诏書的儀式自然都不能缺少。
到了營中後,堵允錫和高夫人之間又是一番禮儀,這也是事前商量定了的。
高夫人對南明皇帝是臣,但在大順軍中仍是太後身份,堵允錫雖是明朝巡撫,但來到大順營中,還是向高夫人行了跪拜大禮。
當着堵允錫的面,高夫人對李過說了些訓誡的話,無非是以後如何免除畛域之見,一心一意奉明朝皇上為主,矢忠矢勇,為國效勞。
按照事前拟定的條款,高夫人受封為貞義夫人,李過和高一功都封為候爵。
大順軍的這一支就稱為忠貞營,受湖廣總督何騰蛟的節制,從此就轉戰在湖南廣西一帶。
由于鄂西四川邊境一帶還有許多大順軍的餘部,便派劉體純去那裡聯系各部。
這也是高夫人的深謀遠慮,為着将來萬一在湖南江西一帶受了挫折,忠貞營好有一個退路。
後來隆武帝被清兵打敗、殺害了,桂王朱由榔即位,年号永曆,稱為永曆帝。
忠貞營就奉永曆帝為主,繼續同清兵作戰。
但是南明的小朝廷實在不像話,門戶傾軋,始終不斷。
許多人不思如何抗擊清兵,而是争權奪利,紛争不休。
永曆帝也是個庸碌之材。
李過郁郁不得志,病死在廣西。
高一功在朝中也受到許多人的排斥,一籌莫展,隻得率領忠貞營,退回鄂西、夔東。
不想路途上中了孫可望的埋伏,竟被包圍起來。
經過幾天苦戰,高一功陣亡了,許多将士陣亡了,幸而高夫人沒有受傷,由李來亨死命保護,率領餘下的一兩萬人,退回到秭歸一帶。
這時,大順軍的舊部又陸續來到。
郝搖旗來了,黨守素、塌天保、袁宗第等都來了。
那時候在鄂西四川陳部,一共有十三個領袖,都願意擁護永曆皇帝,共同跟清兵作戰,其實也是為了自求生存。
這十三家中包括王光恩兄弟,還包括原在川北的搖黃一支人馬。
他們要尊奉一個頭。
當時劉體純、郝搖旗等都已受封為國公,李來亨也被封為甯國公。
十三家中衆多老将,有的是大順軍的舊人,也有的原是大順軍的敵人,十分複雜。
可是因為李來亨是李過的兒子,是李家的正支,高夫人又同他在一起,所以這十三家就共推李來亨為首。
名義上李來亨是十三家之首,實際上真正跟他一心一意抗擊清兵的也隻有大順軍的一些舊人。
轉眼間離李自成死亡已将近十九年了。
一年前局面變得險惡起來。
永曆皇帝逃到緬甸,被吳三桂捉回來,在昆明殺害。
李定國也病死了。
原來清兵分為幾路,一路在東南對付鄭成功和張煌言;另一路在西南對付永曆帝和李定國。
如今鄭成功退到台灣,死了;張煌言也被捉到,在杭州殺害。
東南平靜了,西南也平靜了,除台灣還由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占據之外,整個中國大陸都被清兵占了。
于是清兵騰出手來專門向夔東十三家進攻。
今年正月,袁宗第和郝搖旗在巴東境内被清兵打敗,殺害了。
劉體純也打了敗仗,決不投降,全家自缢,死得十分壯烈。
清兵動員了四川、山西、河南、湖北幾省的軍力,節節勝利,如今已把興山一帶李來亨的忠貞營四面圍困。
幾個月前進攻興山的清兵中了李來亨的埋伏,吃過一次敗仗,于是改變辦法,暫不進攻,四面圍困,斷絕了糧食來源。
如今茅廬山一帶同外邊已經不通消息。
鹽,來不了了,幸而還有一些存貨,沒有用完。
糧食,也來不了了;各種軍資都斷了來源。
打出去沒有力量,隻能坐等着困死此地。
這情形人人都看得清楚。
可是因為高夫人仍然健在,大家甯肯戰死在茅廬山,不願說出任何怨言,暫時也沒有人逃出去投降清兵。
可是局面如此艱難,誰也不敢說能夠支持多久。
李來亨為着防備清兵突然進攻,也防備内部有變,在一個多月前已請高夫人由山下的九蓮坪移到山頭上的寨中居住。
高夫人雖然很少下寨,但對外邊的事樣樣都很清楚。
如何部署,如何用兵,她常常作一些籌劃,告訴來亨。
局面就這麼支持下來…… 往事實在太多了。
高夫人因為尚神仙需要她講說清楚,便在心裡回想了一遍。
确實有些細微情節想不起來,可是大關節處曆曆如在目前。
想着想着,她覺得心中酸痛,不免湧出熱淚。
幸而屋子裡沒有别人打擾,她偶爾發出來一聲深深的歎息。
正在繼續回想,一個宮女進來啟禀: “太醫回來了。
” 高夫人擡頭一看,老神仙已經走進二道宮門。
高夫人同尚神仙重新談起李自成死後忠貞營建立的一段情況。
緬懷往事,他們都心中難過,想着大順朝起來得也猛,失敗得也慘。
從崇祯十三年進入河南,直到打人北京,他們是節節勝利。
可是突然之間竟然敗得那麼迅速,不過半年時間,大順軍幾乎瓦解了。
這道理高夫人常常思索,尚神仙也常常思索。
就在他寫的這部書中,有一段文字,專門談到大順朝興衰變化的道理。
如今聽高夫人談過往事之後,他不覺歎息,感慨地說道: “太後,有些盛衰道理,千古如出一轍。
我們大順朝為什麼進人河南節節勝利,後來又失敗得那麼快?這其中有一個道理,千古不變之理。
不能完全說是天命。
歐陽修在《五代史》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雖曰天命,豈非人事?’人事處理得善與不善,比什麼都關緊要。
天道茫茫,并不可信。
” 高夫人點頭說:“尚大哥,自從我們大順朝失敗之後,你就留心讀古人詩書,道理懂得很透辟。
你說人事要緊,不完全是天命。
我也常想,我們進到河南的時候,河南年年災荒,官吏貪污,豪強騎在人民頭上,明朝的軍隊紀律敗壞,到處奸淫燒殺。
我們處處懲治貪官污吏,鎮壓豪強,剿兵安民,開倉放赈,不許官府向百姓征糧。
那些辦法正是老百姓做夢也在盼望的,所以他們就把闖王當成了救星,處處迎降,歸順闖王。
可是我們後來不斷地攻城破寨,不斷地打仗,老百姓本來想喘口氣,安居樂業,就是沒法得到。
他們的希望落空了。
到崇祯十六年,我們占領那麼多地方,可是沒有把老百姓的事情安排好,在老百姓心裡沒有紮下根哪。
這是我們最大的失策。
倘若我們有了根,在湖廣、山西各地府州縣都設了官,治理百姓,不用多久,有兩年的時間,百姓嘗到了好處,我們也就有根了。
縱然在山海關打了敗仗,我們在這些地方的根基也不會動搖。
我們再号召百姓同胡人打仗,百姓一定會起來從軍。
唉,我們的步子走得太快了,隻想着趕快奪取江山,沒有把百姓的苦樂、亂久思治的心情放在心上。
” 尚神仙說:“太後說得很是。
自從在襄陽建立了新順朝,當年十月又到了西安,大順國的規模就像那麼回事情了。
人們隻想着勝利,沒有想到會遇着挫折;隻想到勝利後再去恢複農桑,召集流亡,安撫百姓,沒有想到先恢複農桑,安撫百姓,再出兵奪取江山。
本末倒置了。
這不是我們先皇帝一個人思慮不周啊,當時滿朝群臣都是如醉如癡,縱然有人想說句勸谏的話,也不敢張口,更不敢在朝廷力争。
” 高夫人說:“是的,後來情況跟以前就不一樣了,以前誰都能夠見我們先皇帝說話,後來就不容易在他的面前說話了。
他周圍有文臣武将一大群,一層一層文武官職都設立了,他高高在上,有些話也聽不進去了。
” 尚神仙說:“我常常回想,李公子到得勝寨以前給闖王那一封長信,說了奪取江山的建議,就是以河洛這一帶為立腳地,然後占領整個中原,再一步進人關中,暫且不去奪取北京,先派人到山東截斷漕運,再把山西全境占領,這樣北京等于一座死城。
把這些地方都經營得差不多後,再從山東山西兩路出兵北京,如同瓜熟蒂落,唾手可得。
這麼好的建議,可惜後來被大家忘得一幹二淨。
” 高夫人說:“那時候我們上上下下都急于奪取崇祯的江山,萬沒有想到胡人會進來。
” 尚神仙說:“胡人要來,是明擺着的事情,可是那時候文武群臣志得意滿,都沒有把胡人放在心上。
否則去北京的時候可以多去一些精兵,譬如說去三十萬或二十幾萬,胡人來了,我們也不會敗給他們。
可惜呀可惜呀,一步棋走錯了,吃了輕敵的虧。
當時胡人進來,大順軍對它狠狠地打一仗,北京城就不會失守,說不定吳三桂也不會投降胡人。
北京不丢掉,河南山西各地也就穩定下來了。
可惜呀可惜呀,當時竟然沒有一個有遠見的朝臣向先皇帝提出建議。
” 高夫人說:“我聽說李公子就有點擔心,連田玉峰也有點擔心,隻是他們不肯多說話,更不肯出面勸谏先皇帝罷了。
” 尚神仙說:“唉!李公子頭腦總是很清楚的,可惜後來死得不明不白,到底他回河南是不是要為着自己别圖發展呢?” 剛說到這裡,一個宮女進來向高夫人禀報,說有一個中年尼姑,從九蓮坪被護送上來,要拜見太後娘娘,現在宮門外等候。
高夫人問: “是近處的尼姑嗎?你給她點散碎銀子,讓她走吧。
” 宮女說:“不是近處尼姑,是遠路來的。
” 高夫人說:“如今清兵包圍得十分嚴密,遠路尼姑如何能夠來到,莫非是個奸細?” 宮女說:“看樣子不是。
她能夠進來,一定有她的辦法,隻是我們都沒有問。
送她上山來的是個老兵,他什麼也不知道,隻知道派他護送尼姑上山,拜見太後娘娘。
” 高夫人感到奇怪,問:“她帶有什麼東西呢?” 宮女說:“她帶有一根鐵禅杖,如今放在宮門外,沒有帶進來。
” 高夫人又問:“她一定要見我嗎?” 宮女說:“她一定要見
事前李過和高一功已向全體将士宣布,取消大順國号,奉明朝隆武帝為主,共同驅逐胡人。
将士們因為知道這是太後決定的,沒有人說别的話。
但也有很多人因一時感情扭不過來,而在背後暗暗落淚或失聲痛哭。
經過一段時間才漸漸平靜下去。
當堵允錫捧着隆武皇帝的敕書來到營中時候,李過、高一功整軍相迎,部隊軍容整肅,十分壯觀。
現在既然奉明朝為主,一切迎接诏書的儀式自然都不能缺少。
到了營中後,堵允錫和高夫人之間又是一番禮儀,這也是事前商量定了的。
高夫人對南明皇帝是臣,但在大順軍中仍是太後身份,堵允錫雖是明朝巡撫,但來到大順營中,還是向高夫人行了跪拜大禮。
當着堵允錫的面,高夫人對李過說了些訓誡的話,無非是以後如何免除畛域之見,一心一意奉明朝皇上為主,矢忠矢勇,為國效勞。
按照事前拟定的條款,高夫人受封為貞義夫人,李過和高一功都封為候爵。
大順軍的這一支就稱為忠貞營,受湖廣總督何騰蛟的節制,從此就轉戰在湖南廣西一帶。
由于鄂西四川邊境一帶還有許多大順軍的餘部,便派劉體純去那裡聯系各部。
這也是高夫人的深謀遠慮,為着将來萬一在湖南江西一帶受了挫折,忠貞營好有一個退路。
後來隆武帝被清兵打敗、殺害了,桂王朱由榔即位,年号永曆,稱為永曆帝。
忠貞營就奉永曆帝為主,繼續同清兵作戰。
但是南明的小朝廷實在不像話,門戶傾軋,始終不斷。
許多人不思如何抗擊清兵,而是争權奪利,紛争不休。
永曆帝也是個庸碌之材。
李過郁郁不得志,病死在廣西。
高一功在朝中也受到許多人的排斥,一籌莫展,隻得率領忠貞營,退回鄂西、夔東。
不想路途上中了孫可望的埋伏,竟被包圍起來。
經過幾天苦戰,高一功陣亡了,許多将士陣亡了,幸而高夫人沒有受傷,由李來亨死命保護,率領餘下的一兩萬人,退回到秭歸一帶。
這時,大順軍的舊部又陸續來到。
郝搖旗來了,黨守素、塌天保、袁宗第等都來了。
那時候在鄂西四川陳部,一共有十三個領袖,都願意擁護永曆皇帝,共同跟清兵作戰,其實也是為了自求生存。
這十三家中包括王光恩兄弟,還包括原在川北的搖黃一支人馬。
他們要尊奉一個頭。
當時劉體純、郝搖旗等都已受封為國公,李來亨也被封為甯國公。
十三家中衆多老将,有的是大順軍的舊人,也有的原是大順軍的敵人,十分複雜。
可是因為李來亨是李過的兒子,是李家的正支,高夫人又同他在一起,所以這十三家就共推李來亨為首。
名義上李來亨是十三家之首,實際上真正跟他一心一意抗擊清兵的也隻有大順軍的一些舊人。
轉眼間離李自成死亡已将近十九年了。
一年前局面變得險惡起來。
永曆皇帝逃到緬甸,被吳三桂捉回來,在昆明殺害。
李定國也病死了。
原來清兵分為幾路,一路在東南對付鄭成功和張煌言;另一路在西南對付永曆帝和李定國。
如今鄭成功退到台灣,死了;張煌言也被捉到,在杭州殺害。
東南平靜了,西南也平靜了,除台灣還由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占據之外,整個中國大陸都被清兵占了。
于是清兵騰出手來專門向夔東十三家進攻。
今年正月,袁宗第和郝搖旗在巴東境内被清兵打敗,殺害了。
劉體純也打了敗仗,決不投降,全家自缢,死得十分壯烈。
清兵動員了四川、山西、河南、湖北幾省的軍力,節節勝利,如今已把興山一帶李來亨的忠貞營四面圍困。
幾個月前進攻興山的清兵中了李來亨的埋伏,吃過一次敗仗,于是改變辦法,暫不進攻,四面圍困,斷絕了糧食來源。
如今茅廬山一帶同外邊已經不通消息。
鹽,來不了了,幸而還有一些存貨,沒有用完。
糧食,也來不了了;各種軍資都斷了來源。
打出去沒有力量,隻能坐等着困死此地。
這情形人人都看得清楚。
可是因為高夫人仍然健在,大家甯肯戰死在茅廬山,不願說出任何怨言,暫時也沒有人逃出去投降清兵。
可是局面如此艱難,誰也不敢說能夠支持多久。
李來亨為着防備清兵突然進攻,也防備内部有變,在一個多月前已請高夫人由山下的九蓮坪移到山頭上的寨中居住。
高夫人雖然很少下寨,但對外邊的事樣樣都很清楚。
如何部署,如何用兵,她常常作一些籌劃,告訴來亨。
局面就這麼支持下來…… 往事實在太多了。
高夫人因為尚神仙需要她講說清楚,便在心裡回想了一遍。
确實有些細微情節想不起來,可是大關節處曆曆如在目前。
想着想着,她覺得心中酸痛,不免湧出熱淚。
幸而屋子裡沒有别人打擾,她偶爾發出來一聲深深的歎息。
正在繼續回想,一個宮女進來啟禀: “太醫回來了。
” 高夫人擡頭一看,老神仙已經走進二道宮門。
高夫人同尚神仙重新談起李自成死後忠貞營建立的一段情況。
緬懷往事,他們都心中難過,想着大順朝起來得也猛,失敗得也慘。
從崇祯十三年進入河南,直到打人北京,他們是節節勝利。
可是突然之間竟然敗得那麼迅速,不過半年時間,大順軍幾乎瓦解了。
這道理高夫人常常思索,尚神仙也常常思索。
就在他寫的這部書中,有一段文字,專門談到大順朝興衰變化的道理。
如今聽高夫人談過往事之後,他不覺歎息,感慨地說道: “太後,有些盛衰道理,千古如出一轍。
我們大順朝為什麼進人河南節節勝利,後來又失敗得那麼快?這其中有一個道理,千古不變之理。
不能完全說是天命。
歐陽修在《五代史》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雖曰天命,豈非人事?’人事處理得善與不善,比什麼都關緊要。
天道茫茫,并不可信。
” 高夫人點頭說:“尚大哥,自從我們大順朝失敗之後,你就留心讀古人詩書,道理懂得很透辟。
你說人事要緊,不完全是天命。
我也常想,我們進到河南的時候,河南年年災荒,官吏貪污,豪強騎在人民頭上,明朝的軍隊紀律敗壞,到處奸淫燒殺。
我們處處懲治貪官污吏,鎮壓豪強,剿兵安民,開倉放赈,不許官府向百姓征糧。
那些辦法正是老百姓做夢也在盼望的,所以他們就把闖王當成了救星,處處迎降,歸順闖王。
可是我們後來不斷地攻城破寨,不斷地打仗,老百姓本來想喘口氣,安居樂業,就是沒法得到。
他們的希望落空了。
到崇祯十六年,我們占領那麼多地方,可是沒有把老百姓的事情安排好,在老百姓心裡沒有紮下根哪。
這是我們最大的失策。
倘若我們有了根,在湖廣、山西各地府州縣都設了官,治理百姓,不用多久,有兩年的時間,百姓嘗到了好處,我們也就有根了。
縱然在山海關打了敗仗,我們在這些地方的根基也不會動搖。
我們再号召百姓同胡人打仗,百姓一定會起來從軍。
唉,我們的步子走得太快了,隻想着趕快奪取江山,沒有把百姓的苦樂、亂久思治的心情放在心上。
” 尚神仙說:“太後說得很是。
自從在襄陽建立了新順朝,當年十月又到了西安,大順國的規模就像那麼回事情了。
人們隻想着勝利,沒有想到會遇着挫折;隻想到勝利後再去恢複農桑,召集流亡,安撫百姓,沒有想到先恢複農桑,安撫百姓,再出兵奪取江山。
本末倒置了。
這不是我們先皇帝一個人思慮不周啊,當時滿朝群臣都是如醉如癡,縱然有人想說句勸谏的話,也不敢張口,更不敢在朝廷力争。
” 高夫人說:“是的,後來情況跟以前就不一樣了,以前誰都能夠見我們先皇帝說話,後來就不容易在他的面前說話了。
他周圍有文臣武将一大群,一層一層文武官職都設立了,他高高在上,有些話也聽不進去了。
” 尚神仙說:“我常常回想,李公子到得勝寨以前給闖王那一封長信,說了奪取江山的建議,就是以河洛這一帶為立腳地,然後占領整個中原,再一步進人關中,暫且不去奪取北京,先派人到山東截斷漕運,再把山西全境占領,這樣北京等于一座死城。
把這些地方都經營得差不多後,再從山東山西兩路出兵北京,如同瓜熟蒂落,唾手可得。
這麼好的建議,可惜後來被大家忘得一幹二淨。
” 高夫人說:“那時候我們上上下下都急于奪取崇祯的江山,萬沒有想到胡人會進來。
” 尚神仙說:“胡人要來,是明擺着的事情,可是那時候文武群臣志得意滿,都沒有把胡人放在心上。
否則去北京的時候可以多去一些精兵,譬如說去三十萬或二十幾萬,胡人來了,我們也不會敗給他們。
可惜呀可惜呀,一步棋走錯了,吃了輕敵的虧。
當時胡人進來,大順軍對它狠狠地打一仗,北京城就不會失守,說不定吳三桂也不會投降胡人。
北京不丢掉,河南山西各地也就穩定下來了。
可惜呀可惜呀,當時竟然沒有一個有遠見的朝臣向先皇帝提出建議。
” 高夫人說:“我聽說李公子就有點擔心,連田玉峰也有點擔心,隻是他們不肯多說話,更不肯出面勸谏先皇帝罷了。
” 尚神仙說:“唉!李公子頭腦總是很清楚的,可惜後來死得不明不白,到底他回河南是不是要為着自己别圖發展呢?” 剛說到這裡,一個宮女進來向高夫人禀報,說有一個中年尼姑,從九蓮坪被護送上來,要拜見太後娘娘,現在宮門外等候。
高夫人問: “是近處的尼姑嗎?你給她點散碎銀子,讓她走吧。
” 宮女說:“不是近處尼姑,是遠路來的。
” 高夫人說:“如今清兵包圍得十分嚴密,遠路尼姑如何能夠來到,莫非是個奸細?” 宮女說:“看樣子不是。
她能夠進來,一定有她的辦法,隻是我們都沒有問。
送她上山來的是個老兵,他什麼也不知道,隻知道派他護送尼姑上山,拜見太後娘娘。
” 高夫人感到奇怪,問:“她帶有什麼東西呢?” 宮女說:“她帶有一根鐵禅杖,如今放在宮門外,沒有帶進來。
” 高夫人又問:“她一定要見我嗎?” 宮女說:“她一定要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