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李自成在九宮山下被殺兩個多月後,清朝的靖遠大将軍--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率軍離開了江西境,班師回京。
他經湖北過河南,于七月中旬來到河北境内。
正當他為順利回到京都,再不用受南方的酷熱、潮濕和蚊蟲之苦而暗自慶幸的時候,七月二十日,前去京城奏報行軍情況的特使馳還軍中,帶來了一個讓他大吃一驚的消息:李自成并沒有死,而是逃到了江西境内。
這消息雖說還沒有得到最後證實,但是已經引起了大清攝政王多爾衮的震怒。
特使同時帶來了攝政王的口谕:阿濟格追剿不力,奏報不實,又不待命令而擅自提前班師,數罪疊加,功不抵過,故朝廷将不派官員前往迎接。
到了八月初四日,當英親王的大軍到達盧溝橋的時候,多爾衮又派大學士伊圖等人前來,再一次傳達了多爾衮的這一道口谕,口氣也變得更加嚴厲: “阿濟格數罪疊加,本應嚴懲,因念其遠征辛勞,故暫不議處。
回京後可先到午門會齊,然後各自回家休息。
所率人馬,即速到指定地點駐紮!” 于是出征獲勝的阿濟格突然變成了有罪的人,隻好老老實實地遵照攝政王的令旨行事。
進城後他先到了午門,因為天氣炎熱,便張蓋坐在午門前,默默等候随後歸來的諸王、貝勒、貝子及各位固山額真來此會齊。
就在這個時候,不知是誰向多爾衮奏報了阿濟格張蓋坐午門外的事情,多爾衮便派人将阿濟格召到攝政王府,當面痛加斥責。
阿濟格心中不服,懷着一肚子不滿回到自己的府中。
第二天上午,攝政王多爾衮将諸王、貝勒、貝子、固山額真等都召集到一起,讨論對阿濟格如何處分。
多爾衮親自指出阿濟格的以下罪款:一、才出師時,脅迫宣府巡撫李鑒铎放了赤城道朱榮。
二、繞道耶鄂爾多斯、土默特馬,耽擱了時間。
三、李自成下落不明,預先報死。
四、未奉旨,擅自班師。
五、張蓋坐午門前。
參加會議的滿洲貴族們都知道攝政王目前還離不開阿濟格,并無意重治他的罪,隻是為了朝廷威信,也為了殺一殺英親王的威風,使他不得居功自傲,才不得不做出要嚴懲的樣子,所以大家在陳述意見時都很注意分寸,不主張議罪過重,有的人甚至主張暫且從緩議罪,等候湖廣和江西兩處來的新奏報。
這些主張都甚合多爾衮之意,他便當時發下令旨,将他的同母哥哥阿濟格降為郡王,對随征的諸王、貝勒、貝子、固山額真等暫不處分,等待關于李自成下落的新的奏報。
兩個月以後,來自湖廣、江西方面的新的奏報,證實了李自成确實已在九宮山下被百姓殺死,這件事自然就不了了之。
又過了一些日子,多爾衮恢複了阿濟格的親王爵位。
李自成的事情一經了結,多爾衮的思慮便轉向了四川,開始認真考慮派大軍對張獻忠進行征讨的事情了。
此時的張獻忠,正局促在成都周圍若幹州縣和川北一帶,局面十分混亂,情況十分危急。
去年正月,當李自成意氣風發揮師北上的時候,張獻忠則率領數十萬人馬,兵不血刃,進人夔門,占領奉節。
随即放棄奉節,到了萬縣。
不久又放棄萬縣,繼續水陸西上,于六月間攻破重慶。
分封在漢中的明朝宗室、瑞王朱常浩,本為躲避大順軍追捕而逃到重慶,卻不意撞在了張獻忠手上。
張獻忠命人将朱常浩綁至刑場開刀問斬,又命人将全城百姓都驅趕到刑場來觀看。
就要行刑的時候,天空中忽然狂風大作,雷鳴電閃,看樣子像有一場傾盆大雨要下,結果卻隻有銅錢大的雨點稀稀疏疏落下來。
百姓們覺得詫異,開始竊竊私語,哄傳瑞王平日吃齋念佛,必是有神靈暗中保佑,于是圍觀的陣腳漸漸散亂了。
張獻忠見狀,立即命令拉來幾尊大炮,将炮口直指蒼天,裝藥點火,聲震全城。
說也奇怪,一陣炮聲過後,雨不下了,雷電也停了。
張獻忠手捋胡須,哈哈大笑,手指着天空說道: “我說老天爺,你坐在天宮裡管天上的事就得了,人間的事兒你何必來多管?你幹打雷,有什麼用?難道能吓住我不殺瑞王麼?也在這裡可是俺老張說了算!” 說罷,大手一揮,朱常浩随即人頭落地。
緊接着又把提到的許多官吏,如四川巡撫、重慶知府、巴縣知縣等等押來,或斬首,或千刀萬剮。
城中男女老少和投降兵了,除殺死的以外,大約還有兩三萬人被砍斷了右手。
刑場中的斷手堆積如山,血流成河。
血洗重慶之後,張獻忠決定立刻全師分路北上,去奪取成都。
有人提醒他重慶這地方十分重要,應該派重兵駐守才是。
他卻不以為然,說: “我是要趕快到成都建國的,什麼也沒有占據成都要緊!如今李自成已經占據整個陝西、河南、山西和半個湖廣,把西安作了京城。
聽說他在三月間已經攻破了北京,在北京稱帝了,還派遣一支人馬到了廣元一帶,要占領四川。
咱老子已經晚了一步,再晚,連成都也會給李自成拿走啦。
如今不宜分兵,須要全師北進,奪取成都。
在成都建國之後,殺敗了李自成進到廣元一帶的人馬,再重新派兵南下占領重慶。
咱老子心裡這些道道,你們哪一個數得清楚?你們都不從大處着眼,眼睛裡隻看見重慶!” 于是沒有人敢再說話。
張獻忠便于七月裡率全軍離開重慶,分三路北進,于八月上旬攻破成都,八月十五日在成都稱帝,建國大西。
他的鄉土觀念比李自成還要嚴重,總不忘他是陝西人,總忘不下一個“西”字。
剛起義不久,他就将自己的部隊稱為“西營”,自稱為“西營八大王”。
後來兵力大了,就将他的老營稱為西府,後來又自稱西王,都是表示不忘陝西的意思。
如今在成都正式建國,他就将國号定為大西了。
國号有了,年号呢?文臣們見張獻忠尚未作出定奪,便紛紛挖空心思尋詞覓字。
結果起的名字一大堆,卻都是将兩個吉利的字合在一起,或預示國家強盛,或歌頌文治武功。
由于中國久遠,朝代太多,除正統朝代之外,還有偏統,如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等,年号太多,很難記清。
群臣們想出的年号,難免不與前代年号犯了重複。
張獻忠将一隻眼睛睜大,一隻眼睛微微閉起,含着嘲諷的神氣望着他的群臣。
群臣一見他這副神情,個個低下頭去,斂氣屏息。
左丞相王兆齡趕緊跪下奏道: “聖上天縱英明,群臣何能及得萬一。
想聖上必然早已成竹在胸,何不明白說出,一錘定音,免得大家雲裡霧裡瞎說。
” 張獻忠望着文臣們說:“你們這班喝慣了墨汁的人,眼前有現成的年号不留心,偏偏要在書本兒上摳字眼!” 大家一驚,摸不着頭腦。
十幾個膽子較大的文臣趕快叩頭,齊聲說: “臣等愚
他經湖北過河南,于七月中旬來到河北境内。
正當他為順利回到京都,再不用受南方的酷熱、潮濕和蚊蟲之苦而暗自慶幸的時候,七月二十日,前去京城奏報行軍情況的特使馳還軍中,帶來了一個讓他大吃一驚的消息:李自成并沒有死,而是逃到了江西境内。
這消息雖說還沒有得到最後證實,但是已經引起了大清攝政王多爾衮的震怒。
特使同時帶來了攝政王的口谕:阿濟格追剿不力,奏報不實,又不待命令而擅自提前班師,數罪疊加,功不抵過,故朝廷将不派官員前往迎接。
到了八月初四日,當英親王的大軍到達盧溝橋的時候,多爾衮又派大學士伊圖等人前來,再一次傳達了多爾衮的這一道口谕,口氣也變得更加嚴厲: “阿濟格數罪疊加,本應嚴懲,因念其遠征辛勞,故暫不議處。
回京後可先到午門會齊,然後各自回家休息。
所率人馬,即速到指定地點駐紮!” 于是出征獲勝的阿濟格突然變成了有罪的人,隻好老老實實地遵照攝政王的令旨行事。
進城後他先到了午門,因為天氣炎熱,便張蓋坐在午門前,默默等候随後歸來的諸王、貝勒、貝子及各位固山額真來此會齊。
就在這個時候,不知是誰向多爾衮奏報了阿濟格張蓋坐午門外的事情,多爾衮便派人将阿濟格召到攝政王府,當面痛加斥責。
阿濟格心中不服,懷着一肚子不滿回到自己的府中。
第二天上午,攝政王多爾衮将諸王、貝勒、貝子、固山額真等都召集到一起,讨論對阿濟格如何處分。
多爾衮親自指出阿濟格的以下罪款:一、才出師時,脅迫宣府巡撫李鑒铎放了赤城道朱榮。
二、繞道耶鄂爾多斯、土默特馬,耽擱了時間。
三、李自成下落不明,預先報死。
四、未奉旨,擅自班師。
五、張蓋坐午門前。
參加會議的滿洲貴族們都知道攝政王目前還離不開阿濟格,并無意重治他的罪,隻是為了朝廷威信,也為了殺一殺英親王的威風,使他不得居功自傲,才不得不做出要嚴懲的樣子,所以大家在陳述意見時都很注意分寸,不主張議罪過重,有的人甚至主張暫且從緩議罪,等候湖廣和江西兩處來的新奏報。
這些主張都甚合多爾衮之意,他便當時發下令旨,将他的同母哥哥阿濟格降為郡王,對随征的諸王、貝勒、貝子、固山額真等暫不處分,等待關于李自成下落的新的奏報。
兩個月以後,來自湖廣、江西方面的新的奏報,證實了李自成确實已在九宮山下被百姓殺死,這件事自然就不了了之。
又過了一些日子,多爾衮恢複了阿濟格的親王爵位。
李自成的事情一經了結,多爾衮的思慮便轉向了四川,開始認真考慮派大軍對張獻忠進行征讨的事情了。
此時的張獻忠,正局促在成都周圍若幹州縣和川北一帶,局面十分混亂,情況十分危急。
去年正月,當李自成意氣風發揮師北上的時候,張獻忠則率領數十萬人馬,兵不血刃,進人夔門,占領奉節。
随即放棄奉節,到了萬縣。
不久又放棄萬縣,繼續水陸西上,于六月間攻破重慶。
分封在漢中的明朝宗室、瑞王朱常浩,本為躲避大順軍追捕而逃到重慶,卻不意撞在了張獻忠手上。
張獻忠命人将朱常浩綁至刑場開刀問斬,又命人将全城百姓都驅趕到刑場來觀看。
就要行刑的時候,天空中忽然狂風大作,雷鳴電閃,看樣子像有一場傾盆大雨要下,結果卻隻有銅錢大的雨點稀稀疏疏落下來。
百姓們覺得詫異,開始竊竊私語,哄傳瑞王平日吃齋念佛,必是有神靈暗中保佑,于是圍觀的陣腳漸漸散亂了。
張獻忠見狀,立即命令拉來幾尊大炮,将炮口直指蒼天,裝藥點火,聲震全城。
說也奇怪,一陣炮聲過後,雨不下了,雷電也停了。
張獻忠手捋胡須,哈哈大笑,手指着天空說道: “我說老天爺,你坐在天宮裡管天上的事就得了,人間的事兒你何必來多管?你幹打雷,有什麼用?難道能吓住我不殺瑞王麼?也在這裡可是俺老張說了算!” 說罷,大手一揮,朱常浩随即人頭落地。
緊接着又把提到的許多官吏,如四川巡撫、重慶知府、巴縣知縣等等押來,或斬首,或千刀萬剮。
城中男女老少和投降兵了,除殺死的以外,大約還有兩三萬人被砍斷了右手。
刑場中的斷手堆積如山,血流成河。
血洗重慶之後,張獻忠決定立刻全師分路北上,去奪取成都。
有人提醒他重慶這地方十分重要,應該派重兵駐守才是。
他卻不以為然,說: “我是要趕快到成都建國的,什麼也沒有占據成都要緊!如今李自成已經占據整個陝西、河南、山西和半個湖廣,把西安作了京城。
聽說他在三月間已經攻破了北京,在北京稱帝了,還派遣一支人馬到了廣元一帶,要占領四川。
咱老子已經晚了一步,再晚,連成都也會給李自成拿走啦。
如今不宜分兵,須要全師北進,奪取成都。
在成都建國之後,殺敗了李自成進到廣元一帶的人馬,再重新派兵南下占領重慶。
咱老子心裡這些道道,你們哪一個數得清楚?你們都不從大處着眼,眼睛裡隻看見重慶!” 于是沒有人敢再說話。
張獻忠便于七月裡率全軍離開重慶,分三路北進,于八月上旬攻破成都,八月十五日在成都稱帝,建國大西。
他的鄉土觀念比李自成還要嚴重,總不忘他是陝西人,總忘不下一個“西”字。
剛起義不久,他就将自己的部隊稱為“西營”,自稱為“西營八大王”。
後來兵力大了,就将他的老營稱為西府,後來又自稱西王,都是表示不忘陝西的意思。
如今在成都正式建國,他就将國号定為大西了。
國号有了,年号呢?文臣們見張獻忠尚未作出定奪,便紛紛挖空心思尋詞覓字。
結果起的名字一大堆,卻都是将兩個吉利的字合在一起,或預示國家強盛,或歌頌文治武功。
由于中國久遠,朝代太多,除正統朝代之外,還有偏統,如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等,年号太多,很難記清。
群臣們想出的年号,難免不與前代年号犯了重複。
張獻忠将一隻眼睛睜大,一隻眼睛微微閉起,含着嘲諷的神氣望着他的群臣。
群臣一見他這副神情,個個低下頭去,斂氣屏息。
左丞相王兆齡趕緊跪下奏道: “聖上天縱英明,群臣何能及得萬一。
想聖上必然早已成竹在胸,何不明白說出,一錘定音,免得大家雲裡霧裡瞎說。
” 張獻忠望着文臣們說:“你們這班喝慣了墨汁的人,眼前有現成的年号不留心,偏偏要在書本兒上摳字眼!” 大家一驚,摸不着頭腦。
十幾個膽子較大的文臣趕快叩頭,齊聲說: “臣等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