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是的,娘娘,從脈象來看,令我擔憂。

    往日公主脈象是陽脈,有時發高燒,說胡話,看來兇險,實際上陽症得陽脈,并不可怕。

    從昨天起,忽見陰脈,病情有了變化。

    今天陰脈比昨天更為明顯……” “我不懂什麼陽脈陰脈,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用指頭一按,脈大、浮、樹、動、滑,都叫作陽脈;沉、澀。

    弱、玄、微,都叫作陰脈。

    陽症忽見陰脈,病情移轉,便有兇險,不可大意。

    ” 尚神仙故意不說出“絕症”或“死症”這樣的字眼,但他的話仍然使皇後臉色一變,用顫抖的小聲問道: “難道已經沒有法兒治了麼?” 醫生不肯直接說出實話,回答說:“古人說病在腠理,病在骨髓,都是比喻的說法。

    病在腠理,是說病還可以醫治。

    病在骨髓,又稱病人膏盲,就成了死症。

    公主的病,雖不能說病在骨髓,可是,皇後,能不能治愈,大概就看十日之内。

    ” “老神仙,我沒有兒子,隻剩下這一個女兒,起小跟着我在戎馬中長大,我不能沒有她呀!” “這一點我比誰都清楚。

    ” “你是大順朝醫中的國手,綽号‘神仙’,難道就不能救她一命?” “如今隻有一個辦法,或可有一線之望。

    但是這個辦法,臣不敢亂說。

    ” “尚大哥,你我何等關系,且将君臣的界限抛在一邊,隻要能治好公主的病,你不管有什麼話,不妨直說。

    快說吧,說吧!” 尚炯建議:“在巫山城内,駐軍十日,至少七八日。

    雖然這事很難,因為大軍前去湖廣要緊,隻是公主的病,也不能再有一日耽誤。

    像目前這樣行軍,不要說公主身患重病,就是平常人,坐在滑竿上,也會坐出病來。

    而醫治公主的病,吃藥固然要緊,休息也是刻不容緩!公主現在必須安靜地躺在床上,休息一段時間,否則縱有神藥也難奏效。

    ” 皇後聽了這話,沉吟一陣,叫尚炯退出。

    随即她将慧英叫來,将尚炯的話告知慧英,然後說道: “慧英,我的心已經碎了。

    我今天在馬上昏昏沉沉,睡了一大陣,做了一個兇夢,大叫幾聲:‘快救皇上!快救皇上!’驚怕得出了一身冷汗。

    唉!近來常做兇夢,都沒有這個夢兇哪!” “是的,母後夢中的叫聲,我聽見了。

    我已經下了嚴令:不許外傳。

    ” 皇後歎口氣,又說:“看來皇上在湖廣很不順利,所以我才有這個兇夢。

    忠王妃,我的女兒啊,我的苦命的好媳婦啊,我又想明日四更天繼續趕路,又想聽尚神仙的話,同你舅舅商量一下,在這兒多留數日,救活蘭芝一命。

    你說我應該拿什麼主意……慧英,我的心碎了!” 慧英低頭抽泣,不住地揩淚,不敢回答。

     皇後又說:“你也沒有主意了。

    我猜到你也沒有主意。

    你剛從公主房中來,你看她還清醒麼?” “如今高燒已經退了,看來病已經回頭了,請母後放寬心,再取幾劑藥,也許就會大好了。

    ” “你不要拿這話安慰我。

    剛才我已經對你說了老神仙的話,蘭芝已經沒有幾天陽壽了。

    隻有在此地駐軍十日八日,至少五六日,才會有一線指望。

    否則什麼靈丹妙藥也救不了她一命。

    走,跟我到她床邊去。

    ” 高桂英剛剛站起來,尚未邁步,忽然眼前一黑,身子一晃,打個趔趄,幾乎倒下。

    幸而身邊一個帶劍宮女将她趕快扶住。

    慧英也慌忙攙住她的右臂,輕輕叫她: “母後!母後!” 高桂英閉上限定一定神,覺得頭腦略微清爽些,便淡然一笑,說道:“不要緊,不要緊,已經好了。

    ” 慧英懇求她躺下休息,好生睡一陣,再去看公主。

    又說要命人去請尚神仙來。

    皇後說道: “這又不是頭一次,也不過一時有點支持不住,何必大驚小怪!眼下情形你全知道,哪有我躺下休息的時候。

    走吧,看看公主去。

    ” “可是皇後的身體,虛勞虧損,幾次暈倒,還是叫尚神仙或别的太醫……” “不許聲張!傳出去讓将士們知道我身體不好,會影響軍心。

    再說尚子明縱然是活神仙,也沒有靈丹妙藥能使我不為國奔波,不為皇上的事日夜操勞,憂心如焚。

    一路上聽你們的勸說,我吃他開的藥已經有多次了,橫豎不過是人參、白術、當歸、川芎、茯苓十來味藥,再加上甘草引和紅棗引,我背都背出了,治不了我的根本!” 她由忠王妃陪伴來到蘭芝住的房中,呂二嬸和宮女們趕快接駕。

    蘭芝正睡得昏昏沉沉。

    皇後不許大家說話,她輕輕走到病床前邊,在宮女搬來的一把椅子上坐下。

    她用一隻手掌輕輕放在蘭芝的前額上,感到仍然燙手。

    她無言地打量着公主微微發紅的瘦得可怕的臉頰,忽然想到,原決定一年前,等占領了北京以後,就給公主選一個驸馬,将婚事辦了,也了卻她做母親的一樁心事,如今全落空了。

    想着蘭芝可能會死在路上,熱淚從她消瘦的臉上撲籁籁地滾落下來,鼻子也酸了。

    她心中刺痛,從病床邊站立起來,向呂二嬸使個眼色,讓呂二嬸跟她走到院中。

    她小聲詢問公主今日的病情究竟如何。

    呂二嬸告她說: “禀皇後,病是不輕啊,雖說燒有點減退,看來公主的精神很不好。

    我不敢說,要是再這樣行軍,誰曉得能不能在路上……” 皇後說:“我全明白,尚神仙已經向我奏明。

    我問你,公主可知道她的病治不好麼?” “公主今天退了高燒,心中倒也十分明白。

    太醫們走後,她對我們在身邊服侍的人說,她的病難以好了,醫生替她開藥方也是枉然,隻是盡一盡人事罷了。

    ” 說到這裡,呂二嬸不住地流淚,小聲抽泣。

    皇後也忍不住熱淚奔湧,但她不敢哭出聲來,怕驚醒了屋裡邊的公主。

     慧英揩去眼淚,在一旁哽咽說:“我聽說她還問到皇上的消息。

    ” 呂二嬸哭着說:“我們隻好哄她,說真确的消息還不知道,可是已經得到荒信,看來是真的:皇上趕走了左良玉,駐軍武昌,打算在武昌同胡人狠打一仗。

    公主似乎相信,又似乎不信,又說她想念紅姐姐。

    說要是有紅娘子大姐跟在母後身邊,她就放心了。

    ” 皇後幾乎要痛哭起來,但她竭力忍住,埂咽說:“唉,誰知道紅娘子現在是不是還活在人間!” 呂二嬸又便咽說:“人到病重的時候常常會想到一些死去的親人。

    公主剛才在夢中叫她的慧梅姐,我恰好站在她的床邊……” 呂二嬸說到慧梅,忍不住哭了起來,慧梅臨死的情況又出現在她眼前。

    那脖子上的傷口,是她縫起來的;眼睛沒有全閉,是她用指頭給閉上的。

    這一切都使她不忍去想。

    哭了片刻,她繼續說道: “公主連叫了三聲,一聲聲撕裂我的心。

    唉,天呀,公主還夢見我們的忠王、我們的雙喜小将爺。

    她在夢中呼喚:‘雙喜哥,雙喜哥,你千萬不要離開皇上,一步也不要離開。

    ’唉,忠娘娘,咱們的公主夢中也忘不了叫她的雙喜哥跟随在皇上身邊保駕,可是咱們的忠王已經……” 慧英痛哭。

    皇後痛哭。

    呂二嬸哭了一陣,想勸皇後不要傷心,可是她哭得說不出話來。

     那高插天際的巫山十二峰忽然被鋪天蓋地的暗霧遮住,将近中午的太陽一時變得慘白而凄涼。

     一個宮女從屋中出來,到皇後面前躬身啟奏:“公主醒了,請皇後進去一見。

    ” 皇後、忠王妃和呂二嬸趕快止住哭泣,揩去眼淚,來到公主床邊。

    蘭芝剛才醒來的時候,本來已聽見院裡的哭泣聲音,這時她望望她們又濕又紅的眼睛,心中全明白了,兩行熱淚靜靜地滾在她的焦黃的瘦臉頰上。

    停一停,她望着母親悲聲說道: “母後,女兒的病是好不了了。

    不能在母後身邊行孝,女兒心中十分難過!” 皇後哽咽說:“你隻管治病,不要胡思亂想。

    倘若為着你的病,必須在這裡駐軍數日,娘就在這裡暫時駐紮,命大軍先行東下。

    ” “母後,這樣使不得。

    在此艱難時刻,母親萬萬不可離開大軍。

    ” “不,蘭芝,我不能沒有你,不能沒有你啊!此時我心中很亂,不知如何才好。

    唉,我的天哪,為着國事,家事,我的心快要碎了。

    ” “母後,我剛才做了一個很不好的夢,一個兇夢……” 皇後害怕地問道:“什麼不好的夢?” 蘭芝不肯說出她的兇夢,隻說道:“我懇求母後不要在此地停留,連一天也不要留。

    父皇有難,日夜盼望救兵。

    我們的大軍隻要到了湖廣境内,縱然一時不能趕到武昌,也可以從西邊拖住胡人,分散胡人兵力。

    女兒虛度了十八歲,可惜不能為父皇戰死沙場,可是還沒有到湖廣境内就死,女兒死不瞑目!” 她想着剛才的兇夢,不敢說出,卻忍不住痛哭起來。

    隻是她已經沒有力氣,哭聲十分微弱。

    皇後和周圍的人都忍不住小聲抽泣。

     兩天以後,從陸路東下的人馬到了巴東,而從資州東下的部隊已經早三天到達了。

    李過率領的部隊,按照商定的計劃,從開州往東,經巫溪和大昌,進入湖廣,渡過三壩河,從平陽壩轉向東南,已經在前兩天到了歸州。

    這時已經是端午節過後一兩天了。

     先到歸州的李過已經得到比較确實的消息,知道滿洲人已經占領了武昌。

    大順軍連戰不利,陣亡、潰散和投降的将士很多。

    李自成隻率領不多的人馬向東逃走,而滿洲兵從水陸繼續追趕。

    李過從歸州來到巴東,迎接皇後,禀報了這一消息。

    皇後和高一功在巴東也聽說了。

    大家盡量把這個壞消息瞞住病危的公主,沒想到她還是知道了,當天夜間就死了。

    皇後大哭一場,草草地埋葬了公主,與李過、高一功商議決定:人馬暫駐在歸州、巴東、秭歸一帶,一面探聽皇上的消息,一面等候陸續趕來的數萬人馬。

    皇後也病了一場,幸而服了幾劑藥,沒有成為大病。

    她精神憂郁,有時帶着慧英和宮女、親兵們來到長江岸上,望着奔流的大江,想着李自成,想着蘭芝,不覺出神。

    更多的時候她是站在臨江的一個高丘上,高丘上聳立着一棵高大的青楓。

    她背倚青楓,遙向東方,默默地在心中叫着: “皇上,如今你在哪兒?你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