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下差矣!自古忠臣蒙冤被殺,不計其數,可有誰向皇帝讨還過血債?臣隻恨自己死得太早,不能效忠陛下于危難之際。
” “紅娘子現在何處?” “她在她能夠存身的地方,臣亦不知。
” “林泉,你建議在河南就開始設官理民,撫輯流亡,恢複農桑。
倘若早聽你的忠言,好生經營河南、陝西、山西,還有山東、湖廣,不要急着打進北京,何有今日!” 李岩說道:“倘若不是清兵進關,陛下破了北京之後,還可回頭來從容在各地設官理民,獎勵農桑,也不算晚。
無奈到了北京,局勢突變,一旦失敗,節節受挫,無地可守,無民可恃,遂成處處瓦解之勢,不可挽回。
如今陛下雖然深自後悔,為時已晚,隻能留給後人感慨系之了。
當日……” “林泉,你坐下說話,坐下說話。
我朝兵敗如此,不必再拘守什麼君臣之禮了。
唉,快有一年了吧,朕不曾聽到你的忠言了。
” 李岩叩頭起身,在一個較矮的椅子上坐下,接着說道:“當日倘若緩去北京,以鞏固中原、秦晉、山東為急務,截斷運河的漕運,使江南好财富不能接濟北京,不過一二年,北京必将瓜熟蒂落。
那時命一大将前去收拾北京殘局,就可以了。
朱洪武不是也不曾親去北京,而是命徐達率軍北伐,統一中國的麼?” 李自成說:“你的這個好主意,朕記得好像在你去伏牛山得勝寨的路上寫給朕的書信中就已經提出來了。
” “可惜,可惜陛下在戰場上節節勝利,将臣的忠言都忘記了。
” “朕去北京,過了大同以後,隻有六萬人馬,實在是孤軍遠征,隻能勝利,不能受挫,犯了兵家大忌。
卿為什麼當時不谏阻呢?” 李岩欠身回答:“自從崇祯十四年下半年開始,陛下兵馬日多屢勝而驕,後來就聽不進不合意的忠言了。
到進了長安以後,陛下以為天下已經到了手中,更無人敢犯顔直谏。
在進兵北京途中,陛下與左右文武都在想着如何進北京,如何擁戴陛下在北京登極,如何傳檄江南。
那時候微臣何敢妄言,阻撓大計!” 李自成點頭歎息說:“當時大家醉心于攻破北京,推倒明朝江山,隻顧高興,隻想着勝利,滿朝文武竟沒有料到滿洲胡人早已蓄意滅亡中國,滿洲八旗和蒙古兵正如箭在弦上,就要向北京射出。
” 李岩慘然一笑說:“不然,陛下并非全出料外。
當我軍尚在途中,就有人料到滿洲人會趁我立腳不穩,舉傾國之師南下侵奪中原,對臣說道:‘老子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除非你們李王事前作好準備,攻占北京未必是福。
要小心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這人是誰?” “是在五台山出家的劉子政。
當時他在晉祠。
” “那時候你為什麼不将這話告朕知道?” “臣當時未敢對陛下實言,隻向陛下委婉地提了一句,被陛下一個冷笑堵回來了。
當時正是滿朝文武興高采烈之時,臣哪有膽量直言無隐,一字字說出劉子政的勸告?” 李自成點點頭,歎息說:“那時候實在沒有将滿洲人放在心上。
” “到北京不久,知道吳三桂屯兵永平一帶,不肯投順,臣與軍師宋獻策就……” “以後事情很清楚,不用說下去了。
林泉,你已經冤死了将近一年,遊魂從三千裡外奔來見朕,既不是前來索命,那麼是不是要助朕脫離困境?” 李岩流下眼淚,說道:“皇上,已經晚了!” 李自成出了一身冷汗,問道:“已經晚了麼?還是說已經完了?” “是的,皇上,你聽,敵人已經到了。
” 李自成看見李岩的鬼影流着眼淚,深深歎息,從他的面前突然離開,突然消失。
他随即被大聲叫醒: “皇上!皇上,敵人到了,趕快起來!” 清兵攻陷武昌、漢陽以後,隻留下少數部隊駐守,大隊人馬幾乎是全力追趕李自成,中途并沒有停下休息。
隻因李自成的偵探不明,消息遲緩,才錯誤地判斷清兵要一天之後才能追到富池口。
其實當大順軍在富池口宿營的時候,清兵水陸并進,主力已經到了富池口附近。
躲在近處山頭上的老百姓,對于李自成宿營的地方,看得清清楚楚。
他們認為李自成是傾覆了明朝、逼死了帝後的“流賊”,又認為清兵是來替明朝皇帝報仇的,所以将李自成的宿營情況告訴了清軍,而且将富池口一帶的地理形勢以及李自成禦營駐紮的地點都告訴了清軍。
這樣,英親王阿濟格就派一支精銳騎兵約兩千人直接奔襲李自成的禦營。
其餘人馬分
” “紅娘子現在何處?” “她在她能夠存身的地方,臣亦不知。
” “林泉,你建議在河南就開始設官理民,撫輯流亡,恢複農桑。
倘若早聽你的忠言,好生經營河南、陝西、山西,還有山東、湖廣,不要急着打進北京,何有今日!” 李岩說道:“倘若不是清兵進關,陛下破了北京之後,還可回頭來從容在各地設官理民,獎勵農桑,也不算晚。
無奈到了北京,局勢突變,一旦失敗,節節受挫,無地可守,無民可恃,遂成處處瓦解之勢,不可挽回。
如今陛下雖然深自後悔,為時已晚,隻能留給後人感慨系之了。
當日……” “林泉,你坐下說話,坐下說話。
我朝兵敗如此,不必再拘守什麼君臣之禮了。
唉,快有一年了吧,朕不曾聽到你的忠言了。
” 李岩叩頭起身,在一個較矮的椅子上坐下,接着說道:“當日倘若緩去北京,以鞏固中原、秦晉、山東為急務,截斷運河的漕運,使江南好财富不能接濟北京,不過一二年,北京必将瓜熟蒂落。
那時命一大将前去收拾北京殘局,就可以了。
朱洪武不是也不曾親去北京,而是命徐達率軍北伐,統一中國的麼?” 李自成說:“你的這個好主意,朕記得好像在你去伏牛山得勝寨的路上寫給朕的書信中就已經提出來了。
” “可惜,可惜陛下在戰場上節節勝利,将臣的忠言都忘記了。
” “朕去北京,過了大同以後,隻有六萬人馬,實在是孤軍遠征,隻能勝利,不能受挫,犯了兵家大忌。
卿為什麼當時不谏阻呢?” 李岩欠身回答:“自從崇祯十四年下半年開始,陛下兵馬日多屢勝而驕,後來就聽不進不合意的忠言了。
到進了長安以後,陛下以為天下已經到了手中,更無人敢犯顔直谏。
在進兵北京途中,陛下與左右文武都在想着如何進北京,如何擁戴陛下在北京登極,如何傳檄江南。
那時候微臣何敢妄言,阻撓大計!” 李自成點頭歎息說:“當時大家醉心于攻破北京,推倒明朝江山,隻顧高興,隻想着勝利,滿朝文武竟沒有料到滿洲胡人早已蓄意滅亡中國,滿洲八旗和蒙古兵正如箭在弦上,就要向北京射出。
” 李岩慘然一笑說:“不然,陛下并非全出料外。
當我軍尚在途中,就有人料到滿洲人會趁我立腳不穩,舉傾國之師南下侵奪中原,對臣說道:‘老子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除非你們李王事前作好準備,攻占北京未必是福。
要小心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這人是誰?” “是在五台山出家的劉子政。
當時他在晉祠。
” “那時候你為什麼不将這話告朕知道?” “臣當時未敢對陛下實言,隻向陛下委婉地提了一句,被陛下一個冷笑堵回來了。
當時正是滿朝文武興高采烈之時,臣哪有膽量直言無隐,一字字說出劉子政的勸告?” 李自成點點頭,歎息說:“那時候實在沒有将滿洲人放在心上。
” “到北京不久,知道吳三桂屯兵永平一帶,不肯投順,臣與軍師宋獻策就……” “以後事情很清楚,不用說下去了。
林泉,你已經冤死了将近一年,遊魂從三千裡外奔來見朕,既不是前來索命,那麼是不是要助朕脫離困境?” 李岩流下眼淚,說道:“皇上,已經晚了!” 李自成出了一身冷汗,問道:“已經晚了麼?還是說已經完了?” “是的,皇上,你聽,敵人已經到了。
” 李自成看見李岩的鬼影流着眼淚,深深歎息,從他的面前突然離開,突然消失。
他随即被大聲叫醒: “皇上!皇上,敵人到了,趕快起來!” 清兵攻陷武昌、漢陽以後,隻留下少數部隊駐守,大隊人馬幾乎是全力追趕李自成,中途并沒有停下休息。
隻因李自成的偵探不明,消息遲緩,才錯誤地判斷清兵要一天之後才能追到富池口。
其實當大順軍在富池口宿營的時候,清兵水陸并進,主力已經到了富池口附近。
躲在近處山頭上的老百姓,對于李自成宿營的地方,看得清清楚楚。
他們認為李自成是傾覆了明朝、逼死了帝後的“流賊”,又認為清兵是來替明朝皇帝報仇的,所以将李自成的宿營情況告訴了清軍,而且将富池口一帶的地理形勢以及李自成禦營駐紮的地點都告訴了清軍。
這樣,英親王阿濟格就派一支精銳騎兵約兩千人直接奔襲李自成的禦營。
其餘人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