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但是剩下的院落和大小房屋仍然很多,如今就成了一座大的兵營。
劉宗敏住在兵營附近,為的是一旦有緊急情況,他可以迅速調兵遣将,以應付不測。
為了随時要聽各處軍情禀報和處理要事,他沒有同妻妾們住在一起,而是單獨住在一個四合小院裡。
他的幾位親信文武官員和若幹護衛兵了住在小院的東西廂房中。
小院的正廳五間是他同屬下吃飯、議事和處理公務的地方。
其中一間套間,是他睡覺的地方。
小院的月門外守衛森嚴,縱然是部下将領,也不能随便進去。
今日晚飯後,劉宗敏隻留下一名掌管機密的挂總兵銜的中軍将領,其餘文武都肅然退出。
他向總兵官詢問了一天來城中各處的新情況之後,便揮手令其退出。
他感到心中悶騰騰的,十分煩亂,身子也十分疲倦,便默默地走進套間,脫衣躺下,放下帳子,閉上眼睛。
小院中靜悄悄的,沒有人敢大聲說話,連走路都是輕輕的。
一個親信的值夜武官,手按劍柄,坐在正廳檐下,一點響動也不出。
劉宗敏很想趕快人睡,但是想起李自成告訴他的軍情,不覺忽地出了一身冷汗,再也沒有睡意了。
他想着敵人一路長驅直人,水路已經占領了仙桃鎮,陸路也到了孝感附近,大概幾天之内就會抵達武昌。
又想着李自成對他說的幾句不可告人的私話,心中更加煩惱。
不住地胡思亂想,不覺已打了三更。
剛要——人睡,中軍忽然輕輕進來将他叫醒,禀報說:“軍師前來,有要事相商。
” 劉宗敏猛地一下坐起身,一面披衣下床,一面說道: “快請軍師,快請!” 劉宗敏将來獻策迎進套間,在燈下隔着茶幾坐下,趕快問道: “老宋,你半夜前來,是有什麼緊急大事嗎?” 宋獻策小聲說: “捷軒,強敵一天比一天逼近,聖上似乎已方寸無主,精神狀态大非昔日可比。
你身為大将軍,代皇上統帥諸軍,國家存亡,系于一身。
明日皇上要召集禦前會議,決定戰守大計。
你有何主張?” 劉宗敏說: “我今日勞軍回來,聽聖上說明日上午要開禦前會議。
你主張堅守武昌、漢陽,與敵一戰,聖上對此很是憂慮。
” “是的,我看出來了。
可是除了固守,還有什麼法子好想?” “老宋,我也認為應該在這兒固守啊!可是目前咱們的軍心如此不穩,能守得住麼?” “守不住也得守。
因為除了這裡,我們再無處可去呀!” “是呀,是存是亡,就看我們能不能在武昌擋住敵人的進攻了。
” “正是此話。
倘若在武昌不能立足,以後的事情就不敢說了。
” “老宋,目前的處境十分險惡,你我都很清楚,大小将領們也很清楚,聖上心中更是清楚。
敵人是輕裝追趕,我們是攜家帶眷,顧打仗,還得顧妻兒老小。
咱們剩下的将士,差不多都是陝西人。
少數不是陝西的,也都是北方人。
一到了南方,人地生疏、言語不通不說,就連東西南北也分辨不出來。
加上不服水土,得各種病--特别是拉肚子的不少。
再說--他媽的,這裡到處都是稻田、湖泊、河流,就沒有幹地,沒有大路,腳下老是泥呀水的,夜間蚊子成堆,行軍時蚊子打臉。
到處籌糧困難,四面皆敵,莫說再打敗仗了--老宋呀,單隻說繼續再往東南退兵,要不了多久也會人馬潰散。
皇上自己很憂愁,對我說出了很不應該說出的話。
所以我從行宮出來,心中十分沉重。
我是國家大将,你是軍師,可怎麼好呢?國家存亡,你我都擔着擔子啊!明日禦前會議很要緊,你得想法勸皇上決計固守才好。
” 宋獻策走到外面,揮手使在檐下值夜的将校往遠處回避,然後回到劉宗敏面前,用極小的聲音詢問: “捷軒,皇上說了什麼話?是要你自己往别處去嗎?” 劉宗敏搖搖頭: “不是。
我除了戰死,為皇上盡忠沙場,能往哪兒去呢?” “那麼,皇上對你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 劉宗敏忍了一忍,終于說道: “他說如今将士們不肯散去,是因為他還活着,可是遲早有一天會散去的。
” “皇上說出這話,也沒有什麼可怕。
倘若你我處在他的地位,也同樣會有此擔憂。
” 劉宗敏又忍耐片刻,接着歎一口氣,悄聲說: “他說:‘我是大順皇帝,不能投降敵人,敵人對我也非捉拿殺害不可。
至于大小将領,隻要離開我,願降清,願降明,都可以保住一條性命,保住妻子兒女。
’我一直在想,他為什麼要對我說這個?” “此話……” 宋獻策沒說下去,他想着皇上的話裡分明有不得已時将自盡的意思。
他又想到三年前的一天,皇上讀《資治通鑒》,讀到黃巢敗亡後的情況時,曾經深為感慨,掩卷沉思良久。
後來在閑談中曾對他談起:黃巢在狼虎谷自刎未死,被他的外甥林言斬首,又斬了他的兄弟和妻子七人,攜首級向唐朝的武甯節度使時博投降,中途被沙陀人奪去,連林言的首級也砍掉,一起獻給時博報功。
李自成感慨地說: “黃巢何曾料到,一旦失敗,衆叛親離,連他自己的外甥也對他下了毒手。
自古英雄末路,實在可悲!” 宋獻策從今天李自成對他和劉宗敏所說的話,聯想到三年前皇上讀《通鑒》時所發的感慨,心裡更加明白事情的可怕,也更感到自己三更半夜前來叫醒汝候的必要。
他在心裡說: “要不趕快幫助皇上拿定主意,大事将不堪設想!” 劉宗敏見來獻策隻吐出兩個字便不再說下去,忍不住問道: “老宋,據你看,咱們能不能憑着武昌、漢陽一帶的地利,殺一殺敵人的威風?” 宋獻策說:“我正是為着此事才半夜三更前來找你。
恐怕我大順朝的生死存亡,就看這一步棋了。
” 劉宗敏說:“一年來步步失利,沒有打過一次勝仗,連陝西老家也失去了,無處可以立足。
到了今日,獻策呀,人心已經散了,人們都害怕同敵人打仗,誰也不去想着如何固守武昌,打敗敵人,隻想着如何避敵,如何先走,如何保住性命和家小。
你說,如何能夠使人心振作起來?” 宋獻策說:“目前最要緊的是鼓舞士氣。
有了士氣,就可以憑險一戰,挫敵銳氣。
哪怕是一次小勝,也可以略微恢複士氣,然後才能積小勝為大勝。
” 劉宗敏點頭說:“眼下靠賞賜不頂用,何況我們也沒有法子再弄到很多的銀兩。
軍師,你有什麼法兒鼓舞士氣?” “侯爺,目前時機緊迫,且不必為長遠打算,隻求在數日之内,敵人來到的時候,大家能夠上下齊心,努力一戰,獲得小勝,大事就有轉機之望。
至于長久之計,以後再說。
” 劉宗敏點頭說:“你說得很是。
你想出了什麼法兒沒有?” 宋獻策探身向前,劉宗敏也探身向前,兩個人的頭挨得極近,宋獻策用極低的聲音說出一計。
劉宗敏聽後沉默片刻,然後輕輕點頭,又覺心中略微不安,不覺問道: “老宋,你是軍師,這事何必找我商量?” “目前人心頹喪,遇事多疑,與往日全不相同,連聖上也不能免。
别人懷疑不打緊,我怕聖上責我以欺君之罪。
我死不足惜,大事從此更不可收拾,所以我想來想去,先來同你大将軍汝侯爺說明,使侯爺知道我為君為國苦心,這一計方可有用。
” 劉宗敏笑笑,說:“你是讀書人,你當然知道,前朝古代衆多的‘谶記’,有幾個是真的?都說漢高祖斬白蛇起義,我就不相信那是真的。
皇上不是糊塗人,一定會明白你的苦心。
請放心,就這麼辦吧。
” 近四更的時候,李自成又将宋獻策和劉宗敏叫去,原來是孝感已經失守,劉芳亮停留在漢川到孝感一帶,沒有用了。
他們商量之後,立刻派人命袁宗第到漢川接防,同時命劉芳亮火速将人馬向黃岡撤去。
一定要守住黃岡,免得敵人從黃岡截斷長江,包圍武昌。
劉宗敏住在兵營附近,為的是一旦有緊急情況,他可以迅速調兵遣将,以應付不測。
為了随時要聽各處軍情禀報和處理要事,他沒有同妻妾們住在一起,而是單獨住在一個四合小院裡。
他的幾位親信文武官員和若幹護衛兵了住在小院的東西廂房中。
小院的正廳五間是他同屬下吃飯、議事和處理公務的地方。
其中一間套間,是他睡覺的地方。
小院的月門外守衛森嚴,縱然是部下将領,也不能随便進去。
今日晚飯後,劉宗敏隻留下一名掌管機密的挂總兵銜的中軍将領,其餘文武都肅然退出。
他向總兵官詢問了一天來城中各處的新情況之後,便揮手令其退出。
他感到心中悶騰騰的,十分煩亂,身子也十分疲倦,便默默地走進套間,脫衣躺下,放下帳子,閉上眼睛。
小院中靜悄悄的,沒有人敢大聲說話,連走路都是輕輕的。
一個親信的值夜武官,手按劍柄,坐在正廳檐下,一點響動也不出。
劉宗敏很想趕快人睡,但是想起李自成告訴他的軍情,不覺忽地出了一身冷汗,再也沒有睡意了。
他想着敵人一路長驅直人,水路已經占領了仙桃鎮,陸路也到了孝感附近,大概幾天之内就會抵達武昌。
又想着李自成對他說的幾句不可告人的私話,心中更加煩惱。
不住地胡思亂想,不覺已打了三更。
剛要——人睡,中軍忽然輕輕進來将他叫醒,禀報說:“軍師前來,有要事相商。
” 劉宗敏猛地一下坐起身,一面披衣下床,一面說道: “快請軍師,快請!” 劉宗敏将來獻策迎進套間,在燈下隔着茶幾坐下,趕快問道: “老宋,你半夜前來,是有什麼緊急大事嗎?” 宋獻策小聲說: “捷軒,強敵一天比一天逼近,聖上似乎已方寸無主,精神狀态大非昔日可比。
你身為大将軍,代皇上統帥諸軍,國家存亡,系于一身。
明日皇上要召集禦前會議,決定戰守大計。
你有何主張?” 劉宗敏說: “我今日勞軍回來,聽聖上說明日上午要開禦前會議。
你主張堅守武昌、漢陽,與敵一戰,聖上對此很是憂慮。
” “是的,我看出來了。
可是除了固守,還有什麼法子好想?” “老宋,我也認為應該在這兒固守啊!可是目前咱們的軍心如此不穩,能守得住麼?” “守不住也得守。
因為除了這裡,我們再無處可去呀!” “是呀,是存是亡,就看我們能不能在武昌擋住敵人的進攻了。
” “正是此話。
倘若在武昌不能立足,以後的事情就不敢說了。
” “老宋,目前的處境十分險惡,你我都很清楚,大小将領們也很清楚,聖上心中更是清楚。
敵人是輕裝追趕,我們是攜家帶眷,顧打仗,還得顧妻兒老小。
咱們剩下的将士,差不多都是陝西人。
少數不是陝西的,也都是北方人。
一到了南方,人地生疏、言語不通不說,就連東西南北也分辨不出來。
加上不服水土,得各種病--特别是拉肚子的不少。
再說--他媽的,這裡到處都是稻田、湖泊、河流,就沒有幹地,沒有大路,腳下老是泥呀水的,夜間蚊子成堆,行軍時蚊子打臉。
到處籌糧困難,四面皆敵,莫說再打敗仗了--老宋呀,單隻說繼續再往東南退兵,要不了多久也會人馬潰散。
皇上自己很憂愁,對我說出了很不應該說出的話。
所以我從行宮出來,心中十分沉重。
我是國家大将,你是軍師,可怎麼好呢?國家存亡,你我都擔着擔子啊!明日禦前會議很要緊,你得想法勸皇上決計固守才好。
” 宋獻策走到外面,揮手使在檐下值夜的将校往遠處回避,然後回到劉宗敏面前,用極小的聲音詢問: “捷軒,皇上說了什麼話?是要你自己往别處去嗎?” 劉宗敏搖搖頭: “不是。
我除了戰死,為皇上盡忠沙場,能往哪兒去呢?” “那麼,皇上對你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 劉宗敏忍了一忍,終于說道: “他說如今将士們不肯散去,是因為他還活着,可是遲早有一天會散去的。
” “皇上說出這話,也沒有什麼可怕。
倘若你我處在他的地位,也同樣會有此擔憂。
” 劉宗敏又忍耐片刻,接着歎一口氣,悄聲說: “他說:‘我是大順皇帝,不能投降敵人,敵人對我也非捉拿殺害不可。
至于大小将領,隻要離開我,願降清,願降明,都可以保住一條性命,保住妻子兒女。
’我一直在想,他為什麼要對我說這個?” “此話……” 宋獻策沒說下去,他想着皇上的話裡分明有不得已時将自盡的意思。
他又想到三年前的一天,皇上讀《資治通鑒》,讀到黃巢敗亡後的情況時,曾經深為感慨,掩卷沉思良久。
後來在閑談中曾對他談起:黃巢在狼虎谷自刎未死,被他的外甥林言斬首,又斬了他的兄弟和妻子七人,攜首級向唐朝的武甯節度使時博投降,中途被沙陀人奪去,連林言的首級也砍掉,一起獻給時博報功。
李自成感慨地說: “黃巢何曾料到,一旦失敗,衆叛親離,連他自己的外甥也對他下了毒手。
自古英雄末路,實在可悲!” 宋獻策從今天李自成對他和劉宗敏所說的話,聯想到三年前皇上讀《通鑒》時所發的感慨,心裡更加明白事情的可怕,也更感到自己三更半夜前來叫醒汝候的必要。
他在心裡說: “要不趕快幫助皇上拿定主意,大事将不堪設想!” 劉宗敏見來獻策隻吐出兩個字便不再說下去,忍不住問道: “老宋,據你看,咱們能不能憑着武昌、漢陽一帶的地利,殺一殺敵人的威風?” 宋獻策說:“我正是為着此事才半夜三更前來找你。
恐怕我大順朝的生死存亡,就看這一步棋了。
” 劉宗敏說:“一年來步步失利,沒有打過一次勝仗,連陝西老家也失去了,無處可以立足。
到了今日,獻策呀,人心已經散了,人們都害怕同敵人打仗,誰也不去想着如何固守武昌,打敗敵人,隻想着如何避敵,如何先走,如何保住性命和家小。
你說,如何能夠使人心振作起來?” 宋獻策說:“目前最要緊的是鼓舞士氣。
有了士氣,就可以憑險一戰,挫敵銳氣。
哪怕是一次小勝,也可以略微恢複士氣,然後才能積小勝為大勝。
” 劉宗敏點頭說:“眼下靠賞賜不頂用,何況我們也沒有法子再弄到很多的銀兩。
軍師,你有什麼法兒鼓舞士氣?” “侯爺,目前時機緊迫,且不必為長遠打算,隻求在數日之内,敵人來到的時候,大家能夠上下齊心,努力一戰,獲得小勝,大事就有轉機之望。
至于長久之計,以後再說。
” 劉宗敏點頭說:“你說得很是。
你想出了什麼法兒沒有?” 宋獻策探身向前,劉宗敏也探身向前,兩個人的頭挨得極近,宋獻策用極低的聲音說出一計。
劉宗敏聽後沉默片刻,然後輕輕點頭,又覺心中略微不安,不覺問道: “老宋,你是軍師,這事何必找我商量?” “目前人心頹喪,遇事多疑,與往日全不相同,連聖上也不能免。
别人懷疑不打緊,我怕聖上責我以欺君之罪。
我死不足惜,大事從此更不可收拾,所以我想來想去,先來同你大将軍汝侯爺說明,使侯爺知道我為君為國苦心,這一計方可有用。
” 劉宗敏笑笑,說:“你是讀書人,你當然知道,前朝古代衆多的‘谶記’,有幾個是真的?都說漢高祖斬白蛇起義,我就不相信那是真的。
皇上不是糊塗人,一定會明白你的苦心。
請放心,就這麼辦吧。
” 近四更的時候,李自成又将宋獻策和劉宗敏叫去,原來是孝感已經失守,劉芳亮停留在漢川到孝感一帶,沒有用了。
他們商量之後,立刻派人命袁宗第到漢川接防,同時命劉芳亮火速将人馬向黃岡撤去。
一定要守住黃岡,免得敵人從黃岡截斷長江,包圍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