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有這麼巍峨、壯觀。
啊,這就是紫禁城的南門!她又一次對這巍峨的建築感到震驚。
從端門到午門這一段路上,左右也有兩排房子。
單單這一段路程,就比盛京的皇宮院子大得多,房子也多得多。
到底紫禁城裡邊是什麼情況呢?她簡直想不出來。
進了午門,随即落轎,換成四個人擡的步辇。
小皇帝和她的母親向左轉,從右順門往武英殿去。
大博爾濟吉特氏從午門内向右轉,從左順門去另外一座宮院。
一到武英殿宮院外邊,又是一道金水橋,然後進武英門,進武英殿院子。
小皇帝和聖母皇太後乘坐的龍鳳步辇,從武英殿的東邊繞道過去,到了後院,在一座比武英殿稍小一點的宮殿前停下來,随即由太監、宮女把他們迎進裡邊。
這地方叫作仁智殿,又叫作白虎殿。
如今因為别的宮院都正在修理,所以多爾衮同幾個大臣商量,要小皇帝和他的母親暫時住在這裡。
皇上住在西暖閣,聖母皇太後住在東暖閣。
中間也設有禦座。
為着小皇帝有時要受群臣朝見,所以武英殿的正殿不再住人。
武英殿和仁智殿實際是一座宮院,所以往武英殿去受群臣朝賀,也很方便。
再過幾天,等小皇帝住在仁智殿習慣以後,聖母皇太後将離開他,住在東邊的慈慶宮。
小博爾濟吉特氏和皇上趕快在宮女的服侍下洗臉更衣,然後用膳。
用膳的時候奏着細樂,果然是中國的皇家音樂,果然不再吹海螺,果然這音樂比滿洲的音樂文靜得多了,好聽得多了。
可是小博爾濟吉特氏又不再很注意音樂了,而是想着這紫禁城到底有多麼大呢?房子到底有多少呢?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籠罩在她的心上。
她急于想打聽,但又恐怕失了皇太後的身份,特别是剛剛進人燕京,她不能叫漢人看不起。
用膳以後,一個内侍來向她啟奏: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衮,将在申末酉初的時候進宮來見皇太後。
小博爾濟吉特氏的心中一動,她急于想知道今後如何統一天下,使她的兒子長久為中國之主,也很想知道眼下用兵的情況。
還有原來在盛京時,她就知道,到燕京後小福臨要重新舉行登極大典,算是大清朝在中國的開國皇帝,不再是滿洲一個地方的皇帝了,現在這登極大典準備得怎麼樣:這些都是她十分關心的事。
她不是那種庸庸碌碌、不關心朝政的婦女。
盡管她不願意幹預朝政,也知道多爾表決不會允許她幹預朝政,但是她要對大事心中明白。
這種關心,不僅是為着大清,也為着她的兒子。
她還有一個秘密的心思,是想趕快見到多爾衮,當面同他談幾句話。
在盛京的時候,以及在路上的時候,她都曾經夢見過多爾表。
有一次她從夢中驚醒,為什麼會驚醒呢?那夢已經有點模糊了。
總之她怕他,又想見他,而且深深地愛他的英俊、能幹,為大清立下了不朽的大功。
倘若當年老憨死的時候沒有多爾衮輔政,不擁立她兒子福臨繼承皇位,或者幹脆由豪格繼承皇位,她今天就不會來到關内,來到燕京,甚至是否還活在人世,都說不定。
她沒有回答内侍的話,僅僅點了一下頭,意思是“知道了”,表情是那麼的冷淡和莊嚴,把内心的激動和溫暖的感情掩蓋得一絲不露。
小福臨一用過午膳,就急着要看皇宮,随即由宮女們服侍他跑出去了。
小博爾濟吉特氏也很想看看皇宮,但她故意裝作不那麼性急,向身邊侍候的漢人宮女問道: “我進午門以後,看見北邊那座宮殿,燒毀了一部分,那可是皇宮中最大的宮殿?” 宮女跪下說:“啟奏太後娘娘,你看見的那叫作皇極門,它是往皇極殿去的一道門。
” 小博爾濟吉特氏輕輕地“啊”了一聲,心裡想,那怎麼能是一道門呢?宮女似乎明白了她的心思,趕快解釋說: “它雖叫作皇闆門,可是也大得很,往裡邊去要走一段路,才是皇極殿。
皇極殿才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宮殿,可惜燒毀很多,如今重修也很費事,馬上還修不起來。
” 小博爾濟吉特氏很想去看一看,但忍住了沒有說出。
接着又随便問問宮中情況,問了以後,她才說:“我在盛京時候,人們從燕京去盛京,也常向我說到紫禁城中的情況,說是宮殿多得很,還有禦花園,還有什麼什麼宮,什麼什麼殿,我都記不住。
還說這紫禁城外,有海子叫作金海的,一片大水,可以劃船。
水中間還有亭台樓閣,許多宮殿,還有假山……看起來光這一座紫禁城,”她說到這裡就停住了,而内心裡歎息說,“就比盛京城大得多!” 随後她換了衣服,命宮女和太監帶她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她一面走一面想: “既然來了,先飽一飽眼福吧。
” 如今除從盛京帶來的少數宮女之外,許多明朝宮女又找回來了。
這些明朝宮女已經改換滿洲裝束,穿着高底花盆鞋,走路已經習慣了。
在盛京的時候,宮中很少有太監;如今明朝的太監一部分又回到宮中。
另外,盛京的一部分包衣變成了侍衛,可以在宮中服侍。
如今要學習漢人的規矩,除了太監,男人不能随便在宮中進出,更不能住在宮中。
一聽說聖母皇太後要去幾個地方看一看,馬上就有大群的宮女和太監準備好了,有的在前引路,有的在後跟随。
這種排場,小博爾濟吉特氏在盛京時連做夢也不曾想到。
她看了幾個地方,不住地在心中贊歎。
盡管以前人們常告她說紫禁城中的皇宮有多麼好,使她聽得發迷;可是今天随便走了幾個地方,發現她所聽到的和她所想象的皇宮比實際還差得很遠,天上玉皇大帝住的地方也不過這個樣子,恐怕還不如紫禁城呢!可惜她今天不能全看,更不能看看三海,因為要回來等待多爾衮,于是沒有看盡興就轉回來了。
她忽然想到老憨王皇太www.tianyashuku.com極,不覺心中歎息說: “要是他今日活着,親自來到北京……” 忽然她又轉念,要是他活着,小福臨不會登極,她也不會有聖母皇太後的身份! 她又一次在心中感激多爾衮,眼前又出現了多爾衮英俊的影子。
可是忽然又心頭一沉,暗暗想道:多爾表會不會有二心?他真的擁戴小福臨坐天下麼?她不敢想下去,走回仁智殿,又換了衣服,薄薄地施一點脂粉,等候着攝政王到來。
她心中猜想:他來行什麼禮呢?會說什麼事情呢?他是不是先去那個皇太後那裡,然後再來這裡呢?……這一刻,她莫名其妙地心中七上八下,又感到焦急,又害怕一個人見多爾衮。
不是怕别的,是怕多爾衮的一雙眼睛。
有時那雙眼睛看得人多不好意思!倘若在平民百姓之家,叔嫂之間本來可以自由一些。
可現在她是聖母皇太後,而多爾表是攝政王,見面時左右都需要有宮女、太監侍候,她得處處謹慎,連半句不合皇太後身份的話也不要出口,連一個眼色都得小心哪! 多爾衮終于來到了。
她先聽見宮女和太監禀報,随即聽見多爾衮的腳步聲,知道他已經快進仁智殿,她心中“通通”地跳起來,覺得呼吸也不很自然了。
可她是皇太後,隻能坐在東暖閣的禦榻上靜靜地(實際上可不平靜!)等待。
多爾衮進來以後,在宮女、太監面前也不能不趕快跪下向她行禮。
随即她叫多爾衮在椅子上坐下。
說什麼話好呢?她使自己心情鎮定下來,稱贊多爾衮率兵進關,殺敗了“流賊”,來到燕京,平定中原,建立千秋功勳。
說到這裡,盡管她竭力想使自己口氣平靜,态度肅穆,然而不可能了。
她心中充滿了才進人北京城的興奮和對多爾衮的感激之情,不覺聲音打顫,眼中充滿了淚花。
多爾衮趕緊問候她一路辛苦,又稱頌她進山海關以後,對如何傳皇帝口谕,如何賞賜沿路迎駕官員,處置得十分得體。
小博爾濟吉特氏說: “皇上太小,不懂世事,多賴幾個護駕的大臣在身旁随時替我出主意。
不過自從你攝政王爺率兵人關,我也學會替國家大事操心,常常打聽關内的戰事。
攝政王爺的重大謀略,我也知道一些。
漢人的風俗禮節,我也漸漸地明白了。
現在這江山全靠攝政王爺,以後攝政王爺就是大清朝的開國之人。
後世怎麼寫我且不管,我同皇上母子倆是不會忘記攝政王爺這開國功勞的。
” 随後多爾表向她談了皇上将在十月初一日登極的事。
各種應該準備的事早在準備,還沒有準備完,各個衙門都在為這事忙碌。
又談到宮殿被李自成燒毀了很多,正在修複。
有的工程浩大,如乾清宮吧,一時很難修複。
皇太後和皇上暫時就住在這裡,過些日子,皇上在這裡住慣了,請皇太後搬到東路的慈慶宮住,院落較大,離禦花園比較近些。
乾清宮沒有修複,以後文武百官就在武英殿朝見皇上。
皇上年幼,住在這裡上朝較近。
明日上午辰時三刻,王公百官就要來武英殿朝見皇上。
這是初次朝見,大小朝臣中多半是新降漢人。
請大後今晚教導皇上,明日上朝時不能失儀。
“在盛京時候,因準備遷都北京,也在大政殿演習過多次上朝的禮。
皇上雖是幼小,倒是個聰明伶俐孩子,我今晚再囑咐一遍,想着明日他不會失禮的。
” 多爾衮又說:“從明日開始,由禮部滿漢大臣和鴻胪寺官兒們每日進宮,在武英殿教皇上演習登極大典。
十月初一日,皇上登極之後,宮中就沒有事了。
” 接着,多爾衮又說了以後如何派滿漢有學問的大臣輔導皇上讀書的事,但就是不談如何消滅流賊和平定江南的事。
聖母皇太後忍不住問了一句:“這打仗的事情如今是怎麼安排的?” 多爾衮說:“這是機
啊,這就是紫禁城的南門!她又一次對這巍峨的建築感到震驚。
從端門到午門這一段路上,左右也有兩排房子。
單單這一段路程,就比盛京的皇宮院子大得多,房子也多得多。
到底紫禁城裡邊是什麼情況呢?她簡直想不出來。
進了午門,随即落轎,換成四個人擡的步辇。
小皇帝和她的母親向左轉,從右順門往武英殿去。
大博爾濟吉特氏從午門内向右轉,從左順門去另外一座宮院。
一到武英殿宮院外邊,又是一道金水橋,然後進武英門,進武英殿院子。
小皇帝和聖母皇太後乘坐的龍鳳步辇,從武英殿的東邊繞道過去,到了後院,在一座比武英殿稍小一點的宮殿前停下來,随即由太監、宮女把他們迎進裡邊。
這地方叫作仁智殿,又叫作白虎殿。
如今因為别的宮院都正在修理,所以多爾衮同幾個大臣商量,要小皇帝和他的母親暫時住在這裡。
皇上住在西暖閣,聖母皇太後住在東暖閣。
中間也設有禦座。
為着小皇帝有時要受群臣朝見,所以武英殿的正殿不再住人。
武英殿和仁智殿實際是一座宮院,所以往武英殿去受群臣朝賀,也很方便。
再過幾天,等小皇帝住在仁智殿習慣以後,聖母皇太後将離開他,住在東邊的慈慶宮。
小博爾濟吉特氏和皇上趕快在宮女的服侍下洗臉更衣,然後用膳。
用膳的時候奏着細樂,果然是中國的皇家音樂,果然不再吹海螺,果然這音樂比滿洲的音樂文靜得多了,好聽得多了。
可是小博爾濟吉特氏又不再很注意音樂了,而是想着這紫禁城到底有多麼大呢?房子到底有多少呢?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籠罩在她的心上。
她急于想打聽,但又恐怕失了皇太後的身份,特别是剛剛進人燕京,她不能叫漢人看不起。
用膳以後,一個内侍來向她啟奏: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衮,将在申末酉初的時候進宮來見皇太後。
小博爾濟吉特氏的心中一動,她急于想知道今後如何統一天下,使她的兒子長久為中國之主,也很想知道眼下用兵的情況。
還有原來在盛京時,她就知道,到燕京後小福臨要重新舉行登極大典,算是大清朝在中國的開國皇帝,不再是滿洲一個地方的皇帝了,現在這登極大典準備得怎麼樣:這些都是她十分關心的事。
她不是那種庸庸碌碌、不關心朝政的婦女。
盡管她不願意幹預朝政,也知道多爾表決不會允許她幹預朝政,但是她要對大事心中明白。
這種關心,不僅是為着大清,也為着她的兒子。
她還有一個秘密的心思,是想趕快見到多爾衮,當面同他談幾句話。
在盛京的時候,以及在路上的時候,她都曾經夢見過多爾表。
有一次她從夢中驚醒,為什麼會驚醒呢?那夢已經有點模糊了。
總之她怕他,又想見他,而且深深地愛他的英俊、能幹,為大清立下了不朽的大功。
倘若當年老憨死的時候沒有多爾衮輔政,不擁立她兒子福臨繼承皇位,或者幹脆由豪格繼承皇位,她今天就不會來到關内,來到燕京,甚至是否還活在人世,都說不定。
她沒有回答内侍的話,僅僅點了一下頭,意思是“知道了”,表情是那麼的冷淡和莊嚴,把内心的激動和溫暖的感情掩蓋得一絲不露。
小福臨一用過午膳,就急着要看皇宮,随即由宮女們服侍他跑出去了。
小博爾濟吉特氏也很想看看皇宮,但她故意裝作不那麼性急,向身邊侍候的漢人宮女問道: “我進午門以後,看見北邊那座宮殿,燒毀了一部分,那可是皇宮中最大的宮殿?” 宮女跪下說:“啟奏太後娘娘,你看見的那叫作皇極門,它是往皇極殿去的一道門。
” 小博爾濟吉特氏輕輕地“啊”了一聲,心裡想,那怎麼能是一道門呢?宮女似乎明白了她的心思,趕快解釋說: “它雖叫作皇闆門,可是也大得很,往裡邊去要走一段路,才是皇極殿。
皇極殿才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宮殿,可惜燒毀很多,如今重修也很費事,馬上還修不起來。
” 小博爾濟吉特氏很想去看一看,但忍住了沒有說出。
接着又随便問問宮中情況,問了以後,她才說:“我在盛京時候,人們從燕京去盛京,也常向我說到紫禁城中的情況,說是宮殿多得很,還有禦花園,還有什麼什麼宮,什麼什麼殿,我都記不住。
還說這紫禁城外,有海子叫作金海的,一片大水,可以劃船。
水中間還有亭台樓閣,許多宮殿,還有假山……看起來光這一座紫禁城,”她說到這裡就停住了,而内心裡歎息說,“就比盛京城大得多!” 随後她換了衣服,命宮女和太監帶她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她一面走一面想: “既然來了,先飽一飽眼福吧。
” 如今除從盛京帶來的少數宮女之外,許多明朝宮女又找回來了。
這些明朝宮女已經改換滿洲裝束,穿着高底花盆鞋,走路已經習慣了。
在盛京的時候,宮中很少有太監;如今明朝的太監一部分又回到宮中。
另外,盛京的一部分包衣變成了侍衛,可以在宮中服侍。
如今要學習漢人的規矩,除了太監,男人不能随便在宮中進出,更不能住在宮中。
一聽說聖母皇太後要去幾個地方看一看,馬上就有大群的宮女和太監準備好了,有的在前引路,有的在後跟随。
這種排場,小博爾濟吉特氏在盛京時連做夢也不曾想到。
她看了幾個地方,不住地在心中贊歎。
盡管以前人們常告她說紫禁城中的皇宮有多麼好,使她聽得發迷;可是今天随便走了幾個地方,發現她所聽到的和她所想象的皇宮比實際還差得很遠,天上玉皇大帝住的地方也不過這個樣子,恐怕還不如紫禁城呢!可惜她今天不能全看,更不能看看三海,因為要回來等待多爾衮,于是沒有看盡興就轉回來了。
她忽然想到老憨王皇太www.tianyashuku.com極,不覺心中歎息說: “要是他今日活着,親自來到北京……” 忽然她又轉念,要是他活着,小福臨不會登極,她也不會有聖母皇太後的身份! 她又一次在心中感激多爾衮,眼前又出現了多爾衮英俊的影子。
可是忽然又心頭一沉,暗暗想道:多爾表會不會有二心?他真的擁戴小福臨坐天下麼?她不敢想下去,走回仁智殿,又換了衣服,薄薄地施一點脂粉,等候着攝政王到來。
她心中猜想:他來行什麼禮呢?會說什麼事情呢?他是不是先去那個皇太後那裡,然後再來這裡呢?……這一刻,她莫名其妙地心中七上八下,又感到焦急,又害怕一個人見多爾衮。
不是怕别的,是怕多爾衮的一雙眼睛。
有時那雙眼睛看得人多不好意思!倘若在平民百姓之家,叔嫂之間本來可以自由一些。
可現在她是聖母皇太後,而多爾表是攝政王,見面時左右都需要有宮女、太監侍候,她得處處謹慎,連半句不合皇太後身份的話也不要出口,連一個眼色都得小心哪! 多爾衮終于來到了。
她先聽見宮女和太監禀報,随即聽見多爾衮的腳步聲,知道他已經快進仁智殿,她心中“通通”地跳起來,覺得呼吸也不很自然了。
可她是皇太後,隻能坐在東暖閣的禦榻上靜靜地(實際上可不平靜!)等待。
多爾衮進來以後,在宮女、太監面前也不能不趕快跪下向她行禮。
随即她叫多爾衮在椅子上坐下。
說什麼話好呢?她使自己心情鎮定下來,稱贊多爾衮率兵進關,殺敗了“流賊”,來到燕京,平定中原,建立千秋功勳。
說到這裡,盡管她竭力想使自己口氣平靜,态度肅穆,然而不可能了。
她心中充滿了才進人北京城的興奮和對多爾衮的感激之情,不覺聲音打顫,眼中充滿了淚花。
多爾衮趕緊問候她一路辛苦,又稱頌她進山海關以後,對如何傳皇帝口谕,如何賞賜沿路迎駕官員,處置得十分得體。
小博爾濟吉特氏說: “皇上太小,不懂世事,多賴幾個護駕的大臣在身旁随時替我出主意。
不過自從你攝政王爺率兵人關,我也學會替國家大事操心,常常打聽關内的戰事。
攝政王爺的重大謀略,我也知道一些。
漢人的風俗禮節,我也漸漸地明白了。
現在這江山全靠攝政王爺,以後攝政王爺就是大清朝的開國之人。
後世怎麼寫我且不管,我同皇上母子倆是不會忘記攝政王爺這開國功勞的。
” 随後多爾表向她談了皇上将在十月初一日登極的事。
各種應該準備的事早在準備,還沒有準備完,各個衙門都在為這事忙碌。
又談到宮殿被李自成燒毀了很多,正在修複。
有的工程浩大,如乾清宮吧,一時很難修複。
皇太後和皇上暫時就住在這裡,過些日子,皇上在這裡住慣了,請皇太後搬到東路的慈慶宮住,院落較大,離禦花園比較近些。
乾清宮沒有修複,以後文武百官就在武英殿朝見皇上。
皇上年幼,住在這裡上朝較近。
明日上午辰時三刻,王公百官就要來武英殿朝見皇上。
這是初次朝見,大小朝臣中多半是新降漢人。
請大後今晚教導皇上,明日上朝時不能失儀。
“在盛京時候,因準備遷都北京,也在大政殿演習過多次上朝的禮。
皇上雖是幼小,倒是個聰明伶俐孩子,我今晚再囑咐一遍,想着明日他不會失禮的。
” 多爾衮又說:“從明日開始,由禮部滿漢大臣和鴻胪寺官兒們每日進宮,在武英殿教皇上演習登極大典。
十月初一日,皇上登極之後,宮中就沒有事了。
” 接着,多爾衮又說了以後如何派滿漢有學問的大臣輔導皇上讀書的事,但就是不談如何消滅流賊和平定江南的事。
聖母皇太後忍不住問了一句:“這打仗的事情如今是怎麼安排的?” 多爾衮說:“這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