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費珍娥由幾個宮女陪伴,出了右順門,向武英門外的金水橋走來。
她擡頭向洞開的、有軍校守衛的西華門望了一眼,三月十九日黎明時的種種情景,曆曆如在眼前,好像剛過去的一場噩夢。
最使她難忘的是乾清宮的宮女頭兒魏清慧和坤甯宮的吳婉容,此刻又猛然想到她們的投水盡節,不禁心中酸痛,暗暗說道: “魏姐,吳姐,我們快要見面了!” 費珍娥進了武英門,在宮女姐妹的陪伴下向武英殿低頭走去,心頭突突亂跳,猜不到李自成召見她有何話說。
北京城每年從春天到初夏,常有陰霾天氣,常常刮風。
好在今天的天氣很好,陽光明媚,無風無沙,十分溫暖。
但在費珍娥的感覺中,處處是凄涼景象,處處觸動她亡國之痛。
費珍娥一面猜想着李自成召見她有何話說,巴不得李自成臨時後悔,要将她留在身邊,另外挑選一個宮女賜給羅虎。
然而她又想這是不可能的,木已成舟,今天她就要同羅虎成親了。
走完了長長的青石雨路,費珍娥從右側登上了九級漢白玉台階,上了莊嚴肅靜的丹墀。
等候在丹墀上的王瑞芬立刻迎來,緊緊地拉住她的手,滿臉堆笑,小聲說道: “小費,恭賀你,今天是你的大喜日子!” 費珍娥沒有做聲,也沒有笑容。
她明白王瑞芬待她很好,是真正對她關心,但是她不明白,瑞芬原是田皇貴妃的貼身宮女。
承乾宮的管家婆,深受皇家厚恩,亡國時竟然沒有跟随魏清慧和吳婉容一起盡節,反而成了逆賊李自成的身邊紅人!她并不恨王瑞芬,隻是在心中歎道: “唉,好姐姐,亡國後我才知道咱們不是一條路上的人!” 王瑞芬将别的宮女留在丹墀上,單獨帶着費珍娥走進武英殿,轉入西暖閣,讓費宮人暫且止步,她自己走進最裡邊的一間,向李自成躬身禀道: “啟禀皇爺,費珍娥奉诏來到。
” 李自成輕聲說:“叫她進來!” 王瑞芬将費珍娥帶進暖閣的裡邊套間。
費珍娥在李自成的面前大約三尺遠的黃緞拜墊上跪下,叩了一個頭。
王瑞芬叫費珍娥給娘娘叩頭。
費氏在拜墊上偏轉身子,向窦娘娘叩了一個頭,又将身子轉回,正對李自成,忍不住擡頭看了一眼,随即又低下頭去,等候口谕。
她自從三月十九以來,隻等待慷慨一死,所以此刻毫無畏懼,在心中暗暗想道:這是我最後一次看見你這個亡我明朝、逼我帝後自盡的萬惡賊首,可恨你沒有将我留在你的身邊!“ 李自成含笑說道:”費珍娥,孤因你容貌出衆,又有文才,在宮中有女秀才之稱,所以特别施恩于你,處處另眼相看,你心中自然明白。
由孤親自為你擇婿,欽賜婚配,今日你就要離開深宮,與孤的愛将、新封潼關伯羅虎将軍拜堂成親。
羅虎才二十一歲,已是功勳卓著。
他喜歡讀書,文武兼備,治軍有方,頗有古名将之風。
日後必将是勳業彪炳,不難有公侯之望。
常言道‘夫榮妻貴’,孤隻望你,能做他的賢内助,相夫立功,日後白首偕老,兒孫滿堂,蔭及後人,名垂青史。
“李自成說完這幾句話,見費珍娥沒有做聲,随即環顧左右宮女,又用眼色示意窦妃說話。
窦美儀說道:”珍娥,皇上日理萬機,且又東征在即,今日在你出嫁之前,召你前來,諄諄面谕。
一個宮人出嫁,蒙如此天恩聖眷,自占少有。
你應該深體聖衷,相夫立功,上報皇恩。
“ 費珍娥仍不做聲。
兩天來她風聞将要打仗,此刻知道李自成将要東征,猜想到必定是吳三桂在山海關”倡義讨賊“,不禁心中一喜。
李自成向王瑞芬問道:”費珍娥的陪嫁之物,全都準備停當了麼?“ 王瑞芬跪下回道:”回皇上,窦娘娘擔心壽甯宮的宮女們辦事不周,命奴婢親自去看看準備情形。
珍娥到底年紀還小,隻有十七歲,在宮中不習慣收拾東西。
幸虧吳汝義将軍從壽甯和坤甯宮挑選了四個宮女,作為珍娥的陪嫁婢女,以後就由羅府為她們擇婿婚配。
有一個年長的是坤甯宮的宮女,名叫李春蘭,今年二十八歲,比較懂事,就命她做陪嫁婢女頭兒,類似宮中的管家婆,費珍娥的一切陪嫁之物,包括金銀、珠寶、各種首飾,都交她親手經管。
她帶着奴婢将珍娥的嫁妝看了一遍,拾掇得井井有條。
有一隻小小的皮箱,除裝着珍娥常用的文房四寶,幾本字帖,還有尺子、剪刀,常用的小剪刀和裁剪衣服的一把雪亮的大剪刀。
“她不覺莞爾一笑,加了一句:”真是陪嫁周全!“ 李自成也覺有趣,笑着問道:”一把大剪刀?費珍娥,一出嫁就是伯爵夫人,剪裁衣服的事還用得着你自己動手?“ 費珍娥的心中一驚,但是鎮靜如常,按照準備好的話立刻回答:”奴婢生長深宮,幼學古訓,知道女子不論貧富,都要講三從四德,四德是:德、言、容、工。
奴婢日後縱然是伯爵夫人,仆婢成群,一呼百諾,也不能不講究‘女紅’(同“工”字)二字,所以随嫁什物中帶了大小剪子兩把。
“ 李自成聽了這話,十分滿意,含笑望望窦妃。
窦美儀幾天來巴不得看見皇上又有了笑容,趕快對費珍娥說道:”你果然知書明理,不辜負聖眷隆握,欽賜婚配。
你到潼關伯府,必能體貼夫君,孝順婆母,多生貴子,福壽雙全。
“ 李自成接了一句:”不久,等羅虎在東征中再立戰功,孤對他另有封賞,也敕封你為诰命夫人。
“ 王瑞芬侍立一旁,趕快說道:”費珍娥謝恩,山呼!“ 費珍娥叩頭,但未山呼。
王瑞芬又提醒道:”山呼!“ 費珍娥又未山呼,伏地不語。
窦美儀笑着向李自成小聲說道:”因為是提到婚配之事,費珍娥有點害羞,隻叩頭,沒有山呼。
請陛下不要怪罪。
“ 李自成顯得十分通情達理,輕輕一笑,又點一點頭,向費珍娥說道:”孤知道,你從七歲入宮之後,沒有再見到父母家人一面。
等羅虎東征凱旋,差人到你的家鄉,訪查你的父母家人下落,接取他們來到北京,共享榮華富貴。
“ 王瑞芬在一旁說道:”費珍娥趕快謝恩!“ 費珍娥按照宮中規矩,伏地叩頭謝恩。
她不覺浮出眼淚,在心中說:縱然父母仍在世上,今生也難再相見了! 李自成向王瑞芬說:”送她回壽甯宮,馬上就要出宮了。
傳谕陪嫁的男女們,小心服侍!“ 費珍娥向李自成叩頭,又向窦美儀叩頭,然後由王瑞芬送出武英殿,再由随來的四個宮女陪伴,返回壽甯宮去。
當走過武英門外金水橋時,她略停片刻,再一次向西華門望一望,三月十九日黎明的情景,又一次出現眼前,不覺在心裡歎道:”整整二十天了!“ 費珍娥回到壽甯宮以後,稍作休息,就有吳汝義安排的一群太監将她的陪嫁之物,送往在北池子為她準備的一處地方,她将在那裡乘坐花轎,吹吹打打地擡往婆家。
她不像民間女子出嫁,嫁妝裡沒有各種紅漆家具,沒有嶄新的繡花綢緞被褥和枕頭,也沒有各種生活用具。
費氏畢竟是孤身宮人,在北京并無娘家,亦無親戚,所以凡此一切,都由伯爵府準備停當。
她的嫁妝隻有四件:兩件是裝着細軟衣裙和金銀等物的皮箱,一件是朱漆嵌螺描金鏡奁,一件是裝着文房四寶和女工用物的小箱,這小箱中有一件最令官中女伴們稱贊的是一把從坤甯宮找來的鋒利剪刀,人們稱贊她一出嫁就成了仆婢成群。
一呼百諾的貴夫人,竟想着”三從四德“中的女工之事。
中午以前,費珍娥的嫁妝就山北池子臨時行館出發,鼓樂前導,兵丁護送,擡送到金魚胡同東酋的潼關伯府。
經過之處,很多沿街士民,男女老少,站在街上觀看。
雖然她的嫁妝很少,不像富家大戶的小姐出閣,上百樣陪嫁什物,在鼓樂聲中,熙熙攘攘,塞滿長街,十分熱鬧,也令人豔羨。
但是士民們都知道這是新皇帝欽賜婚配,而女婿是大順朝的開國功臣,年方二十出頭,已經封伯,前程似錦。
有許多看熱鬧的婦女在心中歎道:”這位費宮人,八字兒真是生得好,聽說才十七歲,一出宮就掉進福窩裡,享不盡榮華富貴!“ 中午,費珍娥就在北池子的臨時行館中休息,除随她出宮的四個陪嫁宮女之外,還有吳汝義為潼關伯府安排的男女奴仆,一部分人臨時來到這兒侍候。
宅子外邊有衆多兵丁守衛,禁止閑人走近。
廚師們雖然為費宮人安排了精緻的午膳,但是她吃得極少,僅僅要了一小碗蓮子銀耳湯喝下肚去。
從宮中帶出來的四個宮女都在左右服侍,并不勸她多餐。
大家明白,像她這樣有身份的宮女,非一般粗使的宮女可比,本來就吃得很少,加上大家在被選進皇宮前自幼聽說,民間嫁女,做新娘的在頭一天就不吃飯,不喝水,免得到了新郎家中急于大小便,惹人笑話。
然而她們并不知道,費珍娥之所以在午膳時飲食很少,除上述原因之外,更由于她心亂如麻,沒有一刻不在想着,今夜她要為她的大行皇帝與皇後慷慨盡節,血濺洞房! 費珍娥和她的四個陪嫁宮女,自從十歲左右哭别了父母家人,進入皇宮,到如今有的在宮中整整關閉了十年,有的是十年以上。
今天她們第一次離開了巍峨的皇宮,走出了禁衛森嚴的紫禁城。
這四個宮女從此可以同父母家人見面,可以在民間擇良婚配,所以她們在心中非常感激費珍娥。
倘若不是因為珍娥平日對她們較有感情,不會挑選她們陪嫁,她們仍将關閉在深宮之中,日後命運難蔔。
由于她們懷着對費珍娥的感恩之情和耿耿忠心,所以她們輪流服侍在珍娥身邊,不使由伯爵府來的女仆和丫環來打擾新娘的休息養神。
在北池子停留的時間不長,一到未時過後就開始由宮女們服侍,重新梳妝打扮,更換衣服,一切按照官宦之家的新嫁娘的要求打扮好,等待上轎。
在這之前,她獨自默坐,冷若冰霜,幾乎沒有同别人說過一句話。
宮女們都沒有結過婚,在深宮中也沒有看見過結婚的事,此刻在費珍娥的身邊都不免感到新奇、有趣。
有一次當她們離開費珍娥身邊時候,是那樣心情快樂,在一起咬耳朵。
那個年長的宮女悄悄地笑着說:”珍娥真是不凡,逢着這麼大大的喜事,竟然能冷靜萬分,不露出一絲笑容!“ 第二個宮女說:”你真是瞎說。
姑娘出嫁,誰不害羞?誰不拿出個不搭理人的架子?我小時聽家鄉有句俗
她擡頭向洞開的、有軍校守衛的西華門望了一眼,三月十九日黎明時的種種情景,曆曆如在眼前,好像剛過去的一場噩夢。
最使她難忘的是乾清宮的宮女頭兒魏清慧和坤甯宮的吳婉容,此刻又猛然想到她們的投水盡節,不禁心中酸痛,暗暗說道: “魏姐,吳姐,我們快要見面了!” 費珍娥進了武英門,在宮女姐妹的陪伴下向武英殿低頭走去,心頭突突亂跳,猜不到李自成召見她有何話說。
北京城每年從春天到初夏,常有陰霾天氣,常常刮風。
好在今天的天氣很好,陽光明媚,無風無沙,十分溫暖。
但在費珍娥的感覺中,處處是凄涼景象,處處觸動她亡國之痛。
費珍娥一面猜想着李自成召見她有何話說,巴不得李自成臨時後悔,要将她留在身邊,另外挑選一個宮女賜給羅虎。
然而她又想這是不可能的,木已成舟,今天她就要同羅虎成親了。
走完了長長的青石雨路,費珍娥從右側登上了九級漢白玉台階,上了莊嚴肅靜的丹墀。
等候在丹墀上的王瑞芬立刻迎來,緊緊地拉住她的手,滿臉堆笑,小聲說道: “小費,恭賀你,今天是你的大喜日子!” 費珍娥沒有做聲,也沒有笑容。
她明白王瑞芬待她很好,是真正對她關心,但是她不明白,瑞芬原是田皇貴妃的貼身宮女。
承乾宮的管家婆,深受皇家厚恩,亡國時竟然沒有跟随魏清慧和吳婉容一起盡節,反而成了逆賊李自成的身邊紅人!她并不恨王瑞芬,隻是在心中歎道: “唉,好姐姐,亡國後我才知道咱們不是一條路上的人!” 王瑞芬将别的宮女留在丹墀上,單獨帶着費珍娥走進武英殿,轉入西暖閣,讓費宮人暫且止步,她自己走進最裡邊的一間,向李自成躬身禀道: “啟禀皇爺,費珍娥奉诏來到。
” 李自成輕聲說:“叫她進來!” 王瑞芬将費珍娥帶進暖閣的裡邊套間。
費珍娥在李自成的面前大約三尺遠的黃緞拜墊上跪下,叩了一個頭。
王瑞芬叫費珍娥給娘娘叩頭。
費氏在拜墊上偏轉身子,向窦娘娘叩了一個頭,又将身子轉回,正對李自成,忍不住擡頭看了一眼,随即又低下頭去,等候口谕。
她自從三月十九以來,隻等待慷慨一死,所以此刻毫無畏懼,在心中暗暗想道:這是我最後一次看見你這個亡我明朝、逼我帝後自盡的萬惡賊首,可恨你沒有将我留在你的身邊!“ 李自成含笑說道:”費珍娥,孤因你容貌出衆,又有文才,在宮中有女秀才之稱,所以特别施恩于你,處處另眼相看,你心中自然明白。
由孤親自為你擇婿,欽賜婚配,今日你就要離開深宮,與孤的愛将、新封潼關伯羅虎将軍拜堂成親。
羅虎才二十一歲,已是功勳卓著。
他喜歡讀書,文武兼備,治軍有方,頗有古名将之風。
日後必将是勳業彪炳,不難有公侯之望。
常言道‘夫榮妻貴’,孤隻望你,能做他的賢内助,相夫立功,日後白首偕老,兒孫滿堂,蔭及後人,名垂青史。
“李自成說完這幾句話,見費珍娥沒有做聲,随即環顧左右宮女,又用眼色示意窦妃說話。
窦美儀說道:”珍娥,皇上日理萬機,且又東征在即,今日在你出嫁之前,召你前來,諄諄面谕。
一個宮人出嫁,蒙如此天恩聖眷,自占少有。
你應該深體聖衷,相夫立功,上報皇恩。
“ 費珍娥仍不做聲。
兩天來她風聞将要打仗,此刻知道李自成将要東征,猜想到必定是吳三桂在山海關”倡義讨賊“,不禁心中一喜。
李自成向王瑞芬問道:”費珍娥的陪嫁之物,全都準備停當了麼?“ 王瑞芬跪下回道:”回皇上,窦娘娘擔心壽甯宮的宮女們辦事不周,命奴婢親自去看看準備情形。
珍娥到底年紀還小,隻有十七歲,在宮中不習慣收拾東西。
幸虧吳汝義将軍從壽甯和坤甯宮挑選了四個宮女,作為珍娥的陪嫁婢女,以後就由羅府為她們擇婿婚配。
有一個年長的是坤甯宮的宮女,名叫李春蘭,今年二十八歲,比較懂事,就命她做陪嫁婢女頭兒,類似宮中的管家婆,費珍娥的一切陪嫁之物,包括金銀、珠寶、各種首飾,都交她親手經管。
她帶着奴婢将珍娥的嫁妝看了一遍,拾掇得井井有條。
有一隻小小的皮箱,除裝着珍娥常用的文房四寶,幾本字帖,還有尺子、剪刀,常用的小剪刀和裁剪衣服的一把雪亮的大剪刀。
“她不覺莞爾一笑,加了一句:”真是陪嫁周全!“ 李自成也覺有趣,笑着問道:”一把大剪刀?費珍娥,一出嫁就是伯爵夫人,剪裁衣服的事還用得着你自己動手?“ 費珍娥的心中一驚,但是鎮靜如常,按照準備好的話立刻回答:”奴婢生長深宮,幼學古訓,知道女子不論貧富,都要講三從四德,四德是:德、言、容、工。
奴婢日後縱然是伯爵夫人,仆婢成群,一呼百諾,也不能不講究‘女紅’(同“工”字)二字,所以随嫁什物中帶了大小剪子兩把。
“ 李自成聽了這話,十分滿意,含笑望望窦妃。
窦美儀幾天來巴不得看見皇上又有了笑容,趕快對費珍娥說道:”你果然知書明理,不辜負聖眷隆握,欽賜婚配。
你到潼關伯府,必能體貼夫君,孝順婆母,多生貴子,福壽雙全。
“ 李自成接了一句:”不久,等羅虎在東征中再立戰功,孤對他另有封賞,也敕封你為诰命夫人。
“ 王瑞芬侍立一旁,趕快說道:”費珍娥謝恩,山呼!“ 費珍娥叩頭,但未山呼。
王瑞芬又提醒道:”山呼!“ 費珍娥又未山呼,伏地不語。
窦美儀笑着向李自成小聲說道:”因為是提到婚配之事,費珍娥有點害羞,隻叩頭,沒有山呼。
請陛下不要怪罪。
“ 李自成顯得十分通情達理,輕輕一笑,又點一點頭,向費珍娥說道:”孤知道,你從七歲入宮之後,沒有再見到父母家人一面。
等羅虎東征凱旋,差人到你的家鄉,訪查你的父母家人下落,接取他們來到北京,共享榮華富貴。
“ 王瑞芬在一旁說道:”費珍娥趕快謝恩!“ 費珍娥按照宮中規矩,伏地叩頭謝恩。
她不覺浮出眼淚,在心中說:縱然父母仍在世上,今生也難再相見了! 李自成向王瑞芬說:”送她回壽甯宮,馬上就要出宮了。
傳谕陪嫁的男女們,小心服侍!“ 費珍娥向李自成叩頭,又向窦美儀叩頭,然後由王瑞芬送出武英殿,再由随來的四個宮女陪伴,返回壽甯宮去。
當走過武英門外金水橋時,她略停片刻,再一次向西華門望一望,三月十九日黎明的情景,又一次出現眼前,不覺在心裡歎道:”整整二十天了!“ 費珍娥回到壽甯宮以後,稍作休息,就有吳汝義安排的一群太監将她的陪嫁之物,送往在北池子為她準備的一處地方,她将在那裡乘坐花轎,吹吹打打地擡往婆家。
她不像民間女子出嫁,嫁妝裡沒有各種紅漆家具,沒有嶄新的繡花綢緞被褥和枕頭,也沒有各種生活用具。
費氏畢竟是孤身宮人,在北京并無娘家,亦無親戚,所以凡此一切,都由伯爵府準備停當。
她的嫁妝隻有四件:兩件是裝着細軟衣裙和金銀等物的皮箱,一件是朱漆嵌螺描金鏡奁,一件是裝着文房四寶和女工用物的小箱,這小箱中有一件最令官中女伴們稱贊的是一把從坤甯宮找來的鋒利剪刀,人們稱贊她一出嫁就成了仆婢成群。
一呼百諾的貴夫人,竟想着”三從四德“中的女工之事。
中午以前,費珍娥的嫁妝就山北池子臨時行館出發,鼓樂前導,兵丁護送,擡送到金魚胡同東酋的潼關伯府。
經過之處,很多沿街士民,男女老少,站在街上觀看。
雖然她的嫁妝很少,不像富家大戶的小姐出閣,上百樣陪嫁什物,在鼓樂聲中,熙熙攘攘,塞滿長街,十分熱鬧,也令人豔羨。
但是士民們都知道這是新皇帝欽賜婚配,而女婿是大順朝的開國功臣,年方二十出頭,已經封伯,前程似錦。
有許多看熱鬧的婦女在心中歎道:”這位費宮人,八字兒真是生得好,聽說才十七歲,一出宮就掉進福窩裡,享不盡榮華富貴!“ 中午,費珍娥就在北池子的臨時行館中休息,除随她出宮的四個陪嫁宮女之外,還有吳汝義為潼關伯府安排的男女奴仆,一部分人臨時來到這兒侍候。
宅子外邊有衆多兵丁守衛,禁止閑人走近。
廚師們雖然為費宮人安排了精緻的午膳,但是她吃得極少,僅僅要了一小碗蓮子銀耳湯喝下肚去。
從宮中帶出來的四個宮女都在左右服侍,并不勸她多餐。
大家明白,像她這樣有身份的宮女,非一般粗使的宮女可比,本來就吃得很少,加上大家在被選進皇宮前自幼聽說,民間嫁女,做新娘的在頭一天就不吃飯,不喝水,免得到了新郎家中急于大小便,惹人笑話。
然而她們并不知道,費珍娥之所以在午膳時飲食很少,除上述原因之外,更由于她心亂如麻,沒有一刻不在想着,今夜她要為她的大行皇帝與皇後慷慨盡節,血濺洞房! 費珍娥和她的四個陪嫁宮女,自從十歲左右哭别了父母家人,進入皇宮,到如今有的在宮中整整關閉了十年,有的是十年以上。
今天她們第一次離開了巍峨的皇宮,走出了禁衛森嚴的紫禁城。
這四個宮女從此可以同父母家人見面,可以在民間擇良婚配,所以她們在心中非常感激費珍娥。
倘若不是因為珍娥平日對她們較有感情,不會挑選她們陪嫁,她們仍将關閉在深宮之中,日後命運難蔔。
由于她們懷着對費珍娥的感恩之情和耿耿忠心,所以她們輪流服侍在珍娥身邊,不使由伯爵府來的女仆和丫環來打擾新娘的休息養神。
在北池子停留的時間不長,一到未時過後就開始由宮女們服侍,重新梳妝打扮,更換衣服,一切按照官宦之家的新嫁娘的要求打扮好,等待上轎。
在這之前,她獨自默坐,冷若冰霜,幾乎沒有同别人說過一句話。
宮女們都沒有結過婚,在深宮中也沒有看見過結婚的事,此刻在費珍娥的身邊都不免感到新奇、有趣。
有一次當她們離開費珍娥身邊時候,是那樣心情快樂,在一起咬耳朵。
那個年長的宮女悄悄地笑着說:”珍娥真是不凡,逢着這麼大大的喜事,竟然能冷靜萬分,不露出一絲笑容!“ 第二個宮女說:”你真是瞎說。
姑娘出嫁,誰不害羞?誰不拿出個不搭理人的架子?我小時聽家鄉有句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