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也喜歡談兵,在明朝做過兵科給事中和高級官吏,聲望較高,而顧君恩在明朝僅僅是一個拔貢,沒有官職,同喻上猷的資曆和聲望不能相比。
另外李自成看出他生性浮躁,不宜做兵部尚書;為着報答他在襄陽建議的軍事方略,命他做文谕院掌院學士,特準他參預重要的軍事密議。
由于這種特殊原因,所以顧君恩今日也被邀出席軍師府機密會議。
當兩個地方進行機密會議的時候,西華門内的一座用紅牆圍起來的巍峨宮院中,李自成焦急地等待着親信的文武大臣們的會議結果,而他自己也在不停地想着對策。
今日午膳後他沒有時間回寝宮休息片刻,急急忙忙地召見羅虎和費珍娥,又召見了吳汝義。
當決定了羅虎和費珍娥的婚事以後,他就專心考慮着如何打仗的問題。
他有時對着京東各州縣和山海衛一帶的地圖研究,有時從禦案邊突然站起,在暖閣中走來走去,有時不自覺地從心中發出來無聲的問話: “立刻就東征麼?趁東虜來犯之前就打敗吳三桂麼?……” 他正想差人分别去首總将軍府和軍師府詢問會議結果,忽然雙喜進來跪下,雙手将一個密封的緊急文書呈上。
李自成心中一驚,問道: “是什麼緊急文書?” “回陛下,兒臣聽說是吳三桂給軍師府送來一封火急文書,宋軍師和牛丞相看過以後,立刻命書記官抄一份轉給汝侯,将原件密封,差一中軍,送來宮中,囑兒臣立即轉呈禦前。
” 一聽說是吳三桂從山海關來的緊急文書,李自成馬上就想着是不是關于投降的事?是降還是不降?……他一邊胡亂猜想,一邊匆匆拆封。
他從大封套中抽出來一個略小的封套,上邊用恭楷書寫: 敬請 宋軍師大人閱後賜傳 吳兩環老将軍大人鈞啟 大明關甯總兵平西伯行轅緘 李自成一看這信封上所用的稱謂就不禁動怒,但是還清不到信的内容。
他一邊匆匆打開吳三桂給他父親吳襄的家書,一邊在心中說道: “他仍自稱大明平西伯,十分可惡,分明是已無投降之意,又給他父親來封信,何意?” 他抽出了吳三桂給他父親的家書,看了一遍,氣得臉色都變了,手指也微微打顫。
他又将書信要緊的話重看一遍,雖然信中用了一些典故他不能全懂,但是基本意思是明白的:他要造反!他将手中的書信向案上一抛,猛捶一拳,脫口而出地罵了一句: “可惡!膽敢如此不恭!” 李雙喜猛吃一驚,忽然擡起頭來。
李自成不等他開口說話,命他叫傳宣官分頭去軍師府和總首将軍府,叫正在商議軍事機密的文武大臣火速進宮,都來禦前議事。
雙喜說道:“回父皇,剛才軍師府的中軍說,牛丞相,宋、李兩軍師,喻尚書們為了吳三桂的事,馬上來宮中向皇上面奏。
” “汝侯和幾位大将呢?……快傳谕他們火速來禦前議事!” “聽軍師府來的中軍說,宋軍師和牛丞相們先去首總将軍府,稍作商議,一同進宮。
” “你不要等,快差人去首總将軍府,催文武大臣們速來宮中!” “遵旨!” 李雙喜叩頭退出,回到武英門值房,立刻命一傳宣官飛馬往首總将軍府傳旨,催劉宗敏率領正在會議軍國大事的文武大臣們火速進宮。
直到此刻,李雙喜不知道吳三桂的書信中所言何事,隻能從父皇的神情突變,以拳捶案,罵了一句,以及急召文武大臣們火速進宮,猜到必是吳三桂那方面有意外情況,但是究竟出了什麼驚人變故,他不能知道底細,不知道吳三桂的家書中寫了何事,竟然使皇上如此惱怒。
雙喜既吃驚,又不免焦急。
他雖然是李自成的養子,又是不離李自成左右的扈駕親将,然而自從李自成在西安建國以後,他們之間便有了新的關系,君臣禮制森嚴。
這新的關系遠遠大過了父子關系。
在往年,盡管他的年紀不大,在武将中地位不高,但是李自成要處理的許多緊要大事,他都知道,有時李自成主動地告他知道。
如今成了君臣關系,皇上要處理的和所考慮的許多大事,輕易不對他說明,而他也不敢詢問。
他在值房中坐立不安,向手下人囑咐一句話,便匆匆出了武英門,向東出了右順門,率領十名親兵,到東華門騎上戰馬,向首總将軍府的方向奔去。
李自成重新拿起吳三桂的書信,打算再一次從頭到尾細看一遍。
恰在這時,王瑞芬進暖閣送茶來了。
他暫時停止看吳三桂的家書,将目光轉向俊美而溫柔的宮女。
在往日,每當他看到王瑞芬的桃花般的臉頰,聞見她身上散發的清幽芳香,他總是情不自禁地端詳着她的桃腮和雲鬓,嘴角挂着微笑,縱然不問她一句什麼話,也要目送她輕盈地走出暖閣。
但今天,他看見她進來,看見她将成化瓷蓋碗香茶小心地捧出嵌金絲朱漆托盤,放在禦案上;看見她在小心地向禦案上放茶碗時,向吳三桂的書信上偷偷地瞟了一眼;看見她立刻轉過身子,走到紫檀木雕花鋼螺的茶幾旁邊,沒有一點響聲,在鎏金的狻猊爐中添了香,他的眼光追着她不放,看見她右鬓邊的絹制紅玫瑰花在眼前晃動,看見她恭敬而又膽怯地瞟他一眼,看見她似乎想對他說什麼話但不敢做聲。
他的臉上沒有了溫和的微笑,而隻有嚴肅和沉重的神色。
而王瑞芬呢,她瞟見了禦案上放着的書信,她看清了信封的濃墨大字,絲毫不誤,是吳三桂寫給他父親的家書,她在心中說道: “果然不出娘娘擔心,山海衛出了大事!” 窦妃自從今天上午宮女們登上右順門樓悄悄觀禮,看見了種種情況,加上她中午為皇上侍膳,已經心中明白,大概從山海衛來了不好的消息。
她已經死心塌地要做大順皇帝的一位賢妃,将自身和一家人的榮辱禍福同大順朝的國運綁在一起,所以她午膳後回到仁智殿寝宮休息,對國事放心不下,暗囑王瑞芬留心皇上的一切動靜,随時告她知道。
剛才,站在武英殿西暖閣窗外的兩個宮女聽見皇上怒捶禦案,罵了一句粗話,又急于呼喚文武大臣進宮議事,王瑞芬很快就知道了,窦妃也跟着知道了。
王瑞芬借故為皇帝送茶和添香,窺探動靜,果然偷瞟見禦案上放着吳三桂的家書。
雖然她不能知道信上寫的什麼,但是看見信封上寫的字也就夠了。
窦美儀聽了王瑞芬的悄悄禀報,心頭猛然一沉,暗自問道: “吳三桂的一封家書如此重要,難道他竟敢抗拒不降!” 她喜讀史鑒,關心國事,但苦于沒法猜透李自成的主張。
隻是從一些迹象看,她估計會打仗,會向山海衛出兵。
她還估計,在禦前會商之後,皇上将迅速差遣一員大将,率領十萬精兵,火速東征。
她聽說大順軍來到北京的是二十萬人馬,一直信以為真,所以她認為皇上必将派十萬人馬去征讨吳三桂,而皇上自己則坐鎮北京,登極大典将如期舉行。
窦美儀一向深信女子以柔順為美德,所以自從她被選在大順皇帝身邊,受到寵愛,便立志做一個不嫉不妒,不幹朝政的賢妃。
但是她隻願大順的國運昌盛,江山永固,四海歸心,不願意繼續發生戰争,更不願在北京近處有兵戎之禍,使生靈塗炭,動搖大順根基。
她越想心思越亂,憂從中來,不可排遣,但是她不能同身邊任何宮女說出她的憂慮,隻是在心中暗暗歎氣,默默祝願說: “陛下,和戰二字,斷自宸衷,您可要反複思量。
須記着兵兇戰危,莫憑一時之怒!” 因為王瑞芬前來送茶和添香,李自成将吳三桂的家書放下,目光轉移到王瑞芬身上。
等王瑞芬離開暖閣以後,他從禦座上站起來,在暖閣中彷徨許久,考慮打仗的事,後來,他在心中歎道:“看來改為初八日登極的事,又不能如期舉行了!”他重新到禦案前邊頹然坐下,拿起吳三桂的家書,再看一遍,那信上寫道: 不肖男三桂泣血再拜,謹上父親大人膝下:兒以父蔭,熟聞義訓,得待罪戎行,日夜勸志,冀得一當,以酬聖眷。
近日邊警方急,甯遠巨鎮,為國門戶,附近衛所淪陷幾盡。
兒方嘗膽卧薪,力圖恢複,不意李賊倡撅,犯我神京。
兒奉先皇密诏,棄地勤王。
無奈先皇有棄地不棄民之嚴旨,兒隻得攜遼民數十萬衆入關,士民颠沛于道路,将士遲滞于荒原,使兒不能率輕騎星夜趕程,坐失戎機。
兒竊思居庸天險,可為屏障,而京師藉天子威靈,朝野奮起,必可堅守待援。
不意我國無人,望風而靡。
迨兒進山海關時,賊已過居庸而南矣,良可痛心! 吾父督理禦營,勢非小弱;巍巍萬雉,何至一二日内便已失堕?幾欲卷甲赴阙,事已後期,可悲,可恨!側聞聖主晏駕,臣民戮辱,不勝眦裂。
竊意吾父素負忠義,大勢雖去,猶當奮椎一擊,誓不俱生。
不則刎頸阙下,以殉國難,使兒鎬素号恸,誓複不共戴天之仇,不濟則以死繼之,豈非忠孝媲美乎!不料我父隐忍偷生,負君降賊,來書諄諄,訓以非義,既無孝寬禦寇之才,複愧平原罵賊之勇。
夫元直柔弱,為母罪人;王陵、趙苞二公,并著英烈。
我父赫赫宿将,矯矯王臣,反愧巾帼女子!父既不能為忠臣,兒亦安能為孝子乎?兒與父訣,請自今日。
父不早圖,賊雖置父鼎俎之旁以誘三桂,不顧也。
男三桂再百拜。
李自成再一次将吳三桂的家書看了一遍,在心中對自己說道:“不能再等待啦,馬上出兵!趁東虜來犯之前……” 他正要傳雙喜進殿,雙喜匆匆地進來了。
他聽見聲音,轉過身子,趕快問道: “你差傳宣官們分頭去叫議事的文武大臣們速來宮中,已叫去了麼?” 雙喜跪下說:“回陛下,兒臣差過兩個傳宣官之後,還怕耽擱時候,又親自騎馬前去。
兒臣剛出東安門不遠,迎面遇見汝侯同議事的大臣們騎馬前來,此刻已經到了。
” “他們現在何處?” “現在武英門候旨。
” “快叫他們進來!” 雙喜出去傳旨時候,李自成轉望禦案,“砰”的一聲,又在吳三桂的家書上捶了一拳。
另外李自成看出他生性浮躁,不宜做兵部尚書;為着報答他在襄陽建議的軍事方略,命他做文谕院掌院學士,特準他參預重要的軍事密議。
由于這種特殊原因,所以顧君恩今日也被邀出席軍師府機密會議。
當兩個地方進行機密會議的時候,西華門内的一座用紅牆圍起來的巍峨宮院中,李自成焦急地等待着親信的文武大臣們的會議結果,而他自己也在不停地想着對策。
今日午膳後他沒有時間回寝宮休息片刻,急急忙忙地召見羅虎和費珍娥,又召見了吳汝義。
當決定了羅虎和費珍娥的婚事以後,他就專心考慮着如何打仗的問題。
他有時對着京東各州縣和山海衛一帶的地圖研究,有時從禦案邊突然站起,在暖閣中走來走去,有時不自覺地從心中發出來無聲的問話: “立刻就東征麼?趁東虜來犯之前就打敗吳三桂麼?……” 他正想差人分别去首總将軍府和軍師府詢問會議結果,忽然雙喜進來跪下,雙手将一個密封的緊急文書呈上。
李自成心中一驚,問道: “是什麼緊急文書?” “回陛下,兒臣聽說是吳三桂給軍師府送來一封火急文書,宋軍師和牛丞相看過以後,立刻命書記官抄一份轉給汝侯,将原件密封,差一中軍,送來宮中,囑兒臣立即轉呈禦前。
” 一聽說是吳三桂從山海關來的緊急文書,李自成馬上就想着是不是關于投降的事?是降還是不降?……他一邊胡亂猜想,一邊匆匆拆封。
他從大封套中抽出來一個略小的封套,上邊用恭楷書寫: 敬請 宋軍師大人閱後賜傳 吳兩環老将軍大人鈞啟 大明關甯總兵平西伯行轅緘 李自成一看這信封上所用的稱謂就不禁動怒,但是還清不到信的内容。
他一邊匆匆打開吳三桂給他父親吳襄的家書,一邊在心中說道: “他仍自稱大明平西伯,十分可惡,分明是已無投降之意,又給他父親來封信,何意?” 他抽出了吳三桂給他父親的家書,看了一遍,氣得臉色都變了,手指也微微打顫。
他又将書信要緊的話重看一遍,雖然信中用了一些典故他不能全懂,但是基本意思是明白的:他要造反!他将手中的書信向案上一抛,猛捶一拳,脫口而出地罵了一句: “可惡!膽敢如此不恭!” 李雙喜猛吃一驚,忽然擡起頭來。
李自成不等他開口說話,命他叫傳宣官分頭去軍師府和總首将軍府,叫正在商議軍事機密的文武大臣火速進宮,都來禦前議事。
雙喜說道:“回父皇,剛才軍師府的中軍說,牛丞相,宋、李兩軍師,喻尚書們為了吳三桂的事,馬上來宮中向皇上面奏。
” “汝侯和幾位大将呢?……快傳谕他們火速來禦前議事!” “聽軍師府來的中軍說,宋軍師和牛丞相們先去首總将軍府,稍作商議,一同進宮。
” “你不要等,快差人去首總将軍府,催文武大臣們速來宮中!” “遵旨!” 李雙喜叩頭退出,回到武英門值房,立刻命一傳宣官飛馬往首總将軍府傳旨,催劉宗敏率領正在會議軍國大事的文武大臣們火速進宮。
直到此刻,李雙喜不知道吳三桂的書信中所言何事,隻能從父皇的神情突變,以拳捶案,罵了一句,以及急召文武大臣們火速進宮,猜到必是吳三桂那方面有意外情況,但是究竟出了什麼驚人變故,他不能知道底細,不知道吳三桂的家書中寫了何事,竟然使皇上如此惱怒。
雙喜既吃驚,又不免焦急。
他雖然是李自成的養子,又是不離李自成左右的扈駕親将,然而自從李自成在西安建國以後,他們之間便有了新的關系,君臣禮制森嚴。
這新的關系遠遠大過了父子關系。
在往年,盡管他的年紀不大,在武将中地位不高,但是李自成要處理的許多緊要大事,他都知道,有時李自成主動地告他知道。
如今成了君臣關系,皇上要處理的和所考慮的許多大事,輕易不對他說明,而他也不敢詢問。
他在值房中坐立不安,向手下人囑咐一句話,便匆匆出了武英門,向東出了右順門,率領十名親兵,到東華門騎上戰馬,向首總将軍府的方向奔去。
李自成重新拿起吳三桂的書信,打算再一次從頭到尾細看一遍。
恰在這時,王瑞芬進暖閣送茶來了。
他暫時停止看吳三桂的家書,将目光轉向俊美而溫柔的宮女。
在往日,每當他看到王瑞芬的桃花般的臉頰,聞見她身上散發的清幽芳香,他總是情不自禁地端詳着她的桃腮和雲鬓,嘴角挂着微笑,縱然不問她一句什麼話,也要目送她輕盈地走出暖閣。
但今天,他看見她進來,看見她将成化瓷蓋碗香茶小心地捧出嵌金絲朱漆托盤,放在禦案上;看見她在小心地向禦案上放茶碗時,向吳三桂的書信上偷偷地瞟了一眼;看見她立刻轉過身子,走到紫檀木雕花鋼螺的茶幾旁邊,沒有一點響聲,在鎏金的狻猊爐中添了香,他的眼光追着她不放,看見她右鬓邊的絹制紅玫瑰花在眼前晃動,看見她恭敬而又膽怯地瞟他一眼,看見她似乎想對他說什麼話但不敢做聲。
他的臉上沒有了溫和的微笑,而隻有嚴肅和沉重的神色。
而王瑞芬呢,她瞟見了禦案上放着的書信,她看清了信封的濃墨大字,絲毫不誤,是吳三桂寫給他父親的家書,她在心中說道: “果然不出娘娘擔心,山海衛出了大事!” 窦妃自從今天上午宮女們登上右順門樓悄悄觀禮,看見了種種情況,加上她中午為皇上侍膳,已經心中明白,大概從山海衛來了不好的消息。
她已經死心塌地要做大順皇帝的一位賢妃,将自身和一家人的榮辱禍福同大順朝的國運綁在一起,所以她午膳後回到仁智殿寝宮休息,對國事放心不下,暗囑王瑞芬留心皇上的一切動靜,随時告她知道。
剛才,站在武英殿西暖閣窗外的兩個宮女聽見皇上怒捶禦案,罵了一句粗話,又急于呼喚文武大臣進宮議事,王瑞芬很快就知道了,窦妃也跟着知道了。
王瑞芬借故為皇帝送茶和添香,窺探動靜,果然偷瞟見禦案上放着吳三桂的家書。
雖然她不能知道信上寫的什麼,但是看見信封上寫的字也就夠了。
窦美儀聽了王瑞芬的悄悄禀報,心頭猛然一沉,暗自問道: “吳三桂的一封家書如此重要,難道他竟敢抗拒不降!” 她喜讀史鑒,關心國事,但苦于沒法猜透李自成的主張。
隻是從一些迹象看,她估計會打仗,會向山海衛出兵。
她還估計,在禦前會商之後,皇上将迅速差遣一員大将,率領十萬精兵,火速東征。
她聽說大順軍來到北京的是二十萬人馬,一直信以為真,所以她認為皇上必将派十萬人馬去征讨吳三桂,而皇上自己則坐鎮北京,登極大典将如期舉行。
窦美儀一向深信女子以柔順為美德,所以自從她被選在大順皇帝身邊,受到寵愛,便立志做一個不嫉不妒,不幹朝政的賢妃。
但是她隻願大順的國運昌盛,江山永固,四海歸心,不願意繼續發生戰争,更不願在北京近處有兵戎之禍,使生靈塗炭,動搖大順根基。
她越想心思越亂,憂從中來,不可排遣,但是她不能同身邊任何宮女說出她的憂慮,隻是在心中暗暗歎氣,默默祝願說: “陛下,和戰二字,斷自宸衷,您可要反複思量。
須記着兵兇戰危,莫憑一時之怒!” 因為王瑞芬前來送茶和添香,李自成将吳三桂的家書放下,目光轉移到王瑞芬身上。
等王瑞芬離開暖閣以後,他從禦座上站起來,在暖閣中彷徨許久,考慮打仗的事,後來,他在心中歎道:“看來改為初八日登極的事,又不能如期舉行了!”他重新到禦案前邊頹然坐下,拿起吳三桂的家書,再看一遍,那信上寫道: 不肖男三桂泣血再拜,謹上父親大人膝下:兒以父蔭,熟聞義訓,得待罪戎行,日夜勸志,冀得一當,以酬聖眷。
近日邊警方急,甯遠巨鎮,為國門戶,附近衛所淪陷幾盡。
兒方嘗膽卧薪,力圖恢複,不意李賊倡撅,犯我神京。
兒奉先皇密诏,棄地勤王。
無奈先皇有棄地不棄民之嚴旨,兒隻得攜遼民數十萬衆入關,士民颠沛于道路,将士遲滞于荒原,使兒不能率輕騎星夜趕程,坐失戎機。
兒竊思居庸天險,可為屏障,而京師藉天子威靈,朝野奮起,必可堅守待援。
不意我國無人,望風而靡。
迨兒進山海關時,賊已過居庸而南矣,良可痛心! 吾父督理禦營,勢非小弱;巍巍萬雉,何至一二日内便已失堕?幾欲卷甲赴阙,事已後期,可悲,可恨!側聞聖主晏駕,臣民戮辱,不勝眦裂。
竊意吾父素負忠義,大勢雖去,猶當奮椎一擊,誓不俱生。
不則刎頸阙下,以殉國難,使兒鎬素号恸,誓複不共戴天之仇,不濟則以死繼之,豈非忠孝媲美乎!不料我父隐忍偷生,負君降賊,來書諄諄,訓以非義,既無孝寬禦寇之才,複愧平原罵賊之勇。
夫元直柔弱,為母罪人;王陵、趙苞二公,并著英烈。
我父赫赫宿将,矯矯王臣,反愧巾帼女子!父既不能為忠臣,兒亦安能為孝子乎?兒與父訣,請自今日。
父不早圖,賊雖置父鼎俎之旁以誘三桂,不顧也。
男三桂再百拜。
李自成再一次将吳三桂的家書看了一遍,在心中對自己說道:“不能再等待啦,馬上出兵!趁東虜來犯之前……” 他正要傳雙喜進殿,雙喜匆匆地進來了。
他聽見聲音,轉過身子,趕快問道: “你差傳宣官們分頭去叫議事的文武大臣們速來宮中,已叫去了麼?” 雙喜跪下說:“回陛下,兒臣差過兩個傳宣官之後,還怕耽擱時候,又親自騎馬前去。
兒臣剛出東安門不遠,迎面遇見汝侯同議事的大臣們騎馬前來,此刻已經到了。
” “他們現在何處?” “現在武英門候旨。
” “快叫他們進來!” 雙喜出去傳旨時候,李自成轉望禦案,“砰”的一聲,又在吳三桂的家書上捶了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