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懇陛下恕臣妾無知妄言之罪。
“”這好辦,孤吩咐雙喜,右順門樓上不許兵丁上去,卿可率領宮女們在右順門樓上觀看演禮。
隻是,不要打開窗子,将窗紙戳破一些小洞就行了。
“ 窦美儀喜出望外,立時跪下說道:”感謝皇恩!如此臣妾與宮女們皆可以大飽眼福!“ 午門上的第一次鐘聲響了。
鐘聲悠然傳向遠方,全體京城的士民懷着不同的心情傾聽鐘聲,許多人悄悄地議論着李玉即将登極的大事,也議論着吳三桂拒絕向大順投降,發誓要為崇祯帝後複仇,恢複大明江山的事。
從來就有一種奇怪現象,每次在時局發生重大變化時候,民間的消息比官方的消息又快又多,其中難免有許多謠傳,但有些謠傳在事後證明有可靠來源。
在昨夜崇文門内出現無頭揭帖之前,就不斷有關于吳三桂決心興兵讨賊的謠言,而且在北京東郊也發現了無頭揭帖,号召黎民百姓趕制白布孝巾,準備在吳三桂人馬到來時為崇祯帝後發喪。
雖然發現的揭帖不多,但是通過庶民百姓的日,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地傳遍京城,猛然間攪亂人心。
除關于吳三桂要興兵打仗的謠言之外,還有大順軍在北京城内強奸和搶劫的事,愈傳愈多,真實消息和誇大的謠言混在一起。
拷掠追贓和縱兵奸淫的事本來就是京城百姓的熱門話題,如今每天都傳出新的消息,傳言什麼侯、什麼伯、什麼大臣的家人到處張羅借貸,在已經交出若幹萬兩金銀之後,于某日被拷掠死了;某某文臣在朝中素有清直之名,也遭拷掠之苦,生命難保。
關于奸淫良家婦女的事,盛傳安福胡同一夜之間婦女懸梁和投井而死的有三百七十餘人,盡管這數目被誇大得極不合理,但是依然滿北京城盛傳不止。
同時還盛傳常有婦女被拉到北城牆上輪奸,有少女被輪奸緻死,屍體投到城外。
由于京城居民對大順軍的仇恨與日俱增,所以有關大順軍奸淫婦女的荒唐謠言愈傳愈多,而且人們竟然都信以為真,然後再添校加葉,争相傳播。
通過山東境内的江南漕運,從去年冬天起就已經不通。
供給京城的薪柴、燃煤和木炭,都是從西山來的,如今也不能再進城了。
大順軍雖然嚴禁京城的糧食和一切日用必需貨物漲價,但是明不漲暗漲,而且市場上的供應一天比一天緊缺。
京城雖然俗稱是在”皇帝辇毂之下“,居住着王侯官宦和富商大賈,但是平民百姓和貧寒之家畢竟居于多數。
這班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平賤寒素之人,世居北京,本來就有代代承繼的正統思想,習慣地把李自成看成是流賊。
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并沒有立即廢除明朝的各種苛政,也沒有宣布”與民更始“的重要新政,更令人不解的是竟沒有像進入河南一樣,對生活貧苦的小民開倉放赈。
所以其執行的拷掠追贓政策雖然看起來隻是嚴厲打擊明朝在京城的六品以上官僚、皇親國戚、公侯貴族,卻使大順政權在廣大中小官吏、士人、商人和下層貧民中也普遍失去人心。
北京士民前幾天就都知道今天上午,大順朝文武百官将在皇極門演禮,準備新皇帝在初六日舉行登極大典。
按照常理說,從今日起到登極大典的三天内,正是舉國①狂歡,普天同慶的日子,然而今天的情況十分反常,隻有大順朝的文武百官(宋獻策和李岩等很少人數除外)歡欣鼓舞,北京城中的各色人等,不管貧富,心情都很沉重,冷眼旁觀,等候着事态發展。
當午門上的鐘聲散往五城各處時候,不論是住在深宅大院的還是住在淺房窄屋的人們都暗暗地搖頭歎息,心中問道: ①舉國--全京城、國是京城的代稱。
”這個李自成真能坐穩江山麼?“ 李自成在午門上敲響鐘聲的前一刻,趁着午門未開,已經由雙喜率領二十名将土護駕,穿過右順門和左順門,來到文華殿了。
李自成從武英殿啟駕片刻後,窦美儀先由四個宮女捧着香爐,從作為皇帝寝宮的仁智殿出來,也登上右順門樓。
随後,王瑞芬帶一群花枝招展的宮女,帶着一股香氣,登上右順門樓。
窦美儀的臉上和鳳眼峨眉處處掩藏不住湧出内心的喜慶笑容,面對窗子坐下,而十來個宮女侍立在她的左右。
李自成已經在文華殿西暖閣的龍椅上坐下,神色沉重。
滿洲人正準備興兵南犯和吳三桂想據守山海關抗拒不降,這兩個軍情探報最使他放心不下。
他從昨天下午起,就暗暗地盤算着不得已時的作戰方略。
但是他對吳三桂的投降仍抱着幾分希望。
他反複思索,既然崇祯已經亡國,江山易主,吳三桂再忠心保明朝已經沒有多大意義,而且也沒有什麼前途,何況吳三桂的父母和一家三十餘口已經成了人質,全家性命決定于他降與不降。
他欽差張若麒和唐通送去了犒軍白銀四萬兩,黃金萬兩,又答應仍封吳三桂為伯爵,世襲罔替①,這樣的寵遇厚恩,應該使他傾心歸順。
所以盡管宋獻策和李岩都認為吳三桂抗拒不降的成分為多,但是不見到派去的使者回來,他總是仍希望避免作戰,為大順的北伐軍保存元氣,以應付滿洲人的來犯。
①世襲罔替--封建的封爵制度,一種是逐代降一等級,數代之後停止;一種是永遠保存初封爵位,叫做”世襲罔替“。
”罔替“即不終止。
一個小太監用銀托盤捧來蓋碗香茶,放在禦案上,輕輕地退了出去。
随即吳汝義進來,跪下去叩了一個頭,奏道:”臣已遵旨為羅虎安排一座好的宅院。
他很快就會到京,稍事休息後,臣即帶他進宮陛見,聽皇上重要面谕。
“ 李自成點點頭,心中暗想:可惜像小羅虎這樣的得力将領太少了!”唐通和張若麒還沒回來?“他問道。
”回陛下,唐通和張若麒已經回京。
他們昨夜宿在通州,今日早晨趕回京城。
“”快傳他們來見我。
“”剛才臣接到軍師府禀報,說二位欽差正跟随兩位軍師從軍師府騎馬前來,稍候片刻就會到了。
“ 吳汝義叩頭退出之後,劉宗敏和牛金星進來,行禮之後,李自成叫他們坐下,說道:”昨晚發生的兩件事,孤已知道。
眼下北京人心不穩,我們原來不曾料到。
看來吳三桂的及早投降同後日順利登極,兩件事至關重要。
觀看演禮後,我們再仔細商議。
五鳳樓上的鐘聲已經響過一陣,此時文武百官正在進入午門你們趕快到左順門樓上,觀看演禮。
孤要等張若麒和唐通來面奏去山海關的結果,他們跟随獻策快來到了。
“ 劉宗敏說:”我風聞吳三桂不願投降,張若麒與唐通進宮就可以完全清楚。
倘若吳三桂敢抗拒不降,請陛下決定辦法,不能留下他成為後患。
“”你說得很是。
“李自成停一停,接着又用堅定的口氣說道:”等孤聽了欽差面奏之後,我們就商議辦法。
江南未平,東虜又将進犯,我們對身邊的吳三桂一定要先下手為強。
消滅他之後再打敗滿洲南犯之敵!“ 劉宗敏和牛金星從李自成的面前退出以後,出了文華門,向互順門走去,心頭上都有一種沉重情緒。
昨天晚上,宋獻策分别拜訪了劉宗敏和牛金星,将劉體純探到的滿洲人正在調動八旗人馬和吳三桂準備據守山海關不肯投降的絕密消息告訴了他們,所以他們在文華殿見過聖駕之後,一面向左順門走去,一面在想着皇上很快就會聽到張若麒與唐通的禀報。
是否要對吳三桂用兵,這是大順朝一件大事,在今明兩日内就要決定了。
李雙喜對今天的演禮非常感興趣,帶着四個小校,肅靜地站立在左順門的朱紅門檻裡邊。
隻見他向身邊一名小校吩咐了幾句話,那小校不敢怠慢,立刻走下台階,打算從金水河和午門之間穿過,奔往右順門去傳令。
但是剛剛擡步,聽到李雙喜小聲吩咐:”繞皇極門後邊過去!“小校恍然明白,立刻退出左順門,越過一道石橋①從宮牆外邊往北,奔往文昭閣②去了。
①石橋--紫禁城中的内金水河在左順問北邊不遠處從地下流過宮牆,經過石橋,仍由地下從文華殿宮院西邊轉向北流,在端敬殿和省愆居之間穿過宮牆向東。
②文昭閣--俗稱文樓,在皇極殿與皇極門之間,與西邊的武成閣(俗稱武樓)東西遙對。
正在這時,劉宗敏和牛金星到了。
李雙喜帶他們登上左順門樓,憑窗坐下,當即有侍衛用朱漆托盤捧來了兩杯香茶放在幾上。
劉宗敏回頭說道:”雙喜兒,你不要在此看了,快回文華門值房去。
皇上召見張若麒與唐通,有什麼重要消息,你立刻前來禀報!“ 李雙喜恭敬地回答一個”是“字,下樓去了。
當他回到文華門時,聽見從皇極門前丹墀上傳過來靜鞭三響,同時看見張若麒與唐通跟随着宋獻策和李岩帶着一群仆從進東華門了。
李自成正等着欽差來見,忽聽見從皇極門前傳來了連續三次響亮的鞭聲,他的心中一動,暗想道:”這是靜鞭三響!“果然,停了片刻,又從皇極門前傳來了鼓樂之聲。
李自成心中明白,群臣的隆重演禮開始了。
直到此時,他仍然希望劉體純昨天所面奏的山海關消息不十分确切;縱然吳三桂有不降之心,但經過張若麒與唐通力勸,總該有轉念餘地吧? 李雙喜回到文華門不一會兒,宋獻策和李岩帶着張若麒與唐通也到了。
宋獻策和李岩為着尊重新朝的朝廷體統,很自然地停留在文華門内,也不敢大聲說話,隻是輕聲叫雙喜進去啟奏皇上。
李自成正盼着他們來到,對雙喜說道:”快叫他們進來!“ 宋獻策、李岩等在禦前叩頭以後,李自成命他們坐下,随即問道:”二位前去山海關犒軍勸降,結果如何?“ 張若麒與唐通不約而同趕緊站立起來,按照幾天來在歸程中反複議好的措詞,由張若麒向新主躬身回答:”啟奏陛下,臣與唐将軍奉旨攜巨款赴山海關犒軍,宣布陛下德意,勸說吳三桂從速降順
“”這好辦,孤吩咐雙喜,右順門樓上不許兵丁上去,卿可率領宮女們在右順門樓上觀看演禮。
隻是,不要打開窗子,将窗紙戳破一些小洞就行了。
“ 窦美儀喜出望外,立時跪下說道:”感謝皇恩!如此臣妾與宮女們皆可以大飽眼福!“ 午門上的第一次鐘聲響了。
鐘聲悠然傳向遠方,全體京城的士民懷着不同的心情傾聽鐘聲,許多人悄悄地議論着李玉即将登極的大事,也議論着吳三桂拒絕向大順投降,發誓要為崇祯帝後複仇,恢複大明江山的事。
從來就有一種奇怪現象,每次在時局發生重大變化時候,民間的消息比官方的消息又快又多,其中難免有許多謠傳,但有些謠傳在事後證明有可靠來源。
在昨夜崇文門内出現無頭揭帖之前,就不斷有關于吳三桂決心興兵讨賊的謠言,而且在北京東郊也發現了無頭揭帖,号召黎民百姓趕制白布孝巾,準備在吳三桂人馬到來時為崇祯帝後發喪。
雖然發現的揭帖不多,但是通過庶民百姓的日,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地傳遍京城,猛然間攪亂人心。
除關于吳三桂要興兵打仗的謠言之外,還有大順軍在北京城内強奸和搶劫的事,愈傳愈多,真實消息和誇大的謠言混在一起。
拷掠追贓和縱兵奸淫的事本來就是京城百姓的熱門話題,如今每天都傳出新的消息,傳言什麼侯、什麼伯、什麼大臣的家人到處張羅借貸,在已經交出若幹萬兩金銀之後,于某日被拷掠死了;某某文臣在朝中素有清直之名,也遭拷掠之苦,生命難保。
關于奸淫良家婦女的事,盛傳安福胡同一夜之間婦女懸梁和投井而死的有三百七十餘人,盡管這數目被誇大得極不合理,但是依然滿北京城盛傳不止。
同時還盛傳常有婦女被拉到北城牆上輪奸,有少女被輪奸緻死,屍體投到城外。
由于京城居民對大順軍的仇恨與日俱增,所以有關大順軍奸淫婦女的荒唐謠言愈傳愈多,而且人們竟然都信以為真,然後再添校加葉,争相傳播。
通過山東境内的江南漕運,從去年冬天起就已經不通。
供給京城的薪柴、燃煤和木炭,都是從西山來的,如今也不能再進城了。
大順軍雖然嚴禁京城的糧食和一切日用必需貨物漲價,但是明不漲暗漲,而且市場上的供應一天比一天緊缺。
京城雖然俗稱是在”皇帝辇毂之下“,居住着王侯官宦和富商大賈,但是平民百姓和貧寒之家畢竟居于多數。
這班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平賤寒素之人,世居北京,本來就有代代承繼的正統思想,習慣地把李自成看成是流賊。
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并沒有立即廢除明朝的各種苛政,也沒有宣布”與民更始“的重要新政,更令人不解的是竟沒有像進入河南一樣,對生活貧苦的小民開倉放赈。
所以其執行的拷掠追贓政策雖然看起來隻是嚴厲打擊明朝在京城的六品以上官僚、皇親國戚、公侯貴族,卻使大順政權在廣大中小官吏、士人、商人和下層貧民中也普遍失去人心。
北京士民前幾天就都知道今天上午,大順朝文武百官将在皇極門演禮,準備新皇帝在初六日舉行登極大典。
按照常理說,從今日起到登極大典的三天内,正是舉國①狂歡,普天同慶的日子,然而今天的情況十分反常,隻有大順朝的文武百官(宋獻策和李岩等很少人數除外)歡欣鼓舞,北京城中的各色人等,不管貧富,心情都很沉重,冷眼旁觀,等候着事态發展。
當午門上的鐘聲散往五城各處時候,不論是住在深宅大院的還是住在淺房窄屋的人們都暗暗地搖頭歎息,心中問道: ①舉國--全京城、國是京城的代稱。
”這個李自成真能坐穩江山麼?“ 李自成在午門上敲響鐘聲的前一刻,趁着午門未開,已經由雙喜率領二十名将土護駕,穿過右順門和左順門,來到文華殿了。
李自成從武英殿啟駕片刻後,窦美儀先由四個宮女捧着香爐,從作為皇帝寝宮的仁智殿出來,也登上右順門樓。
随後,王瑞芬帶一群花枝招展的宮女,帶着一股香氣,登上右順門樓。
窦美儀的臉上和鳳眼峨眉處處掩藏不住湧出内心的喜慶笑容,面對窗子坐下,而十來個宮女侍立在她的左右。
李自成已經在文華殿西暖閣的龍椅上坐下,神色沉重。
滿洲人正準備興兵南犯和吳三桂想據守山海關抗拒不降,這兩個軍情探報最使他放心不下。
他從昨天下午起,就暗暗地盤算着不得已時的作戰方略。
但是他對吳三桂的投降仍抱着幾分希望。
他反複思索,既然崇祯已經亡國,江山易主,吳三桂再忠心保明朝已經沒有多大意義,而且也沒有什麼前途,何況吳三桂的父母和一家三十餘口已經成了人質,全家性命決定于他降與不降。
他欽差張若麒和唐通送去了犒軍白銀四萬兩,黃金萬兩,又答應仍封吳三桂為伯爵,世襲罔替①,這樣的寵遇厚恩,應該使他傾心歸順。
所以盡管宋獻策和李岩都認為吳三桂抗拒不降的成分為多,但是不見到派去的使者回來,他總是仍希望避免作戰,為大順的北伐軍保存元氣,以應付滿洲人的來犯。
①世襲罔替--封建的封爵制度,一種是逐代降一等級,數代之後停止;一種是永遠保存初封爵位,叫做”世襲罔替“。
”罔替“即不終止。
一個小太監用銀托盤捧來蓋碗香茶,放在禦案上,輕輕地退了出去。
随即吳汝義進來,跪下去叩了一個頭,奏道:”臣已遵旨為羅虎安排一座好的宅院。
他很快就會到京,稍事休息後,臣即帶他進宮陛見,聽皇上重要面谕。
“ 李自成點點頭,心中暗想:可惜像小羅虎這樣的得力将領太少了!”唐通和張若麒還沒回來?“他問道。
”回陛下,唐通和張若麒已經回京。
他們昨夜宿在通州,今日早晨趕回京城。
“”快傳他們來見我。
“”剛才臣接到軍師府禀報,說二位欽差正跟随兩位軍師從軍師府騎馬前來,稍候片刻就會到了。
“ 吳汝義叩頭退出之後,劉宗敏和牛金星進來,行禮之後,李自成叫他們坐下,說道:”昨晚發生的兩件事,孤已知道。
眼下北京人心不穩,我們原來不曾料到。
看來吳三桂的及早投降同後日順利登極,兩件事至關重要。
觀看演禮後,我們再仔細商議。
五鳳樓上的鐘聲已經響過一陣,此時文武百官正在進入午門你們趕快到左順門樓上,觀看演禮。
孤要等張若麒和唐通來面奏去山海關的結果,他們跟随獻策快來到了。
“ 劉宗敏說:”我風聞吳三桂不願投降,張若麒與唐通進宮就可以完全清楚。
倘若吳三桂敢抗拒不降,請陛下決定辦法,不能留下他成為後患。
“”你說得很是。
“李自成停一停,接着又用堅定的口氣說道:”等孤聽了欽差面奏之後,我們就商議辦法。
江南未平,東虜又将進犯,我們對身邊的吳三桂一定要先下手為強。
消滅他之後再打敗滿洲南犯之敵!“ 劉宗敏和牛金星從李自成的面前退出以後,出了文華門,向互順門走去,心頭上都有一種沉重情緒。
昨天晚上,宋獻策分别拜訪了劉宗敏和牛金星,将劉體純探到的滿洲人正在調動八旗人馬和吳三桂準備據守山海關不肯投降的絕密消息告訴了他們,所以他們在文華殿見過聖駕之後,一面向左順門走去,一面在想着皇上很快就會聽到張若麒與唐通的禀報。
是否要對吳三桂用兵,這是大順朝一件大事,在今明兩日内就要決定了。
李雙喜對今天的演禮非常感興趣,帶着四個小校,肅靜地站立在左順門的朱紅門檻裡邊。
隻見他向身邊一名小校吩咐了幾句話,那小校不敢怠慢,立刻走下台階,打算從金水河和午門之間穿過,奔往右順門去傳令。
但是剛剛擡步,聽到李雙喜小聲吩咐:”繞皇極門後邊過去!“小校恍然明白,立刻退出左順門,越過一道石橋①從宮牆外邊往北,奔往文昭閣②去了。
①石橋--紫禁城中的内金水河在左順問北邊不遠處從地下流過宮牆,經過石橋,仍由地下從文華殿宮院西邊轉向北流,在端敬殿和省愆居之間穿過宮牆向東。
②文昭閣--俗稱文樓,在皇極殿與皇極門之間,與西邊的武成閣(俗稱武樓)東西遙對。
正在這時,劉宗敏和牛金星到了。
李雙喜帶他們登上左順門樓,憑窗坐下,當即有侍衛用朱漆托盤捧來了兩杯香茶放在幾上。
劉宗敏回頭說道:”雙喜兒,你不要在此看了,快回文華門值房去。
皇上召見張若麒與唐通,有什麼重要消息,你立刻前來禀報!“ 李雙喜恭敬地回答一個”是“字,下樓去了。
當他回到文華門時,聽見從皇極門前丹墀上傳過來靜鞭三響,同時看見張若麒與唐通跟随着宋獻策和李岩帶着一群仆從進東華門了。
李自成正等着欽差來見,忽聽見從皇極門前傳來了連續三次響亮的鞭聲,他的心中一動,暗想道:”這是靜鞭三響!“果然,停了片刻,又從皇極門前傳來了鼓樂之聲。
李自成心中明白,群臣的隆重演禮開始了。
直到此時,他仍然希望劉體純昨天所面奏的山海關消息不十分确切;縱然吳三桂有不降之心,但經過張若麒與唐通力勸,總該有轉念餘地吧? 李雙喜回到文華門不一會兒,宋獻策和李岩帶着張若麒與唐通也到了。
宋獻策和李岩為着尊重新朝的朝廷體統,很自然地停留在文華門内,也不敢大聲說話,隻是輕聲叫雙喜進去啟奏皇上。
李自成正盼着他們來到,對雙喜說道:”快叫他們進來!“ 宋獻策、李岩等在禦前叩頭以後,李自成命他們坐下,随即問道:”二位前去山海關犒軍勸降,結果如何?“ 張若麒與唐通不約而同趕緊站立起來,按照幾天來在歸程中反複議好的措詞,由張若麒向新主躬身回答:”啟奏陛下,臣與唐将軍奉旨攜巨款赴山海關犒軍,宣布陛下德意,勸說吳三桂從速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