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她們死活,在一片哭聲中離開,奔回乾清宮。

    在他身殉江山之前,還有一件最使他痛心而不能斷然決定的事情,就是昭仁公主的問題。

    現在他下狠心了。

     他有一個小女兒為皇後所生,今年虛歲六歲,長得十分好看,活潑可愛。

    他因為很喜愛這個小公主,叫奶母和幾個宮女服侍小公主住在乾清宮的昭仁殿,在乾清宮正殿的左邊,隻相隔一條夾道。

    因為公主的年紀還小,沒有封号,宮中都稱她是昭仁公主。

    這小女孩既不懂亡國,也不懂自盡,怎麼辦呢?三天來他就在考慮着他自己身殉社稷之前在宮中必須處理的幾件事,其中就包括小公主。

    現在該處理的幾件事都已經處理完畢,隻剩下昭仁公主了。

     他匆匆回乾清宮去。

    過了交泰殿,快進乾清宮的日精門了,他一邊走一邊在心中說道: “我的小女兒啊,不是父皇太殘忍,是因為你是天生的金枝玉葉,不應該死于賊手,也不應該長大後流落民間!兒啊,你死到陰間休抱怨你父皇對你不慈!……” 崇須進了日精門,不回乾清宮正殿,直接登上昭仁殿的丹墀。

    小公主的奶母和宮女們正在一起流淚,等待大難降臨,忽聽說皇上駕到,一齊擁着小公主出來跪下接駕。

    小公主已經在學習宮中禮儀,用十分可愛的稚嫩聲音叫道:“父皇萬歲!”她的話音剛落,崇祯一咬牙,手起劍落,小公主來不及哭喊一聲,就倒在血泊中死了。

     奶母和衆宮女們一齊大哭。

     崇祯回到乾清宮東暖閣,一般的太監和宮女都留在丹墀上,隻有吳祥和魏清慧随崇祯進了暖閣。

    崇祯回頭吩咐: “快快拿酒!傳王承恩進來!”忽然聽見昭仁殿一片哭聲,他又吩咐:“酒送到宏德殿,王承恩也到宏德殿等候!” 崇祯吩咐之後,拉出素緞暗龍黃袍的前襟,将王白色袍裡朝上,平攤禦案,提起朱筆,戰抖着,潦草歪斜地寫出了以下遺言: 朕非庸暗之主,乃諸臣誤國,緻失江山。

    朕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不敢終于正寝。

    賊來,甯毀朕屍,勿傷百姓! 崇祯在衣襟上寫畢遺诏,抛下朱筆,聽見城頭上炮聲忽止,猜想必定是守城的太監和軍民已經打開城門投降。

    他回頭對魏清慧看了看,似乎想說什麼話,但未說出。

    魏宮人已經看見了他在衣襟上寫的遺诏,此時以為皇上也想要她自盡,趕快跪下,挺直身子,伸頸等待,慷慨嗚咽說道: “請皇爺賜奴婢一劍!” 崇祯搖搖頭,說道:“朕馬上身殉社稷,你同都人們出宮逃命去吧!” 宏德殿在乾清宮正殿的右邊,同昭仁殿左右對稱,形式相同。

    往日崇祯召見臣工,為避免繁文褥節的禮儀,都不在乾清宮正殿,通常在乾清宮的東西暖閣,也有時在宏德殿,即所謂乾清宮的偏殿。

     當崇祯匆匆地離開乾清宮的東暖閣走進宏德殿時,王承恩已經在殿門外恭候,而一壺宮制琥珀色玉液春酒和一隻金盞,四樣下酒冷盤(來不及準備熱菜)已經擺在臨時搬來的方桌上。

    崇祯進來,往正中向南的椅子上猛然坐下,說道:“斟酒!”跟随他進來的魏清慧立刻拿起嵌金絲雙龍銀壺替他斟滿金杯。

    他将挂在腰間的沉甸甸的寶劍取下,铿然一聲,放到桌上,端起金杯,一飲而盡,說道:“再斟!”随即向殿門口問道: “王承恩呢?” 王承恩趕快進來,跪下回答:“奴婢在此伺候!剛才奴婢已在殿門口跪接聖駕了。

    ” 崇祯對王承恩看了看,想起來王承恩确實在殿門口接駕,隻是他在忙亂中沒有看清是誰。

    由于他馬上就要自盡,知道王承恩甘願從死,使他安慰和感動。

    他向立在殿門口的太監們吩咐: “替王承恩搬來一把椅子,拿個酒杯!” 恭立在殿門口的吳祥和幾個太監吃了一驚,心中說:“皇上的章法亂了!”但他們不敢耽誤,立刻從偏殿的暖閣中搬出一把椅子,又找到一隻宮中常用的粉彩草蟲瓷酒杯。

    魏清慧立刻在瓷杯中斟滿了酒。

    崇祯說道: “王承恩,坐下!” “奴婢不敢!”王承恩心中吃驚,叩頭說。

     “朕命你坐下,此系殊恩,用①酬你的忠心。

    時間不多了,你快坐下!” ①用--意義同以,古人習慣用法。

     “皇上,祖宗定制,内臣不管在宮中有何職位,永遠是皇上的家奴,斷無賜坐之理。

    ” “此非平時,坐下!” 王承恩惶恐地伏地叩頭謝恩,然後站起,在崇祯對面的椅子上欠着身子坐下,不敢實坐。

    崇祯端起金杯,望着王承恩說: “朕馬上就要殉國,你要随朕前去。

    來,陪朕飲此一杯!”說畢,一飲而盡。

     王承恩趕快跪在地上,雙手微微打顫,捧着酒杯,說道: “謝聖上鴻恩!” 他将杯中酒飲了一半,另一半澆在地上,又說道: “啟奏皇爺,城頭上幾處炮聲忽然停止,必是守城人開門迎降。

    皇上既決定身殉社稷,不可遲誤。

    即命内臣們搬運來引火的幹柴如何?” 崇祯的神情又變得十分冷靜,沉默不答,面露苦笑,以目示意魏清慧再替他斟滿金杯。

    魏宮人知道崇祯平日很少飲酒,以為他是要借酒壯膽,怕他喝醉,斟滿金杯後小聲說道: “皇爺,賊兵已經進城,請皇爺少飲一杯,免得誤了大事。

    ” 崇祯到了此時,又變得十分鎮靜,神情慷慨而又從容。

    死亡臨頭,事成定局,他已經既不怕死,也沒有愁了,所有的隻是無窮的亡國遺恨。

    三天來他寝食均廢,生活在不停止的驚濤駭浪之中,又經過一整夜的折騰,親曆了宮廷慘禍,他需要多飲幾杯酒,一則借酒澆一澆他的胸中遺恨,二則增加一點力量,使他更容易從容殉國。

    他認為,北京城大,敵人進城之後,也不會很快就進人皇宮,所以他飲了第三杯酒以後,對魏宮人說: “再為朕滿斟一杯!” 當魏宮人又斟酒時,王承恩第二次催促說:“皇爺,奴婢估計,賊兵正在向紫禁城奔來,大庖廚①院中堆有許多幹柴,該下旨準備在三大殿和乾清宮如何放火,再不下旨就來不及了!” ①大庖廚--在四華門内稍北,武英殿的西邊,東臨金水河,西靠紫禁城,與尚膳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