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關燈
北的以外,尚有兩三萬人留在城頭、屋脊和上街一帶。

    幾天來不斷有土匪和流氓駕着木筏或船隻,進入城中,大肆搶劫,擄掠婦女。

    還有明朝的總兵官白祁政奉命救開封難民,他的将士也和土匪差不多。

    所以李岩要救難民,就必須對這些官軍和土匪流氓加以剿除或驅趕出城。

    這就需要準備大量的船隻。

    可是船從哪兒來呢?從朱仙鎮到尉氏縣境,雖然也有一些河流,但平日水流很小,船隻很少,而且與黃水無水路可通。

    有一條流過朱仙鎮南邊的河是從鄭州來的賈魯河,雖有一些船隻,也不能進人黃水。

     李岩要運載将士和糧食進人開封,必須首先解決木筏和船隻的難題。

    可是這一帶都是平原,樹木在大軍停留數月之後,大部分已被砍做柴燒,望去是光秃秃的。

    不得已隻好拆除民房。

    但這一帶由于戰争頻繁,房屋也破壞得很厲害。

    一般小的民宅,木料也小,不一定管用,而且得拆毀多少民房才能紮成一隻木筏啊!李岩兄弟反複合計,覺得至少得有二三百隻木筏才能管用。

    每隻木筏上要有十幾個兵丁,一面駕筏,一面随時用火器、弓箭同敵人作戰。

    除木筏外,至少要二三百條木船,有的船專門運載難民,有的船運載将士,保護木筏和運載難民的船。

    然而這些船隻到哪兒去弄來呢? 從開封往東南到睢州有一條運河通稱惠濟河,這惠濟河從前可以通到開封城内。

    開封城内的州橋就是惠濟河上的一座橋。

    如今惠濟河被黃水淹沒了,從開封到陳留北郊一直到睢州一帶,一片汪洋。

    原來惠濟河裡的船隻已被闖營征集了很多,大部分停在陳留縣境。

    義軍從東南幾個州縣征集來的糧草,都是用船隻沿着惠濟河運到開封附近。

    如今水來得這麼猛,這麼大,這些船隻都不知駛到哪兒去了。

    李岩同李佯商量一陣,決定派幾支騎兵小隊奔往陳留一帶,尋找船隻。

     到了二十五日下午,所需要的大小船隻從陳留境内的各個地方來到朱仙鎮以北,在洪水邊一個指定的地方停泊。

    新紮的木筏也在那裡集合。

    每一條船和每一隻木筏上都載着于糧,還備有涼開水,因為開封城内的水盡是黃水,到處漂浮着死屍,已經腐爛,不能飲用。

    從各營征集來的識水将士連同李岩自己的将士共有五六千人,又經過挑選,隻用了三四千人,分為兩批,輪換着去營救難民。

    第一批一千多人在二十五日晚上都上了船和木筏。

    他們将從兩個方向進人城内:一隊由李侔率領,從南城進去;另一隊由李岩和李俊率領,從繁塔寺、禹王台這一帶過去,從宋門進入城内。

    每一隊下面又分成很多哨,哨下邊又分小隊,每小隊都配備有一條大船、二三條小船和一二隻木筏,每條船的船頭都插一面“闖”字小旗。

    船夫大部分都是原來的,答應事完之後,由大元帥多多發給賞賜。

     出發之前,李岩在水邊召集大小首領,向他們說明這一次去救開封難民的辦法和重大意義。

    他沒有想到他的父母之邦、河南首府竟然毀于一旦,所以心情十分激動。

    他想,如果闖王在八月下旬攻城,大概不會有今日之事。

    但這話他隻能藏在心裡,不能露出一字。

     對大小首領們作了簡短的訓話以後,李岩揮動手中旗幟,登時響了三聲号炮,數百條船隻和大小木筏,直向開封方向進發。

     王從周和張德耀被分在李作率領的船隊裡。

    他們倆在半月前就認識了。

     張德耀從東城牆跳下後,城上的箭沒有射中他,可是他自己摔傷了,又被一塊磚頭打傷脊背,另一塊磚頭打中後腦勺,當時就暈倒在城壕旁邊,過了好久,慢慢醒來,才忍受着疼痛和饑餓,涉水過了城壕,往郊外爬去。

    幸好在天明時候遇見了田見秀的巡邏騎兵,将他救到了繁塔寺。

    在治傷期間,他聽到了王從周的故事,知道從周找到的親戚數口就是他的妹妹、嫂嫂和侄兒、侄女。

    于是他趕快托人帶口信給從周,要同他見面。

    王從周立刻騎馬前來看他。

    因為是在戰 1545争時期的不平常情況下見面,所以格外親切。

    郎舅兩個在一起盤桓了一天。

    從那以後,每隔一兩天,從周就來看一次德耀。

    前天闖王傳谕,凡是會駕船的、水性好的,都挑出來去開封城搭救難民。

    他們都報了名。

    來到李岩營中後,從周擔任小頭目,德耀就分在他的小隊裡。

     他們兩人共有一個願望,就是能在城内找到成仁。

    據德耀盤算,他們的娘早已餓死,決不會看見洪水人城;成仁隻有三十出頭年紀,一定會在洪水來到之前爬上屋脊,或抓住一塊木頭,逃出性命。

    到底逃在什麼地方,沒法猜到。

     王從周的小隊被分給李侔指揮,不從宋門人城,也不去鼓樓和南土街一帶,而是穿過南城,分成若幹隊,去西城門和西北城角(西南城角和南城全被淹沒),将困在城上的難民救出。

    張德耀對這條路線很為失望,因為它離成仁住家的地方太遠了。

     進城以後,他們看見黃水中到處漂着大人和小孩的屍體,屍體都腫得很大,發出臭氣,上面布滿了蒼蠅。

    他們的船隻和木筏從屍體旁邊經過時,蒼蠅“嗡”的一聲飛了起來,随即又貪戀地飛回屍體上。

     城内已經發生了戰鬥,許多地方傳來炮聲和厮殺聲。

    王從周的小隊也遇到兩船土匪,一條大船,一條小船。

    小船被他們用鳥槍打中,敵人一陣慌亂,船就翻了。

    大船同他們對射了一陣箭,趕快逃走。

    他們一面救人,一面向西城牆駛去,尋找登城的地方。

     李岩率着另一支船隊,經過繁塔寺附近,又經過禹王台北邊。

    繁塔大半截露在水上,大殿的屋脊和寺門的上部也露在水上,有些百姓逃在塔上和殿脊上,尚未餓死,被他們救了下來。

    禹王台如今像一個孤島一樣,四面被黃水圍困。

    九仙堂的屋脊也露出水面。

    那孤島上和九仙堂屋脊上都有逃生的人,看見了船隻和木筏大聲呼救。

    李岩沒有在這裡停留,隻派一條小船去向難民們送了幹糧,告訴他們等船隊返回時再來接他們。

     當小船駛去的時候,李岩在大船上舉目望去,許多往事湧上心頭,曆曆如在眼前。

    就在前年秋天,他同陳舉人等一群社友曾在這裡舉行社會,飲酒賦詩,沒料到從那以後再也不曾來過。

    就在這兩年之内,人事滄桑,恍若隔世。

    他的家已經毀了,發妻楊氏死去将近兩年,祖宗墳墓再也沒有機會祭掃。

    想到這些,他禁不住滿懷凄怆,不忍多看,催促船隊趕快往宋門撐去。

     由于南城沒人水中,所以流出來門的水勢已經平緩。

    進了宋門以後,船隊就沿着宋門大街前往鼓樓,因為他們聽說鼓樓上有數百人,一些流氓正在那裡将人肉賣錢。

    船隻經過菜根香醬菜園前時,李岩看見房子已經全部淹沒在水中,雖然這一家商号和自己在開封的其他家産,自從起義之後就全被官府充公,可是他對菜根香仍然特别留戀。

    現在這裡的水特别深,一點屋脊都看不到了。

    忽然他在半靜止的水面上看見一塊漂浮着的匾額,上面竟是他親手題的“後樂堂”三個字。

    他感慨地歎息一聲,也無意命人将匾額撈出,就催促船隊速行。

    船一陣風似的繼續向前駛去。

    他曾想去湯府附近看看,但舉目遙望,那一帶也是茫茫大水,隻剩下少數高樓屋脊,上面已經沒有人了。

    他心頭一酸,沒有停留,繼續向西。

     李岩的船隊分成五路救人。

    他自己親自率領的十條大船、十五條小船和兩隻木筏在東嶽廟殺死了一群強盜,奪得了一隻木筏,救了東嶽廟大殿脊上的人,然後再繼續往西。

    當船隊停在鼓樓旁邊時,他聽見上邊有凄慘的哀号和求饒聲,趕快率領二十多名将士登上鼓樓救人。

    在台階的盡頭處,冷不防遇上抵抗,有五個男人手持刀劍向他砍來,幾乎将他砍傷。

    幸而他的随從們武藝都十分精熟,在倉猝間拔出武器迎戰;李岩來不及拔出寶劍,一飛腳踢中了當面大漢的右腕,使大漢的鋼刀飛出幾尺以外。

    他的随從們很快将五個壞人全都殺死,又沖上鼓樓,将無處逃走的三個壞人抓到。

    鼓樓上的難民有一百多人,多是老弱婦女,全被這八個壞人控制起來,搜走錢财,想殺就殺。

    鼓樓上沒有糧食,用鍋煮人肉充饑。

    全體難民雖然沒人認識李岩,但是看出來他必是李闖王的一員重要将領,環跪在他的周圍痛哭,求他救命。

    李岩命親兵将那三個人立時斬首,投屍水中,并将難民們送上大船和木筏。

    這時他忽然注意到一個不足十歲的小孩好生面善,似乎